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就業形勢分析與優化對策探討

2016-08-10 21:42施銳
商場現代化 2016年20期
關鍵詞:就業形勢就業問題優化對策

摘 要:就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的根本,當前云南省在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下,面臨就業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的問題。本文擬在分析云南省整體就業形勢的基礎上,找出云南省就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和增加就業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就業形勢;就業問題;優化對策;云南省

從國內經濟形勢看,我國經濟發展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經濟增速回落屬于向新常態的過渡,我國經濟將由高速回調至中高速增長,增速放緩將會增大就業壓力。同時,我國面臨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的問題,服務業的發展將會增加就業需求,但淘汰落后產能和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摩擦性失業還將不斷增加,失業問題仍然是今后面臨的重要問題。

從云南省的經濟發展來看,受國內經濟形勢以及云南自身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影響,云南省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以及資源環境與經濟增長的愈加不協調、產業支撐不足等問題,對就業增長較為不利。

一、云南就業形勢分析

1.城鎮就業總體平穩呈穩中向好態勢,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較低水平

為了促進就業,云南省政府采取積極就業政策,確保了全省就業形勢總體平穩。根據云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全省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7.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5.53%,城鎮登記失業率3.96%,控制在4.5%的年度目標以內。2015年云南省提前完成就業目標,確保了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并呈穩中向好態勢,城鎮登記失業率是近幾年來較低水平,保持在4%以下,比2014年下降了0.03個百分點。

2.重點群體就業基本穩定

2015年,云南省打出了就業創業工作“組合拳”,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穩定,其他群體就業扎實推進。云南2015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比上年略有提高,就業人數同比增加。云南省進一步完善了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幫扶政策體系,加大了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對在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登記的1.96萬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了電話跟蹤服務,扶持8789名大學生實現成功創業,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89.2%,高于去年同期0.3個百分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基本平穩。云南省落實了國家和我省關于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各項政策,加強對農民工創業的支持和指導,截至10月底,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共培訓農村勞動力28.3萬人,轉移30.1萬人,舉辦農村勞動力專場招聘會430場次,6.2萬名農民工實現創業,獲得創業擔保貸款40.1億元。城鎮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也基本穩定,截至10月底,全省共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4.55萬人,幫助3048戶零就業家庭實現至少一人就業,實現了動態清零的目標。

3.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根據云南省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狀況數據顯示,2015年第二季度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就保持基本平衡,用人單位通過公共就業機構招聘各類人員17.9萬余人,進入市場的求職者16萬余人,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約為1.2,從全年來看,求人倍數均保持在1以上,說明市場需求略高于供給(見圖),總體平衡。

4.第三產業仍然是吸納就業的主要主體,企業用工總體穩定

2015年,根據云南省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狀況數據顯示,2015年第二季度第一、二、三產業需求人數分別為所占比重依次為10.75%、38.23%、51.02%。第三產業的發展仍然是勞動就業增長的主要力量,其需求超過第一、二產業需求的總和,雖然第三產業對從業人員的需求量保持著高需求量,但與上季度、去年同期相比,比重則有下滑的趨勢,分別下降了1.48個百分點和1.57百分點。

在用人單位需求中,用人需求集中在企業,占總需求人數的96%;機關、事業單位僅占總需求的1.68%。企業中以內資企業為主,其中,需求人數最多的是私營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占內資企業總需求人數的73.71%,比去年同期上升1.02個百分點。個體經濟占企業用人的16.17%,比上季度上升1.08%,比去年同期上升1.02%。由此可見,私營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個體經濟是提供就業崗位的主要來源。

從各行業需求來看,企業用人需求集中在住宿和餐飲業、制造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農林牧漁業五個行業,上述行業的用人需求占所有企業需求的66.66%,是吸納勞動者就業的主體行業。其中住宿餐飲業占總需求的16.06%、制造業占14.92%,建筑業占總需求的14.07%、批發和零售業占總需求的11.07%、農林牧漁業占總需求的9.97%。與2014年同期相比,2015年第2季度住宿和餐飲業、建筑業、農林牧漁業的需求比重分別增長了1.35個百分點、1.35個百分點和1.72個百分點,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則分別下降了3.63個百分點和1.72個百分點。說明作為主要傳統行業,制造業在提供就業崗位方面依然起著很大作用,但吸納能力下滑,而住宿餐飲、建筑業、農林牧漁業等服務行業的就業吸納優勢在逐漸顯現,就業需求趨向綠色行業。

二、云南就業存在的問題顯現

1.云南省勞動力就業市場結構性矛盾突出

近幾年來,云南勞動力就業市場跟東部沿海地區一樣出現“民工荒”和“技工荒”現象,而這類現象主要存在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當中,勞動力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第一,“民工荒”。造成“民工荒”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綜合的結果,主要有:(1)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的改善。隨著國家對“三農”的高度關注,強農惠農政策在農村不斷得到落實,農村生產環境得到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陸續回家務農,導致民工數量減少;(2)工作環境差,待遇低。農民工一般都是從事技術含量低的普通工作,而這類工作大部分工作環境較差,薪酬待遇過低,社會保障不足等,導致人員流動頻繁;(3)農民工自身原因。目前,中國第一代農民工已基出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個性較強,知識水平較高的第二代農民工,我們又稱之為新生代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預期高,對于找工作比較“挑剔”,一些企業因達不到要求而招工困難。第二,“技工荒”?!凹脊せ摹敝傅氖窃诰蜆I市場中技術工人、高級技術工人出現短缺的現象。隨著云南省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發展對知識型、技術型的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加,云南省內培養的技術工人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據統計,云南通過職業技能鑒定,獲取技師和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的2008年為5271人(高級技師139人)、2009年為5262人(高級技師465人)、2010年為5255,2010年云南技工學校畢業生26758人,比上年增長52.4%,但就業率仍高達96.5%。在云南企業職工中,國有企業技術工人所占比例為22.6%、集體企業為23.1%、其他企業為18.1%??梢?,企業技術工人比例較低,與當前企業需求相比,具有較大的缺口。

2.云南勞動力市場管理不規范

云南省勞動力市場管理不規范主要表現在勞動合同簽訂率偏低。勞動合同法要求用工企業有招工時必須簽訂勞動合同,同時鼓勵延長勞動合同期限,是中國最重要的勞動法律之一?!对颇鲜∪肆Y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08年-2010年,云南省城鎮單位職工勞動合同簽訂率分別為96.8%、98%、98%,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分別為74.7%、81.3%、83%。農民工的合同簽訂率明顯低于城鎮單位職工。為進一步規范勞動力市場,云南省展開大規模勞動力市場清查活動,三年來,責令各類企業為84.2萬人補簽勞動合同,追發勞動者工資8.7億元,督促2萬余戶用人單位繳納社會保險費2.5億元。盡管如此,在一些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和非公經濟企業中,如餐飲業、旅游業、娛樂業、建筑業等,由于企業管理者法律意識淡薄,經營規模小等原因,用工時勞動合同簽訂率仍然比較低,即使簽訂的勞動合同,也存在勞動合同條款不全,內容不規范,權利與義務覆行不到位,隨意更改合同條款,以及隨意終止勞動合同等問題,就更談不上按時發放工資、繳納社會保險了。

3.大學生就業問題日趨嚴重

云南大學生就業總體還算穩定,從2008年開始,云南每年大學生畢業生超過10萬人,隨著畢業生越來越多,就業的壓力越來越大,雖然初次就業率“看起來”還不錯,但很多大學生在工作崗位工作一段時間后,離職的現象很普遍,就業率也就只能供參考,未必能真是的反映大學生就業的情況。

受傳統觀念、社會文化和學生個體認識等因素影響,大學生就業觀念還比較保守,很多學生想一次就業定終生。有絕大部分學生想“努力考上公務員、事業單位”,但公務員這類單位提供的崗位卻極有限。有的學生即便不就業,也不想到不如意的單位去。由于缺乏實踐經驗、資金等,大學生創業的主觀能動性不強,對國家關于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也還了解不夠,有部分學生雖然有雄心壯志,但對走入社會,面對挑戰有一定恐懼感,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需要學校加強對學生的就業、創業指導。

大學畢業生客觀上已經成為城鎮就業的主要目標群體,并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之一。大學生就業不僅僅關系到就業,而且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因為教育是社會底層向“上”流動的主渠道。對社會底層人群而言,子女有希望,他們就不會絕望。

三、優化對策

1.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是拉動就業增長的關鍵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轉方式調結構放到了更加重要位置,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根據國內外的研究成果顯示,綠色產業的就業彈性遠高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就業彈性,我國僅垃圾循環回收利用行業就能夠創造約一千萬的就業崗位,綠色產業對拉動就業有強大潛力。向綠色經濟轉型,既是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是我國“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方向,更是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云南省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受環境承載力的限制和國家主體功能區劃分的要求,結合云南省氣候和生物資源豐富、生態優勢明顯、對外開放優勢巨大的特點,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的綠色產業將是云南省2016年乃至未來發展的主攻方向,也將是未來拉動云南省就業增長的主要產業,目前主要應大力發展以下產業:

(1)加快發展服務業。目前,云南省服務業增加值在GDP(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還不高,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的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戰略實施,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橋頭堡建設以及我省跨境經濟合作的發展,服務業將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服務業就業比重有望大幅提高。由于服務業對就業的拉動效應高于第二產業,這將有助于增加就業。

(2)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合理有效地配置生產要素,把云南省資源優勢、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堅持以特色取勝,造就精品,創建名牌,把改造和提升傳統農業和發展新興特色農業有機結合,重點培育有云南特色和優勢明顯的特色農產品和優勢產區,形成一批具有合理的區域布局和專業分工特色農業產業基地,顯著提高云南農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進而提高第一產業對就業的拉動效應。

(3)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相結合。推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節能減排;進一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大力發展環保產業。一方面促使傳統產業通過升級改造、人員培訓減少失業人員;另一方面通過新興產業發展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增加就業需求,帶動就業增長。

2.加快發展中小企業,提高就業吸納能力

目前,云南省的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是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關鍵因素。中小企業作為私營經濟的主要成員,在吸納社會就業方面的作用較大,不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失業人員,還吸收了大批農村轉移就業的勞動力,有效緩解了勞動力供求矛盾。當前云南省正在進入加速新型工業化、拓展高端信息化、提升全域城鎮化的科學發展新跨越的關鍵時期,中小企業發展面臨著較多的困難和問題。今后要加快落實相關政策措施,一是要加大財稅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不斷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破解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難題,加快中小企業發展,提高其對就業的吸納能力。針對實施中小企業實施更寬松的稅收政策,采取“放水養魚”的方式,實現企業發展、就業增加、稅收總量不減的多贏局面。在金融政策方面,要根據目前中小企業難以充分利用金融體系,因而利率等貨幣政策效果不明顯的特點,主要以增加信貸支持的方法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二是要出臺更多的創新扶持政策,鼓勵和培育一批創新型綠色中小企業,推動創業帶動就業,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環境保護和增長就業共贏。

3.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提高市場配置效率

根據2015年第2季度勞動力市場供需分析報告顯示,勞動力資源的市場配置效率不高,通過勞動力市場成功就業的求職人員占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求職人員總數的46%,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個百分點。今后還要進一步健全勞動力資源市場,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提高勞動力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的效率。一是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改建現有勞動力資源市場,把全省州市縣以上所有的勞動力資源市場都建成輻射能力強的高標準勞動力市場,實行就業援助、就業培訓、職業介紹、失業保險、檔案管理、人事代理、政策咨詢、勞動事務代理等“一站式”服務,強化勞動力市場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務功能,二是要構建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全省所有勞動力市場及鄉鎮、村(社區)的人力資源和勞動保障機構實行網絡化管理,實現城鄉聯網、資源共享。三是優化服務提升就業質量。不斷增強勞動力資源市場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強化服務監督,提高服務質量。同時要根據就業市場需要不斷拓寬勞動力資源市場的就業服務功能,實行“請進來”和“走過去”相結合,“請進來”就是依托各地勞動力資源市場組織各類就業服務活動和招聘活動,“走出去”就是主動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力供需信息互通機制,利用現有省、州市、縣、鄉鎮、村5級勞動力資源網絡及時發布各類勞動力供需信息。

4.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提高勞動力質量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制度已經建立,勞動力失業和企業破產裁員是市場經濟的常態,今后勞動力必須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才能實現就業形勢的穩定,因此,必須大力推進職業培訓和再就業培訓,以市場需求不斷提升勞動力質量。

(1)創新職業培訓,構建勞動者終生職業培訓體系。不斷完善現有的培訓體系,充分運用職業培訓補貼、高技能人才補貼政策以及優惠的財稅政策,鼓勵企業、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以人為本,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創新培訓方式,不斷提高培訓質量。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創業培訓、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產業轉移下崗人員的再就業培訓以及新興產業繼續的技能型人才的培訓等職業培訓,完善有利于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的引導機制、培養機制、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加快提升勞動力素質,滿足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對不同層次和專業的技能勞動力的需求。

(2)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鼓勵用人單位積極開展職工在職培訓,其費用可列入成本,逐步建立人力資本培養的長效機制,不斷優化勞動力結構,在全社會形成終生學習的良好風氣,提升整個社會的勞動者的競爭力。

5.深化改革,完善機制,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

目前,高校畢業生結構性失業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就業能力不足、所學專業與崗位需求不匹配,從而反映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與高等教育培養的各類人才供給之間的矛盾。筆者認為,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最終目的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為推動國家發展的生力軍,高等教育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因此,應從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實際出發去審視和討論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明確提出“以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為導向”的高等教育發展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當前大學生結構性失業的問題。

(1)深入改革高等教育體制。一是強化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相對接。一方面政府人力資源機構應加強與各部門、企事業單位、行業組織的對接,開展經濟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要調查,掌握各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信號;另一方面,政府人才資源部門強化與各類高校的對接,將勞動力市場的人才需求狀況傳輸給高校,使其適時調整專業招生人數,合理進行課程設置等,確保大學生畢業后能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二是改革高校辦學模式。借鑒國內外辦學經驗,明確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大力發展以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為目標的職業型高等院校,在研究性高校中適當增加以就業為目的專業及招生人數,實現研究型教育與職業型教育雙軌制均衡發展。三是改革大學生評價體系。建立健全大學生就業能力評價機制,在大學生綜合評價體系中增加學生就業能力測量指標體系,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完善高校大學生評價體系,以就業為導向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另一方面使大學生在學校的就業評價過程中明確自身優劣勢,為未來就業奠定基礎。四是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反饋機制。學生就業狀況的好壞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學?;驅I的辦學質量和培養效果,因此,各類高校對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應該有一個全面的反饋,與畢業生就業單位建立長期的對接,對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在就業后的一年內定期進行回訪,了解其就業能力,從而推動學校教學改革。

(2)強化就業統計,掌握畢業生就業動態。一是要規范畢業生就業的社會服務系統。畢業生就業的社會服務系統主要包括社會性的畢業生就業中介服務機構和咨詢機構。目前,云南省就業服務機構中存在一些不規范管理的現象,比如有些中介機構只管介紹工作,而對用人單位的資質、誠信度、工作崗位性質等不清楚,導致一些高校畢業生就業后穩定性差,甚至一個月換好幾家單位,不便于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統計。因此,應規范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社會服務,發展權威的職業研究機構和中介服務機構。二是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調查的內容。就業統計中設定的指標體系可以較為全面,除了包括反映高校畢業生就業數量的各類就業率指標,還可以包括反映就業質量及與就業直接相關的個體、家庭、學校等微觀影響因素指標。為了避免統計中某些指標的主觀性,對于關鍵性的指標,例如崗位和薪資,可以在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協議中做出約定。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協議,使其能夠發揮“準勞動合同”的作用。只有這樣,無論以此作為就業率統計的基準,還是獲得薪資和專業相關信息都可以更為準確,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就業率造假,同時也有利于保障畢業生權益。

參考文獻:

[1]莫榮,陳云.2015年中國就業:創新創業促進就業.載李培林等主編,2015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

[2]鄭東亮,陳云.當前就業形勢與未來展望.載劉燕斌等主編,中國勞動保障發展報告(2015),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

[3]周亞敏等.綠色就業:理論含義與政策效應.載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年第24卷第1期,P21-27.

[4]張玉靜等.我國綠色產業產值就業彈性的實證研究.載經濟問題探索,2013年第7期,P76-81.

作者簡介:施銳,女,碩士,云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猜你喜歡
就業形勢就業問題優化對策
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學生就業問題與對策研究
關于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調查
新疆高校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問題研究
關于職業學院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思考
經管類院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淺析
民營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優化研究
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優化問題簡析
淺談高職院校機械CAD教學改革新思路
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變化與對策簡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