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文本內涵 拓展閱讀思維

2016-07-15 17:17吳麗麗
學周刊·下旬刊 2016年12期
關鍵詞:閱讀思維

吳麗麗

摘 要:文章立足于語文課程理念精神,詳細地剖析教師在閱讀課堂應立足閱讀教材,采取多角度的閱讀策略,引發學生拓展閱讀思維,從而培養學生個性閱讀能力,發展閱讀實踐能力。

關鍵詞:文本內涵;激疑啟思;閱讀思維;想象時空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6-02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133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苯處熞钊胙芯课谋緝群?,根據文本教學特點及相關的學情,采取多種閱讀策略,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研讀文本內涵,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引發學生的閱讀體驗與思維相互產生合力作用,促使學生對文本形成獨特的個性解讀,實現情感體驗與獲取知識和諧統一,有效地拓展閱讀思維空間,建構高質量的閱讀教學課堂。

一、張揚個性體驗,促進激疑啟思

教師要充利用各種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文本閱讀活動場景,激起學生聯想文章的內容,促使學生積極地深入體驗與感悟文本內涵,與文本作者的情感相互碰撞,形成良好的閱讀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能做到質疑問難,在研讀文本詞句過程中,關注文本人物事件的發展進程,個性化地表達獨特的理解、感受,掌握作者遣詞造句的技巧,進一步地領悟和理解文本豐富的內蘊,展示富有個性的閱讀課堂教學過程,張揚學生的閱讀創造性,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閱讀問題意識,發展學生的閱讀語言和思維能力。

例如,教學《桂花雨》時,多媒體屏幕出示文中語句: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教師提出:“怎么理解母親說的這句話?”

生1:“母親有著深厚的家鄉情懷,所以才說了這么一句話?!?/p>

生2:“文中為什么用‘可是一詞?”

生3:“作者賞完杭州芳香的桂花,母親認為比不上家鄉的桂花,所以文中就運用‘可是一詞?!?/p>

生4:“文中前面描述家鄉桂花的語句,如‘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鸹ㄊ㈤_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這些語句充分表達家鄉桂花美、桂花香,也從字里行間滲透出作者、母親熱愛家鄉之情感?!?/p>

生5:“文中的‘浸點出了人仿佛浸泡在桂花的香氣里?!?/p>

生6:“其實,描述杭州小山的桂花香飄十里,應該比家鄉的桂花還要香的。只是母親用情感去比較家鄉與杭州小山上的桂花香氣,由于母親具有家鄉情結,即使杭州的桂花再香,也無法改變母親那股濃濃的家鄉情?!?/p>

生7:“是啊,月是故鄉明,家鄉的桂花占據了母親全部生活,無法估量出家鄉桂花在母親心中的份量了,從中看出了母親濃濃的思鄉之情?!?/p>

二、研讀語言內涵,發展閱讀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教師給學生帶來思考,在思考中表現自己,用思考來指揮學生,用思考來使學生折服和欽佩的時候,他才能成為年輕的心靈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導者?!苯處熞扇〔煌拈喿x策略,引導學生多角度地研讀文本詞句,推敲品味文本的詞句,引發學生沉浸于文本描述的情景,激發學生的閱讀想象,出現身臨其境的閱讀心理狀態,實現研讀過程的入境、入情與入理,閱讀情感與文本作者給予的情感相互共鳴,領悟與體驗文本的中心內涵,體驗作者運用語言和表達方法的技巧,積累和豐富文本閱讀語言,有效地發展學生的閱讀思維,提升學生閱讀情感與思維的能力。

例如,教學《釣魚的啟示》時,師生共同研讀文中語句: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p>

教師提出:“句子中哪個詞語說明父親也喜愛這條大鱸魚的?文中表述哪兩層意思?”

生1:“‘盯著一詞點出父親十分喜愛這條大鱸魚?!?/p>

生2:“文中表述了兩層意思,一方面父親與我一樣十分喜歡并欣賞這條大鱸魚,這是因為魚是那么大,是那么可愛;另一方面因為大鱸魚這么漂亮可愛,所以從情感點出了父親也舍不得放掉大鱸魚?!?/p>

教師繼續提出:“‘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是表述哪層意思?”

生3:“應該是表述第二方面的意思,說明父親心中正經歷道德的考驗,是放還是不放?從這里也讓我們真正感悟到‘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含義?!?/p>

教師又提出:“‘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說明父親此時的態度怎樣?‘得是什么意思?你體會出什么?”

生4:“此時,父親態度十分堅決,要我放回大鱸魚?!?/p>

生5:“‘得在文中指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余地?!?/p>

生6:“從父親說的話中,我感悟到對孩子必須從小要求,實踐道德是不能妥協的?!?/p>

三、引發參與實踐,拓展想象時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苯處熞朴诟鶕喿x教材的特點,把文本研讀與閱讀實踐活動相互融合,通過閱讀實踐活動,喚起學生的閱讀想象,激活閱讀的思維,或根據文本故事內涵,開展角色演繹活動,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內容,有機融合學生的閱讀理解與思考,提高了學生閱讀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富有個性的閱讀能力。

例如,教學《將相和》時,學生研讀文中第二個故事片段“澠池之會”,教師根據文本閱讀特點,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演繹活動,讓口才能力、表演能力較強的學生扮演藺相如、秦王、趙王等角色,進行故事演繹活動。先組織學生深入解讀文本內涵,使學生了解藺相如、秦王、趙王這三個人物特點;接著組織學生在小組中相互討論,對人物在故事情節中的各種表現如何演繹?哪些故事情節需要補充?哪些語言需要增加?哪些動作與神態如何演繹才能表達出人物的特點?在演繹過程中一旦出現突發失誤,應如何隨機應變?通過探討與交流,學生對故事角色有了深刻的理解與掌握,參與演繹時就會把人物演繹得栩栩如生,形象地再現文本故事內涵,把平鋪的文字描述轉化成生動的畫面,使學生更進一步了解到藺相如在會上勇猛過人,能從小處維護國家的尊嚴,具有大局的觀念;秦王欺軟怕硬,恃強凌弱的性格特點;趙王生性軟弱的性格特點等。

猜你喜歡
閱讀思維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
采取“三級訓練”發展學生閱讀思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