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式教育”,路在何方?

2016-09-22 13:24何芳
考試周刊 2016年66期
關鍵詞:福利制度教育理念

何芳

摘 要: 當英式“歡樂教育”碰撞中式“勤學教育”,會擦出怎樣的“愛的火花”?最近,BBC播出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罚ㄏ挛暮喎Q為《中式學?!罚?,引起了國內外人們的極大關注。5位中國教師自信滿滿地來到英國一所中學,用中國式教學教50名英國學生。然而,“中式教育”在英國的學校表現得明顯“水土不服”。糟糕的課堂紀律、大聲喧嘩、嚼口香糖、泡茶、罰站等,就是在這樣“惡劣”的教育環境中,導致中國教師和英國學生之間的互不適應、矛盾升級。但是,最后中式教育還是“贏”了??墒?,最終考試成績的完勝,是否意味著中式教育的完勝?“中式教育”,路在何方?這些問題都是需要中國教育者認真思考并加以解決的。本文旨在研究中式教育與英式教育的異同之處,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希望能在對比中西方教育差異,得出對我國教育的啟示。

關鍵詞: 中式教育 英式教育 教育理念 福利制度 競爭環境

1.引言

英國BBC播出的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紀錄片中有“嚴苛死板”的中國教師與“搗蛋調皮”的英國學生,他們之間的“摩擦碰撞”,引發世界各國對中式教育與英式教育異同的大討論。中式教育素來以“勤學教育”聞名中外,而英式教育則以“歡樂教育”著稱全球。對中式教育與英式教育孰好孰壞的激烈爭論歷時已久,與其在發揚光大哪種教育的問題上爭個“你死我活”,不如冷靜下來,好好地做到腳踏實地,認真分析它們的優缺點,以便能夠更好地揚長避短。我們應該學會反思和借鑒,不斷融合中英教育優勢,為中式教育的推廣化找出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從而使得中式教育的未來發展得更好。

2.相關概念的界定

2.1中式教育

中式教育,也被稱為“中國傳統教育”。在中國傳統教育中,教師都非常重視傳授學生基礎知識?!爸袊鴤鹘y教育是指從中國歷史上承襲下來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即在過去的教育實踐中形成的,并得以流傳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教育體系”。它總是指一種舊的教育體系,但這并不是說不好。我們對中國的傳統教育本身不能簡單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要學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傳統教育中存在有好的、優秀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也存在有不好的或者是過時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有些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符合教育發展的規律,符合人的認識規律,那就是好的、優秀的教育傳統,就會世代流傳下來,如“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等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中式教育,一直被認為是以教師為中心,只注重分數。其實它是在不斷地進步發展的,逐漸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全面發展能力。紀錄片中可以看出,中國課堂不僅有語文數學英語,而且有體育手工烹飪,引入中國式的教育,培養英國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

2.2英式教育

英式教育,也被稱為“英國傳統教育”。英國傳統教育強調“紳士教育”?!凹澥拷逃?,一方面,使英國培養了大量社會精英,并在英國社會發展中起著重大作用。另一方面,這種英國紳士教育成為英國經濟長期衰退的主要原因”。所以,現如今的英國強調紳士教育、歡樂教育,注重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3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家乃至整個民族長期蘊蓄和形成的教育價值取向的反映、體現和追求,是關于教育發展的一種理想性、精神性、持續性和相對穩定性的范型,具有導向性、前瞻性、規范性的特征”,紀錄片蘊含著此理念。

3.中英教育現狀

3.1相同之處

在BBC紀錄片《中式學?!分?,老師都很認真地教授學生知識點,也都認為學生能弄懂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才是最重要的。中國式和英國式的教育在近年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尤其是在制定大綱、編寫教材、水平測試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應該看到,中國式和英國式的教育還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一些思想觀念上的偏見還有待澄清。比如,周期長,效果差;師資水平亟待提高。

3.2不同之處

中式教育注重基礎教育,英式教育強調創新教育。我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和制約,普遍認為孩子在早期就應該認真學好基礎知識,打下良好、堅實的基礎,為此,學校只好采取“灌輸式”、“填鴨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讓他們機械地死讀書,讀死書。不加思考,死記硬背,因為只有背書,他們才能有機會考上重點小學、初高中及重點大學。而西方學校在教育上則主張采用“融合式”教育方法,教師從學生小時候就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而不是培養學生把各科的基礎知識簡單死記硬背,牢記在心中,考完試便會忘光的、枯燥乏味的學習方法。英式教育關注培養學生的個性、興趣和獨創性。對他們來說,孩子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p>

3.2.1原因分析

中式教育與英式教育,基礎與創新各有千秋。導致二者之間在教育理念上產生差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1)文化傳統的差異。博厄斯認為,教育是文化的表現形式,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西方教育的差異與其各自的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儒家文化,即儒教在中國根深蒂固,其核心是道德和倫理。它以人倫為出發點,以禮義為核心。在學校里,要尊師重道,特別是在課堂上,學生要嚴格遵守紀律,強調對學校教育權威和老師的絕對服從。西方的文化以人文主義為出發點,以理性和科學為核心,重視個人的發展。受此文化的影響,在西方學校里,老師的角色就是一個咨詢者或者顧問,無論在課上還是課下,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2)社會環境的差異。中國教育受到計劃經濟體制和前蘇聯教學模式影響,所以教育在管理體制上實行高度集權制。雖然在改革開放以來,這種局面有所改善,但在實踐中學校的自主權仍然有限。在西方,歷經文藝復興、光榮革命、工業革命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很多國家都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人們對自由、民主、人權、科技的追求十分重視,西方教育在此觀念的影響下,注重個性的培養,鼓勵學生創新發明。同時西方的教育是建立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學校有很大的自主權限。

3.2.2求同存異

英式教育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信、自主、創新精神,而中國教育重視傳授學生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嚴格、嚴謹、勤學精神。所以,從創新能力的角度看,中國的學生容易自我約束、迷信權威,以及因為害怕出錯而會習慣于墨守成規。因此,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世界,我們要充分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教育文化的優點,重基礎,同時要吸取英式教育先進的教育理念,重創新。

4.紀錄片《中式學?!分薪逃诤蠁栴}的提出

紀錄片《中式學?!返臒岵ソo中國與英國教育方式的融合帶來了新思考。中式教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先秦諸子百家的有教無類,其中,孔子被后世奉為圣人,其教學思想至今仍在廣為流傳。儒家教學思想一直深深地影響著中國教育,塑造了中華民族的團結意識,從根本上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繁榮。英式教育一直處在一個不斷演變與變革的過程中,這種演變與變革伴隨著對中式教育文化的引進、學習和融合,這種融合一直到現在的現代社會中還在一直潛移默化地發生。紀錄片《中式學?!分?,英國博航特中學大膽嘗試引進了中式教育,這是中西方教育融合的典型案例。引入中式教育后,英式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對英國學生考試能力的培養,所培養出來的英國學生在考試中更容易名列前茅、取得好成績。這與傳統西方教育中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性與創造性的初衷格格不入,紀錄片中校長表現得很不滿中國教師自顧自講課的方法,學生也相當明顯地表現出抵觸和不理解的情緒。同時,毋庸置疑的是,中式教育下培養出的學生在對知識的掌握上有明顯的進步。但是,在紀錄片中,也有學生表示自己的創造力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壓制。他們覺得中國人喜歡死記硬背,太枯燥乏味了。所以從獨立性與創造性方面,可以引發對中式教育與英式教育的優缺點及教育融合問題的探討。

4.1從紀錄片《中式學?!房从⑹綒g樂教育

“英式教育,大體可稱之為,歡樂教育,其推崇的觀念在于:教育的藝術,是喚醒孩童天生好奇心并且在未來不斷地滿足它的藝術;而好奇心本身的鮮活及益處,與內心的滿足及快樂成正比”。所以,BBC紀錄片中的英國博航特中學的學生總是笑意盈盈地在上課,很少見英國學生在課上是眉頭緊鎖、滿臉嚴肅的,他們都是在享受上課的過程的。中國老師覺得他們是在嬉皮笑臉、嘻嘻哈哈的,一點兒也沒有在認真上課,可是其實他們也是在專心學習,只是看起來似乎是不用心而已。但是,他們確實會容易在碰到不懂的知識點就直接放棄不聽老師講課,紀錄片中有一位學生(盧卡)就很直白地說,他要是覺得聽不懂老師在講什么或者是遇到什么不會做的題目,就會分散注意力,然后就會分散別的同學的注意力,雖然他自己也覺得這樣很不好,但是他好像控制不住。要想他們放棄學習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啊。其中,有一位中國老師犀利地評論道,要是沒有英國的福利制度,或許英國學生會比中國學生更“拼命”學習。在這部紀錄片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英國學生上體育課時的情景。首先,英國學生在聽到體育課對于中國學生來說是必修課而不是選修課的時候,倍感驚訝;其次,當他們聽到體育課成績是要算入考試總成績這個消息的時候,他們的內心已經是在迅速抓狂和崩潰中了,他們說,自己完全是無法想象中國的學生到底是怎么“熬過來”的,而且無法相信這在中國是事實情況,并且早已是司空見慣、小巫見大巫了。由于體育課成績是要算入總成績的,因此要測試學生的運動能力。在體育測試課上,一位小男孩(喬)因為跑步能力不行,遠遠落后于其他同學,坐在操場上傷心地哭了。讓中國老師驚訝的是,英國體育老師的鼓勵方法與中式教育理念完全不同,形成鮮明對比。她鼓勵喬說,他應該為自己堅持跑完了全程而驕傲,記住自己并沒有放棄就好了。如果在體育上不出色,你一定會在別的領域表現得很出彩。她認為,中式教育的體育與英式教育的體育的主要區別在于,英國體育課上是鼓勵學生要戰勝自己,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而在中國的體育課上,由于要達到規定的時間要求,學生就會感受到壓力,開始拿自己和他人比,成績很不理想的學生就會感到很傷心。中國老師則只會站在一旁,“冷漠地”拿著計時表,說兩句象征性鼓勵話語:“加油!你行的!”可是,有些同學就是天生的運動細胞不發達,即使是給他們加上“幾千噸油”也照樣跑不及格。中國的學生,如果在大庭廣眾之下號啕大哭,會被視為是丟臉、軟弱、沒有能力的表現,會被同學瞧不起。然而在英國,情況有所不同,他的同學并沒有看不起他。在紀錄片中有個女孩“霸氣地”說,就算是史蒂芬·霍金的體育能力也不行啊。這充分說明,英式教育認為,擁有才華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因為某人某方面不“?!?,就完全抹殺了某人的別的方面的天賦才能。剛談到的那位跑步不及格的小男孩,喬就在接下來的紀錄片中就表現得相當優異,比別的同學在“中國九連環”方面都學得快。他還很熱心地教別的同學怎樣學會它,片中體現英式歡樂教育。

4.2從紀錄片《中式學?!房粗惺角趯W教育

中式教育,也可以說是“勤學教育”。中國式教育一向倡導學生勤奮學習,堅信“勤能補拙”。紀錄片中的中國學生都是安靜地坐在教室里看書,面前也是堆滿了一疊厚厚的課本。在中國,由于人口眾多,而且沒有福利制度保障,就業形勢嚴峻,競爭環境異常激烈。學生從小就非常清楚要好好學習,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性。紀錄片中,雖然最終考試結果證明是中國教師勝出??墒?,這意味著中國式教育的勝利嗎?我們應該思考:中國式教育能否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如果不能,應該如何改進?從哪里突破?要心中牢記:千萬不能盲目樂觀。

5.中西方教育差異對我國教育的啟示

首先,完善培養體制。從單單重視基礎教育向注重基礎和創新轉變。其次,深化辦學體制的改革,落實學校辦學的自主權。最后,要加大教育領域投入。

6.結語

中式教育也好,英式教育也罷,最終的目的是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否則一切都只是空談。教育理念的不同必然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模式?!皻g樂教育”與“勤學教育”應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英式教育重視啟蒙,發掘潛力,倡導個性發展和自主學習,關注人文精神,培養創新精神,但是基礎知識非常薄弱。中式教育注重基礎,埋頭苦干,勤奮學習。但是可能會過于機械化,被西方諷刺為“工業化教育”。不過,凡事有利弊。中英教育理念還是存在調和的空間。二者各有所長,應該相互借鑒。教育者應該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使得教育改革最終以學生為本,在做中學。研究中西方教育差異,有利于我國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伊麗莎白·勞倫斯.紀曉林,譯.現代教育的起源和發展[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37-52.

[2]韓延明.大學理念探析[M].廈門大學高教所2000屆博士研究生論文集,2000.

[3]黃培昭.當“中式教育”遇上英國土壤[J].基礎教育論壇,2015(08).

[4]田鐵杰,趙士謙.中國傳統教育與現代大學理念[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05).

[5]張志安.紳士教育——淺談英國傳統教育[J].新課程學習(中),2011(06).

猜你喜歡
福利制度教育理念
沒有福利制度的經濟增長局限:韓國的經驗
試論社會學視野下的福利國家動力機制
西方福利制度的內在悖論
歐洲社會保障制度為何進退維谷
關于國有企業報酬與福利制度研究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困境與革新路徑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環境教育
新形勢下數據庫原理的雙語教學
探究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當前農村學校實施“新教育實驗”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