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導向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角色定位與能力要求淺析

2016-10-08 18:18王路劉愛珍李婷董思妤
考試周刊 2016年74期

王路+劉愛珍+李婷+董思妤

摘 要: 隨著各軍隊院校項目導向教學模式改革的推行,教師的能力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文從教師角色定位和雙師型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兩個方面進行討論,以適應培養高素質軍事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 項目導向教學 教師角色定位 能力要求

項目導向教學模式是高職院校中普遍推行的一種新教學模式,近年來,在軍隊院校專業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和廣泛運用,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為強化學員實踐能力提供了新平臺。然而,熱鬧的項目教學課堂背后,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聯系現實不夠,教學資源與現實脫節,知識陳舊;教學過程和課堂秩序很難掌控;過分強調學員的自主學習,教員的作用未能體現;重實踐,輕理論,達不到學員應具備的理論高度等。這些現象表明項目導向教學需要科學的教學設計與課堂掌控,要求教員進行角色轉型,由傳統“傳道、授業、解惑”轉變為學員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對教員能力提出全新的要求。

一、項目導向教學模式

項目導向是以項目為向導,完成項目為目的的,項目作為主線貫穿過程始終[1]。項目導向教學起源于美國,盛行于德國,是教員和學員通過共同實施一個“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即以項目為主線,通過組織學員參加項目設計、履行和管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

作為一種以“項目為主線,教員為主導,學員為主體”的新型授課模式,項目導向教學強調通過學員主體性的探討、研究、協作解決問題,可以更好地培養學員的動手能力,讓學員在實際項目中運用自己具備的專業知識,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學員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良好創新意識與協作精神。為了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強化能力素質教學,將項目導向教學模式引入軍校課堂教學變得非常重要,對提高新型軍事人才培養質量具有現實和長遠意義。

二、項目導向教學中教員的角色定位

項目導向教學能否順利實施,與教員有著密切關系。教員只有明確自身角色定位并努力實現這些角色,才能促進項目導向教學有效進行。

1.教員是課程教學設計的主要參與者

項目導向教學與傳統教學在教員參與方面最大的不同是在項目教學中,教員作為教學設計的主要參與者,參與課程的廣度和深度都實現了突破。突破了學術主義課程觀傳統中教師不能參與課程設計,只能由課程專家設計課程的神話[2]。教員在課程設計中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1)進行調研完成課程定位;(2)參與課程結構分析完成專業教學標準;(3)參與課程標準的制定;(4)參與項目方案的選取和設計;(5)完成教材、教案和課件的編寫。

2.教員是課堂教學實施的引導者

圍繞項目活動組織課堂教學是項目導向教學實施的重要表現形式,與以講授為主要課堂表現的傳統教學不同,項目導向教學有著更為復雜的課堂實施程序,對教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員不是簡單地將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員,而是在項目活動中充當引導者,引導學員自主學習,在學員遇到困難的時候,引導學員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引導要講求方式方法,以激發學員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員學習能力。此外,重難點教學內容,教員在教學實施中還要適當運用講授方法,把握好講授時機、講授內容的難易程度和講授時間的長短等細節。

3.教員是學員平等的對話者

人本主義教育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自發的行為,即便是外來的推力和刺激,要想讓學習者真正學到知識仍需要內部感覺。課堂中如何才能激發學習者內部的感覺,需要教員與學員平等對話,在對話中激發學員內部的感覺,讓學員大膽說出自身的想法。傳統教學中,教員站在講臺上作為課堂權威向學員傳授知識,沒有走下講臺和學員平等地對話。項目導向教學中強調教員以真誠的態度和為學員服務的心與學員平等交流和互動。只有教員將自身置于與學員平等的地位,才能發現學員內心的想法,發掘出他們的學習潛力,鼓勵他們大膽質疑、積極探索。

4.教員是學習效果的評價者

為了檢驗和促進學員實現預期學習目標,教員要對學員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主要包括過程評價和產品評價。過程評價是通過觀察學員在項目活動過程中表現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出評價;產品評價是項目活動結束時對產品的評價,是肯定學員學習成就最優的評價方式。教員在項目評價中要努力做到引導和評價相結合,在引導中評價,評價是為了引導學員更順利地進行項目活動。為了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和自省作用,可采取學員自評及教員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并及時溝通,使學員對自己的優勢潛力做出準確評價,從而對以后學習充滿信心。

三、項目導向教學對教員的能力要求

項目導向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要求“教師角色進行轉型”[3],由“教書匠”轉變為“大學教師+準工程師”。不僅要求教員具備優秀的工程實踐能力,還要求其設計出相應的項目,在創新的基礎上進行課程改革,提升學員工程能力和綜合素質。具體來說,任課教員需具備以下幾方面能力。

1.工程實踐能力

項目導向教學要求教員創設工程實踐環境,要做到這樣,教員就應當具備工程實踐背景,掌握或熟悉相關行業所需技術。提高教員的工程實踐能力,要求教員熟悉工程現場運行方式和管理模式,了解先進工程設備和技術使用,掌握應對實際工程問題的有效方式[4]。這需要教員不斷自主鉆研,提高專業水平,還需要學校和相關部門給教員提供良好的實踐條件。如此才能將工程實踐內容帶入課堂,優化學員項目學習任務,更好地進行項目設計、分析、指導和研究,將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也就是說,工程中的任務,教員應該都能干,而且要干得好,這樣才能教會學員、教好學員。

2.項目課程開發能力

項目導向教學的載體就是項目,怎樣引入項目,怎樣將引入的真實項目改造為學習性項目,怎樣將學習性項目分解成若干子任務,都是課程開發的前提與基礎。因此,要求教員系統學習項目導向教學理論,針對本門課程實際情況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包括項目的選取,工程案例的選擇、理解與轉化,教學情境的創設。要求設計的教學內容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實踐性,既要使學員有能力完成,又要符合實際工程情況。同時,需開發項目導向教學模式下的多元化配套學習資料,如項目任務書、項目介紹文檔,以及課程評價體系與標準等。

3.項目導向課堂教學設計能力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項目導向教學面臨的情況復雜多樣,課堂教學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多,課堂上可能出現的變數較多。因此,要求教員用更廣闊的視野和更縝密的思考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將理論與實踐內容和實際有機結合,真正實現教學做三者統一。需要設計全新的教學環節,圍繞項目組織教學,圍繞實踐講授理論。以任務驅動為核心,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利用和配置最佳教學資源,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獲取教學信息,使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發揮。

4.課堂組織與管理能力

項目導向教學的場所與講授型教室相比具有開放性特點,教學實施過程中情況復雜,抗干擾能力差,學員的基礎不一及操作與講授融合等都會加大課堂組織難度。因此,教員必須具備較強的課堂組織和管理能力,使課堂管而不死、活而不亂。教員應著重建立相對寬松的教學氛圍,并將自己放到與學員平等交流、共同探討的平臺上,以增強互動性和積極性,但是對整個課堂秩序的管理和把控必須心中有數、收放自如。

五、結語

項目導向教學模式在軍隊院校教學改革中的廣泛運用,對教員能力素質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員應與時俱進,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明確自身角色定位,積極參加工程實踐,深入進行教學研究,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讓學員真正學到東西,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以適應培養高素質軍事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吳獻文.以職業崗位能力為導向的項目驅動教學改革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0(2):42-44.

[2]劉磊.項目課程視野中教師課程能力解析[J].職教通訊,2011(1):1-5.

[3]曹森孫,梁志星.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專業教師角色轉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88-91.

[4]林健.勝任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工科教師隊伍建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4.

基金項目:軍械工程學院教學研究立項課題(Jxlx153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