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民族音樂中的作曲技術理論

2016-09-28 10:29劉洋
戲劇之家 2016年16期
關鍵詞:作曲民族音樂

劉洋

【摘 要】音樂藝術發展歷史十分悠久,能夠給人以深刻的思想啟迪,調動人們的感官神經和豐富其精神世界。民族音樂具有民族性的色彩,與人類社會生活之間聯系密切。對于民族音樂發展而言,作曲技術理論在其中有著較多的應用,為民族音樂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就音樂創作而言,作曲技術理論是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加強民族音樂中作曲技術理論研究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民族音樂的起源和音樂作曲技術理論,并提出作曲技術理論在民族音樂中的應用。

【關鍵詞】民族音樂;作曲;技術理論

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039-02

民族音樂源自人類社會實踐,深刻反映著中華民族人民絢麗多彩的社會生活和文化底蘊。對于民族音樂而言,具有較為深刻的內涵,給人以思想啟迪。作曲技術理論是音樂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積極運用作曲技術理論,才能為民族音樂創作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對促進民族音樂發展繁榮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本文主要從和聲、復調、曲式、配器等方面來開展民族音樂作曲技術理論的研究。

一、民族音樂的起源

所謂的民族音樂,主要指通過我國傳統樂器進行演奏的民間音樂,其形式主要有兩種,即:獨奏、合奏。就我國民族音樂發展歷史來看,民族音樂從西周時期開始,到春秋鼎盛時期,人們能夠有效運用琴、瑟、笙等民族樂器演奏音樂,如《高山》、《流水》等著名樂曲,在現代音樂史上仍然占據較高地位。自秦漢時期以后,民族音樂形式更具多樣化,包括鼓吹樂、琵琶樂等,使用民族樂器更為多樣復雜化,且演奏水平趨于精湛。

我國民族音樂起源時間相對較早,其來源方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發展中,不斷與異域國家或民族相互交流,使音樂藝術文化逐漸碰撞,形成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音樂藝術。其次,黃河流域音樂文化藝術是我國民族音樂的起源,即中原音樂,為中華民族音樂發展的源頭。最后,四域音樂也是中華民族音樂的起源,包括民間歌舞、民間樂器、說唱音樂、戲曲音樂等。由此可見,我國民族音樂發展時間相對較長,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與精神信念等,直接對民族音樂發展產生重要影響[1]。

二、音樂作曲技術理論

音樂創作是促進民族音樂得以快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作曲技術理論是音樂創作中的有力理論支持,能夠為音樂創作指明正確的發展方向??梢?,作曲技術理論在民族音樂創作與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和發揮重要作用,遵循作曲技術理論的音樂創作作品,更具感染力,有利于促進民族音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對于音樂作曲技術理論而言,主要包括和聲、復調、曲式、配器等方面,只有對各方面技術理論加以有效掌握,才能使音樂創作者在民族音樂作品創作中得心應手。

首先,和聲是音樂中的重要組成要素,對演奏效果等方面產生重要影響。在和聲過程中,創作人員將多聲部音樂音高進行有序排列組合,形成獨具特色的和聲。就廣義層面講,和聲是指超過一個頻率組合形成的聲音;就狹義而言,和聲在民族音樂作品中的引用,能夠為不同民族樂器演奏創造有利條件,在有效處理作曲技法的基礎上,實現對音樂聲部的組合、曲目結構的構建和表現音樂作品中的深入內涵。其次,復調主要指有區別或聯系的聲部在音樂演奏過程中同時進行。在民族音樂中,復調技術理論應用相對較多,能夠帶給受眾以跌宕起伏的聽覺感受,也是民族音樂藝術感染力之所在。再次,所謂的曲式技術理論,是指音樂作品創作過程中,為作品制定的結構框架或章法等,能夠為音樂創作奠定良好的開端。最后,所謂的配器,是指根據音樂聲部而合理配合樂器,有助于增強音樂演奏效果。在民族音樂演奏過程中,傳統民族樂器多樣化,只有合理配置各樂器的頻率,才能為音樂作品增分[2]。

三、作曲技術理論在民族音樂中的應用

和聲、復調、曲式、配器是音樂作曲技術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音樂作曲技術理論是民族音樂得以快速發展的有力支撐,因而相關人員對民族音樂中作曲技術理論加以深入研究尤為重要,不僅能夠為音樂作品創作者提供有力的借鑒,而且為更好演繹民族音樂創造良好條件。

(一)和聲在民族音樂中的應用

和聲在民族音樂中占據靈魂主導性地位,賦予民族音樂以深刻的思想內涵。民族音樂主要以五聲音階為主,通常演奏過程中,以三度和弦與非三度疊置和弦的交替使用為表現形式。和聲是最基本的音樂表現手法,只有將多聲部音樂中高音進行合理的調整,才能將音樂聲部進行合理組織,形成具有特色的民族音樂。和聲是作曲中的重要技術理論內容,應用于民族音樂創作中具有獨特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對音樂聲部進行有效的組合,有助于構成完整的音樂主體;其次,通過和聲方式將音樂框架進行合理的布局;最后,和聲具有彰顯音樂內容的作用,可以作用于人的情感。由此可見,和聲技術理論在民族音樂創作中應用成效良好[3]。

(二)復調在民族音樂中的應用

復調是民族音樂作曲技術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族音樂創作中,通常以對比、模仿等形式而彰顯。其中對比形式主要包括節奏、調性、旋律線條等方面的對比;模仿形式主要有變化模仿、嚴格模仿等。將多種形式的復調運用于民族音樂中,能夠使音樂創作更具活躍性、靈活性、多樣性。民族音樂中富含人類社會實踐因素,因而在音樂創作中,能夠對人民勞動生活實際加以模仿,給受眾以純樸自然之感,且復調的應用,在同一旋律在演奏過程中,對某聲部進行細微的變化,可以從本質上對音樂作品進行改變,增強音樂旋律感,使音樂作品更加動聽。在民族音樂創作中,創作者通常利用復調技術來豐富音樂內容,不僅能夠增強音樂的聲勢,而且可以使聲部更具獨立性,其視聽效果倍增[4]。

(三)曲式在民族音樂中的應用

曲式技術理論在民族音樂創作中有應用,曲式主要包括空間結構與時間結構兩種。音樂藝術具有時間延續的特點,使民族音樂創作中可以獲取固定的創作結構、章法等,而創作者依據該創作結構或章法進行有效創作,對提高創作質量發揮著重要作用。就傳統民族音樂而言,其曲式類型相對較為多樣化。首先,以變奏曲式、奏鳴曲式為主的大型曲式是其主要類型之一,能夠為受眾傳遞更加跌宕起伏的音樂;其次,以一部曲式、二部曲式、復二部曲式等為主的小型曲式類型,也為民族音樂作品創作提供章法結構借鑒。就我國民族音樂創作而言,許多創作者遵循對比原則、變奏原則、重復原則而建構音樂曲式,在章法結構交替的作用下,達到音樂創作目的[5]。

(四)配器在民族音樂中的應用

演奏是民族音樂的重要表現形式,配器是演奏效果的決定性力量。配器是作曲技術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有效應用于民族音樂創作中,能夠為民族音樂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然而,配器是音樂創作中難度較大的環節,通常為音樂聲部進行配器時,必須依據音樂作品整體結構而開展,包括對民族樂器種類與頻率的選擇等。對于音樂創作者而言,配器屬于音樂的再創作[6]。

四、結論

作曲技術理論在民族音樂中的融入,能夠為其提供理論支持,同時有利于促進民族音樂的可持續發展。在民族音樂創作中,作曲技術理論的和聲、復調、曲式、配器是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有效協調應用,可以使音樂家完成更多優秀的作品。我國音樂藝術發展歷史悠久,具有博大精深的音樂內涵,既反映中華民族人民社會實踐,又凝聚精神力量,更加彰顯中華民族的意志,因而有關人員有必要加強對民族音樂中作曲技術理論的研究,為民族音樂發展提供充足動力。

參考文獻:

[1]趙冬梅.中國傳統音樂的音高元素在現代音樂創作中的繼承與創新[D].中國音樂學院,2012.

[2]王洪.作曲技術理論課程在提升高校音樂教師專業素養中的思考[D].四川師范大學,2014.

[3]王矛.我國高師音樂教育作曲技術理論課程現狀分析[J].藝術教育,2011,07:84-85.

[4]李麗.我國高師《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課程的現狀及反思[D].湖南師范大學,2014.

[5]孫炯.深化音樂創造類課程改革,培養創新型教師教育人才——對教師教育作曲技術理論課程教學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1,06:60-61.

[6]郝夢.關于高校音樂學專業作曲技術理論共同課“整合型”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北方音樂,2011,09:89-90.

猜你喜歡
作曲民族音樂
AI:像貝多芬一樣去作曲
逐夢
傳統民族音樂在高職教育中的傳承——以高職民族音樂課程為例
民族音樂處在“低谷”
邀你來我家
作曲心語
高校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挖掘
George Gershwin
民族音樂“如何教”VS“怎么學”——以民樂合奏《豐收鑼鼓》一課的教學為例
我國民族音樂教學體系的建構與完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