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古詩文與中國園林

2016-09-02 13:10蘇秀榮
現代園藝 2016年13期
關鍵詞:園林藝術造園意境

蘇秀榮

摘要:意境,是中國園林的靈魂所在。在中國五千年文化土壤上孕育出來的園林藝術,同中國文學有著密切的關系。詩以山川為境,山川亦以詩為境,本文旨在通過古詩文之與中國園林盤根錯節的關系,來闡述中國文化對于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性。

關鍵詞:造園;園林藝術;意境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論詩》)。中華民族歷來是最具詩意的民族。詩言志,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寄情山水,嘯傲煙霞,留下無數千古傳誦的詩篇佳作。清風明月,山水之間,此為天造,人類不動一分一毫,已是驚鴻之美;而詩詞歌賦、紙扇瑤琴,此為人造,同樣具有鬼斧神工之美。含蓄內斂、詩情畫意的中國園林,亦是獨具古典美、東方美的人造之物,它從不大開大合顯山露水,卻無時無刻不流露著造園者的文人意境。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曾說過:“詩以山川為境,山川亦以詩為境”。而意境,是中國園林的靈魂所在。

根本而言,園林是人們所創造的理想世界。真實世間難以獲得的理想,乃至夢想,在此一方小小天地中得以寄托、追求和實現。正如“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也”。園林的最高理想境界,西方人那里是天堂的伊甸園,中國人這里則是現世的山水間。中國園林歷史悠久,“園林”一詞早在晉代張翰《雜詩》“暮春和氣生,白日照園林”中就出現了,但是古代沒有專業園林家,園林大多出自文人雅仕,立意構思多來自于詩詞歌賦。園名、匾額、楹聯是意境最具象的載體;而造園的一系列藝術手法及布局立意便是意境之于園林的一種抽象的表現形式。

1 園名、匾額、楹聯

1.1 園名

《紅樓夢》中說“偌大景致,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也覺寥落無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書中論古今,字間含大千。園名雖片辭數語著墨不多,卻能將萬千氣象及造園意境含蓄地表達給游者,對園景欣賞有提示和深化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尋常難以注意到的特殊景象,而且因其文學性使得景致營造更加耐人尋味,實為造園家賴以傳神的點睛之筆。在現存的中國古典園林中,很多園名都是取自古詩文。如蘇州“滄浪亭”,為宋代著名詩人蘇舜欽因感于“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而題名;無錫“寄暢園”取自王羲之《答許椽》詩:“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揚州“寄嘯山莊”取意陶淵明詩句“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而命名就揭示出造園的根本寄托所在。如“拙政”、“網師”、“寄嘯山莊”等園名,明確表達了主人追隨古人隱逸精神而退隱園林,體現了一種獨立清高的文人品格。

1.2 匾額、楹聯

匾額橫置景點門頭或月洞門上,在園林中多為景點的名稱或對景色的稱頌。楹聯通常與匾額相配,或樹立門旁,或懸掛在廳、堂、亭、榭的楹柱上。楹聯字數不限,講究詞性、對仗、音韻、平仄、意境情趣,多來自于古詩文。其節奏明快、精煉工整,可詠物言志,表達景點的意境及造景者的藝術思想,將可觀可體會的眼前實景升華為可感可意會的心中思想情感,使游者此時此刻的心境與眼前的美景和造園者當時的精神境界形成共鳴。

蘇州獅子林“暗香疏影樓”出自于宋代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蘇州滄浪亭,石柱上石刻楹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上聯選自歐陽修的《滄浪亭》詩中“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下聯出于蘇舜欽《過蘇州》詩中“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而園中最大的主體建筑明道堂,取“觀聽無邪,則道以明”意為堂名。長沙岳麓書院門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其中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雖楚有材,晉實用之”;下聯“于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于斯為盛”。蘇州拙政園“遠香堂”取自于北宋周敦頤《愛蓮說》“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與堂前池中亭亭玉立的荷花相得益彰;而“與誰同坐軒”取意于蘇軾《點絳唇·閑倚胡床》“閑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發的境域事物之外,給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引人入勝。蘇州網師園的月到風來亭取意于韓愈的詩句“晚色將秋至,長風送月來”;其楹聯“園林到日酒初熟,庭戶開時月正圓”明波若鏡,月夜星空,清風徐來,令我們在欣賞眼前美景的同時不禁感受到園主寄憂樂情懷于山水之間的赤子之心。

作為中國文化中一種獨特的思想和藝術表達形式,匾額、楹聯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言有盡而意無窮,它將幾千年的中國詩文與中國園林這兩種獨樹一幟的文化藝術形式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供后人欣賞玩味,也對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有著重要的指導和啟示作用。

2 造園藝術手法

在詩詞、繪畫等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之間,節奏與韻律、變化與統一、虛與實、明與暗、收與放、柔與剛、時空序列、起承轉合以及文脈和時代色彩等等,相關藝術手法給予園林的啟示無處不在。清代錢泳在《履園叢話》中說:“造園如作詩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應。最忌堆砌,最忌錯雜,方稱佳構”。

2.1 古詩文與園林的藝術手法

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繪畫雕塑,甚至影視,在形形色色的藝術形式之間,它們的創作藝術手法和美學理論基礎是大致相通的。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園林亦然。園林藝術是再造“第二自然”的藝術,應以“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原則去再造自然之美,將萬千氣象濃縮于咫尺之間,“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正如詩詞中寥寥幾句卻飽含詩人心中無限情感。

園林是一種多維空間供游人身臨其境進行游賞,組織景區、分隔空間使全局既有分隔又有聯系,各個景區互相呼應襯托;布局應突出主體,分清主次;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道路等分隔空間,有開有合,有聚有散,抑揚頓挫,使全園既有變化又有統一,步移景異;還可充分利用門、窗、廊等通過借景、框景等手法將游人視線引向遠處,美景入畫,使游人在有限的空間里感覺有無窮的景,不盡的意。杜甫的《絕句》中“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便是對框景最好的反映。

2.2 古詩文與園林的結構

元代范德璣《詩格》曰:“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水?!睂τ诠旁娢膩碚f,最重要的結構莫過于起承轉合?!捌稹笔瞧鹨?,即詩文的開頭,其一應力求平直漸進,主題相關,其次就是懸而未決,留有余地;“承”要銜接有度,落地有聲,但更重要的是應達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轉”是轉變,即事件結果的轉折,“轉”就作詩的手法而言,比如從描繪山水轉到抒情議事,或從詠物轉到借物言志,又或從懷古轉接到時世感嘆,亦或反之亦然?!昂稀笔菍υ撌录淖h論,以及表述結尾。在收尾上詩文講求留有余音,是更加令人陶醉美妙之處。對于園林藝術而言,起承轉合的結構同樣適用。開始——發展一高潮——轉折——結束,通過一系列景點的起、承、轉、合展開空間序列,又將靜置的事物賦予了時間的屬性,渾然天成。好的園林,游于其中,猶如聽一位智者將一段故事娓娓道來,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便是園林的靈魂所在,也是造園者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3 布局與立意

古詩文可作為造園或者古園林修復的模本,即化詩文為園林。成都杜甫草堂便是依據杜甫詩作的描寫及歷史的格局而建,真實地再現了“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曲抱村流”、“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等杜甫所描繪的詩意景象。又如紹興沈園是依據舊址古跡和南宋詩人陸游與表妹唐琬的愛情故事以及陸游的詩詞描述修復而成的古典園林,亭堂碑石、山水花木、詩詞歌賦,有情有景,有實體有靈魂,“人間萬事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

4 通過古詩文解讀園林

中國古典園林從萌芽到成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從奴隸社會末期到封建社會,從最初的臺、囿、園圃到皇家園林、私家園林,伴隨著改朝換代、時代變遷,除現存的距今較近的少數園林外,大多數古典園林早已不復存在,我們無法身臨其境去領略去解讀當時的狀況,而無數描述園林景象的詩篇佳作便成了最好的途徑。如王維的《輞川集》便是對中國造園史上山水風景園林代表作-輞川別業的最佳考證,通過對《輞川集》的解讀,我們可以了解這座莊園的景觀要素、空間關系以及王維的情感境地等。

5 小結

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當今社會,精神文明顯然并沒有跟上前者的步伐。對于行色匆忙的人們來說,確實需要詩意的棲居來消除疲倦,陶冶情操。作為園林景觀行業的一員,我們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美學情操和藝術文化修養,營造有詩意、有靈魂的園林美景,為人民生活環境的提高和中國園林的發展添磚加瓦。從中國文化到中國園林,只有景觀設計師們不斷繼承和發揚先輩遺留下來的文化精髓,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將文化和園林緊密結合,不盲目崇拜、亂搬濫造華麗浮夸的外國風格,不斷探索和研究適合我們中國本土特色的現代園林發展道路,才能使獨具魅力的中國園林藝術風格源遠流長,屹立于世界園林而經久不衰。

(收稿:2016-03-02)

猜你喜歡
園林藝術造園意境
春色滿園
中日古典園林的造園理念研究
淺談隱逸文化與中國園林
“盛世造園”說考論
園林藝術中新技術以及新材料的應用
園林藝術設計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作用探討
一朵花的意境
環境——雕塑意境的延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