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信貸配給效率分析

2016-08-23 18:17鄭偉
商場現代化 2016年15期

摘 要:我國小微企業外源融資以銀行信貸為主,提高銀行信貸配給的效率有助于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為得到快速提高銀行整體信貸配給效率的路徑,本文選取我國16家上市商業銀行進行DEA效率分析,篩選出同處于規模效率前沿面的6家銀行,并通過對比其技術效率差異提出短期改進措施。

關鍵詞:小微企業信貸;信貸配給;配給效率;DEA分析

一、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配給效率模型設計

雖然我國在2006年已經放開銀行貸款利率上限,但從直觀感受上小微企業貸款仍然困難,以宏觀數據定性分析,全國中小微企業創造經濟增加值占到GDP的60%,但小微企業獲得的貸款占比僅20%①,這表明當前我國小微企業面對的信貸配給來自斯蒂格利茨配給行為。由于小微企業的信息披露不能滿足斯蒂格利茨關于信息成本為零的假設,決定各銀行向小微企業貸款供給的主要因素就是其非價格信息的獲取和甄別技術。傳統的回歸分析法,因此,本文將對各銀行的小微企業信貸配給效率進行排序,并對比分析其信息處理能力的稟賦差異,以找出小微企業貸款高效銀行的優勢和低效銀行的劣勢,從而提出緩解小微企業貸款難的改進建議。

1.小微企業信貸配給效率假設

為了保證所得政策建議有利于理性地提高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的信貸供給,本文現進行兩項假設,并在這兩項假設條件的基礎上設計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配給效率模型:

假設一,各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行為均為其理性選擇的結果,能夠反映其小微企業信貸配給能力;

假設二,我國各區域小微企業均始終處于信貸短缺狀態,新增的信貸供給意愿都能得到信貸需求的響應。

2.小微企業信貸配給效率變量選取

現有的信貸配給影響因素模型均以企業稟賦為自變量,偶有將銀行規模作為控制變量的模型,卻缺乏以銀行稟賦為自變量的模型,這是因為在傳統的貸款技術條件下,能夠影響企業貸款可得性的主要因素就是企業自身的資源和稟賦,包括其抵押擔保品、資產規模、經營業績、經營年限等。但小微企業固定資產少、財務信息不規范、經營年限普遍較短且融資需求“短、頻、快”,并不符合傳統貸款技術的審核條件,因此,小微企業貸款不適用傳統貸款技術條件下的模型,用小微企業貸款余額(SD)來表示企業受到信貸配給的情況,則其主要影響因素是銀行的信貸意愿和信貸技術。

在貸款意愿方面,當前影響我國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信貸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小微企業金融支持政策,雖然此類政策對于我國各類銀行的影響力度相似且無法直接衡量,但是由于規模越大的銀行擔負的企業社會責任越大,且受到的社會監督越強,本文選擇銀行規模作為反應銀行信貸意愿的代理變量。規模因素本身作為影響銀行貸款意愿的重要因素,其作用機制主要有信息獲取途徑與技術途徑兩條,傳統觀點認為大銀行相較于小銀行在信息獲取方面有劣勢而在技術途徑上有優勢,所以難以確定銀行規模對于小微企業信貸的影響方向。但王菲(2007)等學者采用行為經濟學理論分析認為我國小銀行出于羊群效應會跟隨大銀行進行決策,因此其信息獲取優勢并不會改變其放款策略,而艾倫伯杰(2014)則通過實證分析發現隨著技術的進步,社區銀行在小企業貸款方面的優勢已經不再顯著。所以,從理論上而言,可以選擇銀行規模作為銀行貸款意愿的代理變量,本文用銀行總資產(TA)這一指標來表示。

在信貸技術方面,除了銀行規模越大技術投入能力越強以外,資本充足率、貸款占存款比例和利潤總額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銀行在信貸技術方面能夠進行的投入:資本充足率衡量的是銀行經營的穩定性,以上市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AR)指標來表示;貸款占存款比例反映銀行的發放貸款的能力,用貸存比(LD)指標來表示;利潤總額反映的是商業銀行總體運營能力,用總利潤(TP)指標來表示。

3.小微企業信貸配給效率DEA模型

構建DEA模型,選取16家上市商業銀行作為決策單元,每個決策單元存在4種投入要素和1種產出要素(其中i=1,2,3,4代表投入要素種類,j=1,2…16代表上市銀行)。

使用MaxDEA軟件的CCR模型得到總體效率,BCC模型得到純技術效率,并用總效率除以技術效率得到規模效率。采用的投入要素包括銀行總資產(TA)、資本充足率(AR)、貸存比(LD)和總利潤(TP),產出要素為小微企業貸款余額(SD)。

二、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信貸配給的DEA效率分析

1.樣本選取與指標匯總

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選取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北京銀行、華夏銀行、寧波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南京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和光大銀行共計16家上市商業銀行的數據為樣本。

根據2013年上市商業銀行年報與2013年上市商業銀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全部上市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個別銀行為中小企業貸款)總余額為7.79萬億元,對小微企業貸款最多的上市銀行是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五家原國有專業銀行,這五家銀行的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共計5.84萬億元,占全部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的74.93%。這可能是因為五家銀行承擔的企業社會責任較大而對小微企業貸款意愿較大,也有可能是因為這五家銀行規模大,因而吸儲和放貸較強,所以不能按照貸款余額的多寡直接判斷其小微企業貸款效率。在其他11家商業銀行中,民生銀行提供的小微企業貸款最多,而具有地方性背景的商業銀行提供的小微企業貸款普遍較少,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僅為工商銀行的3%。

2.DEA效率分析

DEA效率包括最初使用的CCR總體效率、BCC純技術效率,以及總體效率除以技術效率得到的規模效率。其中,由于規模效率受到的影響因素多且難以同步改變,規模效率過低的上市商業銀行既難以直接提高規模效率,也難以通過提高技術效率來提高總體效率,所以,為達到短期內提高小微企業貸款效率的目的,以下將僅就規模效率較高的銀行進行分析。

使用MaxDEA軟件處理,得到如下結論。

上市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純技術效率的變動范圍為0.4-1,小于規模效率的變動范圍0.2-1,這說明上市商業銀行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的能力更多地受到銀行規模的限制,而銀行規模的改變所需周期長且受外生因素影響大,所以,要尋求快速提升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能力的對策就必須要排除規模因素的影響。規模效率處于前沿面的銀行有工商銀行、華夏銀行、交通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和農業銀行6家,因此,以下將重點對這六家銀行的技術效率進行分析。首先,除了效率前沿面上的兩家銀行,其余銀行的純技術效率比較緊密地分布在0.5到0.7之間,說明這六家銀行針在小微企業貸款方面具有核心技術差異。

在16家上市商業銀行中,小微企業貸款效率最高的是交通銀行和工商銀行,同時這兩家銀行的純技術效率也最高,因此,以下將以這兩家銀行為效率前沿進行分析。此外,分析所得華夏銀行和南京銀行的純技術效率低于農業銀行,根據前文定性分析的結論,農業銀行的小微企業貸款技術效率比較低,所以華夏銀行和南京銀行的低效率很可能是由于受到的社會責任約束較低,而與其貸款技術本身無關。

3.規模效率前沿面銀行的技術效率改進途徑分析

通過DEA模型可以得到決策單元的各投入產出要素與前沿面的差距,將投入超出前沿面投入的額度稱為投入冗余,而產出少于前沿面產出的稱為產出冗余,則能夠得出效率改進途徑。

工商銀行和交通銀行在現有的規模條件下最有效地完成了支持小微企業貸款的社會責任,因此可以作為高效率的參考對象。但值得注意的是,運營能力始終是我國各商業銀行支持小微企業貸款的短板。所有銀行的利潤總額投入冗余均為零,這意味著盈利能力是銀行進行小微企業貸款的主要短板。因此,要進一步提高我國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的供給能力,首先要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

在六家銀行中,農業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冗余最高,已經達到6千億元,但其存貸比冗余和資本充足率冗余卻都很低。這表示農業銀行的規模效率雖然已經足夠負擔更多社會責任,但其社會責任貸款的對象卻不在于小微企業。根據《中國農業銀行2013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農業銀行當年負擔縣域金融業務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達到23.5千億元,約為其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的2.9倍,也遠遠超過6千億的冗余額度。同時,資本充足率冗余低表示農業銀行的經營穩健性并不足以在更大幅度上負擔小微企業貸款責任,2013年農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達到1.22%,在全部上市商業銀行中處于高位。因此,農業銀行要提高對于小微企業貸款責任的負擔能力,首先需要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并且應當首選縣域小微企業作為貸款對象。對于以上三家原國有銀行而言,風險防控能力始終是制約其小微企業貸款能力的短板,相比于其他上市商業銀行,原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不良率普遍較高。

在處于規模效率前沿面的六家銀行中,華夏銀行、寧波銀行和南京銀行的貸款不良率都在0.9%以下,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和工商銀行的貸款不良率都在0.9%以上,其中技術效率最高的工商銀行貸款不良率為0.94%。這說明對于原國有銀行而言,提高風險防控能力對于提高小微企業貸款的技術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寧波銀行與南京銀行在小微企業貸款供給方面都具有上百億的提升空間,其技術效率低并不是因為貸款能力不足,而是單純缺乏小微企業貸款投放,這反映的是兩家上市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的意愿較低。但比之于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和交通銀行,寧波銀行和南京銀行具有地方性商業銀行的性質,吸收存款能力有限。因此,要提高這類具有地方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供給,需要從提高貸款意愿和增加可貸資金兩方面入手。華夏銀行之所以效率最低,是因為該行總資產和存貸比都比較高。華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冗余較低,但其貸款不良率僅為0.86%,說明制約華夏銀行小微企業貸款投放增加的不是風險控制能力,而是資本充足率監管本身。

三、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信貸配給改進建議

1.降低上市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成本

2014年6月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加權平均一般貸款利率為7.26%,而同期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14.6%,是一般貸款利率的二倍,由此可見,小微企業貸款對上市商業銀行的貸款收入增加具有促進作用。然而,事實上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實施信貸抑制除了有風險防控目的外,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盈利目標的影響,由此可以推知,雖然我國商業銀行已經進行了長期的流程再造和技術改良,但對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因此,降低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成本仍然是提高小微企業信貸供給能力的手段,同時也有利于商業銀行新利潤增長點的創造。

在由德國引進的中小企業貸款IPC技術中,成本主要在于小額貸款人員的培養,而我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技術中主要成本在于信貸審批,人員培養成本的投入可以隨著放貸額度的增加而被攤薄,但信貸審批成本卻不會改變。我國與德國小額貸款技術的核心差距在于處理信息的方法,德國通過貸款人員處理的是多維度的軟信息,而我國審貸處理的是企業提交的財務硬信息。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可以通過人才交流,將有小微企業貸款經驗的人員向存在信貸資源浪費的銀行進行配置,從整體上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

2.提高原國有商業銀行風險控制能力

我國原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不良率都在0.9%以上,提高風險防控能力是提高其小微企業貸款能力的必要條件。銀行對小微企業實施信貸抑制從理論上就是為了控制風險,如果為了支持小微企業而直接要求銀行提供貸款,那么必然會造成商業銀行的貸款損失增加,這意味著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會隨之減少,進而減少商業銀行提供小微企業貸款的潛力,最終達到平衡時小微企業得到的貸款將少于理論上的DEA冗余額。所以,國有商業銀行可以與地方性銀行合作,通過購買地方性商業銀行的小微企業貸款組合產品間接向小微企業放貸,從而享受地方性銀行的風險防控服務。

3.促進地方性商業銀行資產證券化產品創新

由分析結果可知,制約我國地方性商業貸款投放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資產規模,而吸儲能力也同樣減少了其可貸資金量,因此,地方性商業銀行要提高對小微企業放貸的能力就必須將手中資產盤活,提高可貸資金周轉效率。

資產證券化是促進商業銀行資金周轉和資產盤活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我國風險防控要求較高,銀行購買信托資產受到限制較大,而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成本甚至高于地方銀行,所以,進一步放寬地方性商業銀行資產證券化限制有利于促進其小微企業貸款投放。

4.放寬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的監管指標

銀監會最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兩個不低于”的小企業貸款考核目標,但截至2013年銀監會重提“確保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水平、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②目標,我國小微企業貸款難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銀行為了達成政策目標的同時控制風險,將小微企業貸款“過橋化”,或者通過小額貸款公司進行貸款批發,這兩種行為雖然在賬目上提高了小微企業貸款額度,但卻難以使得小微企業得到實惠,并由此造成了小微企業貸款銀行途徑“惠而不普”,P2P等途徑“普而不惠”的情況。因此,適當放寬小微企業貸款五級分類要求,給予銀行更大風險處理自由有利于鼓勵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發放貸款。

注解:

①http://hn.rmlt.com.cn/a/20130716/10628.html.

②20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作者簡介:鄭偉(1971.11- ),男,漢族,海南省東方市人,湖北工業大學,在讀研究生,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