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入細膩的情感誦讀詩歌

2016-08-15 14:40王婷
考試周刊 2016年63期
關鍵詞:再別康橋

王婷

摘 要: 《再別康橋》這首詩飽含青春時期對美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意象清新,意境秀美,形式整齊,結構嚴謹,音節和諧。教學中教師實施誦讀法,誦讀環節,讓學生把握詩歌的情緒節奏;品讀環節,要求學生找出意象,對意象進行描繪,進入意境,欣賞康橋秀美風光;情讀環節,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研讀環節,讓學生把握誦讀技巧并體悟詩人的審美情趣。

關鍵詞: 《再別康橋》 情感體悟 誦讀法

《再別康橋》是20世紀中國最著名的別離詩之一,猶如輕柔的小夜曲,將詩人瀟灑飄逸的自由天性與康橋寧靜優美的自然風景吟唱出來,成為一首傳世佳作。教學環節中,教師以誦讀法貫穿始終,先后設置了不同形式的誦讀,每一次誦讀教師都提出明確的誦讀要求,讓學生帶著任務誦讀,從把握情緒節奏,描繪意境,到理清詩人的情感變化,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體悟詩人的情感。

一、誦讀感知,把握情緒節奏

教學環節中,教師先讓學生自由誦讀,并按照外在語法結構和詞匯結構感受詩歌的節拍。以一、二節為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這種方法的節奏劃分以每句三拍為主,遵循語法、詞匯結構的基本特點,不違背語義的自然停頓,不會造成詞義上的硬傷。當然,可以把狀語“輕輕的”與謂語“來”分開,也可以把狀語“輕輕的”與謂語“來”合在一起。另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注意詩歌的韻腳,全詩先后用了“ai”、“ang”、“ao”、“ong”、“e”、“ai”等韻腳。從整體上看用韻不一致,但每節內部用的韻基本相同,這樣,通篇章節錯落有致,誦讀時,自然會有一種旋律感。這正是徐志摩乃至整個新月詩歌音樂美的追求和實踐的體現。

在學生掌握了外在朗讀節奏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情緒節奏,具體實施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名家誦讀,感受名家誦讀的情緒節奏。

二、品讀入境,欣賞秀美風光

教學《再別康橋》一詩時,教師引導學生從解讀意象角度品味詩歌,可以收到綱舉目張、融會貫通的效果。

意象分析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找出詩中有色彩的詞語欣賞詩歌的繪畫美,全詩選用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表達了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而且作者通過一些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面都具有流動的美,給人以立體感。

片段實錄一:

師:同學們,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全詩通過這些意象構筑了夢幻般的氛圍。意象的組合就是意境,我們聽配樂朗誦,請大家選擇一個片段,用散文詩般的語言描繪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歌的情感。

生1:夕陽西下,柳樹在金輝的映照下光彩奪目。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宛如美麗的新娘顯得分外妖嬈。水中藻荇交橫,彩虹在云彩間架起了一座康橋,榆樹濃陰覆蓋著的清泉倒映著天上的彩虹,呈現出一幅生機盎然的七彩斑斕圖。

教師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帶領學生由抽象的意念走進鮮活的形象世界,讓他們盡情地想象、聯想。課堂氣氛非?;钴S,想象異常豐富,大家沉浸在創造的歡樂和對意境的描述產生的愉悅中。

三、情讀會意,感悟情感變化

在情讀環節,教師引導學生由欣賞康橋優美秀麗的風光進而體會詩人內心對康橋的依依不舍之情,并通過關鍵詞語感受詩歌的情感變化過程。

詩歌中詩人的情感是變化的,第一節用了三個“輕輕的”,顯得節奏輕快、旋律柔和,抒發了詩人對康橋依依不舍的淡淡憂愁;第二節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眷念的感情;第三節寫康河的水草,道出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第四節寫榆陰下的一潭,散發一縷淡淡的哀傷;第五節寫尋夢放歌,感情步入高潮;第六節夢回現實,在沉默中體會別離的惆悵;第七節不帶走一片云彩,抹上一層漠漠哀怨的色彩。

四、研讀體驗,體悟審美情趣

經過前幾個層次的誦讀,學生已經基本把握了《再別康橋》的情感內容。因此,研讀環節教師將首先立足細微指導學生掌握誦讀技巧,初步學會運用誦讀法鑒賞詩歌。

片段實錄二:

師:同學們已經把握了這首詩的內容、思想、情感,確定了誦讀的基調,下面,請各小組選擇其中的一節再次誦讀,在聲音的處理、語氣、情感等方面詳細制訂誦讀方案。

生1:我們組誦讀了第二節,具體方案為:“那河畔的金柳”表現了由衷的喜愛之情,“那”虛化;“的”字帶過;“金柳”中“柳”字拉長,為下句相連蓄勢?!笆窍﹃栔械男履铩薄笆恰弊侄檀偬摶?;“夕陽”飽滿,“中”和“的”帶過;“新娘”飽滿,拉長?!安ü饫锏钠G影”“波光”重音;“里的”帶過;“艷影”飽滿,拉長;“艷”高,“影”低?!霸谖业男念^蕩漾”表現陶醉之態?!霸谖业男念^”虛化,稍頓;強調“蕩漾”,“蕩”字拉長,起伏狀,仿佛河水漣漣,“漾”字拖滿音,漸弱,仿佛河水蕩漾遠去。

……

在研讀過程的第二環節,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徐志摩的內心世界,體會詩人的感情方式與個人體驗在詩歌中的融合。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徐志摩的生平經歷時,重點要求學生關注他的“康橋情結”??禈驅π熘灸Φ挠绊懼辽?,他從一個封閉國度奔入一個全新自由的領域,他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禈虻淖匀恢?,徐志摩失落在這里的夢幻及他對自然、生命、生活的熱愛,使他對康橋難舍難分。在康橋那里,充滿了浪漫詩人需要的古老、寧靜、恍惚的氛圍,更是詩人一生“真愉快”時光的所在。正如胡適所說,徐志摩一生追求愛、美、自由。

《再別康橋》一文的教學案例力圖以學生的自我鑒賞為起點,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組織教學內容。教學中,不要簡單以誦讀的次數、時間衡量誦讀在課堂中所占的比重,要做到“精”讀,用名家的示范誦讀引領學生進入作品的詩情,讓學生感受到淡淡的離愁,用學生的情感誦讀抒發出心中體悟出的詩情,激發他們情感誦讀的沖動。

猜你喜歡
再別康橋
淺析詩歌翻譯中的移情——以《再別康橋》韓譯本為例
基于UMU平臺的語文互動教學探究——以《再別康橋》一課教學為例
解讀徐志摩作品《再別康橋》的畫面美
徐志摩詩歌漫談
重溫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賞析
《再別康橋》主題淺析
《再別康橋》中抒情美感的品讀探究
論述《再別康橋》中意象的象征意義
論《再別康橋》詩歌意境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