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公路設計中人性化理念的具體體現

2016-07-19 18:27許明
企業導報 2016年13期
關鍵詞:公路設計人性化理念

許明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的發展,中國的道路設施水平也逐步的提高。當前中國的公路交通網的建設比較與改革開放之前的交通網的建設來看,已經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隨著近年來人性化理念在公路建設過程中的普及,我國在公路的設計建建造方面參考很多的歐美國家的關于路側設計指南和道路安全審計,已經使公路建設趨于更好的人性化,滿足人們的需求。

關鍵詞:公路設計;人性化理念;動態協調;安全容錯

我國傳統的公路設計理念大體上是在20世紀40年代末,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測量建立起來的。但是隨著目前經濟的飛速發展,很多的設計理念已經不在符合現在的社會需求了,所以我國的公路設計理念必須進行提升。只有通過公路設計建造理念的提升,才能在公路建設的同時更好的實現保護環境,推動科技創新,體現人文景觀等目的。提高公路設計建造的人性化理念已經在當前的公路建造中占有很大比重,其具體體現在在公路設計中的動態與協調,安全與容錯等問題。

一、公路設計理念的概念

在公路設計方面,人、車和路共同構成了公路交通系統。在公路交通系統的含義中,人、車和路并不是進行簡單的疊加起來的,他們之間是存在相互作用的關系的,這三者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是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的。所以調節好人、車和路三者之間的具體關系,才能更好的完成優秀的道路設計建造工作。

與人性化公路設計理念不同的傳統公路設計理念一般都是將車輛指標做成道路設計的主要參考因素,具體表現在車輛的尺寸、行使速度、交通保有量等方面。傳統的道路設計理念簡化了人、車和路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的復雜關系,在公路相關參數的計算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雖然這種公路設計理念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不能全面的滿足車輛駕駛員的需求。例如,按照傳統的公路設計理念設計的道路,雖然能夠保證車輛的安全,但是駕駛員的安全卻無從保證;雖然滿足車輛的動力性能,卻不一定能夠滿足乘客的舒適性需求。在這些問題所產生的根源中,除了有一定成分的公路規范的問題,最主要的根源依舊是公路設計理念考慮的因素不夠充分。

現代的公路設計理念強調了人在整個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人駕駛車輛在路上行駛的過程是整個公路交通系統中重要的環節。當前的公路設計的理念以及標準中大部分突顯了公路建設中安全、環保以及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和指導思想。通過有效的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才能夠更好的提高公路運輸系統的服務功能。

二、安全與容錯理念

安全理念在公路交通系統的設計過程中占據著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設計者在設計公路交通系統過程中應該把安全最為首要考慮的問題。交通安全審查要貫穿于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詳細設計階段,在項目建成階段道路試用階段都要進行嚴格的審查,為使用者提供一個安全的有保障的道路。

安全理念貫徹與整個的道路設計過程中。以近幾年高速發展的高速公路的建設為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整個中國經濟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中國高速公路的建設在這種大的背景環境之下取得飛速的發展,高速公路的通車里程也出現了快速增長的勢頭。但是,有一些駕駛員對高速公路的使用特點不是很了解,對其行使特點和設計特點不是很清楚。因此,在高速公路的設計方面就需要堅持清晰、明確的設計理念,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一切以方便駕駛員使用的設計理念。例如,在告訴公路上提示系安全帶的標志,在設計這個標志的過程中參考了很多的外國的設計同類型標志,加以結合我國當前的國情,出現了目前我國高速公路上以方便使用為目的的,三點式安全帶的版面圖案標志。在標志的顏色選取方面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根據國際及相關規范的要求和規定,設計完成的圖案采用上半部綠底白色圖案,下半部分的設計主要以警告標識顏色設計為依據,使用黃底黑字的設計樣式。

在保證了公路交通系統的安全之后,道路設計的容錯設計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因為我國的高速路具有全封閉全立交的特點,其車流量非常的大,如果某些路段的提示標準不夠力度的話,駕駛者就不能在第一時間獲取有關道路的清晰完整的信息,不能對道路做出準確的判斷,容易形成道路的安全隱患,以及降低道路的使用效率。為此,通過在道路交通網的設計階段從駕乘者出發,充分貫徹容錯性原則,利用標志標線的設計來反復強調重要的交通道路信息,為交通使用者提供充分的判斷時間和判斷空間,確保駕駛者能夠做出及時正確的決定判斷。例如,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以及車輛的分合流處往往是事故的易發生地段,因此在高速公路的匝道車輛行駛有交織的路段前的適當距離,應該根據路段的各種交織特點合理的設計相應的分、合流引導標識,用來提醒車輛的駕駛者。所以,根據這種原因在高速公路的上下車道上,應在不同的路段的不同距離設置多次提醒標志,加強對高速路上駕駛者的提醒力度,避免駕駛者疏忽導致的交通事故。

三、動態與協調理念

傳統的公路設計停留在一個動態設計的過程中,主要關注的是公路的設計是否符合參數的要求。但是,實際操作中公路的使用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為公路上車輛總是保持一定的速度在利用公路的設施。由于人在靜態和動態時狀態完全不同,所以公路的路線設計應該采用動態的速度指標來設計。除此之外,公路作為一種構造物,既要滿足車量的通行需求,又要達到自然景觀和人為景觀協調統一。協調包含公路各個元素之間的協調,整個路線和環境的協調,這種協調具有景觀協調和速度協調的雙重含義。

所謂的動態解決道路設計問題,其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于選擇表征動態的車輛速度因素。在公路設計理論中有關速度的概念有很多,其中設計速度主要指的是公路設計時確定其幾何線性的最關鍵的參數。我國設計車速的概念是在1950年左右引進的,成為了路線設計過程中的基礎指標,由于車輛動力性能和地形條件的問題的存在,確定了不同等級的公路實際速度指標。公路設計過程中的很多的參數設計,包括視距、超高、縱坡、豎曲線半徑等指標,均是在設計速度選定之后來進行確定的,同時公路設計與設計速度相互配合以獲得均衡設計。雖然這種設計方法有著很長的應用歷史,但是這種設計方法本身存在著很多的缺點。由于設計速度是對于一個特定路段的一個固定不變的靜態值,但是實際過程中,駕駛員的行駛速度不會刻意去遵守這一速度,也就是說實際的駕駛員的行駛速度是一個動態值。經過實際的現場參考測量,表明設計素的的設計方法不能保證線性標準的一致性。實際的駕駛速度總是隨著公路線性,車輛的動力性能以及駕駛員的駕駛性格而時時刻刻改變的,因此設計速度這一靜態值并不適合動態的公路車輛。

出于駕駛員的安全考慮,在進行公路交通網的設計過程中,簡單的以設計速度指標來設計公路線性指標是行不通的。為了提高公路的使用安全性,所選擇的設計速度應該與車輛的行駛速度保持大體上的一致。

根據我國高速公路的數據研究表明:大半徑平曲線適合高等級公路,而長直線則并不適合。而且在建造過程中公路的正向曲線和反向曲線的過度要比較自然,避免出現夾直道過短的現象。這些定性、定量的設計規定,歸結到底就是為了在保證車輛安全行駛速度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協調性。

總結: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在得到很大的重視。其中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命脈,公路做為經濟發展的血管,在經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全面加強道路的建設同時也要保證道路的安全性、人性化。對公路交通網的人性化設計,要求設計人員在道路的實際設計過程中不能脫離實際,要堅持從駕駛者的實際出發,深入全面的貫徹“動態、協調、安全、容錯”的設計原則,靈活的選擇各項道路指標和數據,最大程度的為駕駛人員考慮,為道路的安全使用考慮。

參考文獻:

[1] 張劼昊.論述新理念的公路工程路線選線設計的研究[J].民營科技,2015,(1):173.

[2] 馮勝利.對公路設計理念及路線設計的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19):2869-2870.

猜你喜歡
公路設計人性化理念
人性化理念下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分析
人性化理念指導下的高校圖書館管理及服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