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賞啊,沿著文學的小徑

2016-10-09 21:50
初中生世界·七年級 2016年9期
關鍵詞:牛棚氣質讀書

疏大四

親愛的同學,祝賀你圓滿完成小學學業,成功邁進了初中的大門。對于初中的語文學習,你或許會感覺有些陌生甚至有點迷惘。別擔心,未來三年,我——初初(《初中生世界》雜志人物形象)會與你朝夕相處,和你一起徜徉書海,激揚文字,盡情領略文學的魅力,盡心體會表達的淋漓。

翻開初中語文課本,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便是一扇絢麗多彩的文學之門??邕M這扇大門,初初和大家一樣,被琳瑯滿目的文學珍寶深深地吸引了。這里有巴金先生、冰心老人的優美散文和詩歌,有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溫婉小說,有流傳千古、啟人深思的寓言故事……這個單元,處處洋溢著文學之美!

但初初在想:怎樣才能體會和感受它的美麗呢?這個單元告訴了我們答案:親近文學。對于初中語文的起始單元,初初想,可以從下面幾個角度去初步體會文學的美。

文學的美,美在樣式的多樣性。散文的細膩,詩歌的簡練,小說的厚重,都從不同角度呈現了文學的別樣精彩。親近文學,我們要能感知各種體裁的特點和表達功能。

文學的美,離不開語言的美?;蚯逍?、或雋秀、或質樸的語言,各有特色,自有千秋。親近文學,需要我們用心去品讀作品的語言,感受語言的獨特魅力。

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或深邃的思考,這就需要我們在字里行間仔細思索和體悟,感受其意蘊之美。

學習這個單元,請大家和初初一起,沿著體裁的小徑,穿梭于語言的叢林,盡情去品味文學的美麗和魅力吧!初初相信,這將是一次愉快而富有收獲的旅行!

《繁星》延伸文本——

海上日出

巴 金

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周圍很靜,只聽見船里機器的聲音。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很淺很淺的。轉眼間,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道紅霞。紅霞的范圍慢慢擴大,越來越亮。我知道太陽就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目不轉睛地望著那里。

果然,過了一會兒,那里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紅得可愛。一剎那間,這深紅的圓東西發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它旁邊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時太陽躲進云里。陽光透過云縫直射到水面上,很難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

有時候天邊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陽升起來,人就不能夠看見。然而太陽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給黑云鑲了一道光亮的金邊。后來,太陽慢慢透出重圍,出現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這時候,不僅是太陽、云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

(選自《海行雜記》,巴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鑒賞空間

讀完文章后,我們能從內容和樣式上感知到,本文和《繁星》一樣,是一篇非常優秀的寫景抒情散文。行文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順序描繪了晴朗天氣和有云時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寫景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動靜的結合,將海上日出這一自然奇觀展現得絢麗多彩,朝氣蓬勃。

在寫景之中,也自然流露出作者對海上日出的無比喜愛和贊嘆之情。

讀有所思

1.本文和《繁星》都是寫景散文。你覺得兩篇文章在寫景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處呢?

2.讀完這篇文章,你覺得作者除了表達對日出的贊嘆之情外,還流露出怎樣的情感?

《冰心詩三首》延伸文本——

繁 星

三五

萬千的天使,

要起來歌頌小孩子;

小孩子!

他那細小的身軀里,

含著偉大的靈魂。

春 水

三三

墻角的花,

你孤芳自賞時,

天地便小了。

一〇五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極樂的應許,

我要至誠地求著:

“我在母親懷里,

母親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p>

(選自《繁星·春水》,

冰心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版)

鑒賞空間

《繁星·春水》兼具中國古典詩詞和泰戈爾哲理小詩之長,善于捕捉剎那間的靈感,以三言兩語抒寫內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長。特別是語言清新淡雅而又晶瑩明麗,明白曉暢而又情韻悠長,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讀來回味無窮。

讀有所思

1.冰心詩的語言往往凝練含情。請以第一首或第二首詩為例,結合關鍵詞語作簡要賞析。

2.仿照第三首小詩的樣式,試著仿寫一則簡短的哲理詩,體會這類詩簡練雋永的特點。

《安恩和奶?!费由煳谋尽?/p>

老人與牛

郭宗忠

陽光暖暖的,令人想起三十多年前生產隊里的場院,老牛刺啦刺啦地咀嚼著干玉米葉、地瓜葉、花生葉以及各種青草,享受著冬日短暫的閑適。場院里滿是青草的芳香。

牛棚里的火盆燒得旺旺的,招來了許多閑散的老人,烤著火,講一些村內外的新事舊事。牛棚雖小,卻是一個潔凈溫馨的地方,就像喂牛的老人們一樣,干凈,真誠,不多事,不較勁。

舊時沒有拖拉機,耕地、拉耙、運肥、拉沙、遠行,都離不開那些黑牛黃牛。農忙時節,大人顧不上給牛們打草,我們這些孩子就成了主力軍。喂牛的老人總會非常仔細地查看我們割來的草里有沒有“剌剌秧”,牛兒吃了會剌壞肚子;有沒有一種有三片葉子的草,牛兒吃了會中毒……老人會一根根地挑出來。春耕秋收,為了搶時間,牛們的糧食也被送到了地頭,人們吃飯時,牛們也趕緊吃幾口干草,或者就近啃幾口路邊的野草充饑,只有天黑下來,牛們拉著馬車、牛車以及農具回到牛棚,才開始吃上一頓正餐。

這時候,喂牛的老人早已泡好了豆餅水,牛們把嘴巴深深地扎進水槽,幾分鐘也不抬頭地咕咚咕咚一陣猛喝,隨著水位的迅速下降,癟癟的牛肚子鼓脹起來。而后,牛們抬起頭,甩一甩皮毛上的水滴,走向牛棚的石槽飽餐一頓,然后臥下來,反芻一天勞動的疲累和剛剛吞下去的草料。

到了這個時候,喂牛的老人是不允許有人打擾牛們休息的。我們這些孩子卻不管這些,晚上捉迷藏時,牛棚里的干草房、老牛的石槽后面,都成了我們玩耍的地方。見我們招惹得老牛睡不安生了,喂牛的老人總會一摸一個準地從黑黑的石槽底下將我們揪出。

凌晨,雞叫過兩遍,喂牛老人就開始起來燒溫熱的水,讓牛喝一次豆餅水,然后用白天鍘好的草料將石槽填滿。牛們也機靈,聽到老人走到身邊,就會“騰”地站起來,靠近石槽吃草料,吃飽了好干活。即使是寒冷的冬天,老牛不再下地干活了,喂牛老人依然堅持半夜起來喂牛。老人將牛當成自己的朋友、親人一樣照顧著,眼中滿是慈愛,而牛們的眼中也總是散發出柔和的光,與之相互輝映。

冬日,喂牛老人開始鍘那一垛山一樣的花生秧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也小鳥似的來幫忙了。其實,孩子們心里惦記的是留在花生秧根部的嫩嫩的花生“妞子”,經過時光的風干,它們已成為籽粒飽滿的“小花生”了。每逢找到“小花生”,我們都會如獲至寶地扒開,放在嘴里細細咀嚼。喂牛的老人見著了也總是細心地摘下來,休息時給我們一人分一把,于是,我們的衣兜里裝滿了珍貴的小食品。

我的大伯也是喂牛老人里的一員,一場大病后別說喂牛,連走路也需要人攙扶,不得已離開了牛棚??墒怯幸惶?,大伯不知道到哪兒去了,急得一家人到處找。后來,是在牛棚里找到他的,他想最后看一眼和他相依為命了一生的牛們??催^那些老牛,他卻再也沒有力氣走回家去。

(選自2015年5月24日《光明日報》)

鑒賞空間

本文可以算是一篇敘事性散文,如同一位前輩在娓娓講述著曾經的故事。文章以平實的語言、細膩的敘述,為我們呈現了舊時的農村,一群農民與牛們相依為命,共同奮斗在廣闊土地上,追求幸福生活的場景。行文沒有在辭藻上過多修飾,也沒有著力的抒情或精辟的議論,但平平淡淡之中,農民們對生活的堅定信念,對牛們的親人朋友般的情誼都一一展現出來。喂牛老人對牛的情感,牛們對農民的忠誠,演繹出人與動物間超越界限的溫暖的深情。

讀有所思

1.如果朗讀第三段中“喂牛的老人總會非常仔細地查看我們割來的草里有沒有‘剌剌秧,牛兒吃了會剌壞肚子;有沒有一種有三片葉子的草,牛兒吃了會中毒……老人會一根根地挑出來”一句,你覺得重讀哪些詞語更能體現喂牛老人對牛們的關愛?

2.對于大伯在大病之后堅持去牛棚看牛們最后一眼的行為,你如何評價?

《古代寓言兩則》延伸文本——

買櫝還珠

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選自《韓非子》,趙沛注說,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引嬰投江

有過于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人問其故,曰:“此其父善游?!逼涓鸽m善游,其子豈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選自《呂氏春秋·淮南子》,楊堅點校,岳麓書社2006年版)

鑒賞空間

買櫝還珠,原意是買來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后比喻沒有眼力,取舍不當,次要的東西比主要的還要好。啟示人們應分清主次,不能取舍不當,本末倒置,喧賓奪主。

引嬰投江,這則寓言的寓意比較豐富,選擇角度不同,得出的啟示也不盡相同。

讀有所思

1.讀第一則寓言《買櫝還珠》,最后一句中的“可謂”“未可謂”兩個詞語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從第二則寓言《引嬰投江》中,你能得出哪些啟示?

《為你打開一扇門》延伸文本——

讀書改變氣質

潘裕民

北宋理學家程顥在《秋日偶成》詩中云:“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眲③恼撐膶W創作主張“貴在虛靜”,講究“入興貴閑”,如此才能進入最佳狀態??墒?,如今的時代卻有些浮躁與功利。在這處處充滿誘惑的年頭,一個人要做到“目不斜視”談何容易。而讀書能讓人沉潛,讓人保持內心的寧靜,以求“自得”之樂。

在一定意義上說,讀書就是與博學的先生對話,他以和緩的語調,告訴我們物質的速朽和精神的永恒。譬如唐宋,曾肥馬輕裘雕梁畫棟,而存活于人心不朽流傳的,卻是詩詞歌詠?,F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話:“生活不只有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說明詩在人們心目中依舊代表著美好的事物和理想的生活。何況眼前的茍且,或許就藏著詩和遠方。

從人類發展史看,文明與閱讀是密不可分的。讀書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生活,也是人類傳承文明的主要方式。對人來說,恐怕沒有比讀書更好的精神食糧了。因此,宋代詩人黃庭堅深有感觸地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鼻宕氖拻嗾f:“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神爽?!?/p>

的確,讀書人與不讀書之人是不一樣的,這從氣質上便可看出?!对鴩視分杏醒裕骸叭酥畾赓|,由于天生,本難改變,唯讀書可變化氣質?!逼鋵?,每個人的身上,都可看到閱讀留下的不同痕跡。正如復旦大學駱玉明教授所說:“一個人一輩子要讀過一部大書。讀過大書的人,會有不一樣的氣象?!币驗橐詴鵀閼{,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有書作媒,可穿越古今,知曉天下。讀書,不僅僅是知識的源泉,也是滋養人們美好心靈的必由之路。我曾經說過,讀書是有境界和品位的。有境界,則自成高格。換言之,閱讀不一定能改變一個人的長相,但一定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品位和氣質。有些人相貌普普通通,但其言卻讓別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令人如沐春風。你會覺得他深邃厚重,氣質不凡。

什么叫氣質?宋代張載《語錄鈔》:“為學大益,在自求變化氣質?!爆F代西方心理學的氣質是指人的心理素質、內在修養的外在行為總和,一般是指人的個性特點、風格氣度。人的氣質是先天與后天的統一、內在與外在的統一、率真與理智的統一。

不可否認,讀書人確實具有一些特別的氣質。這種“儒雅”之氣,是通過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折射體現出來的。正如培根所說:“把美的形象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北仨氈赋龅氖?,這種美好的氣質或風度并不只限于那些外交家、政治家和影視明星等公眾人物,它也體現在普通人身上。從更廣泛的意義上看,讀書對一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也具有一定意義。于是乎,每次看到我們的同胞在國外旅游時摘花或亂扔垃圾,在國際航班上大聲喧嘩或大打出手時,我總在想,其實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閱讀解決。一個認真閱讀過孔子、托爾斯泰、莎士比亞的人,其素質肯定差不到哪里去,也一定會對學習和研究產生興趣。

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及其質量,的確關乎一個人的素質養成和精神狀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在現實生活中,人的氣息有正、邪之分。正氣,人們都愿意接受和弘揚。邪氣,人們都不喜歡或厭惡。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看看朱自清、羅庸、聞一多、王力等西南聯大教授的精神氣質,還有資中筠、葉嘉瑩、龍應臺等知識女性,便知此話絕非虛言。難怪有人說,40歲之前不美麗是上帝的錯,40歲之后仍不美麗就是自己的錯。閱讀,也是為自己的美麗負責。由此我想起一件事情:作為北大學生的馮友蘭,第一次去辦公室拜會校長蔡元培,回來用“光華霽月”來形容自己的感受,那是一個渾身充滿光輝的人物,由于這個人的存在,整個辦公室都被照亮了。美學家葉朗認為,這是因為一個人的精神境界有高有低,中國傳統要求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品質,涵養氣象,就必須讀書,必須有生活的積累、思想的積淀。因此,我們要牢記鄭逸梅先生在《幽夢新影》中所說的話:“不讀書,不看云,不焚香,不寫字,則雅趣自消,俗塵自長?!币驗?,只有書香的熏陶、文化的涵養,才會使我們的思想保持鮮活的亮色,與時俱進,體現出時代氣質。

(選自2016年7月11日《中國教育報》,本刊有刪改)

鑒賞空間

《為你打開一扇門》以散文詩式的語句,深入淺出地闡述了文學是什么,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文學的魅力,鼓勵人們去打開文學這扇神奇的大門。而本文可謂是一篇說理的議論文。作者旁征博引,縱橫古今,舉例與說理相結合,從更廣的角度暢談了讀書的意義尤其是改變人的氣質之理。文章語言材料豐富,說理嚴謹有力,感情充沛豐盈。

讀有所思

1.本文引用了很多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除了這些,你還能想起一些關于讀書的經典名言嗎?

2.結合文章內容,你能具體分析讀書為什么能改變人的氣質嗎?

猜你喜歡
牛棚氣質讀書
AUDI Q7 無畏,是我一貫的氣質!
我愛讀書
牛兒回家
受得起,也是一種氣質
WHAT’S INSIDE DOESN’T COUNT
我們一起讀書吧
讀書為了什么
牛棚憶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