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土化背景下關于國內長期照顧者社工小組開展的實踐與研究

2016-08-29 15:26陳瑋煒任平朱蓉李倩
人間 2016年23期
關鍵詞:社工社區服務

陳瑋煒 任平 朱蓉 李倩

(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46)

本土化背景下關于國內長期照顧者社工小組開展的實踐與研究

陳瑋煒 任平 朱蓉 李倩

(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46)

隨著中國老齡化的日益加劇,照顧長期臥床的老人成為家人的一個難以應對的挑戰。老人的長期照顧者在照顧過程中更容易承受生理、心理、社會的重重負擔,消極感受時時出現。當照顧者感受到的壓力超出承受力時,往往會出現“崩潰現象,不僅使照顧工作難以為繼,而且直接影響被照顧者的生活質量。故本文記錄了關于國內長期照顧者社工小組開展的實踐與研究。

老齡化;照顧者;被照顧者

一、研究背景與內容

隨著中國老齡化的日益加劇,照顧長期臥床的老人成為家人的一個難以應對的挑戰。老人的長期照顧者在照顧過程中更容易承受生理、心理、社會的重重負擔,消極感受時時出現。當照顧者感受到的壓力超出承受力時,往往會出現“崩潰現象,不僅使照顧工作難以為繼,而且直接影響被照顧者的生活質量。國外的經驗表明,如果在照顧者的照顧過程中及時的給予喘息服務——一種定期的、臨時替代、幫助照顧者的服務,就可以很好的減少或避免照顧者崩潰的現象發生,使照顧者得到喘息而被照顧者也因此可以得到持續而高品質的照料。

國內的社會組織對這一方面的關注還比較缺乏且目前南京還沒有專門的社會組織從事喘息項目服務。本項目研究嘗試探索這個新的服務項目,給為老服務開辟一個新的服務模式。本研究擬將長期照顧老人者作為服務對象,為他們提供幫助,并且證明:這些長期照顧家人的照顧者是否需要這樣的服務?有需要的照顧者進入到喘息服務團體后是否達到了初衷?在中國提供這樣的服務的可能性又如何。

二、研究方法

首先本小組全面學習西方喘息服務開展的經驗,有小組工作知識儲備作為研究前提。其次,我們采用文獻法(閱讀西方關于照顧者的相關研究)、問卷法(包括前后測、量表)、訪談法(非結構化訪談)及參與式觀察法等社會研究方法,輔之以社會工作專業小組工作形式,對小組開展成效有了充分的評估,也對中國的長期照顧者特點有一定的把握,積累了本土化的經驗并充實了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成果:

藍旗村社區作為“老齡小區”,是許多社區的縮影,從此次團輔和微小的案例中,可窺視到目前南京市照顧者的處境。從團輔活動中,我們做出了為中國背景下的“照顧者們”提供社工服務的實踐嘗試,可以總結出以下研究成果:

(一)當前國內的照顧者們需求重點不同于國外。通過前期閱讀各類相關文獻我們會發現,國外的照顧者們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側重于精神方面的需求,包括:精神放松方法、看待照顧過程中問題的方式……而團輔中,成員們更多表達出來的是對實際“照顧技巧”及操作層面的知識的需求。精神方面,她們私下里主動與鄰居或者同樣經歷的社區人員訴說,一起尋求解決方法進行情緒的宣泄。

(二)國內照顧者們有自主形成互助小團體的傾向。在團輔過程中,這些成員私下里幾乎都有聯系,有兩位還經常在一起互相宣泄,釋放自己的情緒。她們說:“會因為一些共同要做的事情碰到一起,然后發現彼此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共同語言就比較多!”首先,成員們住在同一小區,可能會經常碰面。再加上社區會常常組織一些她們都需要的健康講座,那么,她們就很容易聚到一起。有了此類機會,所以,她們會主動地靠近彼此,互相幫助。

(三)社區作為給照顧者們提供各種資源的角色日益突出。社區越來越成為國內照顧者們的一個重要支撐。社區會了解到照顧者們的實際需求,為他們力所能及地提供相應的資源。照顧者們有了問題,依靠自身的家庭系統難以解決的,往往會首先想到社區。就以此次團體舉例——從起初的建立聯系,到后來的各種資源鏈接,都需要社區的幫助。所以,社區在今后需要努力完善這部分功能,與社會各界一起,盡量地分擔“照顧者們”的負擔。

總的來說,這些長期照顧家人的人需要的服務與我們預先設想的有很大的不同,不能把中國照顧者們的需求等同于外國照顧者們的需求,中國的照顧者們是偏重于技巧與物質方面的需求。在積極的溝通與調整下,有需要的照顧者們在5次團輔活動中得到了所需要的服務。實踐看來,在中國為長期照顧者們提供他們需要的服務是有可能的,也是必要的。當然,服務要提供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四、創新點:

概括而言,我們的“喘息項目:給長期照顧老人者一個支持”有以下幾點創新之處:

(一)是一次在南京鮮有的“為照顧者提供服務”的創新實踐。國內的社會組織對這一方面的關注還比較缺乏且還沒有專門的社會組織從事喘息項目服務。我們在藍旗村社區將長期照顧老人者作為服務對象,為他們提供幫助,這將有利于他們個人排解壓力、獲得護理的技術和人力支持,同時能幫助到被照顧的老人,使他們得到優質的照料,促進康復。

(二)將專業社會工作視角與社區工作者視角相結合。本小組掌握了各種專業的小技巧,如:同理心、冰山療法等等,但是我們真正在運用時,又必須借助社區來進行操作,因為“照顧者們”更親社區的工作者。社區的工作者們有許多實踐操作方面的經驗,他們知道,到哪個階段,照顧者們可能需要什么,而這就是我們缺乏的。有了他們的協助介入,才有我們的有機會提供專業化服務,我們才知道怎么接地氣地、用照顧者們喜聞樂見的方式為他們提供所需要的服務。

五、存在的不足:

同時,我們的研究不足之處如下:

(一)本次實踐研究只選取了南京市一個社區的幾位照顧者們,研究結論能否適用于其他社區甚至其他地區還有待商榷。因為時間、資金等一些現實情況的限制,我們本次針對照顧者開展團輔的范圍較小,只局限于南京市一個社區的幾位照顧者,因此,實踐與研究結論的適用性還有待商榷。

(二)由于各項資源的有限性,關于國內照顧者們的需求及特點把握還不全面。我們此次團輔對于成員們的相關情況了解只通過私下里個別訪談及前后測,因此信息把握會很不全面,尤其是沒有一些客觀的、量化的數據支撐。在今后資源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會完善研究與實踐。

總而言之,本次小組成員得出的結論是對前人研究成果的一次充實,是對該領域研究的一種豐富。本次實踐得出的研究結論是有其創新之處的,值得我們今后去驗證,去探索。

C916

A

1671-864X(2016)08-0045-01

猜你喜歡
社工社區服務
聚焦“五個一” 打通為僑服務渠道
A Social Crisis
青春社工
社區大作戰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區
影像社區
此“社工”非彼“社工”——對社區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采掘服務個股表現
讀者反饋 訂閱服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