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商貿流通業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作用

2016-07-25 13:19趙鑫全
商業經濟研究 2016年13期
關鍵詞:商貿流通業新型城鎮化

趙鑫全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新型城鎮化建設就是要打破城與鄉的二元體制,以實現城鄉一體化為目標,通過均衡公共資源配置,加強城鄉交流與互動,最終使廣大農民能夠增加收入,共同享受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取得的成果。同時又能挖掘擴大內需潛力,為我國新的發展提供更堅實的動力。而在這個過程中,商貿流通業具有最關鍵性的作用。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功能,布局更加合理,滿足城鄉消費需求的商貿流通網絡體系以支撐新型城鎮化建設,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敘述了在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我國商貿流通業現狀,通過分析二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及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了商貿流通業的調整與優化策略,以期對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所助益。

關鍵詞:商貿流通業 新型城鎮化 調整與優化

問題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城鎮化建設有力的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從改革開放1978-2011年的30余年間,我國的城鎮人口增加了5億多人,城鎮化率也提高到了51.27%?!笆舜蟆碧岢?,以推進城鎮化建設、協調發展區域經濟為重點,以新型工業化為驅動力,改善需求關系,優化產業結構,注重城鄉互補與協調發展,其核心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增強廣大居民的生活幸福感。2014年,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聯合11部委啟動了綜合試點工作來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而作為其重要保障的商貿流通業,就需要更高質量、更高效益的健康發展。早在2011年3月14日,商務部印發《商貿物流發展專項規劃》,旨在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下,發展商貿流通業,滿足經濟發展需要。而中央提出“新型城鎮化” 發展戰略,更為商貿流通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二)研究意義

商貿流通業是城鄉一體化發展中的重要橋梁與紐帶,隨著我國城鎮化率的增長,商貿流通業也發展迅速,以其GDP規模為例,自1991年至2011年20年間,從僅有的2276.82億元跳躍式增長到52618.05億元??梢院唵蔚耐普摮?,商貿流通產業與城鎮化建設之間是存在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的規律。深入探究商貿流通業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作用,使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更好的調整與優化,更好的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動力。同時,也為城鎮化建設中商貿流通業發展滯后地區提供一些理論借鑒。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與成果

商貿流通業與城鎮化建設是相互促進的,也是相互支撐的。國內外在研究兩者協同發展的問題上也成果豐碩。無論是國外在流通業的發展規劃與布局上的研究,還是國內的流通先導性與基礎性研究,都能提供較好的借鑒。研究成果詳情如表1所示。

從收集的理論研究看,在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如何發展商貿流通業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探討流通產業健康發展策略,深入研究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獨特作用,正是本文的核心問題。

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商貿流通業發展現狀及其互動關系

(一)我國商貿流通業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進入21世紀以來,作為先導產業與基礎產業的商貿流通業成為了社會經濟中的重要環節。國家也出臺一系列政策來加大扶持力度,如《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和《關于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更關鍵的是在擴大內需宏觀經濟政策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巨大推動下,獲得了空前的發展:

1.城鄉物流體系逐步完善,服務能力不斷增強。一方面,在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下,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的商貿物流體系初步建立起來,其組織化與專業化程度逐漸提高,積極地發揮了方便居民消費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如中央財政為了緩解中小企業的資金問題而專門設立農村物流體系專項資金;再如國家重點工程的推動,如“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建設工程”、“農超對接工程”等,使物流配送體系在發展中更加完善,更具專業與經營特色的物流服務企業在發展中做大做強,提高服務能力,有力的支撐了農村商貿的發展。

2.商貿物流產業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已經確立。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在2006年時為59.7億元,在2015年其規模已達到了229.8萬億元。隨著經濟的發展,物流需求一定會增強,市場定位會更加明確。同時物流行業的各項工作也穩步推進,如物流統計工作、物流標準化工作,培訓教育工作、新聞與信息工作、技術創新工作等都取得了成果。僅在2006年,就有24家物流企業正式啟動了信用評級工作,打造行業品牌。應該說,商貿物流產業的基礎地位已經確立。

3.在激烈競爭中不斷增強能力與完善基礎設施。鑒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給流通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自我國加入WTO以來,外資企業紛紛進入我國流通產業市場參與競爭,對我國的流通產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但經過多年的競爭,產業規模不斷在擴大,模式不斷在創新,我國的流通企業抓住了經濟發展的黃金期,加大投入,完善基礎設施,智能化、機械化的物流設備快速發展與推廣。截止到2014年底,具有A級資質的商貿物流企業多達3000家,5A級企業將近200家。物流地產、零擔物流、電商物流、快遞等市場更加細分,競爭能力不斷增強。2015年加快實施《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的工作中,商貿物流業將加速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發展步伐會進一步加快。

(二)商貿流通業與新型城鎮化建設之間的互動關系

商貿流通業既對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又得益于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兩者是有很強的互動關系的,互為助力與支撐。本文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1-2011年商貿流通業產值與城鎮化率數據(見表2)進行分析與測評,得出結論:城鎮化率有1%的增加,就有對流通產業的GDP有4.0247%的增長貢獻。商貿流通業GDP有1%的增長,就能拉動城鎮化率0.2391%的增加。

1.商貿流通業推動各產業發展,顯現就業效應,解決城鎮化建設中人口的集聚問題。新型城鎮化發展建設當中,人口的增加是壯大城鎮化的基礎,而人口的就業問題尤為重要。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作為基礎性的商貿流通業,掌握著供求信息,控制著流通渠道,能帶動著第一、二產業的快速發展,從而增加了城鎮人口的就業機會。從流通業本身來看,大部分的行業就業要求不高,更為人口聚集到城鎮就業提供了保障。據2012年數據統計,僅從事商品流通領域的從業為員就達到了1.39億人,并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加??梢?,商貿流通業為城鎮人口轉移、解決勞動力就業、促進消費、壯大城鎮化規模等方面上提供了保障條件。

2.商貿流通業促進社會服務業發展,保障了城鎮化建設質量的提高。李克強指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核心是“人”,重要指標是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人民的幸福感。這必然要加大基礎施設建設,如交通設施、商業設施等便利居民的生產與消費。流通產業中的批發、零售、餐飲與物流產業更是滿足了人們的物質與文化日益增長的需要,也為居民提供了優質服務的同時,帶動了消費的大幅增長。2008年的數據顯示,批發零售業總額是1978年的66.9倍,餐飲業總額是1978年的281.1倍,年均增速分別為15%和20.7%。服務促進消費,而消費促進經濟的發展,為城鎮化建設提供了質量上的保障。

3.商貿流通業加強區域間交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城鎮化可持續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各地區會充分發揮優勢資源,形成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繼而完成了城鎮化發展的分工。而這種地區優勢使區域間的貿易變得有利可圖,這樣就促進了市場的發展。流通產業體系以市場的手段加深城鎮間的分工細化與產業轉型升級,并促進貿易和加強區域間的交流互通有無、優勢互補,使城鎮化能夠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商貿流通業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面臨的問題

我國經濟處于中高速發展時期,加上國家出臺的扶持政策,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中,居民對流通的服務要求更加細化與專業化,需要的服務網點不斷增加,極大地促進了流通業的創新與發展。但商貿流通業也存在著眾多的問題影響了新型城鎮化建設,亟待解決。

(一)資源配置不合理且規劃不足,影響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

新型城鎮化格局應以區域中心城市為發展核心,其它各中小城鎮分工明確,定位清晰,并在區域間交流的基礎上加強經濟上的互補,提高整個區域的競爭能力。這樣就要求流通產業在配置資源上要合理均衡、梯次銜接。但是現實情況是,一方面,在城與鄉之間,城市中心布局密集,如大型商店、連鎖超市、購物中心等呈現過度狀態??h級以下的鎮、鄉、村則基礎薄弱,如便利店、百貨店、果蔬店等服務資源略顯不足。如我國城鎮人口大賣場人均擁有面積在2015年時為0.08平方米,只達到了2006年韓國的水平。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規劃之初,有時定位不清晰,缺乏前瞻性,造成重復建設、商圈重疊,出現過度發展與惡性競爭的后果?;蛘吖芾聿蛔?,造成秩序混亂,商品質量無法保障,效益低下,服務跟不上需求的現象。如此種種都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起到了負面影響。

(二)中小城鎮流通產業效率低下,現代化程度不高

與發達的城市流通產業水平相比,一些中小城鎮的流通產業規模小,布局亂,競爭能力弱,尤其科技含量與信息化水平低下,缺乏專業性,不能形成連鎖化經營。這樣狀況下,有些地區的商貿流通效率無法提升,發展緩慢,根本無法有效的驅動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同時帶來的問題就是流通成本的居高不下。2014年,我國流通成本總額占GDP的17.8%左右,只比2013年降低0.02個百分點。而發達國家如美國和日本其數據為9%。流通成本高自然會使得商品的價格昂貴,影響居民消費。如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菜籃子工程中,在冬季里的春節期間,就出現了“菜比肉貴”的現象。這與流通環節多、費用高有直接的關系。低效率、高成本、加重居民生活負擔的流通產業現狀難以滿足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需要。

(三)亟待規范商品流通市場秩序,提高城鎮化建設質量

商貿流通業在快速的發展期,但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制定相對滯后,管理不規范,亟待改善市場秩序。如各種渠道傳遞的違法信息與虛假信息;食品安全問題;商業信用與商業欺詐問題;假冒偽劣商品問題;虛假宣傳與不公平競爭現象等。區域與區域之間還偶有地方保護主義的出現,防礙商貿流通的正常運行。如地方禁止經銷外地產品或重要的原材料的地方保護主義等。這些人為設置的貿易壁壘阻礙了經濟的發展,破壞了流通產業互通有無與公平競爭的法律環境,更對新城鎮化建設毫無益處。

(四)高素質的鄉村流通人才匱乏,小城鎮建設中軟實力不足

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無認是規劃與建設,還是管理與創新,都離不開專業的技術人才。尤其是城鄉人才分布不均的情況更嚴重。由于社會資源分布不均與社會保障不足,不能培養或留住技能人才,使流通企業在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上都不能跟上新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小城鎮失去了人力資源優勢和區域競爭優勢,一定程度上又加大了城鄉之間的差別。給城鎮建設與商貿流通發展有效統一造成了影響。

發展現代流通業并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對策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正處在深水區和攻堅區,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新城鎮化建設有了更豐富的內涵。作為新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推動力之一的現代商貿流通業,要抓住發展機遇,不斷完善。

(一)加大投入力度并完善流通產業基礎設施,優化網點布局

商貿流通業發展的首要條件就是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中,不能輕視流通業對第一、第二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如農副產品的產地的保鮮加工、預冷儲藏、運輸保鮮、銷地的冷藏等,還有各種工業產品的分類倉儲、分類運輸等,都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減少流通環節、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此外,在基礎設施建設中,要規劃在前,合理布局。對縣級以下的鎮、鄉、村的流通產業基礎設施要大力扶持,采用以城帶鄉的方式延伸流通業到農村市場,使農產品與工業品在城鄉之間實現順暢雙向互流,促進經濟增長,滿足居民需求。有條件的地方,在促進結構優化中要實行產銷一體化模式,直接與專業合作社或各型農戶對接,尤其是對那些規模小、實力弱的中小農戶,使他們可以享受到流通產業的良好服務,減少流通成本支出,增加收入。各地政府也應該出臺支持政策,如增加補貼、稅務減免等,使商貿流通業在建設與布局上更合理,城鄉互動實現零阻礙,新城鎮化建設可以快速健康的發展。

(二)健全法律法規,加強區域間合作交流

區域與區域之間也要在城鎮化建設中進行良性的分工協作、合理競爭。從小的方面看,要合理布局,發揮大城市的輻射作用,與小城鎮進行有效結合,在區域內實現大、中、小城鎮的均衡發展。從大的方面看,我國東、中、西部在城鎮化建設中發展滯后,尤其是在中西部不發達地區,商貿流通業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作用更具發展空間。而區域間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壁壘,進行合作與交流,在全國范圍內合理布局商貿流通體系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在法律法規的制度保障上,我國已頒布了相關規定。如2005年以來,中央政府與各地方政府先后出臺了包括《反壟斷法》在內的40余部法律、法規,有力地推動了市場流通立法進程。2012年8月出臺《國務院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和9月出臺的《國內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再一次在立法層級對流通領域進行標準體系與法律法規的完善。隨著發展的需求,需要更健全的法律與法規的出臺,構建良好的市場流通法律環境,有利于促進消費,帶動經濟增長,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健康發展。

(三)注重科技創新,加快信息化發展

在互聯網時代中,流通產業在內的各行各業都不可能離開互聯網而快速發展。在新形勢下,利用信息化手段,可大膽創新建設流通體系,促進經濟的發展。2015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達到7500億,實現井噴式發展,這為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契機。如加快發展電子商務。阿里統計數據顯示,到2013年11月30日為止,注冊地在農村(含縣)的淘寶網店數達到了203.9萬,其中注冊地在村鎮級的數量為105萬,分別比2012年底增長了24.9%和76.3%。政府應加大政策支持與培訓力度,繼續擴大流通產業吸納就業的空間。比如,浙江義烏青巖劉家村與廣東揭陽市軍埔村都被稱為有名的“淘寶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為新城鎮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物流科技上更要積極更新與改造,如采用自動識別的條碼、標簽技術,貨物的GPS定位與跟蹤技術,各流程的可視化技術等,從而推動流通產業的智能化、現代化發展。

(四)大力推廣綠色物流方式,建設環保流通產業

近年來,隨著居民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環保觀念日益深入人心,構建環保流通體系是保障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發展的質量要求。2012年11月,“百城千店”示范工程在廣州啟動,旨在流通領域倡導節能環保理念,建設廢舊商品回收體系。同時發布了《2012中國零售業節能環保綠皮書》,其中數據顯示,44.0%的企業對物流中心采用了節能技術,63.7%的企業在總部辦公區域采用節能設備技術。此外,廢棄物管理逐漸進入常態化。27.3%的受訪企業會與供應商合作共同推動商品包裝的減量化, 2011年比2010年減少包裝18%左右。綠色低碳是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潮流所向,因此政府應繼續加大政策引導,制定環保標準,可以用財政補貼的方式激勵達標的企業,使流通企業積極進行物流體系升級與改造,如推廣綠色物流裝備、節能倉庫,合理組織降低運載車輛空駛率。早在1996年提出并推廣使用的托盤共用系統(Pallet Pooling System),實現了高效物流和資源的有效循環。建設環保流通體系,要著眼于長遠,在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上有積極意義。

(五)構建誠信流通體系,推動城鎮化建設繁榮發展

能否構建好誠信流通體系,注重農村商業環境監督,建立好良好市場秩序,直接影響著居民的消費熱情,而只有繁榮與健康發展的市場,才能保障城鎮化建設的發展。尤其在流通產業的食品加工銷售鏈中,建立誠信體系,加大監管力度,防止假冒偽劣食品的出現更為重要。2009年頒布的《食品安全法》中明確提出食品安全是企業的第一責任;食品行業協會應該加強行業的自律,推動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法經營,推動行業誠信建設。政府和相關部門還可以通過曝光失信行為、分層監管和市場退出機制等手段加大對失信企業懲戒力度,促進流通環節食品經營行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程濤,王德章,李佳俐.商貿流通業發展戰略調整對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作用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

2.關心.調整商貿流通業發展戰略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J].商業經濟,2013(12)

猜你喜歡
商貿流通業新型城鎮化
國內各大城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對比研究
農村基層團建工作如何變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