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奇觀與敘事危機
——談中國CG電影的二重性失衡

2016-08-29 15:26韓喬喬
人間 2016年23期
關鍵詞:商業性藝術性藝術

韓喬喬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技術奇觀與敘事危機
——談中國CG電影的二重性失衡

韓喬喬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電影是建立在技術上的綜合性藝術,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為電影的表達提供新的手段。CG電影在技術加持下不斷帶來不俗票房的同時,也面臨著商業性與藝術性失衡的困境。這種失衡主要表現為技術奇觀與敘事危機,又具體體現在矛盾的題材、失落的人物、弱化的情節三方面。如何保證CG電影商業性與藝術性的齊頭并進,需要更多中國CG電影的實踐加以發現與佐證。

CG電影;技術奇觀;敘事危機;商業性;藝術性

根據暴雪游戲改編的電影《魔獸》在中國創下了4天近10億票房紀錄的同時,再度激發觀眾對于CG電影的觀影熱情。與此同時,郭敬明執導的全真人CG魔幻題材電影《爵跡》也正式發布了首版預告片,預填補國內市場在這一類型上的空白。

一、CG電影的二重性:商業性與藝術性

“CG”是Computer Graphics的英文縮寫,意為電腦圖像,國際上習慣將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視覺設計和生產的領域通稱為CG。[1]而CG 電影是指影片在真實場景中拍攝并以真人表演為主,但穿插應用大量虛擬場景及特效的影片。中國近些年雖然在本土CG電影的打造與開發上付出諸多心力,投資也堪稱大手筆,但成果卻略顯慘淡,叫座不叫好成為常態。CG電影的二重性——商業性與藝術性的失衡禁錮著中國CG電影的進一步發展。

雖然影視的任何一種藝術手段都是憑借具體的技術手段完成的,但電影的本質是藝術。因此,成功的CG電影必是要達到商業性與藝術性的統一。電影的商業性依賴于藝術性,缺失了藝術內核,作為文化商品的電影也就不復存在。文化商品的藝術性又離不開商品性,沒有商業上的預估價值,沒有吸引受眾的手段與可能的贏利點,電影就難以籌得資金實現生產,也就無法實現藝術的實體化。

對于CG電影,該名稱本身就代表著一種價值判斷,說明這部電影準備展示新技術帶來的奇觀。此時,技術奇觀似乎成了判斷電影價值的硬通貨。當技術可以直接和經濟回報掛鉤,展示便成為一種必然。新技術的新奇性是其特征,也是其優勢,無怪乎“新技術像初生牛犢一樣急忙亮相、炫耀力量和新的手法,具有超越的力量,技術本身實際上就成為內容”。[2]電影作為一種可視的影像文化,已經決定了其無法擺脫也不能擺脫對視覺的追求,然而“技術本身實際上就成為內容”的趨勢卻引人警惕。中國的CG電影當前就陷入這種自障其目的困境,出于商業的考慮大量運用技術打造奇觀,而忽視了對敘事的雕琢。一個好的敘事,能使在技術統籌下的電影各種元素達到最優的組合,發揮出電影最大的藝術魅力。敘事的的式微讓CG電影流于“形式大于內容”的空洞外殼。技術奇觀與敘事危機是中國CG電影當前商業性與藝術性失衡的表現,又具體體現在題材、人物、情節三個方面。

二、技術奇觀與敘事危機

(一)矛盾的題材——技術可能與類型文本。

和傳統電影相比,借助于高科技的CG電影彰顯著無限的可能。如徐克拍攝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國》,高六十六丈的通天浮屠、富麗堂皇的明堂、神秘陰森的洛陽鬼市,都是利用3D建模和藍幕等特效技術制作完成。許誠毅拍攝的《捉妖記》甚至利用“CG+真人”的技術,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胡巴一角?!凹夹g可能”為電影注入越來越多的新活力與新思路,為商業開發提供了充分的外力支持。

盡管如此,中國CG電影仍集中在仙俠、災難、動作等有限的題材,囿于同質化的類型文本,跳不出既有圈層。美國學者考維爾蒂說,類型是一種“構造文化的傳統體系”,提供的是“眾所周知的形象與意義,維護的是價值的連續性”。[3]一方面,以仙俠、災難、動作為代表的類型電影,為觀眾提供的本就是“預見而不能”的形象與意義,這一預設前提假定了技術需要在其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而CG技術恰好迎合了這一需要。另一方面,當制片公司發現“觀眾對一個文本的成功度的評價,是根據他們基于媒介消費的經驗產生的類型預期得到的”[4]的時候,當觀眾已經接受仙俠、災難、動作此類影片中必不可少的CG特效后,出于對利潤的追求,給予觀眾更多的奇觀滿足漸漸變成一種對“技術至上”擁護的偏執。這種偏執,使得技術不再是為敘事服務,變成敘事對技術的遷就。

什么樣的敘事最能體現技術奇觀的絢麗,這種思考方式使得中國CG電影陷入類型的囹圄。中國電影產業眼下貌似繁榮,實際上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技術奇觀的利益被發掘后,幾乎所有的制片方都蜂擁而上。同質化的文本與重復出現的主題,讓觀眾慢慢厭倦了CG特效在電影中只能是“暴力”代名詞的做法。這種缺乏工業平衡計劃的體系,讓“技術可能”明珠蒙塵,也讓類型文本固步自封,在敘事題材上出現了商業性與藝術性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

(二)失落的人物:符號角色與人性期待。

在電影中,“人”既是表現的對象又是表現的工具。觀眾進入影院看電影,絕不是僅僅來看演員,更重要的是看他或她能否創造出另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 “有血有肉”是電影角色的理想狀態——展示的是人性的復雜。但這種對角色的希冀在中國CG電影中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實現。我們電影中的人物更像是一個符號,難以擺脫為技術奇觀服務的預設框架,按照程式化妝造型、展示喜怒哀樂,稍顯勉強的簇擁著情節的發展。這一框架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物的造型設定,一是人物的性格塑造。

從人物造型上看,角色的造型設計應該依附于整個作品的風格定位與劇情走向,為觀眾了解與認識人物提供良好的開端。然而,為了配合電影的奇觀風格,“眼球經濟”由畫面伸展到劇中角色——他們或衣著華麗夸張、美艷不可方物,或造型奇特,讓人過目難忘。此時,人物造型的藝術功能被弱化,觀眾難以從穿著打扮上看出人物的身份、個性和心境,也無法體味電影的背景歷史和地域文化特點,更不能由此區別人物的主次。所有的角色都被單調的特征為華麗。這種表面相似的華麗,將人物由視覺上符號化,掩蓋著內在人性的匱乏。

從人物性格的塑造上看, CG電影中主要人物雖然個性特點鮮明,但行為方式刻板又程式,對于人物性格的刻畫著墨甚少、處理倉促,在電影敘事當中,人物的性格、心理狀態單一、少變化,這樣的人物性格實際上和人物富有特點的造型一樣,只是符號化的人物的一部分。[5]符號化人物的缺陷在于,電影的精神共享功能隨著人性的失落一同丟失了。觀眾在觀看電影時,會因為移情作用在感情上與角色發生共鳴,電影對人性把握的越深,觀眾的內心體驗也就越深,從而出現與人物同喜同悲的精神“分享”。缺乏對人的把握,這種觀影體驗便無法達成。觀眾對人物人性的藝術追求,與電影對商業奇觀上的追求再次在角色塑造上產生矛盾,這是當下我國CG電影不可回避的問題。

(三)弱化的情節:奇觀高潮與暴力敘事。

電影要講故事,情節就是敘事電影中的“故事”。目前,中國CG電影在講故事中偏愛采用同一套路——改編中國傳統志怪小說。觀眾因為早已熟知故事的歷史背景、常規走向與邏輯關系,觀看電影時并不會產生費解的心理。沖突和結局的可預見性傾向于將觀眾的注意力從線性的因果關系情節上轉開,去關注其他審美性的內容。

“任何類型敘事中最重要的特征也許就在于它的解決方式,即解決(哪怕是暫時性的解決)困擾共同體福祉的沖突的努力 ”。[6]面對“困擾共同體福祉的沖突”,中國CG電影選擇用暴力解決。消費時代,大眾審美觀念體現出復雜與多變的特點,傳統的審美方式與非審美方式逐漸彌合。電影中的暴力不再單純承擔或者強調道德說教與勸誠的功能,除部分延續在視覺震撼之后,讓人思考深層次的社會道德問題和對人性進行反思的理念外,還有部分影視暴力僅僅只為挑逗觀眾視覺,達到感官刺激的效果。我國CG電影的“暴力美學”多數出于對后者的追求。電影中推動情節發展的矛盾的基本架構往往是善惡的二元劃分,矛盾最終大都是以暴力的方式來解決,而矛盾的解決則既是情節的高潮也是奇觀的頂峰。

技術奇觀對電影情節的影響背后,既有電影作為文化工業的投資訴求,也有當代高新技術的特點所導致的投資邏輯?;艨撕D桶⒍嘀Z在《啟蒙辯證法》中,把“大眾文化”稱為“文化工業”,以標示大眾文化的經濟效益訴求的本質。但這種工業體系的經濟訴求必是要站立在“文化”的身后。沒有對電影情節的把控,單純的制造奇觀高潮,無視電影商業性與藝術性的平衡,最后得到的只能是觀眾的“冷暴力”。

三、總結

雖然,中國CG電影有一些值得詬病的問題,但將電影技術與藝術進一步結合的本土化嘗試是極富意義的。CG電影作為藝術與技術的最新結晶,如何在影片中實現二者的平衡,以達到商業與藝術的最佳契合,還有較長的一段路需要摸索?,F今,中國以徐克為代表的電影人不斷做著新的嘗試,也陸續交出諸如《智取威虎山》等較為成功的作品。電影藝術始終是一門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上的綜合藝術,技術與敘事關系的探討將伴隨其發展始終,未來如何還需更多中國CG電影的實踐加以發現與佐證。

[1]王留.CG技術與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晚會[J].東南傳播,2008(10).

[2]保羅·萊文森.萊文森精粹[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3]J.G.考維爾蒂.《通俗文化研究中的“程式”概念》,成窮、王作虹譯,周憲主編《當代西方藝術文化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4]利薩·泰勒,安德魯·威利斯:《媒介研究:文本、機構與受眾》,北京大學出版社[M],2008.

[5]陸花.3D電影的奇觀敘事分析[J].藝術教育.2015(1).

[6]游飛,蔡衛.美國電影研究[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

J905

A

1671-864X(2016)08-0201-02

韓喬喬(1991—),女,漢族,安徽宿州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專業:傳播學,研究方向:新聞傳播。

猜你喜歡
商業性藝術性藝術
論三維動畫特效數字模擬真實性與藝術性的結合
紙的藝術
大眾文化視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編與傳播
裝置藝術在現當代藝術中的商業性
淺析老齡化背景下公園小品設計
淺談中國電影的商業性與藝術性的關系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爆笑街頭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