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網絡劇的敘事特征及其反思

2016-08-29 15:26胡陽
人間 2016年23期
關鍵詞:亞文化受眾

胡陽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我國網絡劇的敘事特征及其反思

胡陽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近些年來,網絡影視自制帶來的盈利效果掀起了國內各大網站對網絡劇的制作風潮,影視劇市場正進行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革新。而本文試圖從網絡劇敘事特征的入手,指出網絡自制劇與傳統影視敘事的差異與不足,旨在為我國網絡劇的發展提供借鑒。

網絡自制??;敘事方式;碎片化;亞文化趣味

我國的網絡自制劇具有劇集短小精悍、更新速度快、貼合輿論熱點的媒介優勢,在藝術上采用簡單直接、大膽夸張、輕松詼諧的手法吸引了大批喜愛新鮮事物的年輕網絡用戶。在如今快節奏生活方式和文化消費方式下,網絡自制劇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在形式方面都能滿足當下的網民需求,由此贏得極大關注度和點擊量。但是網絡劇由于自身生成環境等因素,它的敘事方式與風格與傳統影視相較存在著顛覆性的差異。

一、網絡劇的敘事特征

(一)以非線性敘事為主,情節呈現碎片化特征。

傳統的電視劇講究用線性的敘事模式來敘事內容,劇集和情節之間具有緊密的內在邏輯和關聯,敘事內容具有高度的統一性。但是網絡自制劇卻明顯的表現出后現代的特征,注重敘事內容之間的隨意性與非聯系性,聚集之間沒有明顯的邏輯關系,片段化、碎片化與小品化的敘事結構使得主題的表達更加多元,敘事總體上呈現出零散與錯亂的特點,這種碎片化幾乎成了網絡劇的慣有敘事手法。在《屌絲男士》和《萬萬沒想到》中,畫面都在不同的場景中來回切換,并且各自表達出不同的敘事主題;不同的場景中的敘事話語展現也是不同的人物形象,敘事結構呈現出碎片化的格調?,F代高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人們對精神上享受的追求也在隨之提高,時間的碎片化使受眾也需要得到一種與之相符的“碎片化”的影視,而網絡劇的碎片化正好滿足了受眾的心理。但是將一些無意義的平面影像隨意組合在一起,難以表達出影視主題的深度,碎片化的敘事結構會導致作品中的寓言性、隱喻性及歷史感的消失,雖然能迎合受眾一時的快餐式口味,但是卻難以成為經典,引人回味。

(二)人物符號化,缺乏個性色彩。

“電視劇最重要的審美特征就是敘事性,而敘事性必須借助人物、故事展開?!保?]傳統電視劇敘事中,十分重視對人物的塑造,由于人具有主體性,一切的活動便會顯示自主意識,因此人物具備不同的個性特征。而網絡自制劇中的人物塑造方式也與傳統電影、電視劇中的人物塑造有所區別,它并不注重人物性格特征的整體性,而是運用一種標簽式的方法將人物不斷地扁平化,以至于人物在網絡自制劇中成為了一個相對單一的符號,例如“女神”、“屌絲”、“土豪”等。

網絡自制劇以符號來塑造人物的方法最大化的提取了角色人物的特質,這種鮮明的特質往往最容易被受眾記住,但是同時也使得人物失去了典型性。相同的標簽符號使得人物被固化和定義,在相同的框架內愈來愈趨向同質化,例如王大錘與大鵬、錢喵喵與欣欣……這些人物角色除了名字以外本質上毫無差別,受眾只能從符號中領會到角色的表象特征,卻無法感受到一個有靈魂的人物形象。這些被標簽化的角色,無論從他們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價值取向、內心世界還是理想愿望均趨于一致,人物個性的缺乏帶來了故事的千篇一律,于是敘事情節就如同機械復制一般雷同。

(三)顛覆傳統審美方式,惡搞審丑成主流。

隨著互聯網時代,幽默詼諧已經隨著全民娛樂的風潮迅速傳染開來。網絡惡搞在承襲了民間幽默精神的基礎上融入互聯網媒介特質,運用無厘頭、挪用、戲仿、丑怪、反串、夸張等手法來制造幽默,在網絡自制劇中形成了“惡搞式”審美風格。網絡惡搞文化之所以能夠流行,正是迎合了快餐時代的大眾審美,在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壓力面前,大眾有時更需要一些無歷史性和無深度性的純娛樂性的內容,這也是網絡自制劇深受青年群體喜歡的關鍵所在。

惡搞在國內網絡自制劇中的泛濫打破了人們固有的審美標準,以夸張、丑怪、戲仿的姿態刺激了觀眾的視覺神經,讓人頓覺眼前一亮。然而惡搞式的審美風格在解構傳統審美標準時,也使自己走入絕境。不難看出,惡搞是網絡空間所獨有的形式,但它并不符合社會中的主流審美,帶有惡搞風格的影視劇在電視觀眾面前往往會受到冷遇:喜愛新鮮事物的青年觀眾以及常在網絡中游走的人群,他們本身對于惡搞有一定認知,而老年人、少年兒童或不熟悉網絡的人群則難以接受在惡搞框架下的媒介信息傳達,以至于無法理解惡搞的趣味。如果惡搞的小眾性質無法融入大眾視野,這必然會導致惡搞成風的網絡自制劇在觀眾面前漸漸走入絕境。

二、對網絡劇發展現狀的問題反思

(一)制作粗糙,劇情低俗。

網絡劇因其自身出現時間不長,所以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不規范的現象。網絡劇制作的低成本和短周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和各種網站加入,使得網絡自制劇的發展愈加迅猛,但是一旦追求數量化的生產,就容易帶來網絡劇制作上的粗糙和質量上的低俗等問題。網絡中如今充斥著大量劇情世俗老套,植入廣告泛濫的自制劇,這樣的網絡劇拉低了觀眾的整體印象,也不利于自身的發展突破,并且也不利于。

目前網劇市場的競爭愈加激烈,自制劇為了迎合受眾以及商業市場的需求甚至無所不用其極,以“色情”“暴力”等為噱頭來吸引受眾眼球,劇情中充斥著大量的暗示和低俗成分。受眾在欣賞時往往會發現低俗與幽默有時候只有一墻之隔,當這些幽默搞笑堆砌在一起,時間久了也難免讓人感覺惡俗生厭。這些低級趣味的橋段經常游走在監管高壓線的邊緣,為了收視率頻打“擦邊球”,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價值觀念的養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二)亞文化趣味濃厚。

網絡的中心受眾是青年群體,他們在網絡虛擬空間中利用虛擬身份,通過網絡媒介中虛擬符號的制造和傳播,表達自身話語,從而構建出屬于青年群體特有的價值體系和行為規范,我們可以稱之為青年亞文化。[2]網絡劇自身充滿活力,而青年人也是社會階層中最具活力的,個性最具鮮明的,于是在交互碰撞中,兩者一拍即合。

青年人將自身獨具的文化底蘊注入進網絡劇的血液中,使得網絡劇擁有眾多鮮明顯著的青年亞文化特征。網絡自制劇的內容呈現出以亞文化趣味為主體的審美視角,把青年群體作為其的受眾來源,并在高點擊率的推動下,把這種亞文化趣味無限放大,將亞文化審美元素展現在劇集的制作過程中。因此在微時代傳媒話語下,網絡劇注重的多是對于“宅、基、腐、萌”等亞文化趣味的引入。[3]但是亞文化的氣息如果在劇中被無節制的放大,必然會導致網絡自制劇的發展存在憂患風險,也會對受眾的文化觀、歷史觀及價值觀等產生不利影響。

如今年大火的《太子妃升職記》以及《上癮》,其內容加入了大量“基腐”情節,而年初現象級網劇《太子妃升職記》就因內容“有傷風化”而被廣電總局要求下架,再次上線時多處畫面已經被刪;而觀美劇《上癮》連續幾天登上網絡熱搜,但因情節尺度過大而被國家廣電總局封殺,突然下架。網絡劇擁有自身活力特性本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任由其發展將會對我們傳統的民族文化價值觀造成侵蝕,文化是一個民族得以生存的基礎,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我們固有的優秀的傳統文化。

在反思了網絡劇的諸多問題后,我們也不能忽視一個現象——網絡劇自身也在不斷地積極尋求突破。隨著大量網絡平臺出現,網劇制作方自身也認識到優質的內容才是各家爭奪受眾的焦點。2015年,網劇的數量、投資金額和播出模式實現了全面升級,題材也逐漸多元化,不僅涵蓋了電視劇的主要題材,還包括穿越、選秀、職場、懸疑、同性等內容,《無心法師》、《余罪》、《靈魂擺渡》等許多優秀的網絡劇作品由于演員演技過硬,加上作品情節緊湊,一致受到觀眾好評,各方面都表現出空前的活力和前景,這些優秀的例證也讓我們看到網絡劇作品不依靠噱頭,而是依靠作品本身的質量以及演員的演技是可以獲得更多觀眾的支持的。

此外,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此前網站都是購買電視劇版權,而近些年這種模式逐漸發生傾斜,許多影視劇實現了網絡和電視聯動播出的模式,還出現了網劇被改編為電視劇或電影的現象,可見網劇已經逐漸在市場中獲得主動權。我們可以預見,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劇會在影視市場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對于理論工作者而言,應對網絡自制劇相關理論進行積極探索和創新,以便我國網絡自制劇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同時,政府也要加強對網絡自制劇的網絡監管和政策扶持,出臺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引導,讓網絡自制劇更加健康、順暢、穩定發展。

[1]戴清.電視劇審美文化研究[G].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156.

[2]李雪.網絡青年亞文化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5.

[3]蓋琪.后福特主義時代的話語表達機制[J].探索與爭鳴,2014(7)

J905

A

1671-864X(2016)08-0211-02

胡陽(1994-),女,漢族,湖北黃岡市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傳播學專業,研究方向:傳播學理論與實務。

猜你喜歡
亞文化受眾
網絡亞文化群體間關系及影響因素探析
融媒體環境下的受眾計算:途徑與挑戰
再論“聲無哀樂”——嵇康筆下的聲音與受眾
亞文化,不可怕
亞文化是個筐,你可別啥都往里裝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面對亞文化:客觀看待,積極轉化
主持人語
網絡時代受眾心理的分析和引導
把脈“腐敗亞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