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城的中山情

2016-09-10 07:22韓靜
小康 2016年22期
關鍵詞:中山陵孫中山南京

韓靜

孫中山一生到過的城市數不勝數,但是他最鐘愛的還是南京。南京城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兩千年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的見證地,又是他百年之后的長眠之地。

至今已有2500年建城史的南京,總面積6597平方公里,它位于長江下游中部地區江蘇省的西南部,是我國長江三角洲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和“一帶一路”戰略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節點城市,中國歷史上它長期是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公元229年,孫權建立南京歷史上第一個封建政權,而千年之后,孫中山在南京親手結束了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南京這座有故事的城市,直接見證了中國近現代榮辱興衰的歷史,也見證了孫中山與南京這座城市之間的特殊情感。

10月31日早8點半,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洪秀柱率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冒雨拜謁南京中山陵,進入大廳瞻仰孫中山像。30日,洪秀柱對江蘇省委表示感謝,并談到南京對中國國民黨來說有著特殊的感情和意義,要拜謁中山陵,緬懷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功績。

91天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先生逝世之后,南京便成為后代追尋偉人足跡的必到之處,當人們開始追尋那些有關辛亥革命蹤影的記憶時,1911年10月到1912年4月孫中山卸任的這段時期,都被視為是開啟中國歷史新紀元的重要轉折點。

1911年12月29日下午4點,同盟會本部在上海外灘匯中飯店,即今天的和平飯店南樓召開了歡迎孫中山大會。在這次大會上,孫中山第一次公開在祖國的土地上,向中華同胞和世界暢談了三民主義的建國綱領。就在這次大會上,距離上海300多公里的南京,傳來了選舉的結果。孫中山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滬寧線上海北站歡呼聲此起彼伏。在滬軍都督府衛隊護送下,由南京特派代表陪同,孫中山登上了專列,奔赴南京就職。一位當時在場的人這樣描述這一歷史時刻:“沿途軍隊及紳商人民來送者,人山人海。開車時,送者皆脫帽為禮,總統亦還禮。沿途各站,共和萬歲的呼聲,聞于數里?!?/p>

與舊時代決裂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舉國歡騰。此后3個月內,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所頒布的一系列有利于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和促進社會進步的政策法令(各項改革法令30余件),勾畫出了中國成為現代國家的雛形。

其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捍衛了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保障了國民的自由、平等權利及人身財產安全,初步構建了共和制國家的運行機制和民主政治基本構架,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1912年2月12日 宣統皇帝宣布退位,延續了兩千年的中國封建專制統治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3月5日,孫中山發布《命內務部曉示人民一律剪辮令》,法令頒布之后,這一年的夏天,南京城中老百姓的辮子差不多都剪完了,剪辮子成了普通人與舊時代決裂最直觀的表達方式。

1912年4月1日,孫中山正式辭去臨時大總統一職。不久,孫中山離開南京回到上海,在那一刻孫中山可能沒有想到,有生之年,他再也沒有踏足南京這片土地。

南京城的中山情

在時光的雕刻流轉中,勾連著過往和未來的南京樣貌經歷著更迭變遷,但唯一不變得還是那些與孫中山的名字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建筑和地名。

南京的中山路,是南京的一張名片,也是中國最早的中山路,為迎接孫中山先生靈柩而建,并由此而得名。它位于南京的市中心,這條2公里,寬40米的南北向交通干道見證了南京百年來的歷史,也伴隨著中國的大變革一點一點延伸至今。

而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處,是一幢坐北朝南的西式平房,南京解放之后,總統府一直作為機關的辦公場所,20世紀80年代以來,機關單位陸續搬遷,并于1998年在總統府舊址之上,開始籌建南京中國近代史博物館。

孫中山當年的住處在園東北的跨院內,是一座中式3開間的2層小樓。樓下3間起初住衛士,后住眷屬。樓上3間,東邊是臥室,中間餐室,西邊浴室,餐室壁上掛“博愛”條幅。按照過去簡樸的陳設,舊址均恢復原貌,并對外開放,每天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來到這里試圖更親切的接觸偉人孫中山的過往人生。

長眠之處的追憶

1925年3月12日9時30分,孫中山逝于北京協和醫院,享年59歲。在孫中山彌留之際,孫中山表達了安葬紫金山的遺愿。南京民國政府在紫金山選址建造中山陵,從1929年開始,孫中山永遠地安息在這里。

值得一提的是,自古以來在中國也只有帝王的墳墓,才被稱為“陵”,而南京城用這種最隆重最特殊的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正是基于南京人民與孫中山先生之間的親密關系。

如今從南京的中山碼頭出發,一路前行,經過中山門,從中山北路一直到中山東路,在中山東路的盡頭,就是中山陵。而這條全長12公里的路線,正是87年前,孫中山先生靈柩運往中山陵的路線?,F在從中山陵景區正門到先生的安息之地,要走392級石階,表示當時3億9千2百萬中國人民對孫中山的擁戴。

整個墓區平面形如大鐘,石碑上篆刻著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囑咐,三門牌坊上刻著“博愛”兩個濃縮孫中山精神實質的大字。走出孫中山的墓冢,沿著通幽曲徑,經中山書院,到曾經的藏經樓、如今的孫中山紀念館,一路可見瞻仰先生的人不斷往來。近年來,連戰、吳伯雄、宋楚瑜、郁慕明等臺灣黨政要員多次拜謁中山陵,近日洪秀柱一行也冒雨拜謁南京中山陵。對孫中山的共同敬仰,成為加強海峽兩岸交流、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重要紐帶。

南京民革宣傳處王曉紅處長接受《小康》記者采訪時表示,南京作為辛亥革命史中不可或缺的地標性城市和孫中山先生的長眠之處,紀念活動早在今年年初便投入準備,當地各界團體組織和藝術家們通過書畫、座談、藝術舞臺劇等形式的祭奠方式,在2016年上半年便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的華人華僑前來南京拜謁祭奠。

南京民革文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仲山對《小康》記者說,孫中山思想是中西文化結合而西方文化占比較大比例的思想結晶,同時也是“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的先進思想,他留下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思想“和平統一”是孫中山思想研究中極為重要的遺產,非常值得后人傳承和學習。

“特別是孫中山建國方略對后來南京民國及現代的城市建設到文化都產生積極影響。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有密切的關系,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具有借鑒作用?!蓖踔偕竭€強調,孫中山的精神是兩岸中華兒女承認一個中國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之所在,是振興中華、促進祖國統一重要的力量。

編輯/張玉榮

猜你喜歡
中山陵孫中山南京
南京比鄰
游中山陵
別開生面先行者——孫中山的哲學創意
“南京不會忘記”
南京·九間堂
風雨90載中山陵
又是磷復會 又在大南京
中山陵為何無墓志銘
民國時期孫中山郵票賞析
孫中山民生主義的現代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