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體關系理論在大學生人際關系個案中的運用

2016-08-15 08:15張琴陳容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四川成都610100
人間 2016年22期
關鍵詞:心理治療咨詢師來訪者

張琴 陳容(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客體關系理論在大學生人際關系個案中的運用

張琴 陳容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0)

本文采用客體關系心理治療的方法,對一例因為人際關系而出現情緒困擾的大學生進行心理咨詢。通過與個案關系的建構,幫助個案重新獲得健康的客體關系。在與學生開展心理咨詢的過程中,探索了客體關系心理治療在高校學生心理咨詢工作中的應用。

客體關系 ;心理咨詢 ;人際關系

客體關系理論起源于英國,是由Winnicott、Fairbairn、Klein等共同創立的理論。在此理論的指導下的客體關系心理治療方法,強調“治療師—來訪者”關系,充分運用形成于治療室內的“治療師—來訪者”的關系來治療來訪者的精神心理病理,把“關系”作為心理治療的焦點,幫助來訪者重新獲得健康的客體關系,從而促進來訪者自體感的積極改變。

一、客體關系理論簡介

客體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1]??腕w關系理論以客體和客體關系為基礎,重視關系輕視力比多驅力,強調母嬰關系對兒童的內部心理世界和以后成人關系的影響,0-3歲期間發展起來的母嬰客體關系將會形成個體相對穩定的人格結構,并會投射到他以后的所有人際關系中??腕w關系心理治療是建立在客體關系理論基礎上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關注客體與客體的關系,從人際關系的角度來解釋認定病理性現象并進行治療。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充分運用形成于咨詢室內的“治療師—來訪者”的關系來幫助個案重建健康關系,以促進個案的成長。

客體關系心理治療的基本治療過程主要包括四個階段:允諾參與、投射性認同、面質和結束。這四個階段設計的內容包括引出投射性認同、面質投射性認同以及重新建構發生投射性認同的關系。

(一)允諾參與。

客體關系心理治療的第一階段是“允諾參與”,該階段的目的是處理來訪者感受到的不舒適,確保其繼續參與咨詢。有的來訪者在心理咨詢前期,會擔心、焦慮、甚至懷疑自己接受心理咨詢的決定是否正確。此時,心理咨詢師要及時注意來訪者的這些感受,通過運用情緒聯結、共情、支持等技術,創造一個安全、信任的咨詢環境,讓來訪者感受到有人理解并同情他們的困境,愿意在這種安全的環境里繼續接受心理咨詢。

(二)投射性認同。

客體關系心理治療的第二個階段是投射性認同。投射性認同最初是由克萊因提出,是指自體的某些部分(體驗、感受和功能)潛意識地投射入(into)而不僅僅投射到(onto)另一個人,而后此人便被認為確實有這些特點,并會做出相應的回應,包括依賴、權利、情欲和迎合投射性認同四種類型。投射性認同來源于一個人的內部關系模式(即來訪者與其早年重要撫養人之間的互動模式,這種模式內化為自體的一部分),并將置于現實的人際關系中。在此階段,咨詢師通過與來訪者的溝通,不僅要識別來訪者的投射性認同的類型,還需要識別出隱藏在該投射性認同后的元信息。

(三)面質。

在識別出投射性認同的元信息之后,咨詢進入了實質性階段。咨詢師 要向來訪者表達不愿意成為其投射性認同的對象,拒絕參與他的投射性認同,這對來訪者來說會感到非常難受。面質階段,咨詢師需要注意的是要向來訪者說明只是不接納他的投射性認同,對于來訪者本人是接納的。面質使來訪者意識到與咨詢師建立的溝通關系行不通之后,開始采用新的方式與咨詢師溝通,來訪者與人溝通交往關系模式開始發生改變?!爸委煄煛獊碓L者”關系的轉變標志著心理咨詢進入了第四個階段。

(四)結束。

在結束階段,咨詢師引導來訪者了解自己的投射性認同對他人造成的影響,讓來訪者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與他人建立關系的不當之處,從而進一步了解其早期客體關系對自己的影響。這個階段主要的咨詢目標是向來訪者提供“別人是如何感知和理解自身”的重要信息。讓來訪者了解到自己的人際操控是如何影響別人的,有機會體驗自己和他人在公開關系中的感覺。來訪者開始放棄原有的投射性認同,內化過程開始,以一種新的眼光看待人際關系。

二、個案分析

(一)個案基本資料。

小趙,男,大二在校學生,因為失戀之后情緒低落以及人際關系問題尋求心理咨詢。 小趙自述,自從和女友網上認識之后不到一個月自己就深深地愛上女友,上課及課后滿腦袋里都是女友,終于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女生,對她言聽計從,沒想到女朋友卻提出和自己分手,又退回到一個人孤零零的狀態。他出生后就被送到農村和爺爺奶奶生活,直到上小學才回到父母身邊,可是自從回到父母身邊,就常常見到爸媽吵架,對他來說,從來沒感受過親情是什么滋味,家里都是父親說了算,他腿受傷了,父親也不送去醫院治療,落得現在經常疼痛,不能參加大運動量的活動。母親一直上夜班,白天睡覺,很少關心他,脾氣比較暴躁。自小就沒有朋友,到大學以后,想要改變孤獨的狀態,主動和同學交往,經常給同學們買吃的,主動幫助同學,但是同宿舍其他五個同學都疏遠他,背地里說他的壞話,害得他在整個班級聲譽不好,沒有人愿意和他來往,連上課都是一個人坐在一個角落里。父母不愛他,同學嫌棄他,好不容易交到的女友也離他而去,這讓他情緒極度低落,苦惱至極。

(二)咨詢過程。

1.允諾參與。

第一次咨詢,小趙來到咨詢室門外徘徊了一會兒才進門,詢問可不可以幫幫他,然后將咨詢室的門關掉,很害怕被別人見到他來尋求咨詢。他這種表現,表明其對心理咨詢的認識不足,有擔心和猶豫,當他確實無法獨自解決其問題了,才尋求他人的幫助。

在向其介紹了心理咨詢之后,該來訪者開始談起他的困惑。前三次咨詢中,來訪者表現出了強烈的傾訴欲望,向咨詢師滔滔不絕地講述他與女友相識、相戀的過程以及自己現在的痛苦,急于想解決他的問題。這個階段,咨詢師沒有急于詢問問題,而是主要采用傾聽、共情技術,讓來訪者有被理解的感受,從而與其建立穩定的情感聯結,為后期的咨詢奠定堅實的基礎。如,當其說到女友離他而去時,問他的感受是什么?幫助他用語詞表達自己的情緒,將對事實的描述轉化成情感對話。

到了第四次咨詢,來訪者在約定的時間沒有來咨詢室,電話詢問其原因,他說已經能夠接受女友和他分手的事實,不需要再咨詢了。這說明經過前三次咨詢與該來訪建立的情感聯結已經擾動了來訪者的內心,觸及了他的防御系統,他開始猶豫要不要繼續讓咨詢師進入更深的關系之中。電話中,咨詢師告訴他“在你需要時都可以來找我,我會始終支持你”,堅定他繼續進入更深入的咨詢關系的信心。另外,充分尊重來訪者,讓他對自己的改變負責,自己決定是否要進一步改變,而不是強迫他繼續咨詢。通話結束前,來訪者決定再預約下一次的咨詢。

2.投射性認同。

在后來的幾次咨詢中,該來訪者的病理關系開始出現,投射性認同也隨之浮現。

第五次咨詢中,該來訪者很害羞地說:“我有一個常人無法想象的家庭,從出生到上小學前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父母都不愛我,經常吵架,吵到離婚時居然都不要我,這讓我好寒心,哪像是自己的親生父母。我無論做得多好、多懂事,父母都無動于衷,自己像個孤兒?!薄霸诤屯瑢W交往中,我盡量表現得積極些,經常買零食給他們,自己除了生活費外沒多少錢,但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我都借給他們,我把他們都當成我要好的朋友,這樣做只是希望他們能對我好些,和我做朋友,可是他們還是離我遠遠的”,說到這里,來訪者開始流淚,對于自己與父母的關系、自己與同學的關系,他不知所措。

來訪者無論在與父母的關系、與同學的關系中,都習慣表現出“我需要你,離開你,我就不行”。在隨后的幾次咨詢中,該來訪者每次都抱怨自己命不好,父母不愛自己、同學不理自己,腿不好、學習也不好,在咨詢師面前表現出無助,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咨詢師身上,完全離不開咨詢師。面對來訪者的抱怨與依賴,咨詢師也感覺特別累,懷疑是否能夠幫助到他。此時,咨詢師通過覺察反移情的出現,識別出自己正在成為來訪者投射性認同的對象。來訪者正在將自己在生活中的關系模式帶到咨詢關系中,當咨詢師覺察到自己的無力感時,也識別出了該來訪者的投射性認同類型:依賴性投射認同。這種投射性認同背后的元信息是:離開你,我就無法生存。

3.面質。

在識別出投射性認同后,咨詢進入實質性的環節。在此階段,咨詢師將來訪者的關注點集中在“此時此地”,讓來訪者更加關注“此時此地”的咨訪關系。來訪者說到“我并不是喜歡女友,而是更喜歡她和我的關系,換成另外的女生也可以,我和同學交往也是一樣,感覺自己特別需要他們,希望他們能和自己在一起”。咨詢師說:“在你看來,沒有他們,你就好像無法生存?這段時間,我對你也是也是這樣嗎?”聽到咨詢師這樣講,來訪者不是很認可,只是說自己心里很難受,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如果沒有咨詢師幫助,他沒辦法改變。咨詢師接著說“當你完全依賴我時,讓我感到很窒息,想要擺脫你,給我的感覺是,你不愿意好起來,很享受這種關系?!碑斅牭竭@句話時,來訪者陷入了沉思,沉默了幾分鐘后說到“從小一直得不到父母的關心,這讓我想要從同學、朋友、老師那里去彌補,我覺得當我顯得越可憐、越無助時才會引起他們的關注,但是結果卻是他們離我越來越遠,好像我的這種模式確實是行不通的?!苯涍^這次咨詢,來訪者做好了準備要去改變他的投射方式。

4.結束。

經過了面質階段后,來訪者對于一直困擾他的人際關系問題找到了答案,問題在于原生家庭里父母愛的缺失,只有通過“示弱”、不斷表達“離開你我就無法生存”,才能勉強從父母那里得到一點點愛。這導致了他將這種模式復制到了他的所有人際關系里,重復他與媽媽的關系。在咨詢過程中,咨詢師與其重建關系模式,讓他學會用新的模式與人交往,讓他對自己有信心,不再所有都依賴別人。

三、小結

經過十七次咨詢后,來訪者焦慮情緒明顯減輕,自我力量不斷增強,與寢室同學的關系得到改善,咨詢取得一定效果。

近年來,人際關系問題咨詢占我校大學生心理咨詢的相當比例,引起了我校心理健康教師的關注。在與有人際關系問題的學生咨詢過程中發現:這類學生早年與其重要撫養人(特別是母親)的互動模式對其成人后的人際關系影響深遠??腕w關系心理治療關注人際關系,強調母嬰關系對兒童的內部心理世界和以后成人關系的影響,在咨詢過程中利用“治療師—來訪者”的關系影響來訪者。通過客體關系心理治療,咨詢師充當來訪者的一個重要客體,協助來訪者處理好他的內部客體,從而幫助個案重建健康關系,以促進個案的成長。

[1]Clair M.St著,賈曉明,蘇曉波譯.現代精神分析的“圣經”[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年

[2]Sheldon Cashdan 著.魯小華譯.客體關系心理治療:理論.實務與案例.[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年

[3]王國芳.克萊因與客體關系學派的創立與發展[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五期

[4]吉爾.薩夫,大衛.薩夫著,鄔曉艷譯.客體關系入門[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年

[5]李倩.客體關系理論的心理治療述評[J].科教文匯,2008年第2期,p207-207

C916

A

1671-864X(2016)08-0155-02

1.張琴(1979-),女,漢族,四川彭州人,碩士研究生,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工部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教師,研究方向: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2.陳容(1990—),女,漢,四川巴中人,助教,碩士,單位: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歡
心理治療咨詢師來訪者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來訪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來訪者
團體心理治療對酒依賴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
淺談心理咨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關系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心理治療有七大誤區
心理咨詢師咨詢中的感受及對感受的覺察探研
能治療心理疾病的耳機
放下“應該”,才得自由
同感的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