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互式博物館學習單的設計與開發

2016-07-19 05:42孫浩
中國市場 2016年29期
關鍵詞:非正式學習

孫浩

[摘要]學習單就像在學習者與展品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促進學習者在博物館環境中更好地進行探究性學習。文章提出面向博物館的交互式學習單的設計與開發模型,并基于此模型開發出揚州博物館新館的交互式學習單“探索古代器具的秘密”。交互式學習單相比傳統的單一紙質學習單,具有更強的趣味性與良好的互動性,幫助學習者在博物館情境中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非正式學習;博物館學習;場館學習;交互式學習單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9.230

1 引 言

在當今時代,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日益被重視。在我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現有博物館3658座,2014年全國博物館年參觀人數超7億人次,其中未成年人參觀博物館達2億人次,比2010年增加近一倍。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但是其教育功能并沒有得到良好發揮。大多數人參觀博物館的時候僅僅只是走馬觀花的大致觀看一遍,學習行為較少,并未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學習單的加入,在學習者和展品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促使學習者在博物館情境中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目前,在國外及我國臺灣地區,利用學習單輔助博物館參觀學習已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進行有效設計的學習單,能夠為學習者提供更多的展館及展品信息,激發興趣,促進思考,幫助學習者獲得更好的參觀體驗及學習效果。

目前現有的學習單大都為單一形式的紙質學習單,即靜態學習單。本文提出的交互式學習單,利用二維碼實現紙質學習單與移動設備的交互,增強趣味性,增加交互性,擴充資源信息數量,加入音頻、視頻、動畫等多媒體資源,幫助學習者在博物館情境中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2 傳統學習單和交互式學習單

2.1 促進博物館學習的有效工具——學習單

對于什么是學習單(worksheet),目前還沒有公認的概念界定。首先,學習單是一種教育資料;其次,學習單是為了幫助或指導參觀者而設計的。筆者認為,學習單是場館提供給參觀者的,經過有效設計的,不拘于形式的,能夠協助參觀者更好地完成博物館參觀活動,獲得相關知識,得到經驗增長的教育資料。

目前現有的博物館學習單,種類多樣,形式單一。其形式基本為單一形式的紙質版或電子版,即靜態學習單。其種類多樣,根據學習參與者的不同可將學習單分為:合作學習單,獨立學習單與親子互動學習單;根據學習者年齡不同可將學習單分為:小學低年級學習單,小學高年級學習單,初中生學習單,高中生學習單等;根據時間不同分為:經常性學習單,特定時令學習單等。

學習單的作用是促進博物館學習。在博物館情境中,學習單作為一種中介性工具,在學習者和展品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學習者根據學習單所提供的相關信息、資訊與活動,進行自行的或團體的,合理有效的參觀學習。使用學習單可以節省人力資源,即降低對講解員,引導員的需求;可以引導參觀路線,強化實物學習,成為展覽的延伸或者補充。

2.2 交互式學習單

2.2.1 交互式學習單的基本構成

交互式學習單即利用二維碼進行紙質學習單與移動設備的交互,紙質學習單上內容為展品介紹、引導性問題、作答區域、微學習活動以及二維碼,通過利用移動設備掃描所給二維碼,可進入相關網頁,獲取更多展品相關的知識和信息。相比傳統的靜態學習單,交互式學習單具有良好的互動性,可承載更多內容,可添加音頻,動畫,視頻等紙質學習單無法呈現的多媒體資源,幫助學習者獲取更豐富的資訊,取得更好的體驗效果。

2.2.2 交互式學習單的開發流程

交互式學習單的開發流程分為分析、設計和開發三部分(見圖1)。

(1)分析:不同年齡階段學習者的知識狀態是有差異的,根據其受教育情況及知識背景,可將學習者分為學齡前兒童、小學低年級(1~3)、小學高年級(4~6)。初中,高中,成人。根據其認知水平,可將學習者分為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在進行學習單的設計時,應首先確定該學習單面向的學習者群體,并進行具體分析,以便設計出與學習者認知水平和知識背景相適配的學習內容與問題類型。

(2)設計:設計部分分為設定主題,選擇內容和問題編撰。一份好的學習單,應當主題鮮明,而不是魚龍混雜或泛泛而談。在設計的開始,為學習單設定合適的主題,是必要且重要的。明確的主題可以指導下一步的內容選擇。一份學習單的題目不宜過多,過多的內容和題目容易使學習者產生膩煩心理,應綜合考慮學習者的年齡及注意力維持時間等,來確定合適的題量。學習單所涉及的展品,其選擇應契合學習單主題。

(3)開發:在了解了學習者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能力與水平,確定目標展廳,參觀主題,入選展品等內容信息,并進行題目及活動的編寫和設計后,就進入開發階段。開發階段分為二維碼的開發和紙質學習單的開發。

3 交互式學習單開發實例 ——以揚州博物館新館廣陵潮·揚州城市故事展廳為例

3.1 案例簡介

揚州博物館新館廣陵潮·揚州城市故事展廳陳列面積2300平方米,常列文物856件。筆者在現場分時段隨機選取對象跟蹤觀察,發現參觀者大多數都是走馬觀花的看一遍,草草地看過展品,或者對感興趣的展品進行拍照留念,就沒有其他更多的學習活動了。偶有參觀者互相詢問“這個是干嗎的?”但是并不能及時得到解答,注意力便很快就轉向別處了。

筆者希望借由交互式學習單來促進參觀者在博物館中的有效學習,更好地發揮博物館教育功能。此次選擇揚州博物館新館的廣陵潮展廳進行交互式學習單的設計與開發。

3.2 學習單整體設計

本次選擇了揚州博物館新館廣陵潮·揚州城市故事展廳進行學習單的開發,面向對象為小學低年級(1~3)學生,選定學習單主題為“探索古代器具的秘密”,經過多次篩選后,選中展廳內16件展品進行學習單題目的設計。所選擇的16件展品沿參觀路線順次分布在展館內不同地區。

小學低年級(1~3)學生的年齡基本在6~10歲之間,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該年齡段兒童的認知水平處于具體運算階段,該時期兒童的思維活動仍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因此,在學習單題目的設計上,應避免邏輯性較強的題目,盡量選擇簡明易懂和具體內容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設計。在學習單的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該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點,在題目編寫時注意語言的趣味性。下表為交互式學習單“探索古代器具的秘密”的部分題目設計與編寫。見下表。

二維碼內容的開發選擇了第三方平臺騰訊風鈴系統。騰訊“風鈴”是騰訊推出的可視化的無線建站產品,集快速建站、支持智能終端(HTML5)、互動、社交、LBS及效果監控等為一體,滿足用戶無線快速建站的需求。利用騰訊風鈴系統建立移動站點后,對學習單題目的問題答案及相關展品知識信息等進行排版設計,完成后發布站點,使其可線上運營,并生成二維碼。

完成題目設計及二維碼內容的設計與開發后,將題目內容與相關二維碼進行整體排版,加入符合小學低年級(1~3)學生審美的卡通形象與修飾圖案等,提升趣味性,并對整體進行美化設計,形成最終學習單。圖2為部分學習單與二維碼內容展示。

4 結 論

交互式學習單利用二維碼進行紙質學習單與移動設備的交互,通過利用移動設備掃描所給二維碼,進入相關網頁,可獲取更多相關知識和信息。相比傳統的靜態學習單,交互式學習單具有良好的互動性,可承載更多內容,可添加音頻、動畫、視頻等紙質學習單無法呈現的多媒體資源,幫助學習者獲取更豐富的資訊,取得更好的體驗效果。

參考文獻:

[1]孟慶金.學習單:博物館與學校教育合作的有效工具[J].中國博物館,2004(3):15-19.

[2]錢巖,常娟,邵航,等.利用學習單開展的一次館校銜接教育活動的調查報告[J].科學之友,2011(14):1-3,11.

[3]鮑賢清,毛文瑜,王晨,等.場館環境中介性學習工具的設計與開發——以上??萍拣^學習單設計研究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1(10):40-47.

[4]鮑賢清.博物館場景中的學習設計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5]楊艷艷.學習單支持下館校銜接學習活動設計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

猜你喜歡
非正式學習
微信輔助國際漢語初級綜合課的教學實踐研究
理念:認識非正式學習的關鍵
非正式學習研究現狀及趨勢分析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碎片化學習研究
三本院校英語專業教師職業發展研究
專業發展視角下的中小學教師非正式學習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