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調主調有情調中法西法有章法
——評饒余燕室內樂作品音樂會

2016-07-28 08:23王安潮
音樂天地(音樂創作版) 2016年3期
關鍵詞:四重奏室內樂音樂會

文/王安潮

?

復調主調有情調中法西法有章法
——評饒余燕室內樂作品音樂會

文/王安潮

2015年11月20日,“饒余燕室內樂作品音樂會”在西安音樂學院藝術中心音樂廳隆重舉行,千余名師生聆聽了饒先生從1955年至1995年期間創作的不同形式的室內樂作品10部。精致細膩的音樂手法,濃郁的西北音韻,飽含的民族風情,再加上西安音樂學院演奏家們的精心準備,傾心演奏,使這場音樂會精彩紛呈,博得了觀眾長久的掌聲。

一、精心籌備:向前輩致敬

作為“2015樂和長安”系列活動之一,此次音樂會意在向前輩致敬,以經典垂范后學。音樂會給人的第一感覺是籌備精心細致。經過音樂周組委會劉錚、郭強、馮季勇等作曲系老師與饒先生家人精心甄選,音樂會最終確定了十部作品。因為饒先生的室內樂作品多而且散亂,就連其女兒也很難找見有些記憶中的代表性的作品,后來她與劉錚等老師找到當年首演作品的演奏家們,搜刮鉤沉,考據細究,終于確定了最終的十部作品。

作品創作的時間跨度較大,技法風格懸殊較寬,全面展現了饒先生一生音樂追求,以復調技法為基礎的多種體裁形式探索。本次音樂會有別于2009年的純以鋼琴作品為主的籌備,也考慮到前不久已經展演的管弦樂作品如鋼琴協奏曲《獻給青少年》(旅法著名鋼琴演奏家種佳獨奏)和民族管弦樂音詩《驪山吟》等,以重奏等室內樂體裁為主,既有西方經典形式的弦樂四重奏,也有展現民族室內樂探索的新形式,還有獨唱、獨奏等常見小型體裁??梢哉f,既較全面地展現了饒先生嫻熟運用西方復調技法的能力,也展現了他靈活駕馭不同體裁的技能。這種全面的展示就是對前輩學術傳統的最好的傳承與致敬。

在民族室內樂方面,音樂會選取了塤與箏的二重奏《如蓮》(演奏:趙遜、魏明月)、箏四重奏《鎖風沙》(演奏:翟源、李瑜、曲明明、魏明月),兩部作品都有不同程度多聲部發展。這兩部作品均以傳統調性手法寫就,有著優美動人并富有民族韻味的音樂主題,樂曲充分發掘了富有悲歌腔韻的塤的線性思維的控制,突出中國傳統聲腔之美。尤其是古箏四重奏在凸顯古典箏樂技法中彈撥細碎之妙的基礎上,又挖掘出它構造線性線條的空間,為其多聲思維的發展展現了多樣形態。如其第23小節中,箏I上出現的主題隨后被箏II在下屬調上予以應答,箏III與箏IV以不同的和聲性織體進行襯托,樂聲此起彼伏,多聲部線條與箏樂自由的韻味纏綿發展,展現了箏樂四重奏的曼妙魅力(見例1)。這部作品創作與1992年,是上個世紀末期,饒先生在民族室內樂興起背景下的探索思想之反映,它合理地借鑒了西方復調的音響特色,又融入了箏樂自有的彈挑吟揉技法,將玲瓏剔透的彈撥樂發展為多線條交織的多層次音響空間。

例1:《鎖風沙》中的多聲線條

例1:《鎖風沙》中的多聲線條

饒余燕是西安音樂學院發展之初就投身于此的前輩學者,他在運用中外音樂技法進行創作中,巧妙地融入了西北音樂素材,在其擅長的復調音樂技法中將中外情韻融會其中。后學對其室內樂進行集中展演,不僅在于學習其技法,學習他“西法為體,中法為用”的成功創作經驗;也在展演之中傳承學科建構傳統,認識到西北民間音樂的現代魅力,中西結合的民族音樂發展價值。

在西方樂器重奏方面有大提琴與鋼琴《棗園幸福渠》(演奏:孫鵬、張雅靜)、小提琴與鋼琴《碗碗腔主題隨想》(演奏:鐘怡、張雅靜)、長號四重奏《召喚》(演奏:任秋來、周軍、吳寄新、張強)、《中國民歌主題四重奏》(演奏:王渼辰、田暉、王恪居、馮小桐)等。大提琴與小提琴的作品凸顯了西方弦樂器長于線條與色彩變化之美,饒先生由其凸顯了西方樂器在表現西北旋律上的悲情質感,展現出他志在挖掘中樂的外在顯性美與內在的地域風格美。在室內樂體裁多聲部層次的基礎上,饒先生尤為注重表現特有的中國味道。長號與弦樂兩部四重奏均按照西方傳統手法四聲部層次布局,將同質音色樂器進行多種形態的織體構建,又特別注意清晰可辨的中國民歌主題旋律的融入,由此而具有了特有的中國韻味及線性思維,情感濃郁,耐人尋味,感人至深。其中,弦樂四重奏中對四首最具代表性的民歌的主題變形發展,使音樂的層次多變,反映出饒先生細膩精煉的音樂手法,此類探索是同時代作品中的佼佼者。

在藝術歌曲方面有花腔女高音獨唱《雁塔晨鐘》(藝萌詞,演唱:吳霖,鋼琴:葉鶯)、男低音獨唱《望我大陸》(于右任詞,表演:蔡占科,鋼琴:葉鶯),前者挖掘了西北民間音樂素材的花腔技巧,后者挖掘了詩詞意境的中國味道,前者飄逸優雅,后者深沉內省。

鋼琴作品一直是饒余燕為業界普遍認可的領域,在2009年的西安音樂學院60周年校慶之際舉行的專場音樂會就曾引起業界的關注與肯定。此次展演的作品是其代表性獨奏曲如《西安鼓樂復調小品三首》(演奏:曹鵬)、《引子與賦格-抒情詩》(演奏:姚依)。它們分別代表了西方復調鋼琴音樂的兩者手法,前者以小品形式將復調中主題與副題之間對比、呼應、交織發展的手法妙趣橫生地展現出來,后者以引子加賦格的結構手法,將大型復調音樂技法中對主題衍展的多種可能性以多重層次關系予以顯現。其引子是碗碗腔主題,呈示部中運用了多種模進手法來發展材料的多聲音樂空間。尤為值得強調的是,饒先生在展開部中大膽地發展了半音化的和聲及調關系,運用了不斷轉調來豐富音樂多聲部意境的轉換,使作品從開始的 E宮系轉到F宮系、G宮系等。衍展了碗碗腔細膩婉轉的音樂風格(見例)。這首

作品是饒先生注重西北音樂題材的現代發展及其所展現出的時代審美,也帶給作品別樣的情味,是他西北音樂情懷之反映,音樂會也以此而向他的民族探索精神致敬。

例:《引子與賦格-抒情詩》

例:《引子與賦格-抒情詩》

二、挖掘傳統:以特色尋突破

以精致細膩手法見長,又擅長復調線條構建的饒余燕,其室內樂作品創作一直是其擅長的學術領域,其音樂會的特色自然凸顯而為業界所稱道。因此,室內樂作品音樂會給人的第二印象是特色鮮明,精致細膩。表現有三:

音樂特色之一是形式各異,體裁多樣,音樂會選曲涉及到西方傳統室內樂的多種形式,還觸及了新興的民族室內樂等未見的形式,這在民族室內樂興起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其探索具有其特殊的歷史意義。如:嗚咽如歌腔的吹管樂“塤”與彈挑拂抹的彈撥樂“箏”的二重奏,饒先生的創作既挖掘了塤的優勢在線條感,展現了它歌哭腔韻之美;又挖掘了箏的顆粒性特色,以“點描”的亮彩進行襯托,同時還以長音的和聲性背景對旋律進行托襯,展現了多聲部復調之特色(見例2),從而使使這兩件中國古老樂器煥發出時代新貌。而箏的四重奏在顆粒性聲部的配比間綻放出多樣魅力,這也為其形式之變進行了可貴的探索。

例2:《如蓮》中的形式之探

音樂會特色之二是音樂主題的地域化取材。陜北民歌(如《棗園幸福渠》、《中國民歌主題四重奏》)、西安鼓樂(如《西安鼓樂復調小品三首》)、秦地戲曲(如《碗碗腔主題隨想》)等都在曲中有著新穎的再發展。如大提琴與鋼琴的《棗園幸福渠》,饒先生選擇的地域性音樂主題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陜北民歌“信天游”,連續四五度音程的跳進(見例3),讓人旋即就能感受到該地域素材音調,尤其在大提琴質感音色的抒發下,更具男性胸腔共鳴的質感。這種對最能打動人心的地域性音樂主題或音調的選擇是饒先生此次音樂會中作品的特色之一,這是他的主題之選特有的針對性和直觀的意趣之反映。

例4:《棗園幸福渠》中“信天游”音調

音樂會特色之三是對塵封精品新推。音樂會中除了有饒先生的常見的名作《引子與賦格-抒情詩》、《西安鼓樂復調小品三首》、《碗碗腔主題隨想》外,其它作品多是難得一見或首演之作,像《召喚》、《中國民歌主題四重奏》之前只是由其學生梁紅旗在其電子音樂制作展演上用過。再次被推演是劉錚教授的倡議,據他介紹,他們原來知道的就是長號四重奏《召喚》,不曾想經過與饒先生家人溝通后發現有這么多塵封之作。從這一點上說,此次音樂會在發現、挖掘作品上具有突出的歷史意義!這部四重奏充分挖掘了長號在旋律線條的演奏與吐奏的跳動音型化塑造上的特色,如其第21小節出現在第一長號上的主題及其它三支長號上的跳音伴奏音型,就較好地將“召喚”主題進行了渲染,在展現秦地哭音音調素材特色的基礎上,更好地展現重奏藝術的魅力(見例4)。尤為可貴的是,這種探索在國內是非常少見之舉,音樂會使這一塵封的作品再次綻放出新的光彩。

例4:《召喚》中的形式新探

音樂會特色之四是作品技法考究精致??梢哉f,音樂會中很多作品具有躋身國內優秀者前列的品質。除了已經成為經典三部作品外,次此音樂會中的其它作品如弦樂四重奏《中國民歌主題四重奏》等,在民族音樂室內樂化發展方面也具有前沿探索價值。四重奏由四個樂章組成,沿襲了西方此類體裁的傳統結構,在主題造型上特意選取了四首不同方位的民歌如內蒙長調《牧歌》、江蘇民歌《茉莉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陜北民歌《藍花花》,四樂章的四重奏分別有其特定的地域主題,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各地民風與音樂魅力,具有探索的文化符號學的意義。它借鑒了復調音樂中的模仿對位等手法,將民歌素材進行形態各異地發展,如“牧歌”主題部分,在大提琴聲部首先呈示其主題,它有馬頭琴的模仿意味,旋即在中提琴上進行片段模仿,而兩把小提琴以不同的伴奏織體進行和聲性烘托(見例5),由此展現了復調技法的多聲音樂魅力,它的不同技法對音樂形象的不同展現,或優雅凄美或活躍俏皮,聽來妙趣橫生,饒有興味,賦予原民歌新的音韻。

例5:《民歌四重奏》之牧歌的表現技法

挖掘前輩的經典作品,旨在探尋先賢在通向成功之途中的特色技法把握。此次音樂會抓住了作品不同技法的成功之作,并圍繞其創作中的情感主線,將饒先對三秦大地特定地域的屬地音樂素材進行多樣復調技法的成功運用,它們均是在精髓及魂魄上進行的深入探索。此次展演旨在以特色技法而給后學以啟迪,母語文化符號的利用及其有效技術發展,將給人以成功的捷徑或有效的便利。

三、展演經典:以學科整體為視角

此次音樂會挖掘、展演了饒余燕創作的室內樂作品,除了展現了他精于復調音樂技法探索的才華,也展現了西安音樂學院在民族復調學科發展上所做的有效探索。這其中,表演者的傾情奉獻并樂在其中的詮釋在展現其技藝之魅的同時,也為學科發展貢獻了才情,從而展現了綜合各方力量學科發展綜合力,展現了西安音樂學院音樂學科發展的整體實力。

從宏觀層面上來看,此次音樂會參演的學科除了作曲及作曲理論專業的主要倡導外,還有管弦、聲樂、民樂、鋼琴、音樂學及音樂教育等專業,各方演奏人員不計名利,犧牲業余時間,以極大的創作熱情投入到饒余燕室內樂作品的展演中,將各專業學科的各自獨立以音樂會演出而凝聚在一起。在這些具有原創性作品的展演中挖掘了地域音樂之美,展現了西北專業音樂學院的整體實力,音樂會的創意志存高遠,意味深長,其核心就是突出學科綜合發展的態勢。

從細微之處看,演奏者多為技藝精湛的中青年教師,他們對演奏技術有著嫻熟的駕馭能力,能將作品的藝術性進行恰當地挖掘,加之有部分演奏者還是首演者,他們與作曲家曾有過深入的演奏處理交流,因此,對作品的把握多較為精到并有自己的個性理解。如:趙遜的塤、魏明月的箏在演奏中突出了兩種民樂音色音響的不同特點,又依據自己的理解而進行了二重奏語境下的聲部呼應關系,展現了作曲家的多聲音樂思維;孫鵬的大提琴與張雅靜的鋼琴在演奏中始終相互托襯,在突出大提琴深沉舒展民族音樂線條的基礎上,鋼琴以音色、力度的變化來延伸大提琴的主題旋律意境;曹鵬在《西安鼓樂復調小品》的演奏上突出了歌唱性旋律與古樸節奏的不同層次,尤其是將古韻悠長的長安古樂素材進行了強調,展現了地域音樂家對此類作品的理解優勢;吳霖在花腔女高音獨唱曲《雁塔晨鐘》的演唱上突出地運用了她長于輕巧聲音的控制;任秋來等四位長號演奏家是《召喚》的首演者,他們以彈性較強的吐音演繹了該作品蓬勃向上的音樂主題;翟源等四位箏家演奏的《鎖風沙》既有古曲的吟揉彈挑技藝運用,更有古韻意境的或快或慢表達;蔡占科演唱的《望我大陸》將于右任的詞境以深沉滄桑的音調予以展現,以寬幅的聲響凸顯了作品望鄉思念的情懷;姚依演奏的《引子與賦格——抒情詩》突出了三秦地域的音樂旋律線條,展現了賦格曲的多聲層次,尤其以手腕的細微控制而挖掘了樂曲抒情的氣質;王渼辰等四位弦樂四重奏演奏家所演奏的《中國民歌主題四重奏》以多變的色彩展現了蒙古、云南、江蘇、陜西等四個不同方位的最有代表性民歌的主題音調及其相應的意境美,尤其是對西方四重奏形式下所展現的中國音樂韻味令人流連忘返,回味悠長,聽者感嘆:原來中國題材的弦樂四重奏這么美!這里尤其要提一下鐘怡與張雅靜的《碗碗腔主題隨想》,鐘怡是這部作品的首演者,她在小提琴演奏上突出柔美音樂線條的構建,如她在樂曲主題的開始呈示部分以富有朝氣的有力壓弓(a2 #f2)并繼而滑奏(#f2 d3、b2 a2)而凸顯了樂曲的主要材料,而隨后的音階式下行和上行都是順勢而動(見例6),凸顯出樂曲“碗碗腔”主題的“隨想”樂曲風格,其滑奏、揉弦、跳連等技法的綜合運用展現了她作為碗碗腔地域的演奏家的聲腔韻味感覺,為樂曲深入表現增彩不少。這種創作、演奏的協調發展是學科發展整體實力之顯現,這次音樂會是一個很好的平臺與窗口。

例6:《碗碗腔主題隨想》中的細微演奏技術

例6:《碗碗腔主題隨想》中的細微演奏技術

結語

作品寫就后不演,總不為人所知,塵封的作品問世是極為令人欣慰之事。而室內樂作品又要求精細的排練,才能突顯彼此間的合作及音樂聲部間的關系。從音樂會的精美展演所獲得的觀眾喝彩情景可見,作曲家在此領域進行了精心而又成效的民族音樂現代化的創作,其展演聚攏了不同專業的演奏家傾心于此,他們進行了恰當的詮釋與精彩技藝展現。這些演奏家都是在國內外有過大獎獲得的輝煌成就,但他們放下既往成績而沉心于這些新的室內樂作品的匯演中,對演奏家來說是一次挑戰,因其傾心而呈現了作品新的美韻。

此次音樂會薈萃了西安音樂學院演繹才俊,綜合了學科發展的整體實力,是西安乃至西北專業音樂創演精誠合作的一次華麗綻放。它呈現了饒余燕先生在復調音樂技法上的嫻熟技藝,并彰顯出作曲家綜合中外技法于一體的創造性,尤其是他開闊的學術視野和傾心于三秦大地的民族音樂情懷,是作品打動人心,聚攏人氣,推動民族音樂學術及學科發展的內在動力,是時代人文以情動人的核心價值觀之體現。而后學承其衣缽,多方協調、通力合作展演其作,是可貴的學統,西北音樂的技術、藝術、學科發展的特色藉此得以顯現。

Both Polyphony and Homophony are tasty,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are methodical——Comments on Rao Yuyan’s Chamber Music Concert

猜你喜歡
四重奏室內樂音樂會
搞砸的音樂會
傾聽·對話從室內樂開始
——天津音樂學院第四十期“天籟講壇”
室內樂小品兩首
失敗的音樂會
海底音樂會
春天的音樂會
內蒙古自治區第六屆室內樂比賽成功舉辦
內蒙古自治區第六屆室內樂比賽圓滿落幕
走西口弦樂四重奏
早期——文藝復興時期小號的演奏和室內樂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