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教育綠色發展,深化“供給側”改革是關鍵

2016-09-10 07:22曉恭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1期
關鍵詞:供給側導向供給

曉恭

學生是公共教育服務的最終體驗者。改革要取得成效,要將“以學生為本”落到實處,就要使各項改革舉措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和認知習慣,不斷提升學生的實際獲得感。學校要給予學生充分自由、平等、公平的發展機會,在教育方針和課標框架內,促進其健康、快樂成長。教育的價值和成果質量體現在對每個學生發展的支持和增值上,以及為學生一生成長、和諧進入社會所奠定的身心基礎。政府是基本教育公共服務供給的主導者,決定著目標的達成度、目標與過程的吻合度等,同時,也間接影響或決定著資源供給的水平和服務質量的高低。

區域基礎教育需要以創新促綠色發展,統籌協調課程設置、考試評價、招生錄取等多個環節,進一步開放、拓展教師及學生的資源觀和環境觀,促進共學、共享、同踐行的可持續發展狀態,從而形成消費觀引導下的廣義教育資源供給與服務,關注學生的實際獲得。

建立服務于學生成長的統一戰線,就必須努力提高基礎教育供給端的質量、效率和創新性,尊重和貼近學生的消費習慣,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同時,還必須努力改善基礎教育供給結構,突破單一結構的課程供給、資源供給、考試評價供給,形成豐富、多元、可選擇的新“供給側”結構,實現從“需求側的拉動”到“供給側的推動”的轉變。

深化基礎教育“供給側”改革,需要實現三個轉變:從管理導向轉向服務導向,從學科導向轉向學生導向,從結果目標導向轉向發展目標導向,并在政策和制度層面加以固化。

一是由層級式的管理導向轉向精準式的服務導向。從“管理”轉變為“服務”,旨在積極推動政府新型教育治理觀的形成,在政策和制度的設計、制定、落實全過程中始終把學生放到正中央。以學生為本要先把學生放到心里,然后再考慮政策措施。服務導向下的課程管理會賦予學校和學生更多課程實施和消費的選擇權;考試評價改革會形成科目可選擇、賦分可選擇、題目可選擇、答案開放性的系類調整;資源治理會穿越多種邊界,為學生成長提供更多教材教輔之外的拓展資源和社會實踐機會,形成真正意義的社會大課堂。

二是由以知識體系為主的學科導向轉向以成長發展為主的學生導向。學科的本質其實是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但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面對的學生是不斷變化成長的,其中影響學生一生發展的是核心價值觀、核心素養。學生導向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利的同時,還賦予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愿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權利,賦予學生更多探究、質疑和創新的權利。在教學資源選用、作業布置方式、考試評價的價值觀立意等環節上,整體體現育人目標。學校對教師、班主任、學生的評價不再是單純的學科成績,而要有面向學生核心素養的評價診斷手段和制度安排??颇坎辉俜种骺?、副科,學生不再是主科成績排名下的好壞學生。

三是由靜態的結果目標導向轉向動態的發展目標導向。兒童的成長發展是動態的、可塑的、逐漸孕育和培養的,動態的發展目標導向就是要在小學階段(甚至幼兒園)挖掘、釋放學生的天性,培養學生的興趣、核心素養,初中和高中的發展規劃也要順著小學固化的興趣、核心素養培養學生,把獨立的學習尊嚴還給學生,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釋放,尊重學生自然的發展軌跡。這種發展性體現在每天的課堂教學是民主、自由與開放的,不讓學生固化在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上,教出發現問題的視角和解決問題的思路;體現在考試評價中題目內涵的變化,考出發展性思維,在試卷中允許學生盡情思考,展現其思維過程,讓學生感覺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是能夠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的,是能解釋生活現象的。

基礎教育綠色發展,深化“供給側”改革是關鍵。說到底,這也是基礎教育戰線群眾路線作風轉變的關鍵,讓學生有實際的獲得感,是最終的、也是唯一的目的。

猜你喜歡
供給側導向供給
以生活實踐為導向的初中寫作教學初探
“偏向”不是好導向
需求導向下的供給創新
犬只導向炮
一圖帶你讀懂供給側改革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長征途中的供給保障
也談供給與需求問題
創新創業為“供給側”蓄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