?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2016-07-14 19:27鄭志林
青年時代 2016年11期
關鍵詞:閱讀能力語文教學小學

鄭志林

摘要: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闭苋艘舱f:“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迸囵B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不僅對學生的成績影響很大,而且還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關鍵詞:閱讀能力;語文教學;小學

一、閱讀的重要性

1.擴大知識面

通過閱讀,可以積累知識和增長學問。讓閱讀者了解人類在實踐中認識客觀世界(包括人類自身)的事實、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實踐中獲得的技能等成果。對于小學生來說,不僅僅是為了應付學生考試,也包括生活、學習中的多方面知識和學問。

通過閱讀,可以增長見識和智慧。閱讀可以通過作者的眼睛去觀察世界,是擴大見聞的一種有效手段。閱讀可以通過作者的體驗,來增長閱讀者在感知、理解、情感、辨別、分析、判斷、決定等能力,擁有對人、事、物、社會等的思考、分析、探求。

2.提高對語言的興趣和駕馭力

閱讀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和文字的興趣,豐富詞匯的掌握,并逐步掌握口頭語言和文字語言的使用技巧,提高與人交往時的溝通和表達能力。

3.提升自身素養

通過閱讀,了解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了解社會公德和法律法規。通過借鑒文學作品中人物的描述,提高個人的道德情操,豐富個人的人格魅力,提升自身的素養。

二、閱讀的方法

閱讀方法,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從閱讀的分類上,有信息式閱讀法、文學作品閱讀法、經典著作閱讀法和麻醉性的閱讀法等幾種,小學生的閱讀,屬于經典著作閱讀法和文學作品閱讀法。

1.信息式閱讀法

這類閱讀的目的只是為了了解情況。如閱讀報紙、廣告、說明書等資料,一般進行一目十行的快速瀏覽,及時捕捉自己所需的內容,舍棄無關的部分。是否需要中斷、精讀或停頓下來稍加思考,視所讀的材料而定。

2.文學作品閱讀法。

文學作品除了內容之外,還有修辭和韻律上的意義。因此閱讀時比較緩慢,自己能聽到其中每一個詞的聲音。文學家的作品,唯有充分運用這種接受語言的能力,才能汲取他們的聰明才智、想象能力和寫作技巧。

通過這種閱讀,可以借鑒文學家的經驗,從而提高學生對文字和語言的駕馭能力,這對作文的幫助很大。

3.經典著作閱讀法

這種方法用來閱讀哲學、經濟、軍事和古典著作。閱讀這些著作要像讀文學作品一樣的慢,但讀者的眼睛經常離開書本,對書中的一字一句都細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從而理解其中的深奧的哲理。

在這種方式閱讀中,若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了解的詞語,可以通過查字典的方式進行彌補和完善,從而提高對文字的駕馭能力。

4.麻醉性的閱讀法

這種閱讀只是為了消遣,是成年人的一種閱讀方式。

三、小學生閱讀對成績的影響

小學語文中涉及到大量的生字和生詞,而這些生字和生詞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字和詞。若只通過語文課文的閱讀,不能有效的提高對生字和生詞掌握,而通過課外書籍的閱讀,則會達到“在環境中學語言”的效果,提高對生字生詞的掌握程度。如看圖寫話、作文等項目,則因為有大量的課文閱讀基礎,能達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效果。因此課外閱讀能有效提高小學生語文的學業成績。

在小學數學中,特別是低學段,學生的題意的理解,將直接決定學生的成績。很多學生將數學的學業成績不理想,歸結為粗心大意,但仔細分析,學生對題意的理解能力、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等差,是主要因素。通過課外閱讀,可以彌補學生這些不足的能力,解決學生“粗心大意”的根源,有效提高小學數學的學業成績。

四、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

所謂閱讀習慣,指的是不需要別人強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覺,就能自然而然地去進行閱讀的種種行為。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保證閱讀的質量,提高閱讀的效率,順利達到閱讀目的有著重要作用。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可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身使用不盡。那么應該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1.培養每天閱讀的習慣:老師和家長配合完成

在學校,除學生早讀外,教師在語文課上留10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閱讀的素材可以是報紙、故事書或其他文學作品,老師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和點評。

在家里,家長在每天的固定時間,督促學生完成老師布置的閱讀任務(也可根據具體情況,增加閱讀內容)。對低學段的學生,家長可以幫助學生進行閱讀,對學生不認識的字、詞等進行解釋,特別是一年級學生,甚至可以家長讀、學生聽的方式進行閱讀。

注意問題: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要給學生自由選擇閱讀材料的空間,循序漸進,慢慢達到家長和教師的需求。

2.培養良好的閱讀衛生習慣:老師和家長配合完成

閱讀衛生包括閱讀時要有正確的坐姿、閱讀時眼與書本的距離、閱讀時視線、閱讀時的光線、閱讀時的環境等。閱讀衛生對避免閱讀疲勞、保護視力、提高學習效率很重要。

在學校,因為教室及課桌椅的設計,能滿足學生對閱讀光線和閱讀環境的需要,老師只需要強調和監督學生閱讀的坐姿、閱讀時書本與眼睛的距離、閱讀時的視線滿足閱讀需要就行了。

在家里,應給孩子一個合適的空間來進行學習和閱讀,且家長要監督孩子的閱讀衛生,不能讓孩子在閱讀時吃零食,或者躺在床上閱讀,并要強調不能在公交車等交通工具上進行閱讀。

注意問題:學生閱讀時別輕易在中途打斷,以免養成學生閱讀時做小動作、東張西望等不好的習慣。

3.培養專心閱讀的習慣:老師和家長配合完成

所謂專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會神。要養成這一習慣,需要做到姿勢要端正、環境要安靜、閱讀地點固定、默讀。

在學校,教師監督學生的閱讀姿勢,保持閱讀環境的安靜,很容易做到。

在家里,家長應該給孩子學習和閱讀創造條件,在孩子閱讀時控制電視機的音量等,很重要。

注意問題:孩子如果不能專注閱讀,可以讓其邊閱讀,邊記錄重點的方式進行,教師或家長在學生閱讀結束后抽查。

4.培養讀書動筆和思考的習慣:老師完成

閱讀時邊思考邊動筆,可以抓住重點,深入理解,提高學生閱讀時的專注度;做摘錄,記筆記可以及時記下心得體會,對積累資料和活躍思想十分有利。在閱讀時,應培養學生閱讀思考的習慣,避免學生閱讀后,不知所云的情況發生,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引導時,要在需要思考的地方進行停頓,并解釋為什么。讓學生在閱讀中針對文章問自己“為什么”和“為什么不”,可以更好的達到閱讀的目的。

注意問題:若學生在閱讀時不能有效進行思考,可以通過設置閱讀后回答問題的方式進行,以提高學生閱讀的目的性和有意識的進行閱讀思考。

5.培養帶工具書閱讀的習慣:老師和家長完成

學生在閱讀時,都會碰上生字或不理解字詞意思的時候,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帶字典(工具書)閱讀的習慣。

在學校:對于課文或閱讀中涉及到學生不能理解的字詞,教師可以使用字典的方式,告訴學生(字典的使用也是語文教學內容之一),教師使用字典等工具書的習慣,能讓學生感知和模仿。

在家里,學生閱讀時遇到生字生詞等障礙,家長不必給出答案,而應該使用字典等工具書,給孩子進行演示性的幫助。

注意問題:網絡的發展,可以知道學生通過搜索引擎來克服生字生詞的障礙,但對學生上網,家長和老師應進行合理的引導。

五、小結

閱讀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和家長密切的配合,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的放矢的培養。閱讀能力的好壞,不僅決定了學生小學階段的學業成績,也關系到學生中學乃至大學的學業成績和人生中取得的成就,而小學階段,卻為閱讀能力培養最關鍵的階段。

猜你喜歡
閱讀能力語文教學小學
試析提高二外日語閱讀能力之對策
分層導學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