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就是吃了一塊面包”

2016-07-14 08:55楊方
北京青年周刊 2016年24期
關鍵詞:安東尼面包雕塑

楊方

流連798藝術區的朋友們一定記得前幾個月被注水填土了的常青畫廊。水是天津港取來的海水,土是昌平取的紅土。這不是什么畫廊裝修,是藝術大師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在做北京個展——“屯蒙”。這是常青畫廊第二次為安東尼·葛姆雷舉辦個展了,上一次是2009年的《另一個奇異》。在《另一個奇異》中,安東尼·葛姆雷大量使用了絲織橡膠和聚丙烯線等反光材料,盡可能去發掘所有材料本身的可能性。而此次個展的名字“屯蒙”則來自《易經》,是“屯”卦和“蒙”卦的總稱,意為天地萬物之始生。觀罷,更多的是一種返璞歸真之感。

以身體為媒介探討時間與空間

如果你是一個對藝術有點興趣并且沒事喜歡翻翻藝術雜志的人,提起安東尼·葛姆雷,你一定會立刻想到他代表性的人體形象裝置。從1991年南卡羅萊納破舊監獄里的《學會思考》、1995年的《臨界物質》,到讓他蜚聲國際的1998年的北英格蘭大地公共雕塑作品 《北方天使》,再到2003年巴拉德湖的《走進澳大利亞》、2011年圣彼得堡冬宮的《依然站立》等,人體形象裝置在安東尼·葛姆雷的作品中都有著極高的出鏡率。他一次次用雕塑、裝置或公共藝術品勾勒著軀體的物質性和抽象性,并試圖啟發人類對于人體、自然、宇宙之間空間關系的思考。

吊詭的是,作為一名蜚聲世界的當代藝術大師,安東尼·葛姆雷卻對古老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充滿著熱愛和敬意,他曾在演講中多次提到說:“在雕塑這一抽象體方面,佛教對我的影響遠大于西方經典,它讓我明白雕塑重在塑而不是雕,我們創作的雕塑是自身鮮活的反映而不是一個存在于故事里冷冰冰的形象”。

安東尼·葛姆雷從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畢業的時候年僅21歲,剛畢業的他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立刻投身工作,卻選擇去到陌生的東方大陸——印度游歷,而這一呆就是三年。三年期間,他的足跡遍布印度的大小村莊和文化遺址,佛祖深思冥想的實踐也深深影響了安東尼·葛姆雷的雕塑,也是在印度,安東尼·葛姆雷決心獻身藝術。結束了亞洲游歷之后,安東尼·葛姆雷開始了長達六年的藝術學院專業學習。學習結束之后,他又回到了美國亞利桑那,而正是在亞利桑那,安東尼·葛姆雷開始對人體形象雕塑感興趣。

亞利桑那是一個神奇的地方,瓦爾特·德·瑪利亞在這里創作了關于平行粉筆線的繪畫,而德·瑪利亞連同羅伯特·史密斯和理查德·塞拉對安東尼·葛姆雷的創作產生了決定性的的影響。在這些人的作品里,一切無關圖像制作,繪出的都是材質不同和空間各異的身體。安東尼·葛姆雷一直對一個問題很感興趣,就是人類身體的能動作用是如何潛在影響其他的身體,人類又給其他身體傳遞了什么樣的心理、生理和思想空間?

那一年,安東尼·葛姆雷創作出了其身體系列作品之一《重新布局的沙漠》。在這個作品里,安東尼·葛姆雷扔出一塊手掌大小的石頭,盡可能扔得更遠,然后把這個地方的石頭都收集起來。把收集出的石頭做成一個石堆,安東尼·葛姆雷站在上面,又把這些石頭扔了出去。這個作品是關于空間的作品,這個“空間”加入了人類的能量和人類的意志,安東尼·葛姆雷創造這樣一個作品并不是為了出售,而是要去體驗“空間和兩種潛在可能性”之間的一種互動,哪兩種可能性呢?一種是物質,一種是人類的意志。

完整的藝術需要互動

今年春天,安東尼·葛姆雷曾在中央美院的講座中舉了一個的生動例子:“我手里面有一塊面包,現在我可以吃這個物質。不太好吃啊,我已經開始后悔了,我現在不得不咽下去,我得喝點兒水,天??!這個面包可能時間有點兒長,我想買一些新鮮的面包。你們剛剛見證了一個‘雕塑的誕生。我剛剛雕塑了一個‘面包,這個面包被我咬去了一角。然后這塊面包成了我體內的能量,也可能變成一個思想。通常我們所關注的是我們已經知曉的事物,它們可以被轉變為一些別的東西,當我們對它進行改造之后,我們會用一種另外的眼光去看它,這就是雕塑?!备鹉防?979年的作品《面包線》就是將很多的面包放在一起排成一條線,每一塊面包都被咬了一口,它引導觀者沿著這條線去觀看?!巴ǔN覀儾粫吹矫姘@樣出現,它加入了我們個人的經驗在里面,我想要去描述的是一種‘轉變”。

這么多年來,如果說安東尼·葛姆雷的雕塑哪里變了?大概是他新世紀的作品更注重觀眾的參與度和互動性了。安東尼·葛姆雷曾說,藝術更多的時候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個物體本身。一切如杜尚所言,藝術家對藝術的創造只有一半,另一半的創造則來自于觀者。

在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安東尼·葛姆雷談雕塑》一書中,安東尼·葛姆雷說:“在12世紀完成于日本鐮倉市的大佛是空心的,人可以進入,可以看到哪部分被涂上了青銅哪部分熔接在一起,觀眾可以目睹感受其壯觀與美妙?!卑矕|尼·葛姆雷欣賞這種互動的雕塑,他認為藝術是一個等待我們感知的空的空間,藝術需要表現的是生命的真實歷程,藝術的意義就在于交流生存的感受。

藝術是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試煉場,不受任何控制和意識形態的影響,安東尼·葛姆雷試圖將自己的藝術變成新行為、新思想、新感情的誕生地。在人類逐漸被欲望逼瘋的時代,他希望藝術可以將人類從生存體驗千篇一律的表現形式中解放出來,還原其無法被描述被重復的原生狀態,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是這些脫離了闡釋的純凈體驗的棲息所。

Q&A

Q:你會怎樣闡釋藝術?是一個過程嗎?是關于現在嗎?是一個名詞還是動詞?

A:我認為藝術應該是開放的,越開放越有無限的可能性,無論你看到了什么,那就是你的所得,是什么其實并不重要。我認為藝術本身它只是一個催化劑,它是制造一個場域、一個空間讓大家開始思考。藝術也是在挑戰人們在信息社會之中得到的一些信息和人們在工業社會之中的一種體驗。我并不擔心人們對于我的作品的理解跟我不一樣。例如我在沙漠里面扔石頭的作品,這個作品更大的意義是讓我自己通過用體力的一種方式思考我自己的存在,思考一些問題。這個作品可能對我自己更有意義,對別人的意義沒有那么大,但是沒有關系,只要一個作品能夠邀請別人開始思考就可以了。

Q:你的作品是在尋找和探討哪方面的東西,人在你的作品中出現的次數很多,你將人放在各種空間中是想表達什么?

A:我在創作藝術作品的時候是想要去尋找一種東西,做一些不一樣的探索。我們去看整個西方藝術的歷史,其實就是一種把身體放置在權力結構之中,放置在故事之中,那么故事又是關于什么的呢?關于上帝、關于天使、關于皇帝、關于國王和王后,關于這些有權和有錢的人。但是這些不是我想做的,我不關心有權有錢的人,我關心故事本身,因為所有人都有身體,身體都置于空間之中,這是我想要探討的東西。我想要探討的是一個身體被放置在一個空間之中的時候他是怎樣一種形象,怎樣一種表現。我想要在表面形象的另外一端去探討這個問題,比如說我不知道我自己是什么樣子的,我的樣子、我的外表是在你們的眼睛之中,你們能看到我是什么樣子的,我自己并不知道。反過來也一樣,我能看到你們每個人什么樣子,但這種經驗、這種體驗屬于我,而你們自己并不知道。

Q:你2003前在廣州做的《亞洲土地》這件作品與今年在常青畫廊的《屯蒙》這件作品之間有哪些聯系?經過這些年,你對中國這個土地上生活的這群人和對中國的理解是否發生了變化?

A:《亞洲土地》和《屯蒙》這兩個作品之間有著非常強大的關系,《屯蒙》這個作品中海水和土的混合物是23厘米這樣一個深度,《亞洲土地》當時的高度也是23厘米,所以我是故意讓這兩個作品之間產生一種對話。

中國在這些年中發生的事情非常的了不起,在很短的時間里面經歷了非常大的變化,這些變化自然會對我們的環境造成非常大的壓力,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會去使用海水跟泥土去造這樣一個作品。因為我想要重新讓大家思考我們生活在城市之中,城市化的趨勢越來越密集、人越來越多、樓越來越高,我希望人們去觀看我這個作品的時候還記得自己是從大自然那里繼承了原始的土地和海水,我們不要忘記這個東西。

Q:你對中國的現當代藝術是怎樣看的?

A:在過去的25年之間,中國相當于是農業革命、工業革命跟信息革命同時發生,這一點也反映在中國的藝術上。就好像是19世紀的藝術革命,20世紀跟21世紀早期的藝術革命這三個同時在發生,這也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復雜性。所以我認為在這種環境下催生的中國藝術對世界是有很大的貢獻的,世界是需要中國的藝術跟中國的藝術家的。我非常尊敬中國藝術家敢于去用他們的藝術去問一些政治的問題,去問一些人類的問題。我認為中國為這個世界帶來了很多別處見不到的東西,無論是工藝還是傳統的藝術形式,例如中國的傳統水墨畫,所以說中國的藝術為世界的藝術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猜你喜歡
安東尼面包雕塑
巨型雕塑
嘲弄的笑聲
我的破爛雕塑
走進安東尼·布朗的幸福博物館
巴西 圣安東尼日
安東尼的小平底鍋
“好吃”的面包燈
面包山
自然雕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