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對廣電傳媒發展的影響研究

2016-09-29 16:46陳俊彥
出版廣角 2016年11期
關鍵詞:新媒體特征對策

【關鍵詞】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下,傳統媒體的生存與發展,已經成為地方主流媒體所面臨的緊迫問題。文章從廣電傳媒的發展入手,簡要歸納新媒體的基本特征,系統探討傳統廣電傳媒在新媒體發展背景下的應對措施,希望能夠促進廣電傳媒的進一步發展,讓其能更好地實現與新媒體的高度融合。

【關鍵詞】廣電傳媒;新媒體;特征;影響;對策

【作者單位】陳俊彥,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一、廣電傳媒發展革新的必然性

通過探究廣電傳媒發展的歷程,我們不難發現,推動廣電傳媒不斷向前發展的最根本因素是媒體技術與手段的不斷發展和革新。近年來,傳媒技術取得了非??捎^的發展成績,使廣播電視傳媒的呈現形態有了革命性的變化,包括IP電視、手機電視、直播微信電視等在內的多種技術不斷涌現,讓受眾感受到一個各種技術手段相互融合的廣電世界正在走來。

二、新媒體的主要特征

在當前的媒體領域中,新媒體的含義是與傳統媒體相對比產生的。新媒體的“新”,一方面體現在技術手段上。強調新媒體是一種以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絡等平臺為傳播渠道,借助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移動技術等技術,以電腦、手機、數字電視等為傳播終端的媒體。另一方面,體現在媒體內容的交互性上。強調在新媒體平臺的支持下,信息傳播者與接受者可實現融合,成為地位相等的交流者,展開個性化交流。當前新媒體的類型主要分為移動媒體和互聯網媒體兩種。其中,移動媒體是指搭載于移動設備上的媒體,如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上安裝的電子書、廣播、微信、微博等媒體;互聯網媒體則是在傳統互聯網上使用的媒體,如網絡廣播、網絡電視、虛擬社區、網絡游戲、搜索引擎、網絡雜志等媒體。

新媒體有許多特征。一是傳播技術數字化。新媒體是以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為基礎構建起來的。在數字化技術的革命性發展背景下,無論是信息傳播者還是接受者,都能得到與傳統媒體完全不同的使用體驗。新媒體在信息傳遞與接收方面更具便捷性、豐富性。隨著新媒體應用范圍的拓展,廣電傳媒的線性傳播方式得到了擴充,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二是傳播受眾結構細化。任何一個新媒體平臺都需要以不同的市場需求為著眼點,將不同內涵的文化內容呈現給特定受眾,從而滿足受眾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多元化需求。三是廣電傳媒增值服務多元化。新媒體平臺以及相關技術的發展使廣電傳媒市場利潤的疆界得以打破,從而為各種增值服務的推行創造巨大的市場空間。

三、新媒體下廣電傳媒發展對策

1.構建互聯網新媒體發展思路

在沿著新媒體發展的趨勢與走向,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實力的過程中,廣電傳媒應當形成明確的核心價值觀,堅持內容為王,創作出具有品牌效應的節目,以爭取得到受眾的認可與支持。對于廣電傳媒企業而言,“內容為王”向來是節目創新發展的立足點與核心競爭力。近來涌現了一大批擁有固定受眾的節目,如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深圳衛視的《年代秀》等,這些品牌節目不但為廣電傳媒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廣告收入,同時也因內容符合受眾“口味”而備受青睞。

同時,廣電傳媒企業還需進一步強化自身優勢,促進信息傳播速度的提升。電視媒體可嘗試提高直播節目,增強節目的時效性;廣播媒體可以通過對新媒體平臺的合理應用,促進自身網絡化轉型。以“××熱線節目”為例,該節目設置了聽眾熱線模塊,由主持人接聽并解答聽眾提出的各種問題。每期節目結束后,編輯會對這些問題和回答進行補充,并將其刊登在節目開設的專門性網絡社區、微信、微博平臺上,以此來提高信息的傳播效果。同時,編輯還可以定期整理網絡平臺接收到的網友咨詢、建議、投訴等信息,并在節目中以連線的方式進行回訪,增強聽眾、網友與節目之間的互動效果。使熱線節目與互聯網平臺互動、互通,形成網絡媒體、廣播媒體輿論監督的全新形態,促進廣播媒體、網絡媒體輿論監督功能的進一步完善。

2.打造廣電傳媒互聯移動端視聽新平臺,增強用戶體驗

新媒體中,網絡平臺具有突出的開放性和互動性,其傳播的時效性是傳統廣電傳媒所無法比擬的。有研究人員提出,既然新媒體對傳統廣電傳媒的影響是無法對抗的,那傳統廣電傳媒就應該嘗試借助新媒體網絡平臺的巨大優勢,依托巨大的網民市場,深入挖掘自身影響力,使自身傳播渠道得到不斷地完善與擴展。事實證明,廣電傳媒只有抓住機會,充分發揮視聽節目的優勢,發展廣電傳媒業務,才能夠在避免受到新媒體沖擊的同時,提高自身競爭力。在這一環節中,廣電傳媒系統可以將優秀的廣播影視節目納入互聯網移動端視聽平臺中,支持網民進行瀏覽、下載、保存等,促進廣電傳媒節目視聽傳播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在廣電傳媒系統中,創建具有傳統屬性的門戶網站,對自身視聽節目進行發布與推廣的模式較為常見,但這種做法對廣電傳媒發展的促進力量還遠遠不夠。廣電傳媒還必須以強大的節目資源為依托,構建廣電傳媒系統旗下的網絡媒體系統,形成綜合聲、屏、網三位一體的全新格局,積極發揮綜合性新媒體的力量,促進媒體競爭實力的提升。

為進一步提高用戶體驗,廣電傳媒可嘗試進一步發揮在線點播的優勢。以往傳統的廣電傳媒中,受眾只能夠在特定的時間段里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節目。而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平臺的發展,視聽節目源日益豐富,網絡平臺為受眾在線點播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節目提供了全新的平臺支持,也為廣電傳媒企業拓寬了信息傳播的渠道,贏得了更加廣闊的受眾覆蓋面。而充分發揮在線點播優勢,提高受眾體驗需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做好節目源管理流通機制的構建,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形成全國范圍內的節目聯盟;二是科學運用網絡輿論的力量,嚴厲打擊視聽節目的侵權行為,使自身核心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3.在運營機制方面導入市場化人才、產業機制

在積極適應并融合新媒體的主流趨勢作用下,廣電媒體必須將把握視頻主導權作為核心優勢,在運營機制方面體現“全媒體化”的特征,同時促進人才培養機制的市場化轉型。從運營機制的轉型升級方面來看,傳統廣電傳媒為適應新媒體技術平臺帶來的挑戰,必須依托現有的優質節目資源,并加以鞏固和擴大,探索與新媒體發展相適應的內容生產路徑,體現集約化、互動化、開放化的特點。廣電媒體還需要采取各種措施,加大力度構建具有立體交互式特點的全媒體覆蓋傳播模式。除此之外,廣電傳媒還應借助新媒體平臺的技術推行“廣告收費+增值收費”的運營模式。國內目前主流視頻網站平臺,如愛奇藝、搜狐、樂視網的傳統收費模式以播放前廣告加頁面廣告為主,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他們已采取面向用戶提供不同增值服務的方式實現多元化的營利方案。如優酷土豆通過提供高清付費影視節目的方式獲取盈利,愛奇藝則通過注冊會員以及影視劇獨播權的方式穩步擴大客戶群體,提高盈利,實現廣電傳媒產業運營機制的優化發展。

在人才培養方面,廣電傳媒應當加快“全能型”人才的培養,促進節目的多元化發展;重視與高校的密切合作,建立復合型人才培養基地,為相關專業人才提供實習機會,使其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

[1]黃小雄,張雯宜,劉婧婷等. 新媒體運用與新生產格局:廣電傳媒的機遇與挑戰[J].新聞大學,2012,(6).

[2] 蔡騏. 媒介融合時代的電視媒體轉型之路——以湖南廣電的新媒體轉型為例[J]. 現代傳播,2015,37(11).

[3] 董倩. 以內容破局——三網融合背景下湖南廣電集團新媒體戰略研究[J]. 新聞知識,2011,(8).

[4] 周洋. 互聯網電視:如何在媒體競爭“紅?!敝星笊??——廣電新媒體與互聯網電視生態模式建構[J]. 中國記者,2015,(11).

猜你喜歡
新媒體特征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如何表達“特征”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不忠誠的四個特征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抓住特征巧觀察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線性代數的應用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