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投資驟減,怎么辦?

2016-09-21 10:32
南風窗 2016年19期
關鍵詞:基建投資結構性民間

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不斷下降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所謂的“國進民退”,即政府對市場、國有企業對民營企業的一種結構性替代。

從2008年開始,中國的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就開始一路走低。在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的同時,雖然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基本穩定,但主要靠的是房地產和基建投資。

這種結構性的變化究竟意味著什么?是否可持續?假如不能?那我們又該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加以扭轉?

從這樣的投資主體結構來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下降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基本穩定所反映的不僅是經濟結構的變化,而且也是體制結構的變化。房地產投資與基建投資的增長代表著“國進”,而民間投資的下降則意味著“民退”。由此可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不斷下降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所謂的“國進民退”,即政府對市場、國有企業對民營企業的一種結構性替代。

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結構性替代呢?從體制角度來講,我們還是對市場缺乏信任,總以為市場力量推動下的增長不如政府干預下的增長為好,這里主要涉及產業結構與收入分配兩個問題,限于本文篇幅不做進一步展開。

從技術角度來講,因為有2008年全球金融與經濟危機的沖擊,從而需要政府投資來提升市場的投資信心,于是就有了2009年中國政府“四萬億”財政投資。如果這四萬億只是用于短期救市,市場信心恢復,政府就退出,那也沒有什么不可以。

但是,假如政府大規模投資成為常態,并由此而走上政府替代或者擠出民間投資的道路,那么就會從根本上改變社會資源配置的方法,即政府會替代市場而成為資源配置的主導力量。政府在救市成功后能不能順利退出,就要看政府當初是怎么入市的。假如是像美國財政部那樣,通過購買企業優先股向企業注資,那么在企業度過危機、恢復其資產負債表以后,政府的財政注資便可通過回購財政優先股的辦法退出。

但是,假如政府在救市時采取的是政府直接投資的辦法,那么就會因為投資項目的周期因素、以及由直接投資而產生的規模巨大的沉沒成本而難以順利退出。如果再考慮到既得利益和路徑依賴等因素,那么政府不僅無法退出,反而可能產生像今天這樣的“國進民退”的結構性變化。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政府主導的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這已被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在世界范圍內遭到失敗所證實。對此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來加以分析:

從供給角度來講,政府投資至少會面臨這樣三個無法克服的問題:一是“預算軟約束”,產生這個問題的根源就在于政府擁有向居民征稅的權力,花的是大家的“錢”;二是“信息不對稱”,政府不在市場,缺乏對市場信息的足夠了解,從而難以做出正確的決策;三是作為政府投資之執行機構的國有企業解決不了“為誰干”的問題,就像世界銀行早在1985年對全球國有企業調查研究后所發現的那樣,造成世界國有企業低效率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沒有“產權激勵”。

再從需求角度來講,政府投資與市場投資不一樣,不存在需求約束。高鐵應當生產多少?高速公路又應當生產多少?這些都不是由市場需求所決定的,而是源于政府有關部門的規劃。所以經常超出市場實際需求而難以實現供求均衡,結果不是變為過剩產能、就是成為無效(無回報)的投資。

進一步而言,假如受供給預算約束與市場需求約束的投資政府做不了,那么財政擴張政策下的政府投資就只能指向基建和房地產?;ㄍ顿Y可以直接增加GDP,這可以為宏觀管理層帶來政績,房地產投資可以為地方政府帶來稅收。因此,不管是基建投資還是房地產投資,與政府行為的目標函數是激勵相容的。

但是,這會帶來比如像高鐵產能過剩、房地產泡沫,以及由于體制結構性惡化造成的資源錯配等嚴重后果,進而造成經濟增長持續下降的危機。

為了扭轉這樣的被動局面,重振民間投資的信心,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堅定不移地執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重歸市場經濟道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為此就需要按照決議案,做以下改革:

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政府職能的轉變。轉變政府職能不是簡單地簡政放權,而是需要轉變其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角色,即從社會經濟資源配置的主體轉變成為社會公共服務的主體。為此就需要承擔起以下三方面的責任:第一,利用財政稅收生產社會公共品,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第二,在社會面臨金融風險或者危機時,承擔起“最后擔保人”的職責,以確保全社會的金融穩定;第三,在經濟衰退或者面臨危機沖擊的情況下,承擔起“最后雇主”的功能,通過增加政府支出來創造社會就業,充分發揮政府作為自動穩定器的作用。

由此可見,不轉變政府職能的簡政放權是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改革目標的;收費的基建投資不會進入企業生產函數,只會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與交易成本;而房地產作為土地與資本要素密集的產業,不可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反而可能帶來流動性喪失、貨幣超發與通貨膨脹的嚴重后果。

其次是要切實有效地保護私有財產的合法性。真正做到國有資產不可侵犯,私有財產也不可侵犯。與做交易不同,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周期很長,并且還有難以預測的沉沒成本,假如沒有可預期的投資回報與財產安全,便不會有這樣的投資行為發生。今天中國有不少人對外投資移民,說到底就是因為擔心對個人財產所有權而產生的一種套利行為。為了杜絕這樣的套利行為,通過進一步修法來確保私有財產的合法性與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改革。

最后,是要解除有關市場準入方面的政府管制、促進要素的流動性?;仡欀袊耖g固定資產投資最為活躍的時期;一個是在改革開放初期,那個時候就連農民都可以成為企業家;另一個時期就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講話后,中國出現了公務員下海創業的高潮。

但是近年來,隨著政府有關部門對市場進行全面的“產業管制”(其工具就是產業政策),市場準入已經不再自由,以致企業想做的事政府不讓做,政府想要做的事企業又做不了,最終導致政府投資對民間企業投資的替代。因此放松政府對市場準入的管制,鼓勵包括勞動力(特別是農民工)在內的要素自由流動,是撬動民間固定資本投資的最為重要的政策杠桿。

猜你喜歡
基建投資結構性民間
成本控制理論下A公司基建投資業務轉型升級研究
中國今年基建投資規模有望達20萬億元
基于應力結構性參數的典型黃土結構性試驗研究
我國基建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切實抓好去產能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試論如何加強投資財務管理
高人隱藏在民間
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考
高人隱藏在民間
關于結構性改革一二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