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出售的安靜

2016-08-01 18:48DanielA.Gross
讀者 2016年16期
關鍵詞:噪音芬蘭安靜

Daniel+A.Gross

1

2010年3月一個寒冷的夜晚,100名營銷專家齊聚赫爾辛基的海馬餐廳,他們帶著一個質樸的目標:將一個偏遠的中等規模國家,打造成世界聞名的旅游勝地。專家們仔細羅列出這個國家的各種優勢:杰出的教師、野生漿果和蘑菇、充滿活力的文化……但這些還不足以成為引人注目的國家品牌。此前,芬蘭以其安靜而聞名。有人開玩笑地說,也許安靜并不是一件壞事。這一觀點引起了大家的思考。

幾個月后,該代表團提交了一份“國家品牌報告”,報告提出了許多可行性建議,其中有一個全新的重要主題:安靜。報告解釋說,現代社會充滿了嘈雜和繁忙,讓人難以忍受。安靜是一種資源,它可以像水或野生蘑菇一樣被銷售出去。將來,人們會愿意付錢來體驗安靜。

人們已經開始花錢買清凈了。在一個嘈雜的世界里,安靜可以被出售——降噪耳機零售幾百美元,有些為期一周的靜坐冥想課程費用可達數千美元。芬蘭人民發現,“無中生有”是完全可能的。

2011年,芬蘭國家旅游局發布了一系列標題為“請安靜”的照片。全球“國家品牌”顧問西蒙·安霍爾特提出了俏皮的口號——沒有語言,只有行動。芬蘭一家鐘表公司推出了自己的新廣告語:在安靜中手工制造。

2

安靜是營銷活動中一個獨特的出發點——你無法衡量、記錄或輸出安靜;你也不能品嘗、收集或是把它轉送出去。芬蘭營銷活動引發的思考恰恰是,安靜的有形影響到底是什么??茖W界已經開始關注這個問題。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強調安靜的奇特力量,它可以安撫我們的情緒,堅定我們的信念,協調我們與世界間的聯系??蒲腥藛T的研究對象也許在我們的意料之中——始于噪音。

“噪音”一詞來自于拉丁詞根,意思是惡心或疼痛。歷史學家希勒爾·施瓦茨在《制造噪音:從通天塔到宇宙大爆炸之上》中提到,對噪音的厭惡已催生了歷史上一些對安靜最積極的倡導者。1859年,英國護士和社會改革家南丁格爾寫道:“無論對病人還是健康的人,不必要的噪音都是最殘酷、最冷漠的折磨?!蹦隙「駹栒J為,對于正在恢復的病人來說,任何一種不經意的嘈雜或是普通的談笑聲都可能會造成驚恐、痛苦和失眠。

20世紀中葉,流行病學家發現了高血壓和慢性噪聲源(如公路和機場)之間的相關性。后來的研究似乎將噪音和失眠、心臟病、耳鳴等疾病聯系起來(正是這一系列的研究孕育了20世紀60年代的“噪音污染”這一概念)。

對人體生理的研究有助于解釋噪音產生的影響。聲波震動耳骨,耳骨將聲波運動傳遞給蝸牛形的耳蝸,耳蝸將物理振動轉換為大腦可以接收的電信號。即使在深度睡眠中,身體也能夠立即對這些信號做出反應。神經生理學研究表明,噪音首先激活杏仁核。杏仁核是位于大腦顳葉的神經元集群,它與記憶形成和情感相關。這種激活促使應激激素如皮質醇立即釋放,長期住在嘈雜環境中的人應激激素水平會逐漸升高。正如100輛汽車的呼嘯聲累積起來,便會形成一道惱人的背景噪音墻。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曾嘗試量化噪音在歐洲造成的醫療負擔,結論是3.4億西歐居民每年因噪音失去了100萬年的健康生活。

3

安靜首次出現在科研中是作為對照或基線,科學家將噪音或音樂的影響與之作比較。2006年盧西亞諾·伯納迪醫生在對音樂的生理效應研究中,讓24個測試對象聽6首音樂,然后觀察他們的生理指標。他發現,通過血壓、二氧化碳變化和大腦中血流的循環,音樂的影響可以在血流中直接顯現出來。更驚人的發現出現在曲目之間的停頓中。伯納迪和他的同事們發現,隨機插入幾段無聲音的片段也會產生很強烈的影響,不過影響是反向的。事實上,經驗證,實驗開始前兩分鐘安靜的停頓遠比播放舒緩的音樂或長時間的靜默更令人放松。

換句話說,伯納迪認為,樂曲間的停頓反而成了最有趣的研究對象,安靜似乎是通過對比得到加強?!耙苍S覺醒是將精神集中在一個方向,所以如果沒有什么更具刺激性的東西,你就會得到更深層的放松?!彼f。

2010年,在俄勒岡大學研究大腦感覺處理的邁克爾·韋爾觀察了短時突發聲音中老鼠的大腦。突然的發聲使聽覺皮層中一個專門的神經元網絡興奮,但當聲音繼續以一個相對持續的方式發出時,大部分神經元停止反應?!爸灰凶兓?,神經就會發出信號?!表f爾說。

突然的安靜也是一種變化,這一事實給了韋爾一個驚喜。在他2010年的研究之前,科學家們就知道大腦會對安靜的開始做出反應。但是韋爾的研究擴展了這些調查結果,他的研究表明,聽覺皮層有一個單獨的神經元網絡,一個聲音突然停止時,聽覺皮層就和聲音開始時一樣興奮。

雖然我們通常認為安靜意味著缺乏投入,但只要它代表聲音之間突然的間歇,我們的大腦就可以識別出來,這是由我們大腦的結構決定的?,F在的問題是,那一刻之后發生了什么——如果安靜持續,聽覺皮層進入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后,又發生了什么。

杜克大學的再生生物學家依姆科·克爾斯特曾研究過這個問題。2013年,她檢驗了聲音對成年老鼠大腦的影響。她讓四組老鼠聽不同的聲音:音樂、老鼠叫聲、白色噪聲和無聲。她預計,老鼠的叫聲可能會促使新的腦細胞的發育。和伯納迪一樣,她也把安靜當成一種不會產生影響的對照因素。事實證明,所有的聲音作用于神經系統的效應都是短期而非長期的。讓克爾斯特最為吃驚的是,她發現一個人如果能在每天的生活中,保證兩個小時的時間不聽任何聲音,海馬區(大腦中負責短期記憶存儲和接收感官訊息的區域)細胞的生長發育會因此得到增益。

但克爾斯特強調,這是她的初步發現,她想知道這種影響是否有意想不到的應用。像老年癡呆癥和抑郁癥之類的狀況和海馬體中的神經發生率的不斷降低有關。她說,如果能建立起安靜和人體神經發生之間的聯系,那么神經學家可能會發現安靜的治療用途。

很顯然,安靜的環境有時的確會對個體有很大的益處。根據聲音神經學專家羅伯特·薩托雷的描述,我們的頭骨下面“并非萬籟俱寂,即便人們無法得到來自環境的聲音刺激,大腦也會有主動制造聲音的行為”。比如,當一首你非常熟悉的音樂突然停止時,你的大腦聽覺皮層仍會保持活動狀態,仿佛音樂仍在播放。這意味著,在安靜的空白感覺板上,心靈可以進行自己的交響樂。同時也說明,即使在沒有像聲音之類的感覺輸入的情況下,大腦仍可保持活躍和動力。

1997年,華盛頓大學的科研團隊收集了測試對象在完成各種心理任務——如算術和文字游戲時的大腦掃描數據??茖W家注意到,雖然激烈的認知導致大腦的某些部位形成尖峰波形,它也會引起大腦其他部位活躍性的下降。與此矛盾的是,即使測試對象在一個安靜的房間里什么也不做,大腦似乎仍存在一種極為明顯的“背景”活動。馬庫斯·雷克爾是該小組的首席科學家,他認為,大腦的“背景”活動消耗了大腦大部分的能量,像模式識別或算術之類的困難任務最多消耗大腦百分之幾的能量。這表明,若是忽略了大腦的這些“背景”活動,神經病學家可能會忽視至關重要的東西。

2001年,雷克爾和他的同事們發表了一篇開創性的論文,定義了大腦功能的“默認模式”——功能產生于前額葉皮層,在認知行為中起作用。這意味著看似“休息”的大腦是永遠活躍的,它在不停地收集和評估信息。

2013年,《人類神經科學前沿》的一篇論文中提到,大腦的這種默認模式網絡“在反思一個人的個性和特點(自我反思)的心理任務中進行了密切觀察,而不是在自我認知過程中,思考自我概念或是自尊”。莫蘭和他的同事還寫到,大腦在休息期間,會將外部和內部的信息整合成一個“有意識的工作空間”。

4

遠離噪音和目標似乎將內在和外在的安靜結合在了一起,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有意識的工作空間”,讓安靜發揮作用,使我們融入世界,發現適合自己的地方。這就是安靜的力量。

努拉·威克曼是一個民族音樂學家,同時也是芬蘭營銷專家的顧問,她非常了解安靜的力量。她住在芬蘭的東部,那里遍布湖泊和森林。威克曼說,在一個遙遠而安靜的地方,她獲得了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不曾有過的感受。她說:“如果你了解自己,你必須要與自己同在,與自己討論,與自己對話?!?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6/12/11/duzh201616duzh20161634-4-l.jpg" style="">

“請安靜”已被證明是芬蘭重塑的品牌中最流行的主題,也是“參觀芬蘭”網站中最受歡迎的網頁之一。也許安靜可以銷售,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把它當作一個有形的、易碎的,或是某種精致珍貴的東西。威克曼記得,那次她經歷了幾乎完全安靜的罕見時刻——站在荒野中,她用耳朵捕捉動物或風發出的最微弱的聲音。她說:“你完全有能力用最小的聲音打破這種安靜,但你不想這樣做,你會盡你所能保持安靜?!?/p>

(汪 洋摘自微信公眾號“liweitan2014”)

猜你喜歡
噪音芬蘭安靜
樓上請安靜
樓上請安靜
走開,心理噪音!
噪音的小把戲
安靜
白噪音的三種用法
芬蘭將迎獨立100周年 鄰國挪威考慮“割讓”山峰作賀禮
芬蘭紙與紙板五年連減
噪音對身體的危害
大象無形 芬蘭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