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颂婺嶂委熗砥诜切〖毎伟┑寞熜в^察

2016-08-11 21:43孟苗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0期
關鍵詞: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

孟苗

【摘要】 目的 探討??颂婺嶂委熗砥诜切〖毎伟┑呐R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21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 全部患者均給予口服??颂婺徇M行治療, 觀察臨床療效。結果 本組無完全緩解(CR)患者, 部分緩解(PR) 10例, 占47.6%, 疾病穩定(SD) 7例, 占33.3%, 疾病進展(PD) 4例, 占19.0%, 整體疾病控制率(DCR)為81.0%。全部患者平均無進展生存期(PFS)為(8.2±1.5)個月?;颊邞冒?颂婺嶂委煹闹饕靖狈磻獮槠ふ罴案篂a。其中, 7例患者發生皮疹, 皮疹發生率為33.3%。5例患者發生腹瀉, 腹瀉發生率23.8%。3例發生Ⅲ~Ⅳ度毒副反應, 總發生率為14.3%, 其中2例為Ⅲ度皮疹, 1例Ⅲ度腹瀉, 無Ⅳ度不良反應。結論 采用??颂婺嶂委煼切〖毎伟?, 其療效確切, 毒副反應低, 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颂婺?;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107

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較為常見的類型, 約占肺癌的80%~85%, 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失去手術治療的機會[1]。目前,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用藥為含鉑類基礎藥物的化療, 并通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檢測, 如其檢測結果為突變型, 可通過給予應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進行治療, 二線用藥則為多西他賽、培美曲塞、吉非替尼、鹽酸??颂婺岬人幬?。??颂婺崾俏覈灾餮邪l的小分子靶向新藥, 與吉非替尼的化學結構、分子作用、療效等均類似, 但其安全性更高[2]。本組研究中, 通過觀察??颂婺嵩谥委熗砥诜切〖毎伟┲械呐R床療效, 旨在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9月收治的21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 其中男14例, 女

7例。年齡40~78歲, 平均年齡(61.4±7.4)歲?;颊呔洸±韺W或細胞學證實;其中Ⅳ期1例, Ⅲb期20例?;颊咧邢侔?8例, 鱗癌1例, 腺鱗癌2例。有吸煙史11例, 無吸煙史10例。本次研究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 并簽署同意治療方案。

1. 2 排除標準 患者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 且情況未明;無可測量病灶;用藥過程中伴其他可能影響療效的治療手段, 如放療、介入治療等;患者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ECOG)評分>3分。

1. 3 方法 患者均口服??颂婺?25 mg, 3次/d, 口服至疾病進展或不良反應不能耐受。不能耐受患者給予減量, 125 mg, 2次/d。治療期間不進行其他全身抗腫瘤治療。

1. 4 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實體瘤評價標準(RECIST1.1)進行診斷, 首次服用后8周進行評價, 后每8周評價1次。療效判定標準:CR、PR、SD、PD。DCR=(CR+PR+SD)/總例數×100%。CR:所有可見病變完全消失并至少維持>4周。PR:腫瘤病灶的最大徑及其最大垂直徑的乘積減少>50%, 維持>4周。SD:腫瘤病灶兩徑乘積縮小>25%, 但<50%, 無新病灶出現, 維持>4周。PD:腫瘤病灶兩徑乘積增大>25%或出現新病灶。毒副反應標準:采用WHO抗癌藥物毒副反應標準, 將毒副反應分為0~Ⅳ度。PFS:患者自使用??颂婺衢_始, 到明確疾病進展的時間。

2 結果

2. 1 本組無CR患者, PR 10例, 占47.6%, SD 7例, 占33.3%, PD 4例, 占19.0%, 整體DCR為81.0%。全部患者平均PFS為(8.2±1.5)個月。

2. 2 患者應用??颂婺嶂委煹闹饕靖狈磻獮槠ふ罴案篂a。其中, 7例患者發生皮疹, 皮疹發生率為33.3%。5例患者發生腹瀉, 腹瀉發生率23.8%。3例發生Ⅲ~Ⅳ度毒副反應, 總發生率為14.3%, 其中2例為Ⅲ度皮疹, 1例Ⅲ度腹瀉, 無Ⅳ度不良反應。

3 討論

非小細胞肺癌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惡性腫瘤, 近幾年呈發病率明顯上升的趨勢。研究指出, 非小細胞肺癌一經發現多數患者已為晚期, 患者多不能進行手術治療, 而以內科治療為主, 但是, 傳統采用鉑類聯合新的化療物對患者進行治療, 其臨床療效并不明顯, 患者生存期短, 而且患者藥物不良反應、化療耐藥性等問題還會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治療效果受到限制[3]。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為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這是一種新型小分子量腫瘤治療藥物, 可通過抑制EGFR基因自身磷酸化, 阻滯傳導, 從而達到阻斷腫瘤細胞增殖, 達到靶向治療的目的[4]。女性患者、不吸煙者、肺腺癌是治療優勢人群, 鱗癌較腺癌及肺泡癌的療效要低, 但是, 采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后, 仍有部分肺鱗癌患者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 國外目前已上市的兩種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藥物為吉非替尼與厄洛替尼, 吉非替尼于2003年

5月上市, 用于治療化療失敗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并于2005年在我國上市, 厄洛替尼于2004年11月上市, 有效延長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生存期。鹽酸??颂婺嵊置麆P美鈉, 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抗癌藥物, 是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也是一種高效特異性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其分子作用、化學結構、臨床療效與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較為相似, 可作用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 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 本組無CR患者, PR 10例, 占47.6%,

SD 7例, 占33.3%, PD 4例, 占19.0%, 整體DCR為81.0%。全部患者平均PFS為(8.2±1.5)個月?;颊吲R床療效較為良好, 與相關文獻結果一致[3]。

總之, 采用??颂婺嶂委煼切〖毎伟?, 其療效確切, 毒副作用低, 可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石遠凱, 孫燕, 丁翠敏, 等. 中國??颂婺嶂委煼切〖毎伟<夜沧R(2015版). 中國肺癌雜志, 2015(7):397-400.

[2] 李曦, 楊新杰, 孫怡芬, 等. 鹽酸??颂婺嶂委熗砥诜切〖毎伟┑呐R床觀察. 中華腫瘤雜志, 2012, 34(8):116-119.

[3] 陳鵬, 李凱, 王長利, 等. ??颂婺嶂委熗砥诜切〖毎伟┙诏熜Ъ安涣挤磻u價. 腫瘤學雜志, 2012, 18(12):947-951.

[4] 魏楓璐, 陳佳磊, 王秋實, 等. ??颂婺岚邢蛑委煼切〖毎伟┋熜Х治? 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 2015, 49(4):364-366.

[收稿日期:2016-03-11]

猜你喜歡
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
培美曲塞聯合順鉑與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在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應用分析
CT引導下射頻消融聯合靶向治療對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培美曲塞聯合卡鉑治療復發轉移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評價
中西醫結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觀察
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3DCRT聯合同步化療的臨床療效觀察
氨溴特羅治療兒童急性支氣管炎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