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激性心律失常發生情況及自主神經對其影響分析

2016-08-11 21:06胡威李朋李睿鄒永光李屏楊海珍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0期
關鍵詞:影響

胡威+李朋+李睿+鄒永光+李屏+楊海珍+曾柏華

【摘要】 目的 探討應激性心律失常發生的情況以及自主神經對其的影響。方法 60例心律失?;颊?, 隨機分為應激組(不給予藥物干預)與藥物干預組(給予藥物干預), 各30例, 另選30例健康志愿者為對照組。對比各組臨床表現。結果 與對照組室上性期外收縮(SVPB)(28.5±4.6) 個/h、室性期前收縮(SVT)(10.6±3.1) 陣/24 h以及室性期前收縮(VBP) (0.7±0.2)個/h相比, 應激組(102.5±10.9) 個/h、(32.4±6.1)陣/24 h、(10.5±1.8)個/h以及藥物干預組(59.7±8.9)個/h、(18.8±4.2)陣/24 h、(4.6±1.2)個/h明顯增多,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藥物干預組相比, 應激組SVBP、SVT以及VBP情況較多(P<0.05)。與對照組竇性R-R間期標準差(SDANN)(181.4±20.1) ms及連續竇性R-R差值均方根(rMSSD) (45.8±5.7) ms相比, 應激組(113.6±17.3) ms、(24.5±5.8)ms和藥物干預組(142.4±15.7)ms、(34.2±4.2)ms明顯降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藥物干預組相比, 應激組SDANN及rMSDD指標明顯較低(P<0.05)。結論 應激性心律失?;颊叽嬖谥桓猩窠浥d奮, 自主神經活動生理調節能力喪失, 進而導致一系列的臨床表現。

【關鍵詞】 應激性心律失常;自主神經;影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71

應激作為機體在對生存環境中不利因素適應和應付能力之間的不平衡導致的身心緊張狀態, 并發生的一系列反應。應激作為機體對抗外界損傷因素的一種表現, 適度的應激有利于調節自身的潛能, 增強機體的抵御能力[1, 2]。但應激時間過長就會導致機體失去穩定狀態, 引發應激性疾病, 如心律失常, 嚴重的可威脅患者的生命。為了探討應激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情況, 現選取本院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因應激發生心律失常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因應激而發生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符合國際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無自主神經誘發室性心律失常病史;患者同意簽署研究同意書;無其他器質性疾病患者[3]。排除標準:患有嚴重的心腎功能不全;有其他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按照干預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藥物干預組、應激組, 每組30例。選擇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 男20例, 女10例, 年齡25~69歲, 平均年齡(55.3±10.8)歲。60例患者中男20例, 女40例, 年齡23~70歲, 平均年齡(56.3±10.5)歲;經過心電圖檢查顯示:其中有10例患者竇性心動過速, 有10例患者竇性心動過緩, 有5例患者竇速并逆鐘向轉位, 有5例患者竇性心律不齊-室性早搏, 有10例患者竇性心律不齊-房早, 5例患者竇性心律不齊-T波低平, 有5例患者頻發室性早搏, 有5例患者完全性右束支阻滯, 有5例患者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

1. 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入院進行心電圖、超聲心動圖以及運動試驗和動態心電圖檢查, 詢問患者的既往史、個人史等臨床資料。采用同步6導聯心電圖(ECG)、Holter以及心臟內程序刺激對患者的心率變異性(HRV)、心臟內程序刺激測量QT離散度(QTd)等指標進行評價和實時的監測。藥物干預組給予倍他樂克進行干預治療, 口服1次/d;應激組不給予藥物干預。

1. 3 觀察指標 觀察三組SVPB、SVT和VPB等情況以及SDANN與rMSSD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三組24 h Holter記錄心律失常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 應激組以及藥物干預組SVBP、SVT以及VBP情況明顯增多,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藥物干預組相比, 應激組SVBP、SVT以及VBP情況較多(P<0.05)。見表1。

2. 2 三組HRV時域分析 與對照組相比, 應激組和藥物干預組SDANN及rMSSD明顯降低(P<0.05)。與藥物干預組相比, 應激組SDANN及rMSSD指標明顯較低(P<0.05)。見表2。

3 討論

應激作為機體對外來刺激所產生的一種神經興奮過程, 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和垂體腎上腺皮質分泌增多, 進而引起一系列的代謝情況。隨著近年來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 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受到外界的應激可導致各類前期收縮、竇性或者房性心動過速外, 同時也增加了心臟性猝死的發生幾率[4]。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 臨床發現應激性心律失常伴隨著一系列的生理病理過程, 主要包括心率變異性、T波電交替、竇性心律震蕩等, 并且隨著個體應激的不同產生不同的預后情況。20世紀70年代人們發現應激性心律失常與自主神經相關指標之間具有很大的影響。應激導致交感神經張力增加, 心電圖呈現不穩定性。相關研究表明, 應激性心律失常導致迷走神經緩慢傳導, 促使心臟性猝死的發生率大大增高[5]。HRV作為反映自主神經功能的重要指標, 是導致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據[6]。多項研究表明, 心臟自主神經功能和心率變異性之間的關系。有學者對應激條件下的野生鼠進行研究, 發現其HRV降低, 同時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率增加[7]。在本次的研究中24 h記錄三組SVBP、SVT以及VPB, 發現應激組明顯升高。HRV時域分析指標中發現應激組SDANN及rMSDD明顯低于其他兩組, 說明了, 在應激狀態下, 患者伴有交感神經興奮和迷走神經功障礙, 導致HRV水平降低[1]。HRV的降低說明了機體在不同的條件下刺激下, 生理反應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下降, 支配心臟的自主神經功能發生了變化。

綜上所述, 應激性心律失?;颊呓桓猩窠浥d奮, 自主神經活動生理調節能力喪失, 進而導致一系列的臨床表現。

參考文獻

[1] 胡嘉祿, 周祁娜, 楊尚磊, 等. 大鼠精神應激性心律失常與胸1~5脊髓神經重構及心肌電重構研究.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1, 39(12):1094-1100.

[2] 崔美紅, 魏玉杰, 劉惠亮, 等. 應激性心律失常機制及防治的研究進展. 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 2014, 23(1):100-104.

[3] 朱劍鋒, 吳海玲. 補心丹加減輔助治療情緒應激性心律失常106例.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0, 8(11):1378.

[4] 陶有青. 快律寧膠囊抗快速性心律失常實驗研究. 山東中醫藥大學, 2012.

[5] 夏夢, 張曉剛. 心律失?;颊甙榘l焦慮的研究進展. 醫學信息, 2014(4):441.

[6] 方芳. 射頻消融改良心臟自主神經治療緩慢型心律失常. 心血管病學進展, 2012, 33(4):545-547.

[7] 張樹龍. 自主神經與心律失常. 江蘇實用心電學雜志, 2012, 21(6): 389-407.

[收稿日期:2016-04-08]

猜你喜歡
影響
RCEP對山東省高質量對外開放的影響
社交媒體中的影響者
民法典如何影響你的生活?
這是一份不受影響的骨子里直白的表達書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一張圖告訴你:2014年,中央如何影響你生活
如何搞好期末復習
你喜歡什么樣的床
小頑兒系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