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足預防的研究進展

2016-08-10 23:05鄭家萍
上海醫藥 2016年14期
關鍵詞:糖尿病足預防研究進展

鄭家萍

摘 要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嚴重的慢性并發癥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血糖長期控制不佳,下肢血管神經病變,足底壓力異常增高以及足部皮膚感染所引起。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與防范意識,盡早對糖尿病患者高危足危險因素進行評估與篩查是預防糖尿病足的關鍵。

關鍵詞 糖尿病足 預防 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58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6)14-0031-04

Research progress in prevention of diabetic foot

ZHENG Jiaping

(Hua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i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231, China)

ABSTRACT Diabetic foot is one of the severe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 It is mainly induced by ineffect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for a long period,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neuropathy, an abnormal increase in plantar pressures and foot infection. Improving patient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prevention awareness, assessing and screening the high risk for diabetic foot of the patients as early as possible are the keys to prevent diabetic foot.

KEY WORDS diabetic foot; prevention; research progress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所致血管病變或神經病變和感染等因素引起患者足部或下肢組織破壞的一種病變[ 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嚴重且治療費用最高的慢性并發癥之一,重者可導致截肢。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對風險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 2]。據統計,每30 s世界上就有1人由于糖尿病足失去1側下肢[ 3]。

1 糖尿病足的分期

根據病因一般將糖尿病足分為神經型、缺血型和神經缺血型(也稱混合型)[ 4]。按Wagner[ 5]分級法又可將糖尿病足分為5級:0級為有發生足潰瘍的危險因素,目前無潰瘍;1級為有表淺潰瘍,無感染;2級為有較深潰瘍,常合并軟組織炎癥,無膿腫或骨感染;3級為有深部潰瘍,有膿腫或骨髓炎;4級為有局限性壞疽;5級為全足壞疽。此分級是較經典的分級方法,也是國內常用的分級方法之一。

2 發生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

2.1 誘因

劉石平等[ 6]分析284例糖尿病足患者的病例資料,發現燒/燙傷誘發足病最多見,為42例(37. 5%),其次是鞋子不適22例(19. 6%),銳器刺/劃傷14例(12. 5%)。楊群英等[ 7]對154例糖尿病足患者進行調查,無明確誘因的有62例(40. 3%),有明確誘因的以燙傷最多為23例(14. 9%)。

2.2 年齡

楊群英等[ 7]對糖尿病足患者的調查顯示,50~59歲組、60~69歲組和≥70歲組所占比例依次為24. 7%、28. 6%、31. 8%,且這3組占了全部糖尿病足患者的75. 1%,可見50歲以后糖尿病足的發病率大幅提升,且隨年齡增加呈上升趨勢。張喜英等[ 8]的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與糖尿病足的發病無關[OR= 1. 023,95% C1(0. 961,1. 089)]。因此,年齡可能會影響糖尿病足的發生,但是否與糖尿病足的發生一定相關,還需進一步研究。

2.3 神經血管病變

糖尿病患者肢體血管植物神經病變使血管運動減弱,局部組織抵抗力降低,對疼痛感覺減退或缺如。又因糖尿病患者動脈病變的同時微血管和微循環也有不同程度障礙,導致下肢供血逐漸減少等,從而增加糖尿病足發生潰瘍和壞死[ 9]。

2.4 血糖控制不良

糖尿病足與血糖持續控制息息相關,長時間的高血糖可導致糖尿病性外周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逐漸狹窄引起血栓,導致組織缺血、缺氧及代謝發生障礙,皮膚組織供血不足,最終肢端發生潰瘍壞死[ 10]。張喜英等[ 8]對16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顯示,糖尿病足組的三酰甘油、糖化血紅蛋白、收縮壓高于非糖尿病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相對低;但兩組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總膽固醇、舒張壓、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無差異,可見糖尿病足與血糖等指標的長期控制情況密切相關。

2.5 對糖尿病足的預防認知不足

有研究報道,部分糖尿病患者對發生糖尿病足的危險性不知曉,亦不理解足部護理的作用和重要性,認為雙足無癥狀時不需檢查和護理[ 11]。另外,鞋襪選擇不當是導致糖尿病足潰瘍的主要原因[ 12]。葉晶等[ 13]對209例糖尿病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重點了解糖尿病患者與糖尿病足相關的運動鍛煉行為,分為鞋襪選擇和運動鍛煉兩部分,發現患者在運動鍛煉時鞋襪的選擇行為一般,得分率為70. 06%,表現良好者占15. 31%;但在運動鍛煉的方式、強度、時間、進展速度及注意事項等方面做得更不理想,得分率僅為60. 53%,表現良好者為11. 00%。

3 糖尿病足的預防

3.1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3.1.1 自我檢查

糖尿病患者堅持每日足部保健和自我檢查可延緩糖尿病足的發生[ 14]。作為護理人員需要重視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導其進行自我檢查,主要包括:①足部皮膚有無紅腫熱痛、破損或水泡、干燥潮濕,有無雞眼或胼胝等。由于足部感染多始于足趾之間,應重點檢查該部位。②足部有無肌肉萎縮、畸形,如拇趾外翻、足弓過高、杵狀趾等。③趾甲有無過長、變厚、變色等,指壓趾尖的甲床,去除壓力后趾甲的顏色是否可以在2 s內恢復至正常顏色,如不能及時恢復則提示可能存在血液循環異常。早期識別和有效處理頑固性趾甲對預防糖尿病足十分重要,定期正確修剪趾甲還可有效降低老年糖尿患者因常見的頑固性趾甲引起的疼痛感及壓迫感[ 15]。④觸摸足部皮膚是否溫度相對較低,用食指按壓足部皮膚,觀察有無指凹性水腫。由于糖尿病患者神經末梢不同程度的病變,對熱、痛等感覺不敏感,因此洗腳時尤其要注意水溫;另外防扎傷,穿鞋前仔細檢查鞋內有無異物[ 16]。

3.1.2 分級管理

根據Gavin危險因素加權值積分可將糖尿病足分為低危足(1~3分)、中危足(4~8分)和高危足(9~13分)[ 17]。陸曄等[ 18]采用集中大課堂授課形式,對低危組患者進行每周1次,每次1 h,共10個學時的集中授課,將糖尿病并發癥尤其是糖尿病足的危害和預防要點作為授課重點內容,并通過觀看糖尿病及其并發癥預防知識的錄像進行健康教育。魏華偉等[ 19]將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治療原則及教育內容相同,對觀察組實施社區分級管理,即低危足給予一級管理,中危足給予二級管理,高危足給予三級管理,并制定針對性的防范措施,結果顯示干預、隨訪30個月后,兩組患者的糖尿病知識得分均較干預前提高,但觀察組提高更為顯著。提示社區分級管理可以有效利用社區資源,充分體現“三級預防”的宗旨。

3.1.3 社區管理

陸少顏等[ 20]對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進行震動感覺閾值(VPT)測定,選取糖尿病足潰瘍中、高度風險患者120例(VPT>15),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接受傳統隨訪管理;試驗組接受加強自我管理及隨訪與追蹤管理,建立自我管理小組(組員包括1名醫生、2名護士,并挑選1例糖尿病患者作為小組長),按照統一的教育資料對組員進行培訓,小組長以小組形式協助醫護人員對組員進行糖尿病自我管理,內容包括糖尿病足的預防、飲食、運動、血糖的監測、控制血糖藥物的合理使用、與醫生溝通、情緒控制等。1年后,試驗組和對照組糖尿病足的發生率分別為7. 1%和23. 1%(P<0. 05)。因此,加強糖尿病足患者的自我管理,盡早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或延緩糖尿病足的發生。

3.2 糖尿病高危足的篩查

Young等[ 21]建議通過加強對糖尿病患者高危足的篩選和教育減少糖尿病足的發生和復發。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會使機體長期處于高糖狀態,導致血管損傷或阻塞等,促進糖尿病足的發生與發展[ 9],因此需加強對患者血糖的監測與評估,并給予可行的干預措施。糖尿病患者局部感染是糖尿病足最常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2]。鞋、襪不適、足部過冷或過熱是導致糖尿病足潰瘍的主要誘因之一[ 23],所以要注意對從事特殊工作或訓練的糖尿病患者足部的檢查。護士在糖尿病足篩查過程中應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危險因素評估,包括足潰瘍史、截肢史、足部感覺、足部結構與生物機械力學、足部血供以及足部護理的知識與行為[ 24]。

有研究報道,定期采用專業儀器對下肢周圍神經和血管進行檢查,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足高?;颊叩脑缙谧R別率[ 25]。

3.2.1 周圍血管病變檢查

童小英等[ 26]的研究顯示,踝肱指數(ABI)≤0. 5或>1. 31可作為糖尿病足危險人群的標志,可用于早期預測糖尿病足的發生。Ikem等[ 27]對74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前瞻性研究發現,單靠觸診和使用ABI診斷周圍血管病變的發生率分別為25. 7%和55. 4%,認為觸診評估屬主觀性,而多普勒血流儀測定ABI屬定量且更可靠。吳東紅等[ 28]采用多普勒血流儀對416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進行周圍血管病變檢測,發現其診斷靈敏度為86. 8%,特異度為79. 2%,假陰性率為13. 6%,假陽性率為19. 4%,正確診斷指數為66. 8%,提示多普勒血流儀測定是一種方便、迅速和無創檢查方法,對診斷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具有重要意義[ 29]。

3.2.2 神經系統檢查

①10 g尼龍絲檢查法是國際通用的評價手段,是初步篩查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有無病變的有效方法。②利用音叉或生物振動閾測量儀定量測出患者振動感覺。吳佩嫻等[ 30]提出利用震動感覺閾值檢查可早期診斷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以此判斷有無糖尿病足潰瘍發生的可能。通常感覺神經功能評估異常者缺少保護性感知覺,屬于糖尿病足潰瘍的高危人群[ 31]。阮亞芬等[ 32]提出128音叉聯合10 g尼龍絲檢查較單項檢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一般不會影響診斷可靠性,可用于早期篩查門診及住院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有無病變。

3.2.3 評估足底壓力

讓糖尿病患者在有多個壓力敏感器的平板上站立或行走,通過掃描成像并輸入計算機,患者足底的受壓和非受壓區域可在計算機屏幕上顯現出不同的顏色,根據圖像分析患者有無足底壓力異常,并通過分析患者的步態進行足底壓力異常的矯正[ 33]。

4 總結

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痛苦與經濟負擔,因而受到廣泛關注。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見并發癥之一,仍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足的危害及嚴重性認知不足,因此要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的管理。醫務人員應在熟悉糖尿病足發病原因及相關因素基礎上,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預防性健康教育,做到早期識別和及時干預,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 1] 廖二元, 超楚生. 內分泌學[M] .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1: 1457.

[ 2]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4, 22(8): I0002- I0042.

[ 3] Papanas N, Maltezos E. The diabetic foot: a global threat and a huge challenge for Greece[ J] . Hippokratia, 2009, 13(4): 199- 204.

[ 4] 國際血管聯盟中國分會糖尿病足專業委員會. 糖尿病足診治指南[J] .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13, 22(9): 705- 708.

[ 5] Boulton AJ. Foot problem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Holt RI, Cockram CS. Textbook of diabetes. 4th ed. London: Blackwell Science, 2010: 727.

[ 6] 劉石平, 張志, 周智廣. 284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分析[ J] . 中國動脈硬化雜志, 2013, 21(3): 257- 261.

[ 7] 楊群英, 薛耀明, 曹瑛, 等. 糖尿病足潰瘍的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J] .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2, 20(3): 189-191.

[ 8] 張喜英, 王滌非.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危險因素研究[ J] . 中國全科醫學, 2011, 14(15): 1629- 1631, 1634.

[ 9] 曾憲芳, 王玲. 糖尿病足的發病機理及防護進展[J] .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1, 8(8): 82- 84.

[ 10] 吳護群, 陳戈, 盧汶. 糖尿病足的基礎知識教育及防治[ J] .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0, 18(5): 572- 573.

[ 11] 孫勝男, 趙維綱, 董穎越, 等.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 . 中華護理雜志, 2011, 46(3): 229-233.

[ 12] 馬小艷, 童奧, 張妲. 糖尿病足的預防與護理進展[J] .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2, 29(20): 40- 42, 46.

[ 13] 葉晶, 陳利群, 白姣姣, 等. 社區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運動鍛煉行為調查分析[J] . 護理學雜志, 2013, 28(4): 77-79.

[ 14] 史宇瑩, 史宇欣. 糖尿病足的臨床表現與防治[J] . 實用糖尿病雜志, 2005, 13(1): 41- 42.

[ 15] 潘習, 白姣姣, 孫皎, 等. 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趾甲修剪的適宜技術研究[J] . 上海護理, 2015, 15(3): 53- 55.

[ 16] 周建日. 糖尿病足的預防及護理進展[J] .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2, 9(4): 138- 139.

[ 17] 王秀問. 老年人糖尿病足[J] . 國外醫學: 老年醫學分冊, 1995, 16(2): 77- 88.

[ 18] 陸曄, 謝雯俊, 劉彥. 糖尿病足風險分級管理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足潰瘍發生的影響[J] . 護理學雜志, 2015, 30(7): 33- 35.

[ 19] 魏華偉, 劉桂娟, 魏玉玲, 等. 社區分級管理對糖尿病足危險因素的控制效果[J] . 中華護理雜志, 2012, 47(10): 923- 926.

[ 20] 陸少顏, 舒毅, 羅少莊. 不同管理模式對糖尿病足潰瘍發生風險的效果分析[J] . 臨床護理雜志, 2013, 12(2): 33-35.

[ 21] Young MJ, McCardle JE, Randall LE, et al. Improved survival of diabetic foot ulcer patients 1995- 2008: possible impact of aggressive cardiovascular risk management[ J] . Diabetes Care, 2008, 31(11): 2143- 2147.

[ 22] 李仕明. 糖尿病足與相關并發癥的診治[M] .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 52.

[ 23] 袁紅. 糖尿病足的治療及護理進展[J] . 全科護理, 2011, 9(25): 2323- 2325.

[ 24] 胡雁, 李曉玲. 循證護理的理論與實踐[M] .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7: 230.

[ 25] 程道荷, 田祝華,李琳, 等. 糖尿病足高危病人早期識別方法研究[J] . 護理研究, 2011, 25(4): 42- 43.

[ 26] 董小英, 楊秀琴, 張如意. 踝肱指數對糖尿病足的臨床預測價值及相關因素分析[J] . 陜西醫學雜志, 2011, 40(3): 298- 301.

[ 27] Ikem R, Ikem I, Adebayo O, et al. An assessment of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 J] . Foot(Edinb), 2010, 20(4): 114- 117.

[ 28] 吳東紅, 柳杰, 徐濱華, 等. 踝肱動脈比篩查糖尿病下肢周圍血管病變的臨床應用[J] .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1, 31(1): 57- 58.

[ 29] 胡欣, 莫子韶, 陸新虹, 等. 2型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相關因素分析[J] .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08, 22(7): 518- 519.

[ 30] 吳佩嫻, 張帆, 孫鳳芹.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分析及震動感覺閾值測定[J] . 中國實用醫藥, 2009, 4(21): 22- 23.

[ 31] 李明子, 徐靖. 糖尿病足高?;颊呒捌渥悴孔o理狀況調查[ J] . 中華護理雜志, 2007, 42(10): 879- 881.

[ 32] 阮亞芬, 湯瑋, 劉志民, 等.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早期篩查方法的評價[J] . 上海醫學, 2008, 31(1): 43- 46.

[ 33] 袁浩斌. 糖尿病足患者的循證護理實踐[J] . 護理學雜志, 2012, 27(10): 14- 16.

猜你喜歡
糖尿病足預防研究進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中的研究進展
給糖尿病足患者一個“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從足護理
離子束拋光研究進展
獨腳金的研究進展
糖尿病足部門診在預防糖尿病足潰瘍中的體會探析
淺談跑步運動中膝關節的損傷和預防
新形勢下預防校園暴力的策略研究
EGFR核轉位與DNA損傷修復研究進展
中西醫對血管病變致糖尿病足的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