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期刊發展的全新模式探索:跨媒體融合

2016-08-09 16:29鄭志軍
出版廣角 2016年10期
關鍵詞:模式探索學術期刊

【摘要】跨媒體融合已經成為當前期刊發展的重要趨勢。面對機遇與挑戰,學術期刊應該擺正自身心態,抓住市場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充分運用新媒體的各項優勢贏得市場競爭力,謀求自身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學術期刊;模式探索;跨媒體融合

【作者單位】鄭志軍,華北理工大學圖書館。

“媒體融合”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學者伊契爾·索勒·普爾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種媒體呈現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1]。換言之,媒體融合的方式,實質上是將期刊、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傳統媒體與電腦、智能手機、數字電視等新興媒體相結合,利用多種平臺和渠道在不同的受眾范圍內廣泛地傳播信息和資源,實現資源跨平臺共享,真正發揮不同媒體的優勢。在跨媒體融合狀態下,學術期刊如何揚長避短,真正實現跨平臺的延伸式發展,已成為新媒體時代期刊運營者以及編輯所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一、跨媒體融合模式下學術期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媒體融合為學術期刊發展帶來的機遇

一方面,跨媒體融合為學術期刊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機遇,為學術傳播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渠道,有利于促進學術的普及,擴大學術期刊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多媒體融合使傳媒產業邁入一個全媒體時代,媒體之間的界限相對模糊,也為學術期刊以不同媒體為介質謀求自身傳播和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2.媒體融合為學術期刊發展帶來的挑戰

跨媒體融合模式為學術期刊的傳播及發展提供了便捷的發展條件,同時也給我國期刊傳媒領域的諸多方面帶來了挑戰。

(1)挑戰原有的載體模式與發行模式,使信息獲取更加便捷

跨媒體融合實質上是一種多媒體協調發展的模式,這種模式促使傳播渠道呈現多樣化的發展形態,使受眾獲取信息的便利性顯著提升。這種形態的出現,對傳統學術期刊的載體與發行模式帶來了挑戰與影響,傳統學術期刊以紙質媒體為傳播載體的信息傳播模式相對單一,以郵局、書店和圖書館等渠道為發行模式的做法限制了受眾對于信息獲取方便性的要求,而在新媒體融合的背景下,期刊信息傳播渠道被拓展,媒體形式的多樣化以及信息發布渠道的多元化,使傳播者能夠便捷地通過多種方式實現信息的傳遞。

(2)挑戰原有的出版周期與發行周期,提高信息獲取的時效性

跨媒體融合時代,信息傳播時效性的不斷提升,使學術期刊的出版與發行周期受到挑戰。結合互聯網與即時通信工具進行的期刊信息傳播,基本上不會出現信息延遲的問題,但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大多數學術期刊在進行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并未全面運用新媒體帶來的便捷性因素,而是延續原有的出版發行周期,導致信息的流通效率遠遠落后于新型媒體。在信息高速流通的環境下,導致信息傳播實效性不足的傳統期刊會逐漸影響受眾的關注度,還會阻礙期刊的生存與發展。

(3)挑戰原有的閱讀與傳播方式,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

跨媒體融合模式下,期刊的受眾面逐漸拓展,呈現廣泛性及多元化的特點。受眾在獲取期刊信息的過程中,通常會根據自身要求,以個性化的信息需求作為基本的衡量標準,選取適合的傳播方式獲取信息,這就使得受眾在不同領域、不同職業、不同教育程度的限制下,個體的閱讀以及信息獲取方式存在顯著差異。學術期刊本身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容易受到自身定位以及傳播方式的限制,傳播領域十分有限,在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方面更是存在很大不足,加之又被更加便捷的媒體形態影響,生存空間日益狹窄。

(4)挑戰原有的傳播方式與生產方式,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

跨媒體融合時代,信息受眾群體的個性化趨勢已不可逆轉,自主尋找、各取所需的信息獲取模式,已成為受眾選擇信息的主流模式。在這種環境中,受眾群體不單單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傳播者與再生者。受眾群體在接收信息進行傳播的過程中通常會加入自己的理解,實現再傳播過程。在跨媒體融合時代,傳統紙質媒介如何在滿足個性化信息傳播需求的基礎上,實現生產方式的轉變,已成為學術期刊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跨媒體融合,拓展學術期刊全新發展模式

1.找準定位,利用多種渠道彰顯價值

學術期刊的定位,也是學術期刊的存在價值。與傳統的廣播、電視以及大眾刊物等相比,學術期刊表現了以社會效益為主、作者群體相對集中、受眾范圍較為狹窄以及傳播范圍有限等特點。正是受到上述特點的制約和影響,使期刊信息的傳播在新媒體融合過程中受阻。與此同時,學術期刊的信息傳播也具有不可替代性,它為科學與人文科學研究成果的傳播提供了有效途徑,是理論成果逐漸轉變為科學實踐的橋梁與紐帶,為受眾提供了一個發布成果和交流學術的平臺。

學術期刊要找準自身定位,才能夠在跨媒體融合的環境,在學術傳播與理論創新等領域發揮自身的價值優勢。學術期刊找準自身定位,既要保持自身學術性質,也要衡量自身所處的位置,避免妄自菲薄??缑襟w融合模式的出現,是學術期刊未來發展的基本走向,學術期刊應該牢牢把握這一因素所帶來的機遇,利用多種平臺和渠道凸顯自身優勢,爭取在本專業領域有所突破,在正確認知自己的基礎上改造自己、提升自己[2]。

2.順應媒體融合發展趨勢,加快數字化進程

結合當前國內外跨媒體融合發展的經驗探索,學術期刊應該將技術革新作為基本的前提條件,把數字出版作為出版技術的重要舉措,充分運用數字出版的相關內容,轉換信息的呈現方式,彰顯期刊傳統的信息傳播價值。學術期刊還應注重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便捷途徑,使傳播內容更加有效地打破傳統的時間、空間層面的限制,讓讀者能夠通過互聯網、手機、平板電腦以及電子書等多種途徑獲取所需信息資源,進而為讀者提供感興趣的、個性化的期刊信息資源。

3.運用新媒體實現技術手段創新

跨媒體融合模式下,學術期刊的發展需要創新。首先,期刊電子化。期刊電子化是傳統學術期刊由傳統傳播模式向新模式發展的基本走向,融合了網絡資源價值的相關因素。網絡平臺對傳統媒介的沖擊,使傳統媒介的受眾大量涌入網絡,享受期刊電子化、網絡化帶來的便捷性。學術期刊想要保障期刊的內容能夠第一時間被讀者接受,則需要運用刊物的知名度,秉承期刊的發展理念,做到技術手段的創新,真正意義上做到為讀者全方位服務。其次,手機傳播。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根據我國相關的市場調查數據顯示,3G網絡的普及率已經明顯提升,隨著4G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用戶人數也將不斷增加[3]?;诖?,學術期刊可充分運用手機傳播帶來的便捷性,擴展信息的傳播范圍。再次,網站建設。網站作為對外傳播的媒介,為刊物拓展深度及廣度做出探索。學術期刊可充分運用互聯網傳播的特點,嘗試建立門戶網站以及獨立網站的形態。例如時尚雜志《瑞麗》的網站建設,截至目前,它已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時尚類網站之一。

4.強化編輯與讀者雙向互動

為保證期刊良好的發展態勢,編輯需要與部分作者、讀者保持深度聯系,了解相關科研發展動向及他們的工作狀態。而利用網絡、手機等相關媒介進行互動可以改變傳統的交流方式,借助這些智能平臺可以改變傳統期刊單一的傳播模式,吸引讀者和作者為期刊的發展獻計獻策,這樣不僅能為期刊知名度的提升奠定基礎,也有助于在期刊發展過程中發現不足,加以改進。

5.運用新媒體途徑和手段增強期刊市場生存能力

學術期刊的發展需要服務于學術研究,其專業性、學術性較強,受眾群體十分有限。學術期刊在傳播的過程中通常無法帶來直接的效益,只能產生間接的經濟效益??缑襟w融合的發展模式探索,對媒體市場的推動作用十分顯著,但由于學術期刊受自身特性的影響和自身體制所限,并不能適應期刊市場化的發展要求,想要化解這一困境,需要找出市場經濟體制與學術期刊機制之間的矛盾,讓學術期刊能夠在自己的定位的基礎上,運用多種途徑和手段打造自己的市場地位。綜上所述,跨媒體融合已經成為當前學術期刊發展的重要趨勢。面對機遇與挑戰,學術期刊應該擺正心態,抓住市場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充分運用新媒體的各項優勢贏得市場競爭力,謀求自身的長遠發展。

[1]何志勇.媒體融合發展的方向與路徑選擇——兼談四川黨建期刊集團媒體融合發展的思路與做法[J]. 傳媒,2015(15):31-34.

[2]李艷.學術期刊媒體融合現狀與融合發展模式[J].科技與出版,2015(9)62-65.

[3]王茂亮.期刊媒體的融合發展之路[J].傳媒,2015(19):14-15.

猜你喜歡
模式探索學術期刊
我刊獲評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
學術期刊引證指標
學術期刊引證指標
河海大學學術期刊創辦百年
關于教師下企業鍛煉對推行“現代學徒制”研究
高校戶籍管理模式探索
初中英語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小學英語讓學與生的教學模式探析
高?!胺D課堂”教學模式探索
?!秾Ш蕉ㄎ慌c授時》學術期刊創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