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演變:現代文學在新聞傳播中的運用分析

2016-08-09 16:49李雪芳
出版廣角 2016年9期
關鍵詞:現代文學新聞傳播

【摘要】現代文學以其豐富的語言形式、多樣的敘事結構和極強的表現能力被新聞工作者越來越多地應用在新聞寫作之中,使新聞報道更加鮮活,更加符合當代中國新聞受眾群體的審美需求;而新聞報道收集的真實案例也為現代文學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創作素材。因此,現代文學與新聞傳播的發展是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

【關鍵詞】現代文學;新聞傳播;新聞文學

【作者單位】李雪芳,廣安職業技術學院。

巴人的《文學論稿》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由中國人個人寫作的第一部文學理論,是在《文學讀本》的基礎上修改、再版而來的。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文學論稿》受到了高校師生的熱烈歡迎,成為當時文學理論教學的重要參考教材。雖然文學理論發展到現在,巴人文學理論中的諸多思想已經過時,但不可否認,巴人文學理論及其專著中的一些觀點對現代文學理論教材的建設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巴人《文學讀本》的特點分析

巴人在進行《文學讀本》的創作時,曾經指出,既要比較廣泛地設計文學上的諸多問題,又要將他本人認為正確的文藝理論組織在中國文藝作品的根系上。通過閱讀他的《文學讀本》我們可以發現,巴人的這一思想一直貫穿在《文學讀本》中,并且是對《文學讀本》中基本文學理論特征的概括。從整體上進行分析,《文學讀本》的文學理論特點主要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1.科學性和系統性

《文學讀本》作為一本文學理論研究的著作,有自己完整的體系,各部分內容之間即是相互聯系的,同時也是相互獨立的。從總體上看,《文學讀本》雖然在其綱要上借鑒了蘇聯維諾格拉多夫編撰的《新文學教程》,但是在寫作的過程中,巴人也經過了自己的研究和消化,增添了大量自己尋找到的材料,并最終將自己的體例和文學理論觀點完整表述出來??梢哉f《文學讀本》在新中國剛成立的一段時期內,是一部比較系統和科學的文學理論著作。在巴人的《文學讀本》中,除了文學鑒賞以及文學批評,涉及其他現代文學理論知識的內容在著作中也有體現。盡管在這一著作當中,巴人對一些文學理論問題的研究還存在客觀主義的傾向,但是,從整體上看該著作仍屬于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系的。

2.帶有鮮明的馬克思主義觀點

巴人著述的《文學讀本》無論是在體例上還是在文學理論的觀點上,與當時在我國流行的文學理論均有很大的不同。巴人所著述的《文學讀本》綱要主要選取于《新文學教程》,這使得《文學讀本》受到了蘇聯文學理論的深刻影響?!段膶W讀本》的內容,無論是在文學起源研究、文學本質介紹還是在對文學特點等問題的論述上,都受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深刻影響。比如該書在進行文學理論研究時,很多地方都直接用到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人的原話。與后來的《文學論稿》相比,《文學讀本》中很多文學理論問題主要采取了客觀介紹的方式。如在對文學的本質進行論述的過程中,巴人借鑒了家藏原推人的觀點,認為文學本質上是階級斗爭的武器,是改造社會的一種手段。在《文學讀本》中到處都有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觀點,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中是十分可貴的。

3.民族特色

《文學讀本》在進行寫作和布局的過程中,完全遵循了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原則。在《文學讀本》的創作前期,巴人在《文藝陣地》上發表了《中國氣派與中國作風》一文,在文章的開頭便提到了毛澤東的一段話:“馬克思主要的中國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特色,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卑腿嗽谶M行《文學讀本》的創作過程中,嚴格遵循了這一原則,也就是用馬克思關于文藝的觀點對中國的文學作品進行研究。因此,《文學讀本》并不是對西方和蘇聯進步文藝理論進行簡單的介紹,而是將這些進步的觀點融合組織進整個文藝現象的分析中。在進行著作創作時,巴人大量引用了豐富的文學史料和文藝理論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佐證,尤其是引用了大量的中國文學和古文學資料,使整個論證顯得嚴密,也使得著作更加豐滿?!段膶W讀本》也正如作者指出的那樣,把西方“比較正確的文藝理論,組織在中國文學的作品分析與轉述上”。從整體上看,《文學讀本》是一部聯系我國實際的文學專著。

二、巴人《文學讀本》在文學理論中的地位

在民主革命時期,我國學者編纂了十多部文學教材理論,其中大部分屬于西方資產階級的文藝理論。當時也有一部分文學理論著作開始站在馬克思主義文藝觀點的基礎上對文學問題進行分析,雖然數量比較少,但是這些理論著作在我國文學理論的發展中確實發揮過重要的影響。在新中國成立之后,這些著作的歷史使命也已完成。而在這些作品之中只有巴人的《文學讀本》在歷史交替的階段,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巴人編纂的《文學論稿》也曾多次再版,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文學理論教學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巴人《文學讀本》面世至今,發生了民主革命和政治運動,雖然巴人本人幾近喪命,《文學讀本》也遭到了不公的對待,但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文學論稿》的重印,得到了讀者的喜愛,引起了文學理論界的重視,這足以證明了該書的生命力以及學術

價值。

巴人的《文學讀本》從1940年創作完成到現在幾次改名,多次修改,前后共發行了十余版。據統計,短短的幾十年里,巴人的《文學論稿》一共累計發行超過20萬冊,從最初的《文學讀本》,到修改、再版,再到《文學論稿》,這不能不引人深思——為何它們具有這么強大的生命力?這也從側面表明了該書具有鮮明的特點——馬克思主義特征,符合我國國情和廣大讀者的需求。

《文學讀本》在創作期間,上海正處于孤島時期,這時巴人除了經常在《文藝新聞》《職工生活》等雜志上發表文章,還主編了《譯報周刊》和《上海周刊》。在這期間,巴人發表了大量的雜文、評論,還在《文藝陣地》《魯迅風》等刊物上發表過重要的論文《中國氣派與中國作風》等。從巴人發表的這些文章中能夠明顯看出他與《文學讀本》的緊密關系,這些文章也構成了巴人在上海孤島時期的主要研究成果,成為巴人創作《文學讀本》的基礎。

《文學讀本》在出版時是作為青年人自學的讀物推薦給讀者的,當時就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并受到了讀者的歡迎,半年內就出版到了第三版。部分學者認為,巴人的《文學讀本》是我國第一部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寫成的文學理論著作,雖然這樣的看法有所偏頗,但是,也從另一個層面說明了《文學讀本》的影響范圍之廣。筆者認為,巴人的文學讀本在我國文學理論研究的歷史中發揮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將《文學讀本》評價為在我國民主革命時期有著巨大影響力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系統著作,則會更加準確。當前,《文學讀本》中的文學理論在我國教學中仍被廣泛采用。從我國文學理論的發展歷程來看,在《文學讀本》的基礎上,改編而來的《文學論稿》可以看作是我國高校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教材的開山之作、奠基之作。因此,對《文學理論》《文學論稿》在我國文學理論中發揮的作用,應該給予客觀的評價。

三、巴人文學理論著作對現代文學理論教材建設的影響

1.文學理論需要兼顧理論性和科學性

文學理論教材編寫要從傳統對文學本質的研究轉移到文學基礎和文學創作中來。長期以來,我國文學理論發展存在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就是理論的片面性,而且相當長的一段發展時期內,我國的文學理論教材也并不是統一的,部分文學理論教材注重研究文學理論的研究方法和創作技巧,部分文學理論教材著重談論文學理論的政治性和階級性,大部分文學理論教育的內容都以蘇聯的文學理論作為重要參考。傳統的教材雖然對文學理論的基本原理、文學與政治、文學經濟的關系進行了比較全面而詳細的闡述,但是對文學本身規律的研究卻嚴重不足。雖然,近年來文學理論重思想輕內容的現象得到了初步糾正,但從整體上看,教材體系依然比較陳舊。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學者研究的重點和思想仍舊集中在文學的本質方面,在闡述文學本身的創作規律和鑒賞方面、文學理論的評論部分,庸俗社會學、“左傾”思想的影響仍相當明顯。在新時期進行文學理論教材建設的過程中,編者要克服傳統文學理論的片面性,逐漸將文學理論研究工作的重點逐漸轉移到文學理論、文學創作的規律上來,只有這樣才能夠加強文學理論教材建設,對指導文學創作和文學評論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意義。

2.文學理論的系統性和豐富性

新的文學理論知識應該是一座文學知識的寶庫,古今中外一切關于文學理論的真知,只要對現代文學理論知識還具有參考和借鑒價值的都應該加以應用。在進行文學理論知識規律研究的過程中,學者要對其他文學理論知識進行介紹,并突出其文學特點。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文學理論的理解,而且也能夠增強他們對文學理論的認知,擴大他們的視野。從我國以前文學理論教材的整體情況看,傳統文學理論教材的思路比較窄,而這種現象是亟須改變的。在進行文學理論編改時,應該注意借鑒其他文學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豐富文學理論教材的知識結構,提高文學理論知識的專業性。文學理論是用豐富的理論知識壘筑起來的,在進行文學理論教材制作的過程中,要注意文學理論知識的豐富性和系統性,但是這并不等于對文學理論知識進行堆砌和羅列。本文認為在進行教材設計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首先,在文學理論教材編寫的過程中要站在馬克思主義立場上對文學的本質進行闡述。例如文學理論與政治、文學理論與經濟的關系。通過對文學理論問題的研究,幫助學生樹立起無產階級的文學理論觀。

其次,創作論研究的中心問題是文學理論的構成以及文學理論的特點。例如文學理論的內容和形式、文學理論作品的題材和門類、文學作品的創作過程等。通過對文學理論作品的研究,學生能了解構成文學作品的要素和創作規律,以及不同樣式文學作品的特點和創作要求,為他們創作和分析文學作品提供必要的理論知識。

再次,作家論。這一部分內容主要闡述作家的藝術修養,構思創作過程中的思維方法和特點,以及作家的風格、思想、才能對創作的影響。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闡述,學生能從人才學角度認識作家和對其作品進行研究,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創作態度和評賞作品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最后,鑒賞論。鑒賞論研究的主要是欣賞、品論文學作品的方法和要求,培養和提高學生以及文學青年分析、欣賞、評價文學作品的實際能力和處理水平。

除此之外,思潮論列這一部分的設立,是為了擴充學生的文學知識。因此,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介紹和綜述我國歷代文學思潮的基本特征及其發展演變的一般情況。把創作論和文學思潮的發展歷史結合起來。

3.文學理論要與時俱進

隨著文學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文學理論和文學體系也應當隨著文學事業的發展而不斷進行調整和豐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文學事業獲得巨大的發展,文學理論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無論是在研究的范圍上還是研究的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不可否認,文學理論的研究工作仍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這導致了文學理論研究的時代性有所欠缺。本文認為,加強文學理論研究的時代性,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出發。首先,文學理論研究需要緊跟文學發展。文學理論從事的是理論研究工作,在對文學理論的基本問題研究清楚的基礎上,要關注文學的發展,針對文學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在理論上做出突破,進而推動文學的發展。其次,文學理論研究的選例需要具有時代性和針對性。在進行文學理論教材建設的過程中,在選擇文學理論研究的案例時,應該選取具有時代性的文學作品,這樣才能確保文學理論教材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

參考文獻

[1]錢中文,吳子林.新中國文學理論六十年(上)[J] .社會科學戰線,2010(03).

[2]傅珠秀.巴人檔案[J] .浙江檔案,2014(02).

[3]張蒲榮.文學與革命夾縫中的人生悲劇——巴人及其研究述評[J] .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06).

[4]陳軍.新中國成立以來文學理論教材建設管窺——以中外“三分法” “四分法”為例[J]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1).

[5]王培元.痛惜巴人[J] . 出版廣角,2006(07).

[6]楊西北.楊騷流亡生活中的詩意與悲愴——讀巴人散文《任生及其周圍的一群》[J] .閩臺文化交流,2011(03).

猜你喜歡
現代文學新聞傳播
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第三只眼——評季進、余夏云《英語世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綜論》
現代文學源頭下的韓國文學探析
中國現代文學教堂書寫的空間敘事
論中國現代文學多重視角下的鄉土敘事
端木蕻良:草原文學在現代文學中發聲
講授到接受:中國現代文學課程“互動式”教學的再思考——兼及現代文學教學改革新路徑的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