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讀者角度看史傳文學中虛構存在的合理性

2016-08-04 05:33高冰清
青春歲月 2016年4期
關鍵詞:左傳虛構趣味性

高冰清

【摘要】本文主要從讀者的角度分析史傳文學中虛構存在的合理性,主要包括史傳文學的工具性、史傳文學的易讀性、史傳文學的趣味性、史傳文學的人文性四個維度,最后得出在史傳文學中適當的、不妨礙真實的虛構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的結論。

【關鍵詞】史傳文學;虛構

史傳文學,顧名思義,是一種記錄歷史的文學樣式,具有鮮明的史乘特征。這要求史傳文學堅持實錄、真實的原則,最大程度上地還原歷史的真實。然而,在史傳文學中,我們往往會發現有虛構的情況出現。那么,史傳文學中的虛構是否合理呢?虛構是否會與史傳文學所倚重的真實的原則相背離呢?本文試圖從史傳文學讀者的角度解答上述疑惑。

一、史傳文學的工具性

讀者閱讀史傳文學,一般是以了解歷史、借鑒歷史為主要目的之一的。史傳文學作為讀者窺探歷史的工具,首要的功能便是真實地反映過去發生過的事情。如果說史傳文學中的虛構沒有歪曲歷史的真實,而僅僅是作為補充、插入的部分存在的,在這一視角下,我們認為虛構的存在是合理的、可接受的,是不影響歷史的真實呈現的。

例如《左傳·晉靈公不君(宣公二年)》載:“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鄙鲜鲆闹?,基本事實為:鉏麑見趙盾早起盛服待朝后,決定不殺趙盾,觸槐自殺。在這里,左傳作者虛構了對鉏麑的心理描寫,作為對事實的補充說明,并沒有影響事實本身。筆者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虛構的介入沒有影響到事實本身,換言之,虛構沒有與真實發生沖突,因而,虛構的存在是被允許的,是合理的。

相應地,我們以《三國演義》為例說明虛構與真實發生矛盾的情況(該書作為一部歷史演義小說,雖非傳統的史傳文學,亦可以作為例證說明過度虛構對真實的歪曲)。其中,對諸葛亮有這樣一段描寫:“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觀北斗,遙指一星曰:‘此吾之將星也。眾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酌饕詣χ钢?,口中念咒。咒畢,急回帳時,不省人事?!边@幾乎把諸葛亮描繪成口中念念有詞的巫師了,與歷史中的諸葛亮形象相去甚遠。魯迅先生曾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三國演義》的人物描寫道:“至于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边@正是《三國演義》出于小說創作的需要而加入了大量虛構成分而扭曲了真實所致。這種虛構,筆者認為在史傳文學中是不恰當、不合理的。

二、史傳文學的易讀性

錢鍾書先生曾說過:“史家追敘真人實事,每須遙體人情,懸想事勢,設身局中,潛心腔內,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幾入情合理?!边@是說史家通過忖度人物的心理,試圖將分散的歷史事件連綴起來,對之加以合理化的解釋。歷史事件紛繁復雜,正是史家通過合理的虛構在事件之間建立起聯系,使之更合理,更加容易為讀者所接受。

例如上文所引《左傳·晉靈公不君》的文段,若是去掉中間虛構的對鉏麑的心理描寫,而只是將事件堆砌如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觸槐而死?!痹谧x者看來這便是無法理解的了。史家通過“遙體人情,懸想事勢”的方法進行合理的虛構,這才使得事情的發展合乎情理,使讀者易于接受。

筆者認為,這種虛構,非但是合理的,而且可以說是必要的,是有助于讀者了解歷史的真實的。

三、史傳文學的趣味性

史傳文學具有歷史和文學的雙重性質,虛構往往使得文本的文學意味更濃厚,使讀者讀來更感到趣味性。例如《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的“五嘆”,其中廁鼠之嘆、與趙高密談后不能自主之嘆所記敘的事件等應是難以為外人所知的,必然具有一定的虛構成分,而這是司馬遷刻意為之的?!独钏沽袀鳌穾缀蹩梢哉f是一嘆一轉折,細細讀來,便能發見這種安排的獨特和巧妙之處。

再如《史記·留侯世家》中記載“張良遇黃石公”一段,一則所記之事玄怪,讀來有趣,二則該段敘事中對張良的心理描寫亦讓人忍俊不禁。如“良愕然,欲毆之”這樣的心理描寫,是虛構無疑,但是,如果少了這些心理描寫,這段故事不知要失色多少了。

總之,史傳文學中的一些虛構成分,能使歷史具有趣味性,使讀者的閱讀過程富有趣味,充滿愉悅。

四、史傳文學的人文性

史傳文學與一般歷史記載最大的區別之一就在于將歷史事件具體化、人物形象鮮活化,這一點可以從《春秋》與《左傳》的對比中得出?!洞呵铩肥降臍v史記載,只言某年某日發生某事,而作為史傳文學的《左傳》則對其中的事件進行具體、生動的描述與刻畫,同時還塑造了鮮活、典型的人物形象。

站在讀者的角度看,單純的歷史記載往往顯得冷冰冰的,是缺乏情感的;閱讀史傳文學則不然,作者通過動作、語言、心理描寫(這些描寫往往具有比較多的虛構成分)塑造出鮮明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使得這些人物的一言一行、生死存亡能夠牽動人心。

再舉鉏麑之例,如果史書上只有“晉靈公使鉏麑刺趙盾,未成,觸槐而死”之類的記載,讀者或許連這個殺手的名字都不會記得。然而《左傳》中短短數句的心理描寫,讓鉏麑的形象變得高大起來,讀時讓人肅然起敬,而又讓人為他的死亡唏噓不已,更重要的是,《左傳》樹立起鉏麑這樣的形象,引得讀者去思考:如果我是鉏麑,我會做出什么選擇……這便是史傳文學的人文性的體現。

正是通過虛構的形式,史傳文學賦予歷史人物以生命力,使其能夠打動讀者,讓讀者在閱讀史傳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與豐富。因此,從這一視角出發,筆者認為史傳文學中的虛構能夠將歷史以生動、鮮活的形式表現出來,是史傳文學具有人文性的關鍵所在。

五、總結

通過站在讀者的角度從史傳文學的工具性、易讀性、趣味性、人文性四個角度進行分析和闡釋,筆者認為,史傳文學中適當的、不妨礙真實的虛構非但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進一步說,合理的有依據的虛構,是史傳文學之所以稱得上“文學”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 魯 迅. 中國小說史略[J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2] 錢鍾書. 管錐編[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7.

猜你喜歡
左傳虛構趣味性
幫助孩子們集中注意力的創新產品
虛構
從善如流
虛構的鑰匙
以畫之名
虛構
一道化學計算題的守恒多解
趣味幾何
《左傳》筆法
Contents and Abstract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