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后殖民主義看中國當代設計

2016-08-29 15:26樊蓉蓉
人間 2016年23期
關鍵詞:賽義德后殖民殖民主義

樊蓉蓉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湖北 武漢 430000)

從后殖民主義看中國當代設計

樊蓉蓉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湖北 武漢 430000)

了解后殖民主義理論的基本思想和理論來源,是我們針對中國當代設計發言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我們需要一個國際的和當代的腳懷和思維,也需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對中國本土文化加以審視,達到本土文化與全球化的結合,從而進行新的提高和適時的轉變。關于“后殖民主義”這個名詞,大家可能覺得對其的理解比較晦澀,怎么對其確切、深入地理解,如何用簡單的話語將復雜的問題講清楚,并進一步體現到中國當代設計之中,是本文要探索的問題。

后殖民主義;中國當代設計;本土文化

一、如何理解與認知“后殖民主義”

談到后殖民主義,大家首先會想到賽義德,他和霍米·巴巴、斯皮瓦克一起被羅伯特·揚稱為后殖民研究中的“神圣三劍客”。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后殖民理論都是一個主要受賽義德著作影響而發展起來的領域,賽義德和其著作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在賽義德看來,那些西方著作中呈現出來的東方,并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東方,而是一種西方人的文化構思。在人們的認知里,東方總是被賦予形形色色的消極特征,相反,西方則總是被賦予積極的特征,換言之,建立在政治、文化甚至宗教基礎之上的關系的本質是一種強弱關系。后殖民主義理論突出和強調的是文化問題,它的直接目標是為了顛覆文化殖民和話語霸權,也就是說,后殖民主義所研究的重點是在文化、知識和精神領域里。

后殖民主義作為當代多種文化政治理論的集合性話語,與后現代理論相呼應,不僅成為第三世界與第一世界“對話”的文化策略,而且使邊緣文化得以重新找到自我。在該研究領域,無論是賽義德充滿歧義的“東方主義”,還是霍米·巴巴和斯皮瓦克的具有解構或女權色彩的后殖民文化理論,都使人們真正認識到當今世界是一個越來越多元化的世界。后殖民主義理論對當代中國設計研究有著深化作用,并有可能使我們以一種新的、更大的跨國際語境來看當代中國的當代設計。

二、中國當代設計出現的問題

中國在改革開放后經濟的快速發展,除了給社會帶來經濟效益,也帶來了許多西方的設計理念,這導致設計師忽視了“設計為大眾”的觀念,進入了追求西方潮流設計、時尚設計的怪圈。因而,我國的設計界不由自主地學會了“拿來主義”,借鑒西方的設計方法,模仿西方的設計思想,一時間崇洋媚外成風。中國當代設計與西方當代之間只是一種影響、制約及接受的單向關系,而不是雙向、平等的交流,這可以從近些年來中國的設計作品中體現出來。例如在建筑設計方面,我們耗資巨大的建筑物要去請國外的設計師來設計。北京的國家劇院由法國建筑師保羅·安德魯主持設計,人家畫一個弧的設計,竟賺去設計費數千萬元的代價。首先我們要認識到這樣的建筑風格與北京這個城市的整體環境、大的文化氛圍是不和諧的,北京是一個擁有獨特人文特色建筑的城市,特別是與國家劇院直面相向的故宮,兩種風格無法融合,因而引起國人極大的爭議。中國的很多城市在建筑方面都盲目追求西方的建筑風格,武漢其實是一個有著自己文化韻味的城市,隨著經濟的發展,為了滿足商業的需求,出現各種西式建筑,最突出的應當屬于光谷的步行街,從最初的步行街到后來的西班牙、意大利、德國風情街,這些建筑都是極具歐式風格的建筑,為什么我們不能設計出一些武漢味道的建筑呢?還有中國在當代的其他設計領域,因為現在的消費者大多隨波逐流,還有一部分人是盲目的認為西方的都是好的,都是精華,我們傳統的文化就都是糟粕,這種觀念肯定是錯誤的。

三、后殖民主義對中國當代設計的影響

后殖民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傳播和接受,對于中國當代設計殖民主義思維的克服和擺脫有著積極的作用。首先,我們要擺脫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不要一味地追求西式設計。中國曾經是一個半殖民地國家,并且有很長一段時間國家的經濟、文化處于落后地地位,所以很容易受到西方設計理念的影響,進而陷入追求西方潮流設計、時尚設計的錯誤思想。其次,我們要找到自己的話語權,重新認識自我及民族文化。引入后殖民主義理論,便于我們把握在后殖民時期與西方對話的權利,我們就不會盲目地認為,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我們要讓自己從被排斥的邊緣化逐漸走向與西方融合的非邊緣化,并重建自己喪失的地位。再次,我們要加強本土化與全球化的整合。我們的現代藝術設計在追隨國際潮流的同時,如何把民族的、本土的文化精神融人其中,如何以獨特的民族面貌躋身于世界,這是我們的設計理念必須牢牢把握的一個重心。民族精神和本土文化鮮明地介入當代設計,一直是我們的理想,“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國際化的竟爭中失去民族文化特色是短視的,也是危險的。最后,我們要以平等的地位去和西方文化進行交流。后殖民主義理論的出現和傳播促進了跨國或者跨文化的合作,使得設計師在和來自不同國家具備不同文化身份的設計師合作的同時能夠更充分的發掘自己的身份、文化和個性,以平等的地位進行交流,才能設計出屬于我們自己的設計。

四、結語

研究中國當代設計,需要關注后殖民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從而關注中國當代設計的走向問題。我們應該立足于在中國建立自己的現代性文化,它應當是在保留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吸收其它文化的精髓,即不要拋棄本土文化,而是將本土文化與其他文化相結合,讓當代設計煥發新的色彩。著名設計教育家王受之說過“形式至上,不求甚解,以為甚解,這很可怕”,所以中國的當代設計必須要在后殖民主義大背景下找到自己的正確方向。在了解后殖民主義理論之后,對中國當代設計進行反思,希望我們能夠重新認識自我和民族文化,找到自己的話語權,加強本土化與全球化的整合,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能夠處于平等的地位上審視和發覺中國的文化精神,并構建平等的話語權。

[1]愛德華·賽義德(美):《東方學》,1987年版。

[2]趙希方:《后殖民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3]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4]尹定邦:《設計學概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版。

[5]周彥:《“去中國化”的殖民心態——兼談后殖民主義下的當代藝術》。

[6]屈湘玲、陳宏平:《從后殖民主義視角看當代中國的“洋設計”》 《中外建筑》2010年03期。

I109

A

1671-864X(2016)08-0289-01

樊蓉蓉(1992-),女,湖北省荊門市,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設計學。

猜你喜歡
賽義德后殖民殖民主義
后殖民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理論視域:以斯皮瓦克的語境化性別理論為例
后殖民主義視域下的《魯濱遜漂流記》解讀
雙重“他者”的自我認同
——從后殖民女性主義視角解讀《藻海無邊》
身著和服的“東方灰姑娘”
《黑暗之心》的后殖民主義解析
民族主義、現代性、東方主義、后殖民主義
——晚近西方學術語境中的韓朝歷史編纂學
史蒂文森小說《金銀島》的后殖民主義解讀
后殖民主義翻譯策略研究
賽義德德假期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