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發中心與非生發中心型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病理因素分析

2016-08-11 13:46柴曉菲宋魏孫淼淼張建波于慶凱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0期

柴曉菲+宋魏+孫淼淼+張建波+于慶凱+宋永平

【摘要】 目的 探討生發中心型(GCB)與非生發中心型(non-GCB)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臨床病理因素及其與預后關系。方法 98例經組織學和免疫組化確診的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 按照Hans免疫分型, GCB型21例(A組), non-GCB型77例(B組), 比較兩組生存率, 分析影響預后的相關因素。

結果 A組生存率高于B組(P<0.05);多因素分析顯示, 兩組乳酸脫氫酶(LDH)水平、國際預后指數(IPI)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LDH、IPI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獨立預后因素。結論 在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中, non-GCB型更為常見, LDH、IPI評分是影響non-GCB型預后的主要因素, 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關鍵詞】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乳酸脫氫酶;國際預后指數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1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pathological factors and prognosis in germinal center type (GCB) and non-germinal center type (non-GCB)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Methods A total of 98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ly diagnose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were divided by Hans immunophenotyping into 21 GCB cases (group A) and 77 non-GCB cases (group B). Survival rat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Group A had higher survival rate than group B (P<0.05). The difference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level and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 (IPI) shown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LDH and IPI were the independent prognosis factors fo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Conclusion Among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cases, non-GCB ones are common. LDH and IPI scores ar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non-GCB prognosis. Treatment measures should be made in accordance with actual condi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Lactic dehydrogenase;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惡性淋巴瘤, 也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見的一種, 在各個年齡階段均可發病, 其中以老年人多見, 大多患者就診時處于Ⅱ~Ⅳ期, 雖然約40%的患者聯合化療可獲得持續緩解, 但總體治療效果不佳。事實上,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一經確診和分級, 對影響預后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和評價, 進而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患者是有希望獲得治愈的。本文以本院病理科診斷為GCB型與non-GCB型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9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對其預后因素進行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8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98例,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行病變淋巴結活檢, 均經病理組織學證實, 并參照相關診斷標準明確診斷。其中男56例, 女42例, 年齡41~72歲, 平均年齡(55.4±5.6)歲。按照Hans免疫分型(見表1), GCB型21例(A組), non-GCB型77例(B組)。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時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檢測方法 采用Max Vision免疫組化學法, 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試驗, 并應用相應的圖像分析軟件對病理切片陽性細胞進行計數。Bcl-2:超過50%的腫瘤細胞陽性定義為Bcl-2陽性。CD5:超過30%的腫瘤細胞著棕黃色時定義為陽性表達。

1. 3 預后評價指標 總體生存即患者從確診開始直至死亡或末次隨訪時間。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預后影響因素。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生存情況 所有患者均得到隨訪, 隨訪截止到2015年11月, 患者平均生存時間為26個月。其中, A組5年生存率分別為57.14%(12/21), B組5年生存率為29.87%(23/77), 與B組相比, A組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B組(P<0.05)。

2. 2 單因素和多因素預后分析 經單因素分析, 兩組在年齡、LDH水平、IPI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且以上指標對B組生存率影響更為明顯。見表2。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最終結果顯示, LDH水平(P=0.035<0.05)、IPI評分(P=0.019<0.05)是影響GCB型、non-GCB型患者預后的獨立病理因素, 且主要是non-GCB型的獨立預后因素。

3 討論

近年來, 隨著基因芯片技術、免疫組化技術的發展, 將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分為GCB型與non-GCB型, 有報道指出, 相較于non-GCB型, GCB型預后更好, 本研究也證實了此點。

多年來, IPI評分作為預后綜合指標, 在臨床上的應用非常普遍, 其各項指標比如LDH水平等對于判斷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早在1993年, 有國外學者就對此應用多因素回歸分析, 結果表明, 患者在年齡、臨床分期、行為狀態、LDH水平及結外受侵數目是影響疾病的不良指標, 并且根據以上指標提出了IPI, 且得出了IPI對疾病治療結果、生存率、生存質量密切相關。本研究結果表明LDH水平、IPI評分是non-GCB型的獨立預后因素。

IPI指數綜合性不強, 無法將腫瘤發生發展期間的分子生物學異質特性反映出來, 因而不能準確評價患者的預后[1]。綜合組織學、免疫表型和臨床數據, 可大大提高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診斷準確率。Bcl-2是一種原癌基因, 對細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有文獻[1]報道Bcl-2高表達在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中比較常見, 其可用于指導患者的生存預后。CD5常被發現于惡性B細胞淋巴瘤白血病細胞中, 已有研究表明可將其作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分型依據[2]。本研究表明Bcl-2、CD5主要影響non-GCB型患者的預后。

綜上所述, 在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中, non-GCB型更為常見, LDH、IPI評分是影響non-GCB型預后的主要因素, 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提高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生存率, 建議選擇化療方案時以二線方案為主。

參考文獻

[1] 周揚, 趙洪國, 李廣倫, 等. 生發中心與非生發中心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化療效果及影響因素分析. 山東醫藥, 2015, 55(17):75-77.

[2] 鄭彥, 馬小波, 姜晶, 等. CD5表達是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不利預后因素. 中華病理學雜志, 2012, 41(3):156-160.

[收稿日期:2016-01-2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