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梁切除術矩形鞏膜瓣大小與術后淺前房的關系研究

2016-08-11 14:16袁祖旭李素華李劍波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0期

袁祖旭+李素華+李劍波

【摘要】 目的 觀察傳統小梁切除術治療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時不同大小的矩形鞏膜瓣與術后淺前房的關系。方法 121例(140眼)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進行小梁切除術, 術中選用不同大小鞏膜瓣, 分析并總結鞏膜瓣大小與術后淺前房的關系。結果 a型瓣有淺前房17眼, b型瓣有淺前房6眼,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型瓣與b型瓣術后淺前房分布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鞏膜瓣大小不同, 術后淺前房的幾率不同, 較大的瓣產生淺前房的機會較小。

【關鍵詞】 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鞏膜瓣大??;淺前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26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rectangular scleral flap size in trabeculectomy for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and postoperative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Methods A total of 121 (140 eyes) patients with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received trabeculectomy by different rectangular scleral flap size. Analysis and summary were made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cleral flap size and postoperative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Results There were 17 eyes with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in type a flap and 6 eyes in type b fla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difference of postoperative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distribution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ype a and b flaps (P<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scleral flap size leads to different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Larger flap leads to low incidence of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Key words】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Scleral flap size;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是一種常見眼病, 手術治療目前為首選。傳統小梁切除術是其常用方式, 術后淺前房是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為此本文對傳統小梁切除術中鞏膜大小與術后淺前房的關系進行觀察,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9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初發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121例140眼, 其中男70例

82眼, 女51例58眼, 年齡45~60歲。術前眼壓均控制在

20 mm Hg (1 mm Hg=0.133 kPa) 以下[1], 結膜充血(-), 前房無房閃。為控制其他因素對研究的影響, 特將無其他眼病、術后不用藥物干預眼壓在9~15 mm Hg、無前房出血、無葡萄膜反應、無其他并發癥患者作為入選對象。所選對象要求術中鞏膜瓣為矩形, 均厚, 1/2鞏膜厚度, 縫合方式相同, 避免鞏膜瓣厚度對研究造成干擾。

1. 2 手術方法 傳統小梁切除術。采用以角鞏膜緣為基底的高位水平結膜切口。用同一型號小梁咬切器。10-0尼龍線密閉縫合結膜、筋膜。術中矩形鞏膜瓣大致分為大小不同的兩種。瓣大小表示方法:長(與角膜緣平行)×高。a型瓣約4 mm×3 mm, b型瓣約6 mm×5 mm。術后常規換藥, 術后5 d加壓包扎。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前房、葡萄膜反應, 并對術后第7天前房情況進行觀察。

1. 4 術后淺前房分級標準 按 Spaeth 分級法[2]分級:淺Ⅰ度:中央前房形成, 周邊虹膜與角膜內皮相接觸;淺Ⅱ度:除瞳孔區外, 全部虹膜面均與角膜內皮相貼;淺Ⅲ度:前房消失, 晶狀體前囊和全部虹膜面均與角膜內皮相貼。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術后117眼前房形成良好, 23眼有不同程度淺前房。a型瓣有淺前房17眼, b型瓣有淺前房6眼,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a型瓣與b型瓣術后淺前房分布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治療主要為手術, 小梁切除術是我國最為普遍的手術方式。但其并發癥較多, 最為常見的是淺前房。青光眼手術的目的是通過控制眼壓, 減少眼內壓力對眼內結構的損傷, 從而保護視力。手術的原理是將房水向眼球外引流, 降眼壓, 增加眼內血液的灌注。眼內壓的控制程度視外引流時引流量的大小而定。術后前房深淺與濾過強度密切相關, 淺前房對眼前節的影響較大。由于決定前房恢復快慢的因素主要不是小梁切除的大小[3], 而鞏膜瓣起到調節房水流出量的作用, 高濾過時前房易淺。為了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 本文所選研究對象為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患者。通過以上研究說明較大的b型瓣較較小的a型瓣產生術后淺前房的機會少。雖然據另一項觀察表明單純考慮行b型瓣對遠期眼壓的控制并不佳, 特別是對球壁較厚、眼壓較高的患者, b型瓣并非是理想的鞏膜瓣。但是在實際工作中, 這一結論有利于讓手術者意識到大小不同的鞏膜瓣術后可能會產生較多或較少的淺前房機會, 以便術中綜合分析, 為獲得較理想的眼壓, 避免術后淺前房的發生, 在術中即采取相應措施:調整鞏膜瓣厚度、鞏膜瓣縫合方式、縫合的松緊程度等以避免或減少二次手術的機會。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眼球壁較薄, 臨床很容易球壁穿透做出較薄的鞏膜瓣, 術后多有淺前房的發生且恢復很慢。此項研究建議球壁較薄行較大的b型瓣, 減少淺前房、高濾過的發生率。對于球壁較厚, 眼壓較高的患者建議其盡可能行a型瓣。

參考文獻

[1] 李紹珍.眼科手術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7: 460-555.

[2] 葉天才. 小梁切除術的規范化. 國際眼科雜志, 2002, 2(4):84-85.

[3] 蔣煒, 汪詩安. 小梁切除大小與前房恢復延緩的關系. 中國實用眼科雜志, 1992(1):17-18.

[收稿日期:2016-05-1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