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溫克族的馴鹿文化

2016-09-30 04:12魏立群
黑龍江史志 2016年7期
關鍵詞:鄂溫克馴鹿狩獵

魏立群

[摘 要]我國的馴鹿生存在大興安嶺西北部的森林中。史書上被稱為“使鹿部”的鄂溫克人,是我國唯一飼養馴鹿的民族,很早以前,他們在狩獵中認識和接觸馴鹿,逐步了解、飼養、馴化,最后使馴鹿成為“用之喚來,役后歸山”的半野生狀態的家畜,并形成了地域特色鮮明的馴鹿文化。

[關鍵詞]鄂溫克人;馴鹿文化

一、認識馴鹿

馴鹿又名角鹿,是鹿科動物中最奇特的一種,它們雌雄都長著一對多叉的大角。生性怕熱耐寒,體表毛多絨厚,生存在北半球北部的寒冷地區,在我國只有大興安嶺的西北坡出產馴鹿。它的長相很有趣:體似驢、角似鹿、耳似馬、蹄似牛,有一些文獻中把它稱為“四不像”,其實,真正的“四不像”是麋鹿,生活在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如中國的江蘇省曾經是麋鹿的故鄉。馴鹿性情溫馴,主要以苔蘚類植物和菌類為食,同時也吃石蕊、嫩青草、問荊、塔頭草等早春植物,秋天吃蘑菇等菌類食物。飲水主要是山泉或河水。

二、被稱為“使鹿部”的鄂溫克人

“鄂溫克”,是鄂溫克族的民族自稱,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由于歷史上的遷徙,他們形成了不同的居住地域,不同地區的鄂溫克人曾被其他民族分別稱為“索倫”、“通古斯”和“雅庫特。而“雅庫特”人就是被清政府稱為“使鹿部”的鄂溫克人。他們居住在大興安嶺西北部深處的密林里,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額爾古納市、鄂倫春自治旗、牙克石市,黑龍江省呼瑪縣、漠河縣、塔河縣等地區。

被稱為“使鹿部”的鄂溫克人,是我國唯一飼養馴鹿的民族。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漁獵時期,鄂溫克人曾將馴鹿作為狩獵對象。經過長時間的接觸和了解,他們將馴鹿長期飼養馴化,使之逐漸成為“用之喚來,役后歸山”的半野生狀態的家畜。唐朝《新唐書》記載,“鞠國在拔野古東北五百里,六日行至其國,有樹無草,但有地苔,無羊馬,家畜鹿如牛馬,使鹿牽車,可乘三、四人,人衣鹿皮,食地苔,其俗聚木為屋”,證明在此之前鄂溫克人就開始飼養馴鹿。由于馴鹿四肢發達,體輕蹄闊,駝載能力極強,善于穿越森林,在塔頭間和雪地上奔跑如飛,被稱為“森林之舟”,是鄂溫克人時刻不可離缺的狩獵工具和助手。

三、鄂溫克人的馴鹿文化

鄂溫克獵民將馴鹿稱為“奧倫”,飼養馴鹿的主要目的是使役,即馱物,其次是為了祭祀。外出打獵時,獵民牽著一到兩頭馴鹿帶著獵犬出發,馴鹿背上馱著獵民簡單的生活用品。出獵時打到野豬、黑熊等較大獵物時,獵民剝下皮張連同心臟等重要部位由馴鹿馱回,其余的肉、頭、四肢等部位由女獵民牽著馴鹿循著樹上的記號馱回駐地。在狩獵過程中,獵民需要根據苔蘚的分布和野獸的多寡不停地搬遷,馴鹿為此發揮著重大作用。居住用的帳篷“撮羅子”及其配套用品、生活用品、獵產品、炊具、糧食、各種工具等,全部由馴鹿馱走。老人、婦女、兒童騎坐在馴鹿背上,在頭部掛有“瑪魯神”的頭領帶領下,十幾頭馴鹿排成一排,在林間穿行,十分壯觀。在婚嫁過程中,馴鹿一般作為陪嫁品由女方父母贈給女兒,作為新家庭的主要生活用品。在祭祀活動中,馴鹿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白色馴鹿尤為重要。鄂溫克人信奉薩滿教,在“薩滿”作法事時,為了給病人驅魔趕鬼,或是祈求狩獵豐收,或是為故去的重要人物送葬,都要殺白色馴鹿。在鄂溫克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中,也都隨處可見馴鹿的造型,精巧別致的鹿皮針線包上繡的是馴鹿,各種樺樹皮器具上也常有抽象的鹿形紋飾。鄂溫克人的圖騰、舞蹈、民謠中更是以馴鹿為靈感和源泉。

生長在樺樹、松樹和倒木上顏色發黑的苔蘚被鄂溫克人稱為“來為特”,是馴鹿的主要食物,馴鹿非常喜歡舔食鹽堿,獵民每天都要給馴鹿喂鹽。為了吸引和方便尋找馴鹿,獵民將食鹽裝入犴皮制成的鹽口袋,搖晃時發出“嘩啦啦”的響聲,馴鹿聞聲后趕來吃鹽,獵民也借此增進與馴鹿的感情。為了在樹林中方便尋找馴鹿,也為了祛禍祈福,獵民也會在馴鹿頸下系一被稱為“巧爾然”的銅鈴,世代相傳,清脆的鈴聲給靜謐的原始森林帶來了勃勃生機。

馴鹿的全身都是寶,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都很高。它的肉細嫩鮮美,營養豐富,從前是鄂溫克獵民的主要食物之一。馴鹿奶的奶汁濃度很大,細膩香甜,無異味,營養價值高于牛羊奶,是鄂溫克獵民每天必吃的唯一奶食品。馴鹿茸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藥用價值高,可以和梅花鹿茸相媲美。馴鹿的皮可制成衣服和鞋帽,角可制成鹿角膠,糞可做成燃料,油可點燈取暖,腸衣可制線,骨可制成骨刀、骨筷,別具藝術風格。此外鹿血、腦髓、胎、筋、尾、鞭也都是名貴藥材,行銷全國各地。

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開發大興安嶺林區時,鄂溫克獵民不僅是向導,馴鹿還為調查隊、水利隊、鐵道兵、護路軍等充當運輸工具,例如1969年一年就出動70頭馴鹿為鐵道兵馱運物資,有一個月就馱運物資63噸。

四、今天的鄂溫克人與馴鹿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隨著改革開放和各項民族政策的落實,昔日貧困落后的鄂溫克人,逐漸擺脫了單一脆弱的狩獵經濟,開始實行“以飼養馴鹿為主,多種經營,綜合發展”的經濟發展新模式,民族經濟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局面。自1985年后,逐漸放下了手中的獵槍,實行多種經營,除飼養馴鹿外,還辦起鹿產品加工廠和木材綜合加工廠、滋補酒廠等集體企業,壯大了集體經濟。

筆者不久前從漠河旅游回哈爾濱途中訪問了漠河縣南部敖魯古雅的一處鄂溫克人的馴鹿飼養場。這個飼養場對游人開放,成為夏至前后赴我國北極漠河觀賞“白晝”的大量游客的自選景點之一。這里飼養的一百多頭馴鹿,相對集中地散放在一大片針闊混交林之中。大約有幾個足球場大的范圍,有并不嚴密的鐵絲網和木圍欄圍著,而且通往密林深處的“籬笆門”是敞開的。馴鹿可以自由出入。這里飼養的大小馴鹿都有,大的已經長出七八個叉的硬角,小的還在吃奶。馴鹿或三五成群聚集,或單獨悠閑散步。當一個飼養員挑著一擔豆腐渣往食槽里倒的時候,許多馴鹿走過去吃,但并不哄搶,有的吃飽了走開了,有的才走了過來,它們都顯得文質彬彬,從容不迫。飼養員告訴我們,它們吃飽了,休息一會兒,頭鹿就會帶領著鹿群走出去,一整天在外自由覓食,不用人看著,傍晚就會全部自己走回來,晚上在這個營地過夜?,F在,除了意外傷害,他們已經不殺馴鹿、不吃馴鹿肉了,也不打獵了。每年割鹿茸、取鹿茸血、賣鹿角,加上旅游景點的門票收入,已經使他們這一群鄂倫春人生活得相當好了。他們說,馴鹿鹿茸的不愁賣,價位高,銷路好。各地自然博物館、動物園以及某些科研院校,對馴鹿也有需求。當然,他們還從事一些其它的營生,例如制作樺樹皮器皿,工藝品,它們上面也常常有馴鹿的圖案、紋飾,有的工藝品用的就是馴鹿的角、骨、皮張。

如今,無論是走出深山密林的或仍然留在密林之中的鄂溫克人民,已經走上了一條創新的、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

猜你喜歡
鄂溫克馴鹿狩獵
一只小馴鹿的生死時速
喂馴鹿
淡水海豹
找一只馴鹿過圣誕
鄂溫克姑娘
狩獵還是偷獵
恐龍是怎么狩獵的?
鄂溫克人的時間與季節
秀逗原始人④狩獵驚魂
完形填空訓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