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及其現代啟示

2016-08-15 15:26林丹
人間 2016年22期
關鍵詞:知行合一王陽明良知

林丹

(海南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海南 ???570228)

論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及其現代啟示

林丹

(海南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海南 ???570228)

本文分析了“知行合一”的理論含義和價值,即“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边@是對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比較精確的闡述?!爸泻弦弧睆娬{的是“行”的重要性。通過探討該思想的研究方法,來談談它的現代啟示,依然具有可行性和時代意義。

王陽明;知行合一;現代啟示

在經歷了人生和學說轉折的“龍場悟道”之后,王陽明提出了聞名國內外的“知行合一”學說。不但是針對士大夫們光說不能做也不會做,在當時的社會已經成風;而且龍場悟道使王陽明認識到,必須知行合一才能救自己去擺脫死亡的束縛。用王陽明的話來說,所針對的病癥是“訂致知格物之謬”、“某今說個知行合一,正是對病的藥?!保?]此“良藥”所能達到的效果則是:“正人心,息邪說,以求明先圣知學”。[2]他妄圖從挽救封建道德入手,以達到地主階級天下大治的目的,這顯然是徒勞的。從實踐觀上來看,則是唯心主義。但是,他的初衷是“救弊時務”的。

一、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基本內涵

自《尚書·說命中》提出“知之匪艱,行之惟艱”的知行思想后,“知”與“行”成為中國哲學的重要范疇。王陽明第一次明確提出并論證了“知行合一”的問題,肯定了知行之間不可分離的統一關系。他的“知行合一”論主要含義可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知行本是一體。先生曰:“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保?]王陽明認為知行相互包含,彼此融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王陽明指出:“又不是某鑿空杜撰,知行本體原是如此?!保?]“知行之體本來如是,非以己意抑揚其間,姑為是說,以茍一時之效者也?!保?]這里首先指出了,指自覺之知與意念之行的同時性和不可分割性;其次,指活動之行與體認之知的同時性和不可分割性.這兩種知與行的合一,也就是知與行的相互滲透和相互證明。正如,在學習中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書上的內容生澀難懂,通過老師的講解雖能解答困惑,但知曉一二,只有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才能融會貫通。

(二)強調“行”的重要性。王陽明認為,真知要靠行來檢驗,沒有善的行動,就不是真知。他說:“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保?]這里的“真知即所以為行”,說的是知的目的就是為了行。王陽明在《傳習錄上》又說:“就如稱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稱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曉得說些孝悌的話,便可稱為知孝悌?”如果我們僅僅曉得關于“孝”的很多道理,卻不去實際做侍奉父母,那么就不能說這個人真的知道“孝”;而只有當他實際上表現出“孝”的行為才是真的知道“孝”了。又譬如“我要寫字”這件事,“我要寫字”本身就是“知”,磨墨提筆就是“行”;要真正知道一個字怎么寫,必須要實際去“寫”才行。

二、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的辯證思維方法

通過翻閱大量關于王陽明的書籍并結合他的名著《傳習錄》,心中的佩服之意油然而生。下面來談談學習王陽明“知行合一”的辯證思維方法。

(一)系統把握與綜合學習相結合。

認識到王陽明的三個代表性的思想:“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這些思想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王陽明心學建構的邏輯起點是“心即理”。這一觀點確切肯定了人的自身存在與作為最高實在的道在存在本質上的同一性。陽明于正德四年主講貴陽書院時即揭“知行合一”之說,正表明“知行合一”不僅是“心即理”在理論上的一種展開形式,而且實際上更是“心即理”作為一種“知”在行動上的實現方式,我們固然可以說“心即理”是“知行合一”的理論基礎。[7]

所謂知行合一,無非是在“吾心”之中“合一”,心外無知,心外無行。[8]

晚年的王陽明開始走向理論體系的核心——致良知。這是王陽明心學發展到最后階段的標志。他將知行合一與致良知合在一起談,知行合一也是良知的主要內容之一?!爸小倍?,亦是就用功上說,若是知行本體,即是良知良能?!笨梢院唵蔚恼J為,那時候的王陽明已經把知行合一中的“知”理解為“良知”,而王陽明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又可了解到,“良知”不需要我們通過后天的學習,譬如通過讀書等等活動來獲得,而且它原本就在我們的內心之中,所以他又把這個“良知”稱作我們的“本心”。從這可以發現,又回到了原來的命題不過又與其不同。

(二)學問思辨相結合。

1509年,大約在龍場悟道一年之后,貴州提學副使席書聘請王陽明主持貴陽書院??墒窃谥v學的過程中,他漸漸發現學生的主要學習目標與他的教學宗旨相背離。[9]對于陽明來說,指明圣賢之路是教學的首要目標,而學生的目的卻是讀書做官。據我所知,在當時的科舉制度之下,考試就成了將所學用于社會的惟一途徑。結果,先有知、后有行的學說迫使學生完全埋頭于書本知識,把它當作將來學以致用的必要準備。王陽明對當時整個教育過程的運行方式進行了批判,并指出了這種思想很容易導致錯誤的知識和長久沒有行動。[10]

真正的身體力行是學習過程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把行動放在將來等于是對知識的否定。我們應該從學業開始就面對讀書的用途問題,通過修身對典籍作切身的理解比讀書更重要。只有以這樣一個精神修養過程為背景,求官之路才是有意義的。最后,我們還需抱有批判辯證的學習態度,不能一昧相信書本。先生曰:“蓋學之不能以無疑,則有問,問即學也即行也;又不能無疑,則有思,思即學也,即行也;又不能無疑,則有辯,辯即學也,即行也。辯既明矣,思既慎矣,問既審矣,學既能矣,又從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謂篤行。非謂學、問、思、辯之后而措之于行也?!保?1]

陽明道出了知和行的統一是真正的儒學精神的本質特征,也是讀書的真正意義所在。

三、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的現代啟示

王陽明用畢生的精力追求圣賢之路,初入仕途受挫,但意志不消沉。他曾徘徊于佛道之間,后終在儒學中頓悟。王陽明收徒講學、創辦書院、戎馬倥傯、平定叛亂,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成就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大家。少年時期聰悟好學,青年時期滿懷抱負,中年時期坎坷不平,晚年時期老當益壯,王陽明的一生跌巖起伏,充滿了傳奇色彩。正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彼簧荚谯`行良知,臨終時給侍奉于床前的周積留下一句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边@句遺言很好地詮釋了王陽明學的精髓。王陽明一生的每個階段和他的思想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和踐行。

(一)在學習實踐上:路途難易,得自己行。

王陽明說:“路歧之險夷,必待身親履歷而后知,豈有不待身親履歷而已先知路歧知險夷者邪?”[12]

又說道:“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認得一段;走到歧路處,有疑便問,問了又走,方漸能到得欲到之處?!保?3]路途的坦蕩或是險峻,也須等親自去經歷過之后才會知道。王陽明的一生都是在險夷中摸索成為圣賢的道路:15歲試馬居庸關,17歲鉆研宋儒朱學,之后又追求心學境界。在不斷的嘗試和突破中,王陽明漸漸有所領悟,最后創立心學。

(二)在生活實踐上:以孝安家,以敬持家。

王陽明主張知行合一,強調孝也要知行合一,“就如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稱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曉得說些孝弟的話,便可稱為知孝弟?!保?4]他強調孝要及時地行動,將知和行緊密結合起來。

孝敬父母,要成為時時刻刻做的事。因為孝經不起等待,《孔子·集語》中曰“子欲養而親不待”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孟子曰:“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敝袊糯泻芏嚓P于“孝”的事跡,著名的《二十四孝》就是典型的代表,其中王祥的“臥冰求鯉”和閔子騫“為后母求情”都讓我們感動至今。孝是發自內心的情感表達,沒有表里如一的孝就沒有真心實意的愛。正如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所言:“人之面色,即其內心之真情流露,色難,乃是心難。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順在當下,不論小事,不論細節,只要我們行動。

(三) 在工作實踐上:知行并進,格物至善。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是適應了當時的社會需要,有“就今時補偏救弊說”,但他還有更高的希望,就是把人們的惡行制止在惡念剛剛產生的時候,如果人們能做這樣的話,社會上的惡行必然會大為減少。他說:“我今說個知行合一,正要人曉得,一念發動處便即是行了;發動處有不善,就將這不善的念克倒了,須要徹根徹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潛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保?5]

可知王陽明是在倡導我們——去惡存善。他說:“性之本體原是無善無惡的,發用上也原是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的,其流弊也原是一定善一定惡的?!蓖蹶柮髡J為人性本來是無善無惡的,所謂善惡都是人心造成的。而他自己也無時無刻懷一顆善心,做了許多善事。他從小就試馬居庸關立志掃平韃靼,報效祖國,解救天下飽受戰爭之苦的老百姓。后來他滿腔熱血卻被小人暗算,被貶至偏遠地區,他深感壯志難酬、報國無門,卻沒有放棄心中的理想。在蠻荒之地,他開設學堂辦學,教苗族人學文化、明事理。

王陽明所生活的時代已經永遠成為過去了,而如今學習王陽明的為人和思想,并不僅僅是為了了解他富有傳奇的經歷,更希望能夠從他不平凡的人生事跡之中,領略他博大的胸懷與深邃的思想,感悟他坦蕩的胸襟與光明峻偉的人格,以使我們自己的生命境界獲得某種有益的精神啟迪。

[1][12][13]《傳習錄上》

[2]《書林司訓·甲戌》

[3][4]《傳習錄上》

[5][6][14]《答顧東橋書》

[7]蕫平.傳奇王陽明——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1

[8]展明鋒,陳 勇.論王陽明“知行合一”的道德修養學說[D] [中國倫理史研究]2002.3

[9]杜維明.青年王陽明1472-1509:行動中的儒家思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6

[10]岡田武彥.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中).重慶出版社,2014.12

[11]《傳習錄中》

[15]《傳習錄下》

B248.2

A

1671-864X(2016)08-0130-02

林丹(1992—),女,海南臨高人,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15級政治學理論專業研究生。

猜你喜歡
知行合一王陽明良知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第11章 良知未泯
真正心平氣和
良知
立“三者”,提升“兩學一做”實效
如何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良知”的義務
良知說話
淺析王陽明“知行合一”說
良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