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記者職業道德的養成
——以電影《一九四二》中白修德的記者形象為例

2016-08-15 08:15董宏書黑龍江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人間 2016年22期
關鍵詞:災民災區意志

董宏書(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論記者職業道德的養成
——以電影《一九四二》中白修德的記者形象為例

董宏書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記者,作為人民的喉舌和社會的傳聲人,一直被譽為行業里的“無冕之王”,正是如此,新聞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新聞行業的職業道德建設在社會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社會上頻繁出現的假新聞,危言聳聽的報道,甚至一些記者在金錢的誘惑之下利益熏心,違背新聞行業的道德準則做出了危害社會和人民利益的錯誤之舉,新聞行業的職業道德問題多次被社會輿論推到風口浪將之上。2012年華語電影《一九四二》在全國上映,影片中塑造了一個美國《時代周刊》的新聞記者白修德的人物形象,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優秀記者應具備的職業道德水平。

白修德;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調節社會各行各業行為選擇的重要依據。新聞職業道德,是在社會職業道德體系中適用于新聞職業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因此,新聞職業道德是以新聞職業責任為核心的一個綜合價值體系,是新聞傳媒及其從業者在新聞傳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行為和道德規范。從職業品德結構的理論來講,職業品德由三個基本要素組成即職業道德認知、職業道德情感和職業道德意志。電影《一九四二》中的白修德,他深入災區,堅持真相,同情災民,不畏艱辛勇往直前,在他的實際行動里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應具備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

一、職業道德認知的明確——白氏對真相的堅守和探尋

堅持對新聞真相的堅守是白修德職業道德認知的具體體現。他作為《美國時代周刊》的記者,在報道河南饑荒之前便已在中國小有名氣。他對于新聞真相的探尋有著執著的精神,在問題中不停地發問并探以事實。在重慶大使館與行政院秘書長張厲生對話時,他得到的答案與之前所聽說的有關河南災荒的內容有所出入時,他并沒有將此次探尋就此結束,而是深入到河南一線,親自看知河南的真正現狀。他冒著成為俘虜的危險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探求事實的真相,深入災民逃荒的生活。一路上他用相機拍下了逃荒路上的真實情況,無論是面對飛機的空襲還是災民的搶掠,他都拋開個人的生死安危,拼盡全力保護相機,保護新聞事實。

二、職業道德情感的流露——同情災民,痛恨戰爭

白修德不是一個只求真相而冷若冰霜的記者,他深刻的同情災民的悲慘境遇,他是帶著痛苦又無奈甚至哭意的心情拍下野狗撕食已逝災民的照片的。面對敵機的空襲濫炸,數以萬計的無辜災民倒在血泊中,或是死亡或是痛苦的嘶喊,面對如此慘絕人寰的場面,他憤怒至極,向天空的飛機怒吼,甚至開槍示怒。作為一個美國人,看到中國的老百姓處于水深火熱的情況之下,他痛恨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災難,斥責當局政府的不作為,這是一名記者職業道德情感的真實流露。在他記錄的新聞里不僅僅是事實本身,也滲透著人道主義的情感在里面,白修德不是一個只會傳達信息的機器人,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靈魂的高尚人。

三、職業道德意志的堅定——不曾向困難低頭的勇者

河南的受災前線條件惡劣,最基本的吃的問題都是無法解決的。即便在梅甘神父的勸阻下他毅然挺進災區,白修德在探尋真相的路上忍饑挨餓,風寒露宿,還要躲避空襲轟炸,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稍有不測可能就會危及生命。但白修德是一個不畏路途荊棘的勇者,在明知道前方情況危急的情況下依然勇往直前。在幾經磨難的情況之下,他獲取了災區的第一手資料,他又快馬加鞭的趕回重慶,力圖盡早向中國政府報告災區情況。然而,正如他自己所說“在我去河南之前見到官員還容易,不知為何,這次我從河南回來……好像我得了瘟疫似的”而想見到蔣介石更并非易事。從電影一開始白修德試圖了解河南災情一直到他把前方災區情況向蔣介石報告,我們不僅看到了白修德對于新聞真相的追尋,更看到了他的努力和爭取,在面對重重阻力和壓力的時候,他堅定的職業道德意志在支撐著他的所有,從未退縮和畏懼過,這種堅定的尋求真相的意志,為當今的記者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標桿。

四、從白氏新聞工作的過程中給我們的啟示

白修德作為一名成功的新聞工作者,從他的職業生涯中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示應用于當今的新聞行業當中。從職業品德要素來講,白修德的行為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一個優秀的新聞工作者應該明確自己的職業道德認知,豐富自身的職業道德情感,堅定職業道德意志,具體觀點如下:

首先,記者應堅守新聞的真實性原則。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事業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保證新聞的真實性也是維護人民利益所邁出的第一步。新聞報道如果背離了真實性,輿論引導也就成為了泡影,媒體在社會的公信力也會蕩然無存。與此同時,記者在報道過程中不能捕風捉影,道聽途說,要深入采訪,不能隨意想象編造新聞,報道出的新聞要經得起反復推敲。

第二,記者應培養自己的職業道德情感,不能做冰冷木訥的傳聲筒。做好人民群眾的喉舌,不高高在上,不居高臨下,不以“無冕之王”自居。深切的體會人民群眾的現實情感,普天安泰時做到與民同樂,在危難來臨之際做到同舟共濟。還應注意的是,要保護弱者的權利,在采訪過程中,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能只求獲取新聞材料而對受訪者造成情感上的尷尬或二次傷害。

最后,記者應堅定職業道德意志。在獲取新聞的過程中堅持真相第一,不委曲求全,不中途退縮。要勇于面對社會各界的壓力和阻礙,有著“沖出重圍”的斗志和精神,不向困難妥協和屈服,做新聞界內的勇士,傳遞社會的正能量。

加強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是發展現代新聞行業的當務之急,新聞工作者要認清自己的社會地位,不辱沒社會各界賦予自身的社會使命。在此借用美國現代新聞之父普利策說過的一句話收尾,“只有最高尚的理想,最嚴謹追求真理的熱望,最正確的豐富知識,以及最忠誠的道德責任感,才能將新聞事業從商業利益的臣屬,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會利益的敵對上拯救出來”。

[1]姜德鋒.華語電影《1942》呈現的新聞倫理及其當代價值[J].新聞春秋.2014(01)

G214.2

A

1671-864X(2016)08-0196-01

董宏書(1989.06-),女,漢族,黑龍江大學,新聞學碩士,研究方向:新聞傳播理論與實務。

猜你喜歡
災民災區意志
利用簡單幾何原理 制造可作為災區緊急避難所的帳篷
一個“太陽能燈”男孩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觀點集萃
《西廂記》中的理性意志與自由意志
可口可樂的面試題
可口可樂的面試題
災區笑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