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音華露天礦邊坡地質環境分析

2016-07-19 18:26劉志剛
企業導報 2016年13期
關鍵詞:白音第四系煤田

劉志剛

白音華煤田地處內蒙古中東部,大興安嶺西坡南段之北側。礦區系丘陵低山區,剝蝕堆積地形,沖洪積平原,標高976.10—1100.90m,相對高度124.80m,南西高東北低。煤田內是地勢平緩的草原、沼澤地形,兩者間的過渡帶則是由剝蝕堆積和風蝕形成的緩波狀丘陵。

在煤田東北和西南兩側發育有彥吉嘎、高力罕兩條老年期季節性內陸河流。彥吉嘎河為本井田主要河流,自東北流向西南,在金星大隊附近轉向東北,呈蛇曲形蜿蜒于煤田東北部大面積沼澤地帶內,在煤田內長達26km,水量不大,為季節性河流。高力罕河位于煤田西南部,自東南向西北橫切煤田而過,在煤田內流長5km。河谷呈“U”字形,水深一般為1m左右,據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水利局資料,平均流量0.63m3/s,年平均逕流量為0.1671億 m3,總的流量變化是隨降水量的大小而變化,春汛流量較大,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1003m。豐水期流量100585m3/d

該地區屬中溫帶干旱半干旱氣候,基本特征為春季多風易干旱,夏季溫熱雨不勻,秋季涼爽霜雪早,冬長寒冷冰雪茫。據西烏珠穆沁旗氣象局(1954年11 月)資料:多年極端最高氣溫37.4℃(1987年7月29日),最低氣溫-38.6℃(1964年2月4日)。1971年~2000年間年平均降水量345.9mm,年平均蒸發量1769.0mm。每年的6、7、8三個月為雨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8%。年最大降水量564.5mm(1998年),最小189.0mm(1988年)。

一、露天礦地層巖性

白音華煤田為全掩蓋煤田。外圍有石炭系淺變質巖和侏羅系大面積火山巖出露,其地層分區屬天山興安地層區—興安分區—西烏旗小區。地層由老至新有:中生界侏羅紀上統興安嶺群,白堊系下統白音華群,新生界第三系上統,第四系下、中、上更新統,全新統。

(1)下白堊統白音華組(Klb):為一套河流、湖沼相沉積的含煤、含油碎屑巖系,不整合于興安嶺群(J3xh)之上。由粗—細—粗三套碎屑巖組成一個完整的沉積旋回。下部為深灰、褐、棕褐色粉砂巖、粗砂巖、含礫粗砂巖與深灰、灰、灰綠色泥巖互層。中下部以大套深灰、黑灰色泥巖為主體巖性,夾有淺灰、褐色泥巖和粉砂巖。中部為灰~深灰色粉砂巖、泥巖、細砂巖及灰白、淺灰色砂礫巖、粗砂巖,含煤層。泥巖頁理發育,厚度變化大,巨厚煤層和粉砂巖互層,夾薄層中粗砂巖或泥巖,為區域重要含煤層位。中上部以灰白、灰、深灰色泥巖、粉砂巖為主,局部為灰色砂礫巖或粗砂巖,泥巖和粉砂巖中富含炭屑或夾煤線及炭質泥巖。上部以淺灰、灰白-灰綠色砂礫巖、中粗砂巖為主,夾細砂巖、粉砂巖和泥巖,局部中粗砂巖及細砂巖互層,砂礫巖成分復雜,膠結疏松,固結程度低。(2)第三系(N2):由雜色碎屑巖組成,灰色、棕紅色砂礫巖、泥巖或粘土。(3)第四系(Q):廣泛發育。更新統(Qp):下部為沖洪積礫石層,中部為灰色湖濱沖積砂礫層,上部為黃褐色古階地沖積砂礫層。全新統(Qh):下部為褐黃色、灰色沖積、風積、殘坡積砂土、礫石層組成,中部為風積沙,上部為褐色、灰色沖積、湖積砂礫、砂土、淤泥層。

二、露天礦構造

白音華煤田為大興安嶺南段西側的山間斷陷盆地,北東~北北東向長條狀展布。白音華三號礦位于二連坳陷東端烏尼特斷陷帶的東北端——白音華斷陷之內。井田位于斷陷中部,其主體構造形態為一不完整的走向北40°東,傾角1~8°的寬緩向斜,中部為一同沉積隆起,與主體構造復合,使全井田的構造形態呈“馬鞍”狀,形成“兩凹一隆”的構造格局,井田內構造簡單,未發現斷層。

三、露天礦水文地質條件

白音華煤田屬白音華盆地水文地質單元的一部分,標高940~1388m,相對高度448m,煤田地貌特征為沖洪積平原的低緩丘陵。

區內有兩條南北向河流,均發源于大興安嶺,屬內陸水系。

高力罕河從一號露天礦西緣由東南向北西流過,長達5km,河谷呈U型,水深一般為2m,據錫林郭勒盟水利局資料,平均流量為0.63m3/s,年平均流量為0.1671億m3。

彥吉嘎河以北東向穿越煤田,在四號露天礦東側呈蛇曲形蜿蜒于沼澤中,長達26km,水深1m左右,洪水期流量7.0 m3/s,平均流量1.0 m3/s。地形低洼分布大小不等,季節性湖泊賽罕諾爾湖面積最大,可達0.16k㎡,一般為8000 k㎡,積水深度多為0.2~0.5m,賽罕諾爾湖水深1.5m,春季干涸。

河湖地表水水體發育地段沼澤發育,生長蘆葦芨芨草等喜水植物,近年沼澤蛻變,地表沙化明顯。

(一)含水層。(1)第四系孔隙潛水含水層。含水層分布于高力罕河,彥吉嘎河兩河谷平原之間的廣大沖洪積平原區,由上更新統沖洪積中細砂,含礫中砂組成,最大厚度39.80m,單位涌水量0.0279~0.187L/s·m,滲透系數0.564~2.727m/d,屬弱~中等富水性含水層。(2)白音華組裂隙承壓含水巖組。包括一、二、三煤組三個含水巖組,與煤層分布范圍一致。富水性受裂隙發育程度控制,三個含水巖組富水性在區域內,1、2煤組含水巖組為中等,3煤組為弱—強。

(二)隔水層。第四系潛水含水層底部隔水層為中更新統湖積粘性土,第三系粘土及泥巖,1煤組頂部泥巖,厚度49.44m,1、

2、3號煤組含水巖組底板基本發育有穩定隔水層(局部地段缺失),巖性由泥巖、砂質泥巖、粉砂巖組成,厚度分別為

58.89m、45.75m、33.34m。

(三)地下水補給、徑流、排泄。本區屬白音華盆地水文地質單元的一部分,前期人對該單元作了概略研究,而區域內水文地質條件比較復雜,按地下水賦存類型分別敘述如下:

潛水在自然狀態下靠大氣降水、河流、基巖裂隙水側向補給,少量的水汽凝結水。潛水面上覆地表巖性一般為粉細砂,粉質粘土,粉土,厚度0.3.m~14.50m,多為3m。大氣降水在不同地段滲入補給強度各異,直接入滲補給潛水,其余降水形成地表徑流或湖泊。區內多年平均降水量345.90mm,集中在6、7、8三個月,5月份為解凍期,因此,潛水位在5月和8、9月出現兩次不同程度的高峰。5月和8、9月份河水上漲,水位高于潛水位,豐水期河流補給潛水,枯水期潛水則向河流排泄。

潛水含水層多直接覆于基巖之上,彼此連通,故基巖裂隙水側向補給潛水,水力坡度1-3‰,總體由南向北徑流,通過河谷平原以地下徑流形式向北排泄,另外,由潛水面蒸發,植物蒸騰及人工排泄(農牧業用水)等形式進行排泄。

白音華盆地上部普遍被第四系覆蓋,第四系潛水底部為厚度49.66m粘性土、泥巖,故潛水很難垂直向下滲補給承壓水。

盆地東西兩側均為基巖,巖性為上侏羅統凝灰巖、下二疊統砂巖及花崗巖,因此,承壓含水層直接與基巖接觸,彼此溝通,有利于基巖裂隙側向補給承壓水。盆地水力坡度為1.5-2.1‰;邊緣含水層顆粒較粗,一般為砂巖、砂礫巖,徑流條件好;愈往盆地中心,含水層愈細,徑流條件愈差,以地下徑流形式向北東排泄。

四、工程地質評價(以東端幫為例)

東幫邊坡坡長約315m,深度約82m,坡角15.1°,巖性為第四系細砂層、第三系紅粘土層及白堊系煤巖地層。①第四系細砂層全區普遍發育,埋藏深度5.00 m~33.60 m,平均厚度12.94m。②第三系紅粘土普遍發育,埋藏深度4.30 m~36.50 m,平均厚度15.95m。③煤系地層全區分布,主要巖性為泥巖、砂巖、煤層。其中3-1、3-2、3-3煤層發育均勻,沿走向較平緩。其物理力學性質見表

第四系細砂:東端幫普遍發育,內摩擦角為30.5°,粘聚力平均為2.0KPa,邊坡角為15.1°,地表如無大的荷載一般不易滑動。第三系紅粘土:東端幫普遍發育,內摩擦角平均為

34.8°,凝聚力(變角剪)平均為140KPa。邊坡角為15.1°,地表如無大的荷載一般不易滑動。但紅粘土中蒙脫石含量較高,遇水軟化產生塑性變形,抗剪強度大大降低,易產生滑動。白堊系含煤段:主要以煤、泥巖、砂巖為主,泥巖細膩、裂隙發育,易風化,是較弱巖層。砂巖大多為凝灰質膠結,松散易碎,煤層較硬,裂隙發育,含水。底板泥巖遇水軟化。但礦坑垂直走向剝離,與邊幫巖層近于垂直,無滑動傾角,一般不易滑動。

為由此可以看出,東端幫巖層較平緩,地下水滲透系數小,邊坡設計合理,地表無負載,其穩定性較好。但第四系滲透系數較大,東端幫易出現第四系塌落。

猜你喜歡
白音第四系煤田
白音和新中國劇社的往事
第四系膠結砂層水文地質鉆進技術研究初探
基于SBAS-InSAR技術的巨野煤田沉降監測
河北平原區第四系(200m以淺)巖土體綜合熱導率特征綜述
北疆第四系覆蓋層上明渠結構優化研究
通柘煤田—1—2煤層的煤質變化規律
淺談煤田地質勘探技術發展趨勢
煤田地質勘查技術分析
RGMAP在白音圖嘎遙感解譯與查證中的應用研究
北京市第四系地下水資源價值模糊數學綜合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