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歷史課程的問題討論模式初探

2016-08-29 15:26左玉強
人間 2016年23期
關鍵詞:歷史課高中歷史老師

左玉強

(河北唐縣第三中學,河北 保定 071000)

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歷史課程的問題討論模式初探

左玉強

(河北唐縣第三中學,河北 保定 071000)

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通常都會空出一些時間讓學生間進行自由的討論,可以說討論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它不但可以強化學生間的溝通交流,增強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還可以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所以,就要求老師要利用好課堂,對學生索要進行討論的問題、方式等進行全面的考慮,以做足充分應對的準備,避免討論過程出現問題。此篇文章就對在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教學中問題討論方式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課堂討論;老師;學生;合作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材對教學方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教學方法,明確的指出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把老師的主體地位轉換成主導地位,將學生改被動為主動,師生間要建立良好的關系,相互探討、學習,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和互助學習的意識。高中的歷史課程不單是讓學生對歷史事實有相應的了解,而是在歷史事件中挖掘出讓我們思考、探討的問題及意義,學習前人的明智之舉,善于總結經驗教訓。所以,為了讓學生充分的思考,激發其探究意識,除了要老師講述啟發外,還應通過討論的方式讓學生主動接受,主動探索。

一、仔細斟酌討論的問題,把握好討論時機

老師應在提出討論問題之前,對各個學生的基礎以及學習能力進行充分的了解,要確保所提出的問題難易相當,盡可能的略高于整體水平的平均數。如果所提出的問題難度過高,就容易讓學生浪費過多的時間在上面,而且也不會有明顯的效果。若難度太低,就不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思考意識。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問題的提出,以充分發揮課堂討論的作用。老師還可以結合當今時代的歷史及形式進行問題的設置,強化學生對社會的認知,使其可以將過去、現在、未來更好的結合在一起。此外,老師還要善于把握時機,好的討論時機不僅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還有助于促進課堂氛圍的活躍。若需要將討論的問題聯系到整節課的內容,則盡可能的將其設置在課前或者課后,課前可以讓學生帶有疑問的去上課,為講課做好鋪墊,能讓學生專心投入到這節課當中;放在課后討論,則就會讓學生有一個總結的過程,彌補學生在這節課中的不足;如果是對課文中的一個重點子目來討論,那么最好選擇在一節課的后半段時間,因為這個時間段學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可以引起學生大腦皮層的高度興奮,而這個時段討論的問題也是課下容易記住的。

二、引導學生正確的討論

要想讓討論充分發揮作用,首先老師就應該讓學生了解課堂討論,告知他們看課堂討論的必要性,讓他們在討論中不斷的強化自己,提高團隊和合作意識,使其可以自主地認識歷史事件的本質,從而提高自己的唯物主義歷史觀,提高自己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其次要組建學習小組。教師在組建學習小組時,可以全班集體討論或前后兩座四人為一組或同桌兩人為一組。集體討論、小組討論和同桌討論的作用各不相同,所適用的問題也不同,課堂討論小組以四人或六人為一組為最佳??梢宰寣W生自主建立小組,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性格特點給學生分配小組。同時還要設置小組長,因為組長可以起到組織的效果,使討論變得有秩序,組長最好要選擇歷史成績好且擁有較強組織能力的學生。

再次,要留有學生獨立思考時間。因為中國的歷史淵源,有很多相類似的事件,因此在開始討論之前最好給學生一些時間先進行獨立思考。等學生處理好自己的思路、組織好自己的語言后再進行交流討論。這樣就會大大加強討論的效果。告訴學生發言時一定要以理服人。當別人對自己的意見表示不贊同時,不要大聲喧嘩,用高嗓音來壓倒對方。不要說與討論話題無關的事,發言一定要圍繞討論的問題。

最后要讓學生學會傾聽,欣賞別人的發言。當不同意別人的發言時可以舉手示意,不要隨意地插話打斷別人的發言。學困生的發言時,一定要尊重和欣賞他的發言,不要有蔑視的心理。在討論的過程中要告知學生應有團隊意識,發言時,其他的學生除了傾聽外還要做好紀錄,把發言者的話記錄下來然后再集體討論。最后由小組長統一組織,做好總結,然后進行展示。

三、在進行課堂討論時老師要有具備組織能力

(一)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控制課堂氣氛的能力。教師的角色就好比一名主持人,要有很好的駕馭課堂的能力,當學生討論過分激烈或學生冷場時或有其他情況發生時,必須由老師站出來控制這種不利場面。

(二)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歷史不像別的科目一樣有一個科學依據,它會因具體的時代和具體的過程不同而不同,因此,討論好一個關鍵的歷史問題是要舍得花時間的。

(三)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對學生提出具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時,一定要保護好學生的積極性,認真啟發引導,組織討論。當學生的回答出現錯誤時,教師不能直接去指出他們的不足,而是要以委婉的方式逐漸引導并以理服人,讓他們誠懇地接受。

(四)教師要參與其中并走下講臺。教師要以參與者的身份、積極的態度扮演好引導者、幫助者的角色走下講臺參與到小組討論中,決不能只做一個忠實的觀眾,袖手旁觀。

四、客觀的看待討論結果

對待討論的結果教師一定要有總結。教師設計總結時,一般有兩部分內容:一部分內容是對現場討論情況作總結,側重表揚討論過程中學生表現出來的探索精神和獨立鉆研思考的精神;一部分內容是對學生所發表的各種見解、觀點進行總結,抓重點,把有關知識內容統一到《課標》的要求上。比如我們討論“焚書坑儒”也好,討論毛澤東思想也好,最后都要統一到中國思想發展歷程的觀點上去。通過總結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的歷史教學中,很好地組織一場討論會讓學生有深刻印象,真正起到學史明智的效果,拓寬了視野,提高了能力。其實在快樂地討論中讓學生學到知識,培養其強烈的情感價值觀以及為自己的人生道路找到航標,這是我們在歷史課上采取討論的形式所要達到的真正目的。

[1]陳瑩靜.高中歷史課中主題式教學初探[J]. 麗水學院學報,2012,04.

[2]楊 波.談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加強生活化教學應注意的問題[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12.

[3]劉 樂.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研究[J]. 赤子(上中旬),2015,18.

[4]蘭明喜.高中歷史教學中常用的導課法及其注意的問題[J]. 科教文匯(下旬刊),2015,10.

[5]胡同帝.高中歷史課改中自主探究教學的技巧與方法研究[J]. 才智,2016,09.

G633.51

A

1671-864X(2016)08-0261-01

猜你喜歡
歷史課高中歷史老師
談高中歷史教學情境的創設
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歷史教學探析
遵循記憶規律 提升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中學歷史課外考察活動實踐策略研究
老師,節日快樂!
老師的見面禮
六·一放假么
三十六計第二計:圍魏救趙
歷史課上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