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記人民至高無上

2016-08-01 03:12
東方劍 2016年5期
關鍵詞:唐山大鋼針救災

◆ 葉 辛

?

五彩文苑

牢記人民至高無上

◆ 葉 辛

地震是人類的天敵。

可它消失不了,甚至還莫名其妙地來得越來越頻繁了。汶川地震之后,玉樹、魯甸……一個接著一個。而每次有地震的消息傳來,人們總要說起唐山大地震,說及唐山大地震時自己在哪兒,保定的震感怎么樣,天津是如何受到影響的,北京是個什么情況。我被約到北京去修改稿子,已經是1978年,人們還余悸未消地說到唐山大地震,鐵軌怎么被扭成了麻花形狀……

這以后,不斷地讀到一些有關唐山大地震的報告文學、紀實文學,如實地記錄了唐山大地震時的情形。一晃,40年過去了,唐山大地震仿佛離我們越來越遠,許多情形漸漸地淡忘了。游玉云先生的唐山救災紀實文學《人民至高無上》,又把我們喚回到了1976年7月末那個難忘的日子:28日凌晨。

和以往的報告文學、紀實文學不同的是,游玉云先生當年作為離唐山最近的一支部隊里的軍人,在地震發生的那一天,接到命令,奔赴抗震救災第一線,并被任命為救災突擊隊的隊長,這篇《人民至高無上》是他親歷救災的實錄。

他寫下了親眼目睹的慘象:吱嘎作響、搖搖欲墜的橋梁,墻倒屋塌處一個又一個的遇難者……他更多地寫下了解放軍戰士們在抗震救災中舍身搶救一個個陷入絕境的老百姓的壯舉。他們都是普普通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唐山人,老人、孩子、青年、姑娘,很多事情聞所未聞,很多細節感人至深。一個挾帶大包裹逃跑中和解放軍對打的知青,被抓獲后竟然不是發地震財的“小人”,而是為了完成母親的囑托,把母親尸體運出災區的孝子;為了尋找一個名叫“小胖子”的軍人,工人趙師傅顧不上妻子的呼喚,執意要去找到這個年輕的解放軍戰士。而正是這個趙師傅,腳底下扎進了鋼針,游玉云的戰友晉太和,竟用嘴去吻探趙師傅腳板心的鋼針,硬把這枚小小的鋼針吻咬了出來。像這樣一些細節,不是親身經歷了抗震救災,不是身臨其境地呆在余震不斷的炎夏酷暑環境中,是寫不出來的。

而正因為部隊指戰員們舍生忘死的搶救,把每一個受災群眾當作親人,急他們所急,做群眾所需要而做不了的難事,也使受災群眾受到了深深的感染。一個名叫鐘曉俊的姑娘,兩個姐姐,一個哥哥,親生父母都在震災中死了,她希望自己的親屬能掩埋在老宅的棗樹邊上,但這是火辣辣太陽曬得頭皮發燙的大熱天啊,淺埋的尸體已經腐爛,連親屬們都知難而退地走了,是解放軍滿足了這個16歲小姑娘的愿望,克服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使得她如愿以償。感動得她當場表示,自己要改名鐘孝軍,要加入解放軍,做一個最可愛的人。

40年過去了,當年的鐘孝軍現在該有56歲了。如果她讀到這部報告文學作品,一定仍會感動得熱淚盈眶吧。

游玉云在書寫唐山大地震中那些難忘的人與事的同時,還以細致的筆觸刻畫了人物在生死考驗中認識的提高,靈魂的升華。政治部主任這一人物形象,給我這個讀者的印象尤為深刻。

游玉云先生還是個難得的有心人。設想一下,在七月末八月初的高溫燒烤之下,在沒有什么遮擋的烈日暴曬下,他們白天要在晃眼的灼熱陽光下苦干,甚至一次一次地被派去掩埋遇難者的尸體,掩埋戰友的尸體;到了夜晚,他還擠出時間,把白天經歷的一切,一一記錄下來。不是他當年以速記的方式記錄下那些珍貴的細節,他的這部紀實文學作品,不會如此生動感人,不會有這么大的感染力。

說游玉云先生是難得的有心人,還因為唐山大地震35周年時,他又把當年救災的戰友們、同一部隊的戰友們,約來上海相聚。撫今追昔,感慨萬千,只因為他們的心底仍牢記著“人民至高無上”這六個大字。

我想,《東方劍》雜志騰出大版面,連載這樣一部長篇紀實作品,也是為了弘揚這六個大字:人民至高無上。

讓我們永遠牢記這六個大字吧。

發稿編輯/浦建明

猜你喜歡
唐山大鋼針救災
航母救災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ovie Titles Viewed from the Fluidity of the Five Elements of Drama
防汛救災 應急先鋒沖在前
滅火救災分秒不能耽誤
小魔術——雞蛋里的鋼針
雞蛋里的鋼針
全省齊心協力共打抗洪搶險救災攻堅戰
40年前,唐山大地震
一種冰雪防滑鞋
本土化改編與再創——從小說《余震》到電影《唐山大地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