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語文教學的本質不能偏離

2016-09-21 13:56王小維
考試周刊 2016年69期
關鍵詞:終極目標本質語文教學

王小維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語文教學在創新形式、凸顯語文的人文性方面呼聲空前高漲,一線教師在實踐新課改理念的探索中,在創新課堂教學形式、發揮學生主體地位、體現以人為本等方面進行了很多嘗試,然而近年來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呈直線下降態勢,甚至顯現出許多讓人擔憂的現象,因此不得不重新審視語文教學的本質要求和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本質 終極目標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創新教學”、“以人為本”、“合作探究學習”等理念深深滲透到每位教師的腦海中。作為較開放、更富人文精神的語文學科,科任教師更是在創新課堂教學形式、體現人文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延伸教材內容上絞盡腦汁,花盡氣力。

然而,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語文水平和語文素質大打折扣,顯現出很多讓人擔憂的怪現象:首先是學生的寫字。且不談對漢字寫的規范與藝術,一些學生寫的字總是歪三倒四,缺胳膊少腿,對規范漢字的結構、筆畫筆順、字體本身所體現的意義等沒有任何的理解與認識,寫字隨心所欲,連最起碼的“寫正確”的要求都不達標;其次是學生的閱讀水平。學生閱讀一篇短文,翻來覆去,挖空心思,總是概括不到短文的核心意思,無法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精神實質,更談不上在文字中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與交流;再次是學生的寫作。小學六年的漢字學習,三四年的寫作訓練,經歷了人生最美好的童年時光,具備了一定的寫作基礎,但很多學生連寫個請假條、寫封書信都不能得心應手,寫篇作文總感覺無話可說,習作總是沒有中心、語無倫次、語不成句,“流水賬”一般,作文首先在字數上就達不到要求,即使達到了也是錯別字滿篇。最后是現代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我們給予學生多方面的知識培訓及多種補習班的綜合能力訓練,但高分進大學校門的莘莘學子在思想認識、為人處世上讓人一點不敢恭維,大學生違背人倫、違法犯罪的事件不斷發生,這是教育偏離本質的很好例證。面對痛心的教訓,我們不得不考慮“教育學生成人比成材更重要”的簡單道理。

諸如此類現象還有很多,所以很多老師都感嘆,現在的學生一級比一級差。面對現狀,我們不得不重新反思語文教學,不得不重新審視語文教學本質,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什么?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學到什么?

語文首先體現的是工具性。語文教學不管怎樣抓創新性、怎樣抓人文性,都不能丟掉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不能忽視字、詞、句、段、篇這些基本要素的學習,不能丟掉讀寫,否則的話語文教學只能是霧里看花。抓學生的傾聽與書寫,抓學生的閱讀與習作,抓課堂的訓練點,抓課外閱讀,通過語文抓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這是語文教學最本質的體現,莫不可因在教學上趕時髦興時尚而讓語文教學偏離本質。

一、語文教學要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強化基本能力的訓練。

字、詞、句是構成一篇文章的基本要素,是人際交往語言的基本要素,更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要素,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首先要進行字詞句的扎實訓練。如理解詞語的訓練,仿寫句子的訓練,仿寫片段的訓練,理解句子的方法指導,朗讀中感悟能力的培養等。最基礎的字詞句掌握了,學生在說話、寫作的過程中,總不至于出現語無倫次、前言不搭后語、錯別字滿篇的現象,也相當于有了進行高層次學習感悟的基本技能。近年來,國家特別重視學生的規范漢字書寫訓練,大部分學校都設有寫字課程,在學生的課余作業中安排進行一些書法的臨摹訓練,很值得提倡。

二、語文教學不能放棄朗讀和背誦。

聲情并茂、用心朗讀是培訓學生良好語感的重要方式,也是學生感悟語言美的重要環節,在語文教學中,要在“讀”上多下工夫,多花時間,課文解讀后的反復朗讀可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課文理解的理性認識,也可讓學生從有感情地朗讀中體會到作者的心聲和思想情感,真正體會文章的精神實質。

背誦是語文學習最主要的學習方式,我們不提倡死記硬背,但對于一些語文常識和經典詩文是必須強化記憶的。學好語文,必須有豐厚的積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這足以印證記憶積累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

三、語文教學要講求學生的感悟與熏陶。

語文應該是有靈氣的,一篇文章只有不斷解析品讀才能慢慢感悟其語言表達的魅力和作者思想情感的抒發,我們講求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能力的訓練,但語文教學不該單純是支離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學知識的傳授,在教學中抽出一段話,甚至幾個詞,翻來覆去地分析,使學生的思維越來越僵化,一篇課文學完也不知道文章主旨是什么,作者要從文中表達怎樣的思想情感。只有做到重點解讀品析,總體感悟把握,才能真正體會語言文字與作者思想的有效契合,進而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

語文教材是美的載體,每一篇課文都體現著不同的美的內容。有的歌詠偉大,有的歌詠平凡;有的歌頌善良,有的歌頌純真;有的鞭笞丑惡,有的鞭笞好妄;有的鞭撻落后,有的鞭撻黑暗……這些豐富多彩的語文內容無不寄寓作者審美情感。這就要求我們啟發、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了解人的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內心世界,由此而獲得審美感悟。

四、語文教學要注重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語文教學在人格塑造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它融知識教育、能力訓練、道德培養、情操陶冶于一體,采取理論灌輸、耐心疏導、情感感染、榜樣示范、實踐鍛煉等多種方法,使學生既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又受到情與理的潛移默化,從而陶冶情操、凈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1.要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旗幟,激發學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本身具有強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諸如岳飛的《滿江紅》、文天祥的《最后一課》等。

2.要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審美教育功能,在審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如果通過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曉之以理”,那么通過審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動之以情”。語文教材中相當一部分課文是文學作品,如朱自清的《背影》,這為進行審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條件。我們可以充分發揮作品的審美陶冶功能,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語言、形象、感情,指導學生辨別真假、是非、美丑、善惡,提高鑒別欣賞能力,以飽含情感的“可講因素”誘發學生感應的心靈,使之在美感共鳴中得到凈化,達到健康人格塑造的目的。

3.要注重在生活實踐中塑造健康人格?!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審美陶冶中吸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過生活實踐才能內化為具體的信念和行為方式,進而形成穩定的性格特征和情感認知。課外活動要“寓教于樂”,讓學生學得輕松、有興味,使其性格得到發展。

語文教學的務實與創新是統一的,不管課堂教學的理念如何改變、師生在教學中的角色如何轉變、課堂教學的模式如何創新,語文教師都要始終牢記要教給學生什么,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什么,語文教學不能偏離其本質。

猜你喜歡
終極目標本質語文教學
追夢路上,什么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回歸本質
童年的本質
終極目標
平安普惠趙容爽:我們的終極目標
——客戶的首選品牌
對求極限本質的探討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