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勞動力調查的認識誤區

2016-09-22 13:39夏開忠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5期
關鍵詞:分享經濟

夏開忠

摘要:本文通過對全國勞動力調查工作的觀察和思考,對勞動力調查過程中存在的城鎮失業率、勞動力參與率、農村失業率等概念模糊造成的認識誤區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關鍵詞:城鎮調查失業率;勞動力參與率;農村失業率;分享經濟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5-00000-01

2016年我國正式實施全國月度勞動力調查。從2016年1月起正式向國務院以及有關部門提供相關數據。

勞動力調查不同于一般的家庭統計調查,其數據的準確性對國家制定相關的政治、經濟政策都具有重大影響意義。

一、城鎮調查失業率與城鎮登記失業率的關系

城鎮調查失業率是勞動力調查的核心指標之一。在一些地區,統計調查人員喜歡將月度勞動力調查得到的城鎮調查失業率與人社部門的城鎮登記失業率進行比較,并認為城鎮調查失業率應該接近甚至大于城鎮登記失業率。

(一)什么是城鎮調查失業率

城鎮調查失業率是國家統計局利用人口調查資料采用抽樣調查方式,對樣本家庭16歲以上勞動力人口進行逐一調查,其中,16歲及以上,有勞動能力,在調查期間無工作,當前有就業的可能并以某種方式尋找工作的人員,就是調查失業人口。

城鎮調查失業率=報告期內城鎮調查失業人數/(報告期內城鎮調查就業人數+調查失業人數)*100%

(二)什么是城鎮登記失業率

城鎮登記失業率,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觀察社會就業狀況、提供就業幫助的指標之一,是部門自上而下推行的政府職能工作內容。

城鎮登記失業率=報告期內在勞動保障部門登記的失業人數/(期末從業人員總數+期末實有登記失業人數)*100%

其中,失業登記人數是關鍵。失業登記與領取社會失業救濟和低保補助密切相關,失業登記人員還可以享受勞動社會保障部門提供的就業幫助。因此,失業登記的準確性取決于失業以及失業再就業人員對登記的態度,而這一點,很難把握。

(三)二者的關系

通過對城鎮調查失業率與城鎮登記失業率的分析了解,可以認為兩者沒有很強的可比性,過分強調城鎮登記失業率,可能對城鎮調查失業率造成誤導。

二、勞動力參與率、失業率的區域差異

(一)勞動力參與率

勞動力參與率=經濟活動人口/勞動力人口*100%

經濟活動人口:指勞動力資源中已經或要求參加社會經濟活動的人口。

勞動力人口:指16歲及以上人口

勞動力人口中還有部分有勞動能力,但未參加且不要求參加社會經濟活動的人口。這部分人,即為非經濟活動人口。

越是經濟不夠發達的地區,“欲望有限,抱負缺失”的人口越多,中小城市家庭收入目標普遍低于大城市,因容易滿足,導致中小城市無就業意愿的勞動力人口比例大于大城市。比如,同樣是一筆較大金額的拆遷費,在經濟發達地區,不少人會繼續工作,將拆遷費做資本投入,以獲取更多的收益;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不少家庭則會選擇存入銀行,以備生活所需,家庭成員中也會有人因經濟無憂而退出勞動力市場,從事家務活動或者致力于閑暇偏好。此外,性別差異導致的家庭勞動力男主外女主內分工,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表現更加明顯。

由上可見,中小城市無就業意愿的勞動力人口比例大于大城市,導致中小城市勞動力參與率低于大城市。

(二)失業率

失業率=失業人口/經濟活動人口*100%

經濟活動人口數=就業人口數+失業人口數。

對經濟人口而言,決定其就業或者失業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就業渠道是否通暢;二是勞動報酬是否符合目標要求。

從就業渠道而言,雖然,經濟發達地區就業機會多,但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也不少。網絡平臺快速發展,工作區域屬性淡化,“三新”經濟帶來新的就業模式,加之經濟欠發達地區勞動力成本低,對經濟發達地區勞動力使用具有很大吸引力。

從勞動力對勞動報酬的心理目標來看,大城市生活成本高,生存壓力大,就業機會選擇余地寬裕,因此,經濟人口對工作報酬有較強、較高的目標,導致在調查時間內,處于摩擦性失業、技術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季節性失業狀態的人口不在少數,而在中小城市生活成本低,生活目標也不高,勞動報酬目標容易達成,勞動力失業率相比大城市可能更低。

因此,實際情況是中小城市的失業率可能比大城市更低。

三、農村失業人口的界定

長期以來,我國主要重視和觀察城鎮人口的就業、失業情況,農村失業人口調查一直是空白。

目前施行的全國月度勞動力調查制度,關注到了農村勞動力狀況,就是要通過抽樣調查方式,將目前客觀存在的農村隱性失業問題顯現出來,以便制定更加具有針對性的農村就業扶持政策,推動農村勞動力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藍圖。

歧義認識在于“對于承包土地的農民”,有不同的理解:一部分人認為“對于承包土地的農民”是指所在家庭有農村土地承包權的農民,而作為調查對象的農村勞動力都是有家庭土地承包權的,如此,農村確實難有失業人口,又何來失業率;但另一部分人認為“對于承包土地的農民”是指承包土地進行經營的農民,按此理解,農村勞動力分成了兩類,一類是土地經營者,另一類是非土地經營者,前者沒有失業率,但后者與城鎮勞動力就業判斷標準一致,也存在失業現象,他們就是潛在的農村失業人口。

為避免歧義,在勞動力調查制度指標解釋中明確指出“對于承包土地進行經營的農民”適用目前的選填標準。同時明確對于非經營土地的農村勞動力,其就業判斷與城鎮勞動力判斷標準和方法一致。

四、分享經濟下的就業確認

分享經濟,即公眾將閑置資源通過社會化平臺與他人分享,進而獲得收入的經濟現象。2015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開幕式特別致辭中指出,通過分享、協作方式搞創業創新,門檻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分享經濟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注入了新活力,也帶來了新的就業方式和就業模式。

歸納起來,可以分享的資源主要就是時間、技能、資產。其中,有償分享時間、技能,是新興的就業模式,因為,它是以獲取報酬為前提的生產、經營和服務性活動。但是,分享資產則比較復雜,其中既有投資收益的形式,也有勞動報酬的形式。

目前,全國城鄉勞動力月度抽樣調查已經全面鋪開,需要盡快統一思想,減少歧義,清晰觀念,及時準確地反映我國城鄉勞動力資源,為政府準確判斷就業形勢,正確制定和調整就業政策提供客觀、科學的統計依據。

猜你喜歡
分享經濟
分享經濟的價值創造模式及其影響
構建陜西分享經濟模式的意義和路徑研究
“分享經濟”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