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六腑以通為用”理論在慢性胃腸病中的應用

2016-08-11 22:50付琳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0期
關鍵詞:癥見結腸炎氣機

付琳

【摘要】 本文通過病案舉例, 介紹“六腑以通為用”理論在慢性胃病中的應用, 強調“六腑以通為用”理論在慢性胃腸病治療中的作用。得出應用“六腑以通為用”理論在治療慢性胃腸病療效較佳??傊?, 運用“六腑以通為用”理論, 為治療本病擴寬了思路。

【關鍵詞】 六腑以通為用;慢性胃腸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180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six hollow organs must keep its unobstructed” theory in chron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by medical cases illustration to clarify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theor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Theory of “six hollow organs must keep its unobstructed” provides precise effect in treating chron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and its application shows further treatment thoughts for the disease.

【Key words】 Six hollow organs must keep its unobstructed; Chron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祖國醫學中, 將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稱之為六腑, 六腑名曰“傳化之府”, 其生理特點是“以通為用”、“通降下行為順、澀滯上逆為病” [1]?!端貑枴の迮K別論》謂:“六腑者, 傳化物而不藏, 故實而不能滿也”, 說明“實”是六腑的生理, 而“滿”是其病理, 強調六腑保持通降, 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 而通降失常, 必將導致多種疾病產生[2]。所以, 六腑以“不通”為病, 以“通瀉”為治, “六腑以通為用”具有很大的臨床應用價值。作者根據“以通為用”原理, 運用通降理氣、通里攻下等法, 達到六腑通順的目的。在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便秘的治療上略有體會, 現歸納如下, 希望同道指正?,F報告如下。

1 慢性胃炎

胃為水谷之腑, 以通為用, 以降為順。胃寒、濕熱、痰濕中阻等均可致氣機不暢, 胃失通降, 甚則反升為逆, 出現胸烷痞滿、疼痛、嘈雜、反酸, 甚至惡心嘔吐[3-6]。慢性胃炎其表現類似于中醫 “痞滿”、“吐酸”、“呃逆”、“嘈雜”等范疇。慢性胃炎因濕阻中焦, 運化失職, 氣機不暢, 壅塞而痛者, 治以宣通降氣, 和胃止痛, 恢復胃氣主降的生理特性, 常能收到很好效果。

患者, 男, 38歲, 公司職員。以“間斷上腹部疼痛1年”為主訴來本院門診就診, 癥見:胃脘痞悶脹痛, 嘈雜泛酸, 渴不欲飲, 納呆惡心, 口粘多涎, 不欲飲食, 身重肢倦, 小便色黃, 大便不暢, 脈濡細, 舌淡、苔白膩。胃鏡示: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糜爛。中醫診斷為:胃痞, 證屬濕熱中阻。治以宣通理氣, 和胃止痛, 方用平胃散和益胃方加減:白芍 15 g, 甘草 10 g, 砂仁20 g, 蒼術10 g, 厚樸10 g, 萊菔子20 g, 陳皮15 g, 秦皮25 g, 藿香10g, 白芨10 g, 佛手 15 g, 烏藥20 g, 枳殼10 g, 延胡索10 g, 海螵蛸20 g(打碎) , 炒白術20 g, 知母10 g, 香附 15 g。7劑, 1劑/d, 分兩次早晚飯后分服。同時囑其節制飲食, 勿飲生冷、辛辣刺激[7]。1周后復診, 訴胃脘部不適減輕, 無嘈雜、惡心, 仍有反酸, 納眠可, 小便顏色正常, 大便通暢成形。繼續服藥2周上述癥狀均好轉。

2 慢性結腸炎

大腸為傳化之腑, 瀉而不藏, 以通降下行為順。主司傳導糟粕, 排泄糞便。氣機郁滯, 邪熱熾盛, 陰寒凝結, 食積蟲阻等均可致氣逆不降, 津液受傷, 大腸通降失常, 傳導失職[4]。慢性結腸炎屬于祖國醫學“久瀉”“久痢”范疇, 治以通瀉腸腑, 排出糟粕, 有利腸粘膜功能再生回復, 往往收效較好。

患者, 男, 26歲, 工人。以“腹痛、腹瀉間作1年余, 加重伴粘液便2月”為主訴來本院門診就診, 癥見:形體消瘦, 腹部隱痛, 喜按, 大便稀爛不成形, 2~3次/d, 間斷粘液便, 未見膿血便, 舌質紅, 苔薄黃, 脈細數。大便常規示:白細胞(++);腸鏡示:慢性結腸炎。西醫診斷:慢性結腸炎;中醫診斷為:泄瀉, 證屬濕熱蘊結。治以清熱利濕, 通泄腸腑, 方用葛根芩連方加減, 方選白芍15 g, 甘草10 g, 厚樸10 g, 葛根10 g, 黃連10 g, 敗醬草15 g, 延胡索10 g, 肉蓯蓉20 g, 烏藥20 g, 秦皮15 g。服用7劑, 大便次數明顯減少, 繼服10劑, 大便成形, 諸癥告愈。

3 便秘

便秘是指大腸傳導功能失常, 導致大便秘結, 排便周期延長;或周期不長, 但糞質干結, 排便艱難, 其主要病機為大腸傳導失職, 糟粕內停而致便秘, 根據“六腑以通為用”, 當以通下為治則。

患者, 女, 42歲, 工人。以“便秘1年”為主訴來本院門診就診, 癥見:腹部隱痛, 兩側脅肋處脹痛, 噯氣, 納少, 大便秘結, 每2~3天1次, 舌質暗, 苔黃膩, 脈弦。中醫診斷為:便秘, 證屬氣秘。治以疏肝理氣、潤腸通便, 方用加減選白芍15 g, 甘草10 g, 厚樸10 g, 香附10 g, 木香10 g, 郁李仁15 g, 肉蓯蓉10 g, 當歸15 g。服用7劑, 排便順暢, 1次/d, 繼服10劑, 諸癥告愈。

4 小結

“六腑傳化不藏, 實而不能滿, 故以通為補焉” , 六腑氣機不利, 通降失常, 積滯內停, 可引起很多腑病的發生。通法運用得當使腑氣得通, 諸癥悉退, 但需中病即止, 以免傷正, 腑氣通順, 立即改用調中之法, 使祛邪而不傷正。臨床上根據“六腑以通為用”的理論來治療六腑諸病, 往往收效甚好, 為治療該類疾病拓寬了思路,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袁瞳. “腑以通為用”臨床運用體會.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1999, 15(3):54-55.

[2] 施榮偉.六腑以通為用淺識.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 2006, 20(5): 470.

[3] 白光.六腑以通為用理論在治療慢性胃炎中的臨床應用. 遼寧中醫藥大學, 2013.

[4] 萬文蓉. 運用“六腑以通為用”辨治泄瀉的探討. 光明中醫, 2009, 24(12):2341-2342.

[5] 吳薏婷. 周岱翰教授談“六腑以通為用”在腫瘤中的應用.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3(5):21-22.

[6] 梁曉強, 章學林, 張靜喆, 等. “六腑以通為用”理論在膽石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探討. 新中醫, 2013(8):6-7.

[7] 徐藝. “六腑以通為用”在早期大腸癌防治中的應用. 光明中醫, 2013, 28(8):1594-1595.

[收稿日期:2016-03-15]

猜你喜歡
癥見結腸炎氣機
蒙藥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分析
治療便秘不能一瀉了之
結腸炎的小常識
養咽止咳桑葉方
空腹生吃魚腥草治結腸炎
中藥止咳藥水你選對了嗎
便攜電子打氣機
治更年期冠心病方
寓意于氣 意與氣合
慢結湯治療慢性結腸炎105例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