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內鏡治療胃十二指腸出血的預后效果分析

2016-08-19 12:41何中伏李國瑞段憲云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1期
關鍵詞:消化內鏡出血效果

何中伏+李國瑞+段憲云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消化內鏡治療胃十二指腸出血的預后效果。方法 114例胃十二腸出血患者, 應用計算機抽簽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 各57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用藥治療, 試驗組患者經消化內鏡用藥治療, 觀察兩組療效。結果 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6.49%(55/57),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7.72%(50/57)(P<0.05)。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5.26%(3/57),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7.54%(10/57)(P<0.05)。結論 消化內鏡治療胃十二腸出血, 可準確定位出血部位, 降低并發癥, 改善患者的臨床預后, 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 消化內鏡;胃十二指腸;出血;預后;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050

胃十二腸潰瘍出血是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1], 其具有出血量多, 發病率高的特征, 如未在第一時間接受治療, 還會導致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現象。該病的死亡率在9.5%左右。臨床治療胃十二腸出血過程中, 已經普遍選擇消化內鏡, 是臨床診斷發展的一種新技術。本文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就診114例該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全面研究消化內鏡治療該疾病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14例胃十二指腸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 經臨床診斷和病理實驗檢查患者確診, 符合衛計委最新頒布的關于該疾病臨床診治標準。本實驗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查, 同意執行, 患者自愿參加實驗調查, 在此同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應用計算機抽簽法將患者隨機分成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57例。對照組男30例, 女27例, 年齡45.9~62.3歲, 平均年齡(51.62±4.52)歲;

胃切除術后吻合口潰瘍出血者10例, 胃潰瘍出血者20例, 十二指腸出血者27例。觀察組男33例, 女24例。年齡45.9~66.3歲, 平均年齡(52.9±5.32)歲。胃切除術后吻合口潰瘍出血者11例, 胃潰瘍出血者22例, 十二指腸出血者24例。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者入院后, 實施常規急診處理, 如吸氧, 補充血容量等。同時做好心電監測工作, 準備好急救用品, 使用內鏡進行常規檢查, 確定出血點。試驗組患者進行消化內鏡用藥治療?;颊咦髠扰P, 使用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溶液于患者局部皮膚涂抹, 后連接好電極板, 使用高頻電凝設備測試靈敏度[2], 使用消化內鏡進行觀察, 將與設備相連的導管插進出血點周圍組織中, 使用高熱方式, 促進出血位置血管壁收縮, 凝固, 直至止血。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 使用濃度為0.8%的冰凍去甲腎上腺素鹽水對于出血位置徹底沖洗, 后使用內鏡對包潰瘍基底位置黏膜下層位置使用腎上腺素, 劑量為5~10 ml。待出血停止后, 注射1.0%濃度的乙氧硬化醇。

1. 3 評價標準 本實驗使用衛計委最新制定的關于胃十二指腸出血臨床治療標準, 對患者的治療結局進行全面評價:顯效:出血癥狀在24 h內消失, 生命體征趨于穩定, 胃管中的抽出物液體清澈, 無血性;有效:出血癥狀在3 d內停止, 生命體征及血象基本穩定, 胃管內抽出的胃液沒有血性, 澄清;無效:出血癥狀連續5 d未停止??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療效情況 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6.49%(55/57),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7.72%(50/57), 兩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預后效果 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5.26%(3/57),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7.54%(10/57), 兩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胃十二指腸出血是潰瘍病變的主要病理表現。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疾病, 主要指的是發生在十二指腸位置的局限性組織缺失, 累及到黏膜下層與肌層的非特異性潰瘍疾病, 該疾病形成機理為胃酸、胃蛋白酶消化和十二指腸抵御作用失衡, 該疾病屬于西醫中消化性潰瘍范疇中(胃潰瘍也屬于消化性潰瘍的范疇中)。該疾病有著反復性發作的特征, 為慢性疾病, 因為該疾病主要呈現為慢性周期性發作, 在節律上以上腹部疼痛為主要表現, 因此從中醫的角度來講, 該疾病也屬于“肝胃氣痛”“胃脘痛”范疇中。隨著患者疾病的發展, 可能會因為并發癥的原因為出現臨床癥狀改變情況, 在常規情況下, 十二指腸潰瘍者上腹部較為疼痛, 且位置不確定, 如果患者疼劇烈且位置單一, 甚至放射到背部, 制酸劑無法緩解, 提示為后壁慢性穿孔, 如患者疼痛劇烈, 且在短時間內蔓延到全背部位置, 考慮為急性穿孔, 如患者存在突然性眩暈癥狀, 證實存在出血。

在內鏡觀察下, 在出血部位經內鏡注射止血藥物或者硬化劑[3], 能夠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但是, 注射療法是既往臨床治療該疾病的經典方式。在使用這種方法對患者實施臨床治療的過程中, 并不能直接作用在患病部位, 起效時間慢?;颊咝枰惺茌^大痛苦, 這對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疾病轉歸來講, 無疑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高頻電凝術主要利用導管針電極尖釋放出的電壓和電流, 對出血位置進行加熱, 確保出血位置血管壁正常收縮, 凝固和乳化, 加速組織分離, 進而達到止血效果。高頻電凝技術對于正常組織無傷害性, 安全性較高, 使用這種技術對患者實施臨床治療,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胃腸組織的傷害。值得說明的是, 高頻電凝術屬于微創術的一種, 在完成手術之后, 患者的主觀痛感遠遠輕于注射療法, 減少了臨床并發癥的風險。在患者生命穩定時, 可實施高頻電凝術。并盡量的將治療時間控制在24 h之內。如果患者的出血量較大, 引發休克癥狀, 應及時為患者輸血、補充體液, 保證患者血容量處于正常水平。本實驗相關研究結果證實, 和對照組相比, 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較高(P<0.05)。在臨床預后方面, 試驗組患者發生并發癥、再出血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這一結果與王磊等試驗基本一致, 對臨床治療具有科學的指導作用。

總之, 消化內鏡治療胃十二腸出血, 可準確定位出血部位, 降低并發癥及再出血的發生率, 改善患者的臨床預后, 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熊高飛, 江堤, 劉玉杰, 等. 經消化內鏡治療胃十二指腸出血臨床研究. 中國醫藥導刊, 2014, 16(6):924-925.

[2] 周麗娟. 探討經消化內鏡治療胃十二指腸出血的治療效果.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 15(17):59-60.

[3] 王磊, 高鴻亮.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消化內鏡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 中國社區醫師, 2015, 31(15):33-34.

[收稿日期:2016-06-30]

猜你喜歡
消化內鏡出血效果
靈動耳環
消化內鏡診療中引用舒適護理的臨床價值
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的療效觀察
奧美拉唑治療胃潰瘍合并出血的療效分析與臨床報道
內鏡治療消化內鏡診療相關性穿孔的效果觀察及護理
模擬百種唇妝效果
無縫隙對接護理提升急性消化內鏡護理效率觀察
兒科消化內鏡醫師規范化培訓初探
偽裝效果
各種運動項目的鍛煉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