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下的人口經濟文獻綜述評析

2016-08-29 15:26姜卓然甫川燕
人間 2016年23期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人口經濟

姜卓然 甫川燕

(云南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4)

十三五下的人口經濟文獻綜述評析

姜卓然 甫川燕

(云南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4)

十三五下發后,關于人口結構轉變、人口老齡化、人口紅利消失對未來經濟增長一些流行的觀點,構成了對經濟持續增長的潛在問題。國內外人口經濟學方面的文獻眾多,涉及的領域較廣,然而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這種特殊性,對社經濟會的可持續發展會產生一系列的影響,是積極的、消極的有待進一步研究。

人口經濟;人口紅利;人口結構轉變

一、現有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國內外人口經濟學方面的文獻眾多,涉及的領域較廣,有些是從整個國家宏觀視角出發,有些研究的是各個經濟圈,而有些則是研究某一個省份內部人口遷移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關系。其中,人口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人口的具體特征,增長的原因及其對社會經濟影響等方面的文獻最豐富。

目前國內對人口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大多數研究是以改革開放以來人口年齡、結構、階層的轉變導致的經濟效果為分析視角,研究人口因素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作用。這些研究可以為現今的研究打好了理論基礎,做好進一步的鋪墊;并從宏觀層面上,指導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如何利用人口因素促進經濟增長,亦或理性看待現有階段存在的種種矛盾和問題。

首先,從理論意義上看,雖然學界關于人口與經濟增長取得了比較一致的看法,但是并未針對每一區域有具體研究,人口作為國家之根本,我們將人與經濟直接掛鉤,以人為數據,再將研究成果造福于人,指導人們合理安排生活,順應社會形勢。其次,從實踐意義上看,當前中國各界對人口因素對經濟影響的爭論很大,特別是十三五下發后,關于人口結構轉變、人口老齡化、人口紅利消失對未來經濟增長一些流行的觀點,構成了對經濟持續增長的潛在問題。此外,我國之前為了經濟快速追趕歐美等發達國家采用了粗放型的經濟模式,然而現今面臨產業結構轉型等現實問題,恰逢人口問題也較為凸顯,研究人口因素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就更為重要了。

二、現有研究有待完善之處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因素之間的關系是雙向的,既有經濟對人口發展的“經濟效應”,也有人口對經濟發展的“人口效應”,二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種動態的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影響的模式和強度都在改變既有危害論、促進論、單獨無作用論,還有悲觀論、樂觀論、中立論。不同學者所處的時代不同,人口發展過程所處的階段不同,人口與經濟的關系不同即使是同一時期,由于各國人口發展所處的階段不同,人口變量的初始值不同,人口與經濟的關系也不同。人口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不確定的,在一些國家有促進作用,可能在另一些國家起阻礙作用。但歸納總結這些前人最基礎的理論研究還少有人完成,也少有人可以從中獲得規律或結論。

從經典的人口轉變理論看,生育率受多方面的影響,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城市化的進程,教育水平的提高,養老保障制度的建立等等,這些都和經濟發展水平有關。人口轉變時期,由于生育率下降導致的人口撫養比的下降,假設政策合理的話,對經濟增長有較強的積極作用。較低的生育率或較低的死亡率,以及較大的人口密度、較大的人口規模,也會導致高速的經濟增長率。較高的出生率稀釋了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的投資,會阻礙經濟增長,但具有較高人力資本的勞動力同樣可以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積極因素?,F有研究多從數據模型入手,對于合理性政策這些規范研究仍有可進一步研究的空間。

根據生命周期理論,青少年時期是花費父母的費用,是父母對孩子的投資,從個人儲蓄周期看,青少年確實是提取儲蓄,成年后成為儲蓄者,老年后再度成為提取者。因此,老年人越多消費越多。按照理性預期理論,中青年看到社會養老保險不可靠會增加儲蓄。因此,老齡化程度越高儲蓄率越高。如果經濟增長靠需求推動,沒有需求就沒有增長,今后人口老齡化將不利于經濟的增長?,F今更多研究偏向于將勞動力與人口老齡化相結合,忽略了從其他方面全面看待問題。中國的人口轉變模式、時間不同于發達國家的經驗模式,因而不能用發達國家的經驗模式來規范中國的人口轉變歷程。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這種特殊性,對社經濟會的可持續發展會產生一系列的影響,是積極的、消極的有待進一步研究。

三、未來研究發展方向

(一)人口教育與產業結構調整。

人口素質與個體可以從事工種有密切的關系,當前我國的人口紅利逐步消失,經濟發展速度也逐步放緩,提高人口素質乃國家當務之急。然而隨著十三五規劃的下發,產業結構也將產生巨大改變。國家需要實施何種政策鼓勵國民參與到教育隊伍中,地方政府如何結合自身行業優勢培育特色人才都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此外,我國現在面臨的就業難的問題,是否也可以從人口教育的角度重新出發,理性看待。首先我們應理性認識失業率的問題,特別處于現今產業結構調整的狀況下,然而基于目前狀況,我國培養了過多學術型的高等教育人才,高級技工等技術人才卻依舊緊缺。國家和各級政府應基于數據分析采取何種應對政策,改變人們對職業價值的看法,也是值得學者關注的。

(二)人口差別與其他差別。

此方向首先針對人口差別與城鄉差別。學者可以以城鄉差別入手,分析城市和鄉村對個體的生活習慣、思維模式、生活觀念的影響,進而如何影響到個體未來的發展?,F今大多人口經濟學的研究都是從宏觀層面入手,試圖以國家政策或地方因素來論證人口因素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關于個體的因素對個體自身經濟的分析還少有研究?;趯€體的研究,學者最后可以再回到宏觀層面,分析國家從何入手提高整個國民素質,減少人口差別。

其次針對人口差別與體制差別。自國有體制改革開始,體制內外的差別日益明顯,現恰逢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各方變動都較為明顯,如何平衡體制內外的差異開始越發重要。學者可以對體制內外工作人員進行各方面比較,探求各方經濟優勢與缺陷,提出可行建議確保國家社會和諧。

(三)人口結構變化與新經濟增長點。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我國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會慢慢凸顯,然而人口老齡化從另一角度看,是否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學者可以從人口老齡化開始凸顯的年份進行分析,同時分析與老年人消費密切相關的行業,觀察二者是否有相關性。國家政策是否有導向型的培養與之相關的新興產業的應用人才?新的經濟增長點能否拉動我國經濟增長,預期可以帶來多少增長點,能否抵減人口老齡化產生的負面影響?

同樣需要關注的還有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會對我國未來經濟產生何種影響。目前各位研究人員大都持樂觀態度,但由于我國此項政策剛開始實施,其他各方面相關政策還沒有跟上,國民的生育意愿和生育事實是否吻合,是否真的可以調整人口年齡結構都是有待商榷的問題。除此,學者還需關注新生兒父母所處的階層,分析當新生兒成為主要勞動力的時候,是否符合我國已經調整合理的產業結構;換句話說,即新生兒未來主要將成為廉價勞動力還是高級技術人員。

(四)人口流動、社會保障與區域經濟發展。

關于人口流動的研究現今已有很多,然而我們在上面也提及時期不同,政策不同,人口的變化也是不同的。十三五下發后,關于人的政策多有調整,學者可以從某一省份或某一區域分析在新規劃下,人口流動與區域經濟的相互關系。首先是人口流動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具體來說,包括人口流動的階層和類型,人口流動的速度等不同因素;區域經濟的發展對人口流動有反作用,個體是否會因個人因素而對區域進行選擇。

其次,從國家角度入手,學者可以分析社會保障對人口流動的影響。結合現狀來講,國家逐漸建立健全醫保體制,慢慢實現跨區域醫保;完善養老制度,免除子女對于父母養老的后顧之憂等政策是否對于個體的發展選擇有所影響都是關乎到每人自身利益的。理應引起學界關注。

[1]封志明,劉曉娜. 中國人口分布與經濟發展空間一致性研究[J]. 人口與經濟,2013,02:3-11.

[2]孫平軍,丁四保,修春亮,魏冶. 東北地區“人口-經濟-空間”城市化協調性研究[J]. 地理科學,2012,04:450-457.

[3]孫平軍,丁四保. 人口—經濟—空間視角的東北城市化空間分異研究[J]. 經濟地理,2011,07:1094-1100.

[4]陳楠,王欽敏,林宗堅. 中國人口經濟壓力與人口遷移的定量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2005,06:30-37+95.

F23

A

1671-864X(2016)08-0120-02

姜卓然(1991—),女,漢族,山東濟南人,審計碩士,單位:云南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企業價值評估;

甫川燕(1992-),女,漢族,云南德宏人,審計碩士,單位:云南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政府審計。

猜你喜歡
人口老齡化人口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轉型為何在加速 精讀
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成因與應對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世界人口老齡化之住房問題
技術創新視角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技術創新視角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人口最少的國家
1723 萬人,我國人口數據下滑引關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