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心靈的“牧者”

2016-08-15 23:06李向陽
考試周刊 2016年63期
關鍵詞:張某教育工作者心靈

李向陽

初為人師時,我們或曾在誓詞中說:“以靈魂喚醒靈魂;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心靈慰藉心靈;以智慧啟迪智慧?!苯處熓菍W生成長過程中的心靈引智者,是引導學生心智日趨完善的人生導師。古語也有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苯處煵粌H要給學生傳授知識,更要為學生解決心中的諸多疑惑,做孩子的心靈煲湯師,對于“特異學生”尤要如此。

為何要稱“特異學生”呢?當代“90后”、“95后”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往往是自我、叛逆、個性、非主流、不獨立……他們個性鮮明張揚,自主獨立而又帶有叛逆,在他們看來:對立就是獨立。這些學生在主流群體中顯得“特殊”和“不同”。作為擔任多年班主任的筆者認為,比起以往把這些學生叫做“問題學生”,“特異學生”的稱謂更符合他們的特征。這類學生在心理、行為、習慣、品德、學習等方面,當屬“暫時”不符合要求,這不是不可調和的與社會對立的矛盾,通過引導、教育,是能與校園道德環境相一致、相協調的。

如何才能較好地教育、引導好這些“特異學生”呢?筆者認為要扮演好以下幾個角色。

一、做有思想的“教育家”

教育工作者對待“特異學生”,除了要沿用豐富的教育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還要堅持自己的教育原則:要時常告誡自己,不斷學習,跟上時代和學生前進的步伐,做一名理性的、有智慧的班主任。

校園是一方凈土,我們不能將學生置于社會之外,更不能針對性地對“特異學生”進行道德綁架。因此,要避免給特異學生傳遞經過過濾、篩選的純而又純的做人道理和完美的道德典范,或只給他們呈現美好、善良、非真實的一面,否則,德育教育工作將與現實生活脫節與“特異”學生實際脫節,淪為不切實際的空談。畢竟,學生不是生活在寓言和童話里。正如錢鐘書先生在《讀〈伊索寓言〉》里寫道:“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子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的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苯逃ぷ髡咭嬲囵B學生熱血正義而非沖動莽撞的品質,分辨是非而非盲目愚善的能力。

二、做會創新的“研究員”

對于“特異學生”,我們不能選擇避開,但是可以選擇教育方法和改變教育觀念。以往,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點亮他人;如今,學生個性鮮明張揚,自主獨立而又叛逆,這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攜手進步。所以我們需要研究“特異學生”,研究他們不當心理、行為問題的產生和來源。

對可能對“特異學生”產生不良影響的來源進行研究,筆者發現三個方面的可能性:家庭來源性,如學生的家長、家風、家教等;師長來源性,如老師的失當教育行為,不良行為、言語等;社會來源性,如重大的社會事件、特別的社會現象、不良的社會風氣等。根據學生的不同問題來源,深入了解和研究,找尋問題的根源所在,以便能更好地“對癥下藥”,節省很多“盲人摸象”的力氣。

三、做能務實的“多面手”

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無論是關愛還是要求,都一定要落到實處,否則會浮于表面,不見成效。對于“特異學生”,班主任更要做學生的“良師”,做學生的“益友”,甚至做學生的“父母”。

做“良師”。這里的“良師”并不意味著老師一味做“老好人”,還應有嚴格要求。荀子說“愛之勿面”,其深層內蘊是:關愛學生的同時必須嚴格要求學生。教育離開嚴格的要求,便不成為完整的教育。教師對學生的要求要愛中有嚴,嚴中透愛,愛而不嚴,等于放縱;嚴而不愛,學生敬而遠之,對班主任的要求就會置之不理,達不到教育目的。對學生的錯誤要堅持原則,該批評的一定要批評,決不搞下不為例。

做“益友”。多站在學生角度,考慮問題,理解學生的處境,放下師道尊嚴,微笑面對學生。設身處地體察學生的思想感情,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對學生耐心細致,善于換位思考,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對學生多幾句鼓勵的話語,多一些微笑,多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這樣學生才會信賴我們,向我們敞開心扉,我們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特異學生”比起普通的孩子更缺乏別人的關愛。作為教師,我們要給予他們“父母”般的關懷,把關愛之情滲透到班主任工作的各個細節中。筆者在班級工作中:天氣變化,會關照他們增減衣物;室外運動,會囑咐他們安全鍛煉;學生生病,會帶他們看病吃藥;放學回家,會反復強調交通安全;學生情緒反常了、頭發指甲長了、衣服鞋子臟了……也總會問上幾句。這樣,這些學生都敢于并樂于接近老師,還能與老師積極互動,反過來關心老師,長此以往,他們漸漸融入溫暖的氛圍和友愛溫馨的班級里,變得不再那么“特異”了,他們身上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四、做善反思的“實踐者”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教育工作者亦是如此,在教育“特異學生”時,我們難免方法不對,處理不恰當。所以,要善于反思,善于自我批評,在實踐中反復檢驗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其實每位教師做班主任時,經常會受到學生的挑戰,甚至會有失控的時候,特別是對待個別行為偏差的“特異學生”,更是會用慣有的思維定式來判斷和處理問題。記得一天課間休息時,一貫表現欠佳的張某與同學發生了沖突,筆者迅速趕到教室,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劈頭蓋臉地批評了他:你平時學習不認真,上課開小差,作業總是拖拉,現在居然發展到打架……他似乎委屈得要落淚,想要爭辯什么,筆者很武斷地打斷了他:“還要狡辯?你總是給班級制造很多麻煩,先到辦公室再說?!苯涍^了解,筆者才得知了事情的真相:那個同學關后門時,是用腳狠踹的,張某讓他關門輕一點(班規要求大家愛護公物,特別是后門筆者關照過已經松動,有待修理),那位同學卻說張某多管閑事,并辱罵他,才有后面的沖突。事情確實不是張某引起的,那位同學應該負主要責任,而筆者卻當眾厲聲批評了張某。筆者陷入了沉思,最后筆者決定有錯必須改過,否則,學生的心理該受到多大的打擊啊。后來在全班同學面前筆者向張同學道歉,并且表揚了他。張同學眼里閃爍著淚花,班級也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所以教育者遇事應冷靜,勤于反思,善于自我批評,從學生中感悟自己的得失。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特別是行為偏差的“特異學生”,要用心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

總之,盡管這些“特異學生”稚嫩、輕狂,但心靈單純美好。教育工作者要以愛為出發點,嚴格要求和科學引領他們前進,做學生心靈的“牧者”。

猜你喜歡
張某教育工作者心靈
教育“內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談立德樹人
你非叫我跑
心靈真正的荒涼來自太多的快感
我們真的懂孩子嗎?——一個教育工作者談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
擴充心靈的“兼容性”
成立正當防衛的條件
成立正當防衛的條件
喚醒心靈
張某拐賣兒童案公訴意見書
在大地上尋找心靈的棲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