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稱贊黃蓋有“革命的自覺性”

2016-09-10 07:22桑亞平文三毛
湘潮 2016年1期
關鍵詞:歇后語周瑜水庫

桑亞平 文三毛

在中國以及海外華人社會里,流傳著一句家喻戶曉的歇后語:“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北疽馐侵钢荑ご螯S蓋和黃蓋挨打都是自愿的,后常用來形容當事雙方心甘情愿,別人不必多慮。

周瑜,是東漢末期的東吳都督、三軍統帥;黃蓋,是周瑜麾下的一員大將,三國時零陵郡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毛澤東一生喜讀西晉著名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和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黃蓋這個“老鄉”終生不忘。

毛澤東從革命角度評價黃蓋

黃蓋,字公覆。少時家境貧困,受了很多苦。他3歲喪父,7歲喪母,跟隨兄嫂生活。然而,他從小就有一股要干一番大事業的豪情壯志,經常在打柴維持生活之余,勤奮攻讀,并鉆研一些兵法。后來,他當上了零陵郡府的一個小吏,并因學識淵博、品行端正而被舉為孝廉。在東漢末年“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亂世中,不甘平庸的黃蓋決心跟隨孫堅建功立業。孫堅南破山越,北抗董卓,黃蓋隨之馳騁疆場,功勞卓著,被提拔為別部司馬,成為統帥千余兵馬的將軍。孫堅死后,黃蓋追隨其子孫策,孫策死后又追隨其弟孫權,南征北戰,沖鋒陷陣,成為東吳的一員得力戰將。在《三國演義》赤壁之戰中,黃蓋因自獻“苦肉計”而成為“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這句歇后語的主角之_。

赤壁之戰中,東吳老將黃蓋向周瑜提出愿意詐降曹操,以便借機火攻曹軍。周瑜道:“不受些苦,彼如何肯信?”黃蓋當即表示愿受皮肉之苦。次日,周瑜會集眾將,令諸將各領3個月糧草,準備御敵。黃蓋故意極力反對,提出若不能及時破曹,不如投降。周瑜大怒,責罵黃蓋渙散軍心,下令將黃蓋斬首。眾將苦苦求情,周瑜怒不可遏,推翻案桌,叱退眾官,將黃蓋剝去衣服,拖翻在地,喝令責打黃蓋100脊杖。打到50棍時,黃蓋已皮開肉綻,鮮血進流。眾將官又苦苦求免,周瑜指著黃蓋說:“汝敢小覷我耶?且寄下50棍,再有怠慢,二罪俱罰!”說罷含恨入帳。黃蓋當眾受辱被刑,曹兵的細作親眼得見,忙把此間情由報給曹操。恰在此時,黃蓋又差人秘密給曹操送來降書。向來機敏過人的曹操此番也被蒙住了,對黃蓋的投降深信不疑。后來,黃蓋利用曹操的輕信,將艦船堆滿柴草,灌上膏油,趁東南風起,靠欺詐迫近曹營,放起大火,燒得曹軍死傷無數,從而為孫劉聯軍的赤壁破曹立了大功。

黃蓋和周瑜為了實現孫劉聯軍的戰略計劃,戰勝曹軍,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共同完成了欺詐曹操的“苦肉計”。小說中的這個生動形象、膾炙人口的情節,被后人提煉成一句歇后語。對這句歇后語的釋義,博覽群書的毛澤東自然了然于胸,并對此作出一個新奇的引申——他認為,黃蓋有“革命的自覺性”。

毛澤東詼諧引用“周瑜打黃蓋”的歇后語

1938年,毛澤東給陜北公學的學生們講演,想到了“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這句歇后語。

當年2月的一天,毛澤東在成仿吾、羅邁、邵式平、周純全等陜北公學校領導的陪同下,來到該校,準備向學生們講話。那時,國統區的一些青年學生沖破重重封鎖,來到革命圣地延安,進入陜北公學學習。

毛澤東環視一下會場,說:“同學們,過去你們大都是城市里的洋學生,現在成了山溝里的土學生?!?/p>

毛澤東指了指會場,又說:“你們看,開會沒禮堂,上課沒桌子,睡的是土窯洞,吃的是小米飯,你們能不能吃苦呀?”

“能吃苦!”同學們齊聲回答。

“你們愿不愿意吃苦???”

“愿意!”

“為什么要自愿到延安來吃苦呢?”

毛澤東這一問,會場上頓時寂靜下來。過了一會兒,同學們給出了各種不同的回答:有的說為了參加革命,有的說為了學習馬列主義,也有的說延安有毛澤東、有共產黨給我們做榜樣……

毛澤東接著詼諧地說:“這叫周瑜打黃蓋,愿打愿挨,革命的自覺性嘛!不能吃苦怎么能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不能吃苦怎么能建設新中國?”

誠然,打擊入侵者和建設新中國都是艱苦備嘗的事業。青年學生們舍生忘死奔赴延安,他們已經初步具備了自覺吃苦的精神。東漢末期,黃蓋為了打擊入侵曹軍不怕皮開肉綻;而今,青年知識分子為了抗擊日寇不怕風餐露宿,住土窯,吃小米……

毛澤東引用這句歇后語,在輕松幽默的談話中,把歷史和現實巧妙地連接起來,恰到好處地提倡了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自覺奉獻的精神。而且,這種倡導,不是簡單說教,不是硬性灌輸,而是循循善誘、春風化雨。青年學生們聽了“周瑜打黃蓋”的比喻,定當會心一笑。

毛澤東在青年時代,就常常提起“嚼得菜根,百事做得”的俗語,后來參加革命了,他又多次引用“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這句古語。這兩句話,都闡明了一條縱貫古今的成功道理:吃得苦,艱苦奮斗者,定能事業有成。

毛澤東在多種場合多次提到黃蓋

毛澤東是一直記著黃蓋的。

1958年5月8日,毛澤東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的一次講話中,主要講了“破除迷信”的問題。他特別強調:從古以來,發明家在開始時都是年輕的,學問比較少的,被人看不起的,被壓迫的,為什么這些人能變成發明家?這是因為他們的方向對。學問再多,方向不對等于無用。毛澤東還講到年輕人勝過老年人,知識少的人勝過知識多的人,并舉例子提到赤壁大戰時的兩個年輕人——周瑜和諸葛亮,同時也提到了并不年輕的黃蓋。他說:“這里還有我的老鄉黃蓋,湖南零陵人,他也在這個戰役中立了功,我們老鄉也不勝光榮之至?!?/p>

毛澤東稱三國時的湖南零陵人黃蓋為“老鄉”不無調侃之意,說為黃蓋在赤壁之戰中立功而驕傲,則更顯得幽默詼諧。那時已65歲的毛澤東,講話時意氣風發,精神振奮,全然不知老之將至,其革命自覺性可謂大矣!

過了一年多,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回到父老鄉親們中間。26日下午,他聽說韶山修了一個水庫,一生酷愛游泳的他高興地說:“我要到韶山水庫洗個澡?!鄙厣剿畮煳挥诘嗡慈肟谔?,是1957年修建的一個小型水庫。水庫兩邊地勢陡峭,山上林茂竹綠,幽雅清靜,奇花異草,香氣撲鼻,山澗股股清泉匯集水庫,碧波蕩漾。毛澤東在水庫右岸下了水,陪同他回韶山的羅瑞卿、王任重也跟隨下了水。另外還有幾個水性很好的游泳健兒陪泳在他的左右。

游泳時,他問身邊的一位年輕人:“你是哪里人?”

“零陵人?!蹦乔嗄昊卮?。

毛澤東又問:“三國時候,你們零陵出了個黃蓋,你曉得嗎?”

那青年顯然不知黃蓋何許人也,于是請教毛澤東一句:“黃蓋是哪個公社的人?”毛澤東只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懂得的歷史太少了,只微微一笑了之。也許,他在為年輕人不知道黃蓋,當然也不知道黃蓋的革命自覺性而遺憾吧!

1963年5月8日,毛澤東在杭州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的一次講話中,談到要集中精力抓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時,即興一路發揮:“就是要不唱天來不唱地,只唱一出《香山記》。這是描寫妙莊王女兒的一本書,頭兩句就是這樣。事物是可以割斷的。天也不唱,地也不唱,只唱妙莊王的女兒如何如何。比如看戲,看《黃鶴樓》,天也忘了,地也忘了,其他的戲如《白門樓》也忘了,只看我的同鄉黃蓋。你們中央局就開這樣的會,不唱天,不唱地,只唱《香山記》?!?/p>

這里談抓主要矛盾,舉看戲的例子,毛澤東思緒云騫,又聯想到“同鄉黃蓋”。雖然說的不是革命的自覺性,但從一句“只看我的同鄉黃蓋”,可見毛澤東對黃蓋印象之深。

猜你喜歡
歇后語周瑜水庫
道不盡的水庫釣魚
一氣周瑜(二)
一氣周瑜(一)
空中有個隱形水庫
歇后語知多少
我掉進水里了
貴州省水庫空間分布研究
周瑜與諸葛亮對詩
“雞當了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