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課程理念下地理教學新嘗試

2016-09-20 06:37魏治儉
考試周刊 2016年71期
關鍵詞:家鄉生活化生活

魏治儉

教育是為國家建設培養人才的,地理教育也不例外。地理是一門以“人地關系”為主線,包括地球上的大氣、水、巖石、礦物、生物、土壤、資源和能源、工農業、人口與城市等地理環境,涉及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學科。地理新課程倡導“關注貼近學生活的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若恰當地聯系本市、本縣甚至本校地理環境舉一些生動的例子,適時穿插進行鄉土地理教育,恰當地舉例、啟發學生思考或撰寫小論文等,則既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幫助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又可多介紹一些本地的特點、規律、優勢和美好的發展前景及國土整治措施,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祖國最美好,家鄉最可愛”,樹立“長大以后為了家鄉而努力”的理想,又可將國情、鄉情教育融為一體,激發學生愛國、愛家鄉的感情,從而培養他們為當地經濟建設而努力學習的觀念,為他們畢業以后參加經濟建設能因地制宜、趨利避害,改變家鄉做好知識儲備。為此,自己在地理教學中做了一些新的嘗試。

一、結合文本,樹立環保意識

環境保護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地理教育應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為我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奠定一定的基礎。我在講森林生態系統生態平衡時,問學生:“為什么學校后面的林場嚴禁砍伐?”學生經過討論后很容易明白該林場在保護城鎮不受洪災威脅及美化城鎮環境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在講人類與環境的反作用時,舉例說明保護學校所在地的小清河的重要意義,小清河因清澈而得名,后來因污染而變成“黑河”,反過來影響人們的生活和經濟發展,我問學生:“現在小清河還清不清,河里有魚嗎,為什么?”學生討論以后,自然得出小清河污染的原因、整頓工廠“三廢”排放、還我山清水秀的意義。保護環境需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通過這些鄉土教育,學生認識到發展生產時要注意保持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才能少走彎路,才能取得長遠的經濟效益,從而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二、聯系實際,進行國情教育

學地理、知國情、愛祖國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目的和內容。只有讓學生知國情,才能有愛國心、行報國志。教師應結合課本有關內容,滲透鄉情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本地資源優勢和地區經濟優勢、了解家鄉、認識家鄉、熱愛家鄉和建設家鄉。我在講野生動植物資源時,對學生講解了我縣森林覆蓋率達68.9%,珍稀植物野生臘梅、牡丹、水杉、紅豆杉的分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我縣豐富的植物資源和旅游價值。在講地質災害時,我就結合舟曲特大泥石流講解,收到很好的效果。學生通過老師講解,對家鄉有深入的認識,從而激發他們對家鄉的自豪感、使命。

三、引導學生善于觀察,關注人文焦點

在現實生活中,地理知識可以說無處不在,一方面,學生可以在學校和地理課本上學到地理知識,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獲取地理信息。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很多地理新知識和地理現象方面的疑問,此時往往是教師開展地理教育的最佳時機。對此,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多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尤其是生活地理中的一些人文焦點,是培訓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資源,地理教師可以此為載體,根據人文地理原理對現實中的一些人文熱點問題進行分析,同學生共同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案,進而實現學有所用的教學目標。作為研究人地關系的地理學,是一門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密切相關的學科。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逐步培養學生的經濟意識。我在講科學技術對農業的影響時,講了這樣一件事情:1965年以前我縣玉米畝產不足200斤,1965年由于采用新品種,畝產可達750斤,學生深切、具體地感受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科學技術改革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的印象自然深刻。在講地方病的發生時,我向學生講述了渭源的過去:新中國成立初期渭源人患“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狀腺腫大)的人多,而現在由于經濟的發展,“大脖子病”幾近絕跡。通過這件事,學生深刻體會到全縣經濟發展的快速。

四、加強生活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在“做”中學地理,是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所以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實現“教、學、做”之間的銜接與融合,充分發揮地理課程需要實踐、易實踐的教學特征,讓學生親身參與地理課程的生活實踐,進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例如,新學期結束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生一定的生活實踐任務,收集自己外出旅游時的導游圖或照片,然后開學后拿到課堂上一起分享,并借此進行延伸,引出如何看地圖、如何在野外辨別方向、如何畫線路圖、怎樣選擇交通方式、怎樣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等地理知識,從而真正讓學生感受地理學習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五、生活化的知識構建,鏈接新舊知識

新課程對于學習目標雖有具體的界定(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但新課程更強調課程的預設與生成。教師通常會置身于一種“尷尬”的境地之中,同時會“憤怒”于學生對地理的“一無所知”。其實,事實并非如此,原因在于學生腦海中已有的生活體驗及知識架構尚未與新學習的知識形成交集,或是尚未建立起新的知識鏈接。所以,與其只是尷尬或憤怒,不如重新審視課堂上生成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是否過急、過“硬”,在生活化的地理課堂上,教師的任務是將知識的硬水加以“軟化”,變成可口的“飲品”。這種“飲品”中富含學生的生活經驗及當下的社會背景,當注重到這種融合的時候,那么學生頭腦中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讓初中地理回歸學生的生活并為學生的生活服務,是地理課堂教學主要目標之一,所以地理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新知識解釋一些自然現象或解決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例如,在講到“地球的運動”時,我引導學生觀察太陽一天的變化,每天不同時間點太陽的方位,然后問學生太陽是不是圍著學校自東向西地轉,學生一般會回答“是”,然后我告訴學生我們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因為地球是圍著太陽轉的,所以是我們的學校圍著太陽轉。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出來,都迫切地想看一下地球圍著太陽轉的具體情境,從而為教師接下來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學生掌握這部分內容后,再將學生拉到野外,教導學生如何在野外辨別方向,從而實現地理知識向生活的回歸與服務。

總之,地理課堂教學不應該是刻板的,而應該是與生活相聯系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地理課堂教學不應該僅僅是為了學習課本中的知識,為了應付應試教育看中的成績,而應該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生活,與生活相融合。構建生活化的課堂,使“社會即是學?!薄吧罴词墙逃?,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里敞開胸襟,把生活擁入自己的懷抱,去想象、去體驗,從而使地理教學更生動、更有效。地理教學走向生活化是教學改革的基本方向,但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既沒有現成的理論,又沒有成熟的實踐經驗?!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會不斷地摸索,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改變自己,使自己逐步適應不斷變革的教育形勢,成為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師”。

猜你喜歡
家鄉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寫作教學實踐
如何讓數學教學生活化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生活感悟
無厘頭生活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夏天的家鄉
家鄉美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