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里士多德論道德運氣

2016-08-23 11:38劉姣
參花(上) 2016年8期
關鍵詞:亞里士多德

摘要:現代規范倫理學的道德判斷大多局限于行動主體的可控范圍內,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察覺不為行動者所控制的事態也會對主體產生影響。道德運氣問題成為難以越過的事實。亞里士多德倫理學被廣泛看成是迄今為止德性倫理學最好的代表,他的思想對于運氣問題有指導意義。本文通過對其倫理思想的概念分析和范式研究,從生成、行為結果、外在環境三個方面論述亞里士多德的運氣觀,嘗試論證適當的好運氣能夠確保我們幸福生活的整全性。

關鍵詞:亞里士多德 德性倫理 道德運氣

一、幸福論框架下的運氣觀

追求幸福是人類發展的永恒主題。對古希臘人而言,幸福不是主觀的滿意感,而是客觀的活得興旺的狀態。作為一種幸福主義的德性倫理學,希臘倫理學不同于近代倫理學的重要特征之一,即在于其中心關注的不是具體的行為,而是人生整體。它研究什么樣的生活是值得一過的?!拔以趺礃硬拍芑畹煤谩辈⒉皇且粋€道德判斷,其目的不是使人在道德上成為好人,而是究竟如何獲得成功的問題。道德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亞里士多德幸福思想的產生和形成有著豐厚的理論淵源,至善與幸福是他倫理學研究的出發點與落腳點?!赌岣黢R可倫理學》第一卷就開始討論至善與幸福的問題,該書的末卷又回歸到至善和幸福問題的探討。亞里士多德是從對“善”的定義開始論證“幸?!钡?,“一切技藝,一切規劃以及一切實踐和抉擇,都以某種善為目標”。善乃萬事萬物所追求的目的,人的好的生活即幸福是最高的善。在他看來,幸福完滿且自足,出于自身原因而為人所追求,對其他東西的追求不過是實現幸福的手段?!叭松哪康墓倘皇亲非笾辽?,但這個至善不是抽象的、神秘的理念,而是現實的幸?!?,即“活得好和做得好”,過讓人羨慕而非稱贊的生活。

亞里士多德認為“幸福是靈魂的一種合乎完滿德性的實現活動”,可通過某種學習或努力獲得。但靈魂符合德性的理性活動并不是幸福的全部內涵。他把善劃分為三類,即靈魂的善(德性和德性的活動)、身體的善(如健康、力量、好的容貌)、外在于人的善(如金錢、朋友、子女、榮譽、地位等)。通常身體的善和外在于人的善結合起來稱為外在善。這種外在善也叫作運氣或幸運之善,它們不穩定且多變,超出主體的計劃與推理。在亞里士多德那里,外在善及道德運氣問題是倫理學的一個重要主題。

二、亞里士多德論道德運氣

主體先天擁有的特點、具有的傾向以及秉有的天賦是人無法掌控的,這種生成方面的運氣提出了一個極端的問題:如果主體的自我構成都是被運氣所左右,那么如何理解主體的行動及導致的事態。設想存在“自然善”和“自然惡”的行動者,二者人如其名,天生的具有某種秉性,只消按各人的本性來行動就會表現出被道德標準判定為截然相反的行為。這種不平等有違道德直覺,似乎表明不同行動者在道德領域內并不是平等的,存在與生俱來的優勢或劣勢。亞里士多德承認行動者在天分上的不同,這些不同也的確影響了行動與行動者德性的養成,但他不認為這種自然傾向本身就是德性。因為具有穩定持久的心理和行為基礎的德性還必須是“一種屬于選擇的品質,它按照我們所考量過的中庸并為理性所規定來選擇”。德性是養成的傾向,行動者在自然傾向方面存在運氣,并不意味著德性也依賴運氣?!暗滦约确浅龊踝匀灰卜沁`反自然,而是我們具有自然的天賦,把它接受到我們之內,然后通過習慣讓這種天賦完善起來?!奔幢阒黧w可能由于天賦而在踐行某些德性上相對容易,但要成為一個有德之人,則必須在任何事情上都把握和運用好“明智”原則。

同樣的行為意圖會因行動者控制之外的因素導致不同結果,該結果影響對主體行為的評價,這就產生了行為結果方面的運氣問題。亞里士多德討論了非自制的行為。因外在強迫或自身無知而發出的行為,其動因外在于行動者?!安蛔栽傅氖虑?,顯得是出于強迫或無知而發生的。受到強迫或強暴的事情,其動因是外在的,行為人如同被颶風裹挾,不知將他帶往何方,或者對脅迫他的人施加不了任何影響”。在他看來,不自愿的行為就是出于外在的強迫或無知而做的行為,行為的動因不在行動者那里。蘇格拉底說,“德性即知識”,無人有意作惡。柏拉圖反對他的老師的觀點,承認意志薄弱的存在。亞里士多德綜合了二人的觀點,認為對具體處境中細節的無知,會導致不自愿的行動,行動者對其行為無需負責,甚至可以被同情和憐憫,但對選擇本身或行動對象與目標的無知則理應感到痛苦和懊悔。簡言之,行為結果雖可能超出可控范圍,但受主體控制的行為所反映的德性特征才是道德評價的對象,這一點不受道德運氣的影響。

就亞里士多德的德性論來看,環境方面運氣的作用根據德性發展的階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對亞里士多德來說,德性的發展是一個從非自制狀態到自制狀態,再由自制狀態達到德性狀態的逐漸上升的過程。真正有德和明智之人,有對生活進行決斷的能力和穩定持續的行為傾向,因而能夠承受運氣的變數,面對重大而頻繁的厄運仍踐行有德之事。亞里士多德認為德性必然要體現于行動中,但是否在一個人的生活中出現展現某種德性的處境不是他能控制的,德性之人并不能完全擺脫環境方面的運氣的影響。他既不像后來的康德那樣認為人具有一種自律的理性,也不像完全的決定論者那樣同意道德生活完全受制于物質世界,而是在這兩者之間采取了中間和經驗的立場。正如在德性上持守中道反對過度與不及一樣,亞里士多德認為人具有理性能力,即便身處于外在限制下,也能夠施行這種理性能力。

三、結論

古希臘傳統的觀點認為,幸福完全是一種機遇與運氣?!癳udaimonia”一詞本義是吉星高照、諸神保佑,是偶然的、機遇的,人無法靠自己的力量獲得。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提出了兩點反對理由:第一,通過運氣得來的東西并不是人的最佳自然狀態,把最重大最高尚的事托付給運氣極不合適;第二,幸福仰仗運氣的話,人自身的努力也就失去了意義,不必去修養自己的德性。

蘇格拉底將幸福等同于美德,認為德性是幸福的充分必要條件。他主張人要關注自己的靈魂,使其處于最好的狀態,外在善在增進人的幸福方面毫無用處。蘇格拉底將只要有德性就會得到幸福的觀點推到極端。亞里士多德力圖糾正這種“德性充足論”,關于外在善在幸福中的具體地位,他的立場是,除了工具性的作用以外,外在善也為德性的活動提供非工具性的必要條件。此外,不少外在善的缺乏本身即造成生活的痛苦。

亞里士多德強調運氣的重要性,同時又保留了希臘哲學上的理性傳統,認為靈魂的德性活動是幸福的主要方面。他的倫理學體現了折衷的性質,是充滿理性的樂觀主義精神的關于人的哲學。成功的生活需要某種程度的好運,“這并不意味著成功與好運是等同的,也不意味著成功需要大量的好運”。一個人的幸福首先是由他參與合乎德性的行動來決定的,因而應該享有人的生命所能允許的穩定性?!罢嬲玫拿髦堑娜藭芎玫乩靡磺袡C會,從現有條件出發,永遠做得盡可能的好”。這并不意味著亞里士多德自相矛盾,而是揭示出了通常意見中蘊涵的矛盾??傊?,即便是扮演極小的角色,幸運仍是確保幸福整全性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余紀元.亞里士多德倫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美]伯格.尼各馬可倫理學義梳——亞里士多德與蘇格拉底的對話[M].柯小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3][美]理查德·克勞特.布萊克維爾《尼各馬可倫理學》指南[M].劉瑋,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劉姣,女,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哲學系2014級外國哲學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古希臘哲學)(責任編輯 薛雨)

猜你喜歡
亞里士多德
同一個笑話講三遍
同一個笑話講三遍
馬克思實踐概念的超越之維——從與亞里士多德實踐哲學觀的比較談起
亞里士多德的發現
漫畫
亞里士多德論“好人”與“好公民”
亞里士多德哲學研究中的方法論反思
解析亞里士多德的“修辭術是辯證法的對應物”
重大的差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