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制約龍勝侗族舞草龍傳承發展因素帕累托分析及對策研究*

2016-08-31 12:25
體育科技 2016年3期
關鍵詞:舞龍侗族藝人

劉 昀 劉 闖 劉 翼

(廣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4)

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制約龍勝侗族舞草龍傳承發展因素帕累托分析及對策研究*

劉 昀 劉 闖 劉 翼1

(廣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4)

運用文獻資料、實地考察、問卷調查、帕累托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處于弱勢邊緣地位的龍勝侗族舞草龍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境況及其制約因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有益于侗族舞草龍傳承與發展的相應對策:制定地域性相關非遺保護配套制度;加大舞草龍文化宣傳;加強舞草龍傳承藝人梯隊培養;消除傳承人與傳習藝人間的矛盾;改變侗族舞草龍單一的傳承模式;開發“草龍文化旅游”品牌;推動“草龍文化”進校園;拓展“草龍賽事”交流等發展對策。

非物質文化遺產;龍勝侗族舞草龍;傳承發展因素;帕累托分析

1 前言

所有事物的發展都會受到外界及自身等不同因素的影響,但能夠集中反映事物本身的特質或影響事物特性卻往往是為數不多的關鍵因素,因此找出制約龍勝侗族舞草龍傳承發展的關鍵因素,能夠促進龍勝侗族舞草龍文化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朝著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2 制約龍勝侗族舞草龍傳承與發展因素帕累托分析

在深入調查龍勝侗族舞草龍傳承與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選取16個影響因素請有關專家及傳承人進行選擇補充,運用帕累托法取值79.88%,得到8個主要影響因素,即:當地政府重視不夠、缺少政策和資金扶持、宣傳力度不夠、傳承人少且年齡老化、傳承隊員少且年齡偏大、傳承人與傳習藝人不團結、沒有進行旅游開發、傳承方式單一。

2.1 當地政府重視不夠

圖1 龍勝侗族舞草龍傳承與發展的影響因素的帕累托分析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保護和傳承過程中,政府對其的重視程度顯得至關重要。龍勝侗族舞草龍作為龍勝縣頗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廣大群眾的廣泛參與固然重要,但更少不了當地政府的重視和相關政策的扶持。由于龍勝縣是592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之一,縣內工業、企業數量較少,生產力水平較為低下,人們收入水平不高,且鄉鎮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業和旅游業是縣財政收入的主要支柱。為了摘掉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縣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經濟上,對民間民俗文化保護的認識不夠全面、深入,對文化傳承意識不強,因此對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力度也不夠,使得龍勝侗族舞草龍處于瀕臨失傳的尷尬境地。

2.2 缺少相關政策和資金扶持

龍勝縣政府出臺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的相關配套政策較少,且政策制定得過于宏觀,在實際操作中,沒有深入的開展與執行。調查中發現,當前龍勝侗族舞草龍經費主要來源有三:一是政府部門臨時撥款。通常只在需要進行舞草龍相關活動時,才下撥較少的活動經費;二是來自民間的臨時贊助。企業、社會團體或者個人,在邀請侗族舞草龍參與慶典演出時,并給予一定數額的報酬;三是編制藝人和舞龍隊員自籌活動經費。每年的廣南村鼓樓文化節,舞草龍都會作為重要的民俗活動在文化節上表演,編制草龍所需的原料、相關服裝和工具等均由編制藝人及舞龍隊員自籌活動經費。龍勝作為國家級貧困縣,支持侗族舞草龍的經費嚴重不足,打擊了編制藝人和舞龍隊員參與舞草龍活動的積極性,使舞草龍活動的開展受到較大的影響。

2.3 宣傳力度不夠

龍勝侗族舞草龍在被認定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后,龍勝縣政府及文化部門對其進行的宣傳較少,且宣傳方式單一。龍勝縣文化館作為縣內主管民俗文化的單位,主要負責全縣內各項文化工作的開展,人員配備不合理,縣廣播電視局等相關單位也未對侗族舞草龍文化進行有力的宣傳報道,由于宣傳力度不夠,使得侗族舞草龍文化知名度、影響力較弱。

2.4 傳承人少且年齡老化

當前經自治區文化部門認可的草龍制作技藝傳承人僅1人,且年事已高,隨著傳承人、扎龍藝人的逐漸衰老,編織技藝和舞龍技藝的傳承出斷層的危機。草龍的編制工序繁雜,難度較大,耗時較多,經濟效益不高,且扎龍藝人需要具備較好的美術功底、編織技能和對民族文化充滿熱愛,當前愿意持之以恒學習草龍編扎技藝的年輕人少之又少,使得作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龍勝侗族舞草龍,傳承現狀令人堪憂,生存狀態不容樂觀。

2.5 傳承隊員少且年齡偏大

目前大量的年輕勞動力外出打工,謀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廣南村大多數舞龍藝人和村民的子女,已不愿意像父輩們一樣留在農村,導致會扎龍技藝和舞龍技藝的年輕人較少。調查發現,龍勝侗族舞龍隊隊員全部來自于廣南村甲江屯和第六生產組,由清一色的農民組成,且年齡普遍偏大,每個隊只有一兩名年輕隊員。舞草龍時由于年紀較大,在完成較高難度的動作時已顯得力不從心。

2.6 傳承人與傳習藝人不團結

實地走訪發現,傳承人與本屯部分傳習藝人之間存在較嚴重的隔閡。2007年,傳承人被邀請到另一生產組教授編制草龍,且在這組村民的幫助下編制出了有龍鱗的“新草龍”。本村草龍傳習藝人們認為草龍編制技藝是甲江人的首創,不允許外傳。而傳承人則認為應讓更多的村民參與、學習,將扎龍技藝和舞龍技術推廣。由于思想觀念的不同,導致誤會加深,以至于傳承人在本組受到傳承隊員的冷落和排擠,不讓其參與組里的活動,也不允許其去別組教授扎龍舞龍技藝,萬般無奈之下,傳承人只好選擇離開廣南村,外出打工。

2.7 沒有進行適度的旅游開發

適度的旅游開發,既可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宣傳和保護,又可以借助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蘊含的經濟價值發展經濟,提高當地的收入。龍勝侗族舞草龍自2007年成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來,主管部門沒有對其進行適度的旅游開發及宣傳,由于缺少政府的重視和扶持,龍勝侗族舞草龍只停留在逢年過節的節慶活動進行表演。

2.8 傳承方式單一

龍勝侗族舞草龍屬于典型的家族式傳承。草龍的編制藝人和舞龍藝人主要集中在村里的甲江屯,甲江組的居民95%以上都是王姓,由共同的祖宗繁衍而來。此外,甲江屯部分領導和藝人的思想比較保守,為了使扎龍技術不外流,不愿意接受其它生產組村民的邀請,前去指導或教授其扎龍舞龍技藝,家族式的傳承現狀決定了龍勝侗族草龍編制技藝和舞龍技術的傳承方式過于單一。

3 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龍勝侗族舞草龍的傳承與發展對策研究

3.1 制定地域性相關非遺保護配套制度

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在很多地方都被政績化,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在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前很下功夫,而在申請成功后重視程度明顯減弱。從國際上來看,通過立法的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已逐漸成為一種大趨勢。國家應制定出一系列配套措施和管理監督體系,提高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的認識,龍勝侗族舞草龍作為目前龍勝縣僅有的兩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當地政府部門應該重視對其的保護,給予更多政策上的扶持。龍勝縣政府部門應積極借鑒其它地區在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成功經驗,以國家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結合縣域內民族民俗文化遺產的發展需要,加快制定出合理、具體可行、切實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單邊自治條例,如《龍勝各族自治縣文化遺產管理辦法》、《龍勝各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起一套適合龍勝縣文化遺產發展的保護體系,使龍勝在傳承和發展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走出一條獨具龍勝特色的新路子,進而為龍勝侗族舞草龍的保護和傳承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和法律保障。3.2 加大舞草龍文化宣傳

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宣傳被作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措施之一,只有大力度、全方位的進行宣傳,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才能獲得更多人的關注,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行列中來。龍勝侗族舞草龍作為侗族人民歡慶節日的重要活動,幾百年來能完好保存并流傳至今,與群眾的參與有著密切的關系。龍勝侗族舞草龍的發展,強有力的宣傳工作顯得非常重要。龍勝縣政府部門和文化部門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渠道,加大對龍勝侗族草龍文化的宣傳力度。其一,建立網站進行宣傳。當前網絡是傳播文化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縣文化館可以建立“龍勝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將龍勝侗族舞草龍文化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上傳到網站上,通過網絡進行傳播;其二,借助本地的新聞媒體進行宣傳。文化局可以加強與廣播電視局的合作,定期播放介紹龍勝侗族舞草龍的專題片,讓更多的人了解侗族草龍文化;其三,將龍勝侗族草龍文化與龍勝縣內的節慶活動結合,在重要的節慶活動均進行龍勝侗族舞草龍表演;其四,將龍勝侗族草龍相關圖片制成戶外廣告或于博物館定期進行圖片或實物的展出,對龍勝侗族草龍文化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讓更多人了解龍勝侗族草龍的歷史、發展現狀、制作技藝和舞龍技術,不斷提高侗族草龍文化的知名度。

3.3 加強舞草龍傳承藝人梯隊培養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傳承,它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脫離民族特色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活”的顯現。因此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來說,人的傳承顯得尤其重要。對傳承人和傳承藝人的保護,就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直接保護。如果傳承人或傳承藝人出了問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就會受到影響。為了加強舞草龍傳承藝人梯隊培養,縣政府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其一,壯大傳承人隊伍??h政府要責成文化局積極開展普查工作,根據國家出臺的相關文件精神,對具有高超扎龍技藝并符合要求的編制藝人,積極向上級文化部門進行申報,成為傳承人,以壯大傳承人隊伍;其二,培養年輕傳承隊員。舞草龍對舞龍隊員的身體條件有著較高的要求,要求參與者擁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完成各種表演。文化部門可以通過宣傳繼承和弘揚傳統民族文化等方式,引導、鼓勵、吸引年輕人加入舞草龍的行列,培養更多年輕的舞龍隊員。

3.4 消除傳承人與傳習藝人間的矛盾

穩定是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障,龍勝侗族舞草龍的發展也是一樣。傳承人和傳承隊員應以大局為重,對于傳承人與傳習藝人之間的矛盾,可以由縣文化館和村委會出面,分別對傳承人和傳習藝人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讓傳承人和傳習藝人清楚國家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方針政策,了解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和意義,深刻認識到傳承人和傳習藝人相互間長期對抗對舞草龍發展的不利影響等。通過積極的交流溝通,消除相彼此之間的誤會和隔閡,化干戈為玉帛,從而共同攜手為傳承與發展好龍勝侗族舞草龍多做貢獻。

3.5 改變侗族舞草龍單一的傳承模式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方式包括:師徒傳承、家族傳承、社會傳承、群體傳承和神授傳承等。龍勝侗族舞草龍要得到更好的保護和發展,需要改變目前單一的傳承方式。在現有傳承方式的基礎上,應該以更為多元的方式拓寬傳承渠道。龍勝侗族舞草龍可以結合自身的發展實際,以家族傳承為主要方式,并結合傳習館傳承、師徒傳承、社會傳承及群體傳承等多種方式,逐步將扎龍舞龍技藝在全村范圍內推廣開來。只有吸引更多群眾了解并參與到扎龍舞龍活動當中,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舞草龍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進而更好的發展。

3.6 開發“草龍文化旅游”品牌

適度的旅游開發可以很好的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區的經濟發展,提高當地的財政收入。對于龍勝侗族舞草龍而言,一方面要加以保護,盡可能的保留住它所蘊藏的最本質、最原生態、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基因,將這些原汁原味的文化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另一方面也要適度的進行旅游開發,打造“草龍文化旅游”品牌。龍勝縣是廣西乃至全國范圍內有名的旅游縣之一,縣內旅游資源豐富,節慶活動頗多。龍勝侗族舞草龍可以通過表演、展出等形式走進景區、融入到節慶活動當中,通過各式文化節集中展示侗族的編制文化、體育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及其它相關的民俗文化,將其打造成為龍勝縣內具有侗族特色的民俗旅游項目,形成文化品牌。

3.7 推動“草龍文化”進校園

學校是傳播文化最為理想的場所之一。通過定期聘請傳承人、扎龍舞龍藝人到學校授課,把侗族“草龍文化”引入學校,讓教師和學生能更直接的接觸侗族草龍文化,了解草龍的發展歷史,學習草龍的編制和舞技,讓教師和學生在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牢固樹立終身參加體育活動的觀念,讓學校成為保護和傳承侗族“草龍文化”的穩定資源,培養教師和學生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利用學校擁有的教育資源和科研優勢,更好地促進侗族“草龍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3.8 拓展“草龍賽事”交流

表演、比賽是最好的展示龍勝侗族舞草龍特色和風采的方式之一。龍勝侗族草龍應該充分借助這兩種方式,加強與其它地區的交流。通過交流,一方面可以起到良好的宣傳作用,推廣龍勝侗族舞草龍文化,另一方面還可以借鑒吸收其他民族舞龍文化的成功經驗和精髓,發展龍勝侗族舞草龍文化。同時,舞龍隊員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芍^一舉多得。

[1] 牟延林,譚宏,劉壯.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 呂韶鈞.舞龍習俗與民族文化認同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

[3] 張斌.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的中國傳統舞龍的繼承與創新[D].湖南師范大學,2008.

[4] 朱凡瑾.少數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5] 王文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論文集[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159.

A Pareto Analysis of Longsheng Dong Grass Dragon Dance Inheritance from the Horiz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U Yun, etal.
( P.E College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Guangxi, China )

Using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pareto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ores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minority folk culture her itag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restriction factors,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ongsheng dong grass dragon dance, puts forward beneficial countermeasures to Dong grass dragon dance heritage and formulates regional supporting system to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ongsheng Dong grass dragon danc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factors; Pareto analysis

廣西哲學社科課題項目(11CTY004)階段性研究成果,廣西文科中心“廣西跨越式發展研究團隊”子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

劉昀(1975-),廣西桂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

猜你喜歡
舞龍侗族藝人
唱支侗族大歌獻給黨
湖南省通道自治縣侗族大歌的傳承和發展
舞龍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王君安:尹派守藝人
舞龍舞獅進校園
“守藝人”孫曼亭: 慢漆坊里聲聲慢
九寨侗族斗牛賽事管理模式的分析
花燈藝人
猴子殺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