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異化:人與自然關系異化的直接動因

2016-09-28 11:06王野林
人民論壇 2016年25期

王野林

【摘要】現代科技正以一種不可阻擋的加速度展現著其自我發展的內在邏輯,并正在重塑著人與自然的關系,它以直接的控制力、滲透力表明,科技正是現代人與自然關系異化的直接動因。

【關鍵詞】科技異化 人與自然關系異化 技術理性 科技自發性

【中圖分類號】B82-057 【文獻標識碼】A

技術化生存是當代主流國家社會的真實寫照,而當科技時代與生態危機加重的時代并存的時候,我們就不能不反思,到底是什么引發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對立。而在人與自然關系的對立中,作為現代社會最強大的生產力的科學技術,到底在起著什么作用。

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和科技異化

作為哲學范疇的異化,其基本含義為,主體自我外化為客體,并演變成與自己相異的存在,反過來與自我相對立;異化也指統一整體外化出其部分,其部分與整體之間的疏遠、分離和對立。

與自然維持一種和諧共存的關系是人的一種本質需求,因為無論從任何角度,沒有人能夠否定,人從本質上源于自然,內在于自然,同一于自然,人的所有的生存活動依賴于自然。而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表明的是人與自然的疏離、對立,甚至處于壓榨與被壓榨、征服與被征服的戰爭狀態。人和自然關系的異化就是指人與自然從同一走向對立。換一個角度說,人與自然關系異化的實質,就是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自然被過度客體化、對象化,這不僅表現為在思維和意識中自然被視為一種被動的、呆滯的客體,也表現為在人的實踐活動中自然已被看作可以任意支配、任人宰割的被動對象。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意味著,把自然視為可以無盡地索取的對象已經成為思維習慣,征服和主宰自然已成為科技進步、生產力發展的證明。

而科技異化的實質,首先是指人所創造的科技體系、科技產品,演變為限制人、壓抑人、甚至統治人的反人類的異己力量。所謂科技異化就是科技的內在性質、外在使用、社會效用等方面偏離了人類的善良目的,偏離了人的本性、人的基本價值和社會規范,偏離了道德倫理下的生活方式的需求,科技反過來成為限制、反對人類的力量;同時科技異化還體現為,科技在人的理念中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崇拜物,科技迷信就是科技異化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的反映。

人與自然關系對立的根源:認識論原因與生產方式解釋

學界對人與自然關系異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解釋,其一主要從普遍意義下的哲學認識論角度,其二是從特定的生產方式方面,其三則是從科技本身特性和技術理性方面。這里首先分析前兩種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異化的解釋。

人與自然關系異化的認識論、哲學理念根源。人與自然的疏離和對立首先體現在思想上、理念上,在梳理和反思這種對立的原因時,人們不約而同地將審視的目光投向人類主體意識的蘇醒和膨脹的過程,投向人類中心主義產生和盛行的緣由。近代以來人與自然關系的漸行漸遠,與近代機械自然觀有著直接的聯系。機械自然觀的經典表述是笛卡爾的二元論,他認為自然中存在著互不聯系、互不派生的心靈和物質這兩個實體,物質世界的屬性只是廣延,而心靈的屬性只是思維。機械自然觀及人與自然的二元對立思想在人與自然關系上強化了人的作用和地位,弱化了自然,這就為人類征服和統治自然奠定了思想基礎。

社會制度根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的勞動異化。在馬克思的理論視域中,人類和自然界的關系是一種直接同一的關系,自然被視為人類活動的感性的外部存在,是人的無機身體,而人類勞動的過程也就是人類通過改變自然界的自然狀態,使之適合人類生存的過程。勞動是人與自然統一起來的方式,因而馬克思是通過勞動的異化,來考察人與自然關系異化的。他認為,勞動活動本身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已經被異化,這種異化被歸因為資本追逐利潤的貪婪本性,歸因為私有制下大機器生產使勞動分工固定化,使工人成為生產過程的附庸。人與自然關系異化最典型的表現為,在異化了的生產活動中,這種對象化勞動和其成果,已經異化成為確證資本意志的對象物,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客體已不是與人的本質相一致的客體,通俗地說,自然已被異化為剝削和壓榨的對象。以科技進步為先導的生產力是勞動異化的內在依據,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使勞動異化具有了現實性,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勞動異化和科技異化實現的現實社會條件,科技是人與自然關系異化的原初動因。

科技異化是人與自然關系異化的直接動因

20世紀以后,科技時代的新特點表明,科技已經逐漸成為人與自然關系異化的直接動因。

科技的新特點,一種新型文化體系的現實存在?,F代科技早已從工具化的存在“進化”成為一種實體化的、系統化的存在,并已演變成為一種社會文化體系。事實上,當代科技已經重組了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在內的所有社會現實,同時技術理性、制度特性已經內化于科技體系之中,科技系統已成為科技產品、科技規范、技術理性高度一體化的現實實體。而作為一種系統化的、內蘊著強大的物質力量和強大的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力量的現實存在,其對人和自然的影響力在廣度、深度、強度上已與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的工具化存在的科技不可同日而語,特別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科技已經異化為全面統治的直接現實力量。馬爾庫塞斷言,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科學技術取得了統治地位并履行著意識形態的職能,而科學技術的統治也就是科學技術的異化。

技術化生存——科技規范與技術理性全面主導社會生活。在當今科技時代,科學技術的理念和規范全面主導了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技術規范被延伸為社會規范,技術理性已經蔓延至社會的運作體系中, 成為組織化的根本原則。人們的社會生活與科技已融為一體,人和人化的自然界均被囚禁于技術規范之中,這是現代科技異化的又一特點。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技術要求”成為很多“整治”自然、“再造”自然的合理辯護。正是這種普遍、趨同的技術化生存,體現在生產領域和消費領域,就是高效率的規?;a和流行化的大規模消費,對“虛假需求”的追求導致了過度生產和異化消費,生態系統承受極限,不斷遭受著危險的沖擊, 帶來不可預測的生態風險。

科技自發性特點??萍籍惢牧硪粋€動因來自于科技自主發展的邏輯或自發性??萍甲园l性是指來自于科技體系內在的自我發展傾向。換一個角度看,這種自發性就是科技發展的不可控性??萍及l展已成為不受社會和人掌控的一個自然的過程??萍嫉淖园l性首先來自于科技作為一種物質系統的自然屬性,同時又來自于科技在設計創造中所被植入的價值等社會屬性。從科技的自然屬性來看,它有一種來自于科技有機體系內演變、發展的邏輯,表現為有機體系的自組織性、協調性、相互聯系制約性等等“技術本性”,技術產品的設計和創造必然要遵循自然物性的規律,有機體的內在邏輯要求不斷“進化”、修復、再組織,并“生長”出新的枝體。這是技術自身體系化的自然規律的要求,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就科技內在的社會屬性而言,科技產品的創造,也并不是簡單地體現為創造者的主觀理念的實現,而是體現著創造者對技術系統要求的主動遵循。技術發展的過程并非完全以人的偏好為轉移,相反,每一歷史階段的科技“發明”實際上常常是技術客觀必然性要求的具體實現,而不僅僅是人的價值選擇的體現??萍嫉漠惢衅鋬仍诎l展邏輯,無論是自然環境的被破壞、人被技術所奴役,都可能是科技自身發展的內在邏輯所致?,F代社會中典型的例子就是核技術、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等等的出現,所有這些科技的出現給人類帶來猝不及防的倫理道德挑戰和嚴峻的生態風險,而更重要的是,在技術“魅力”的誘惑下,人類正嘗試利用科技扮演“造物主”的角色,這可能導致人與自然的關系全面逆轉。

當代科技已經走上前臺,展示著其種種新的特性,并以此展現著它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巨大卻難以控制的直接影響力,其負面效應就是日趨嚴重的生態危機、以及人與自然關系全面對立的危機。在科技異化的直接作用下,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已經進入新的階段。

(作者單位:西安市行政學院)

【參考文獻】

①安德魯·芬伯格:《技術批判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②[德]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年。

③盧風:《科技自由與自然:科技倫理與環境倫理前沿問題研究》,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年。

責編/周曉燕 劉芋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